670 likes | 776 Views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系. 专业教育 ( Ⅰ ).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讲座目标. 了解软件产业 软件工程 软件人才 热爱软件工程专业 激发学习兴趣 抛砖引玉. 目 录. 软件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教育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指导 结论. 软件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学科的定义 软件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政府、银行金融业、教育、交通、娱乐、医疗 ……
E N D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系 专业教育(Ⅰ)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讲座目标 了解软件产业 软件工程 软件人才 热爱软件工程专业 激发学习兴趣 抛砖引玉
目 录 •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教育 •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 就业指导 • 结论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学科的定义 软件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政府、银行金融业、教育、交通、娱乐、医疗…… 随着计算机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应用深入,软件开发成本不断提高。 软件产品是最复杂的人造系统之一,软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复杂性、可变性、不可见性)是造成软件开发问题的根本原因。 客户和市场竞争要求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学科的定义 NATO,1968年 “软件危机” 超过计算机学科范畴,工程属性 提出了软件工程学科的概念,经过近10---20年的发展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学科。 综合性学科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定义 • Bauer 1972:软件工程是为了经济地获得能够在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可靠软件而建立和使用的一系列好的工程化原则。 • CMU/SEI-90-TR-003:软件工程是以工程的形式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原理,从而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 • IEEE 1990:软件工程是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一门用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的学科。主要的教育知识领域包括: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软件验证与确认、软件进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软件工程教学既重视理论知识和较高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重视软件设计和工程实践。
软件工程学科 • 研究内容 • 软件工程开发方法论 • 软件工程标准化 • 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 软件工程管理学 • 软件工程理论 •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学科与计算机学科 • 学科基础都是数理科学、计算科学 • 软件工程学科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分支出的一门学科 • 软件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门集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软件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学科与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学科基础主要是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科基础是自然科学 • 软件工程学数学基础是离散数学,工程学数学基础是连续数学 • 软件工程关注的是抽象的、逻辑的实体,工程学关注的是具体的、物理的制品 • 软件工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制造”阶段 • 软件“维护”主要是指继续的开发和演变,而不是传统的损耗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 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硕士课程计划,虽然这些课程集中在研究生教育,但是它们基本形成了软件工程教育的基础。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1985年 伦敦大学帝国学院 1988年 谢菲尔德大学 开始设立第一个本科水平的软件工程课程计划。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CMU/SEI)教育组织推进和发展了软件工程教育,在CMU设立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1987年 SEI发起并资助举行了第一届软件工程教育与培训会议(简称CSEET) 1995年 SEI发起并组织了软件工程教育与培训工作组(简称WGSEET)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1999年 WGSEET推出了一份关于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指导方针的技术报告。 1996年,1993年香港 1997年 芬兰 ………. 关注软件工程教育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1993年 IEEE-CS(The Institud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Computer Science )和 ACM(AssociationforComputing Machinery) 成立了IEEE-CS/ACM联合指导委员会,研究设立软件工程专业的问题。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1998年 IEEE-CS和ACM组建了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简称CC2001)联合工作组 2001年12月 推出CC2001-CS(CC2001 Computer Science Volume)的最终版本
软件工程教育 • 国外软件工程教育的兴起 2004年5月 CCSE(Computing Curricula-Software Engineering) 最终版本推出,成为IEEE-CS与ACM在软件工程学科教育上的第一个成就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1999年以前 我国“计算机专业”分为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两个专业; 1999年开始 根据宽口经人才培养的原则,上述两个专业被合并为一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1年 教育部高教[2001]5号文出台后,又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分离出了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1年12月 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文(高教[2001]6号),全国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正式成立 2003年 经教育部批准全国成立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3年12月 教育部设立“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项目(教育部[2003]116号)其目的是通过研究确立我国软件工程教育体系的框架,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与核心内容,分析预测未来软件工程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4年 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大、上海交大、北航等高校联合成立了“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经研究推出了《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4年 提出四种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置模式 模式1:侧重于计算机科学 模式2:侧重于系统认识 模式3:侧重于软件开发技术 模式4:侧重于工程化理念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4年 软件工程学科本科生教育知识体系 SEEK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Knowledge) 三个层次: 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10) 知识单元 (Knowledge Unit)(42) 知识点 (Knowledge Topic)
