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845 Views
央企及金融类上市公司监管. 上市部监管四处 蓝 翔 2010.12. 1. 目 录. 3. 1. 3. 3. 央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金融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 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4. 上市公司监管体系. 2. 央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部分.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3. 上市公司概况. 数据截至 2010.9.30. 4.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E N D
央企及金融类上市公司监管 上市部监管四处 蓝 翔 2010.12 1
目 录 3 1 3 3 央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金融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 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4 上市公司监管体系 2
央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部分 •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3
上市公司概况 数据截至2010.9.30 4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截至2010年9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12部委通过133家集团公司或高校等事业单位控制央企类上市公