软件工程教育 • 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规模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 软件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够完善 • 软件工程能力的培养缺乏 • 软件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突出 •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 软件工程教育改革跟不上软件技术的变化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国际软件工业的现状 软件工业强国:美国、日本、印度、爱尔兰 大规模的软件生产模式 软件工业 国外 软件产业 中国 小作坊式的软件开发模式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 国家战略 •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 国家制定了发展信息产业的方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 • 2000年 • 国发[2000]18号文件,简称18号文 • 《关于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 2002年 • 国办发[2002]47号文件 • 《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 • 目前已建成了10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基地) • 北京 成都 大连 西安 广州 • 长沙 南京 上海 杭州 济南 • 至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环境成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 • 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 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平均超过30% • 中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 软件企业不断发展 • 人才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软件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到2000年底,信息产业已占GDP的4%,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国家制定了发展信息产业的方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跨式发展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软件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 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人才瓶颈 IT产业高速发展使IT人才紧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 日本:最为紧缺的是IT人才 • 韩国:2005年IT人才缺口10万人 • 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江苏等已将IT人才 • 列为“紧缺人才” • 中国:目前IT人才需求60万,缺口40万, • IT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两头”更加短缺。 • 缺乏IT高级人才更缺乏“IT蓝领”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培养新型“软件蓝领” 成为当务之急 • 印度软件出口的核心竞争力:人才――>“软件蓝领” • 国内“软件蓝领”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软件企业规模化的主要因素 •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数量不够,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软件行业 • 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 “一号工程”急需培养更多的软件人才 •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 • 普通高校1396所,本科院校629所,专科767所 • 全国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专业有982所(505本、498专) • 在校生903.36万人(本:657.54万人,专:193.41万人) • 计算机及软件专业 71.85万人 •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安全等专业)48.26万人
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总计 2002年 336 3491 91666 153110 248603 比例 0.14% 1.40% 36.90% 61.56% 100%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计算机及软件专业毕业生 总数89214人,博士336人,硕士3491人,本科:37918人,专科:47693人 •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与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 总数 48.26万人 • 示范性软件学院情况 本科:8073人,工程硕士:5670人,研究生:1158人,全年超过15000人 • 2002年全国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汇总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 • 存在的问题 • IT人才培养的规模不能满足IT产业的发展 • 目标:2005年软件人才达80万人 2002年软件人才达20万人 • 每年补充需25万人,高校与之有关的每年毕业升18万人 • 缺口:7万人
软件产业的现状与人才需求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的解决途径 • 高等教育 • 职业培训 • 软件学院 •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 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征 1999年以前 精英教育 • 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单一,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无区别 转折: • 1999.6.15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同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 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征 目前: • 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近2000万,毛入学率达17%。 • 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实现大众化教育 大众化教育: • 分层次,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不同类型的人才体现多样性特征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术界) • 基本要求: • 基础知识和技能 • 团队工作的能力 •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谈判与沟通的能力 • 适应发展的能力 • 能力与技能 • 认知能力与技能 • 实践能力与技能 • 其他技能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工业界) 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 良好 的编码能力 软件开发的“工程”概念 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具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求知欲、进取心。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 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教育创造价值 即: • 凝聚知识、回报社会 拓展 学院最大价值; • 传授最新软件技术创造学 生最高价值; • 适应竞争、高质就业实现 学生社会价值; • 发挥潜能、事业有成展现 学生人生价值。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 培养目标与定位 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步伐,要大 力发展应用型本科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多样化。 ●人才培养定位 总目标:国际化 工程型 软件人才 软件工程本科——软件工程师 软件技术专科——程序员(软件蓝领)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 培养目标与定位 • 定位思考 学校的定位 技术发展 人力资源 产业链 软件开发过程 学生就业 • 定位(软件工程师) • 软件开发工程师(技术) • 软件支持工程师(服务)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 软件工程教育创新模式 ●软件教育创新模式 传统高等教育模式: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 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 1.注重理论 2.理论深而枯燥 3.影响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 存在的问题: 从书本到书本的教育模式,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精细化要求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教育创新模式 我 们 提 出 的 软 件 教 育 创 新 模 式 软件行业特点,就业特点….. 在实践中应证所学丰富所学
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 课程体系架构 • 全面的JAVA技术路线 • 传统模式:大而全、深度不够 • 全面技术路线的模式 • 单一技术路线:微软技术路线 JAVA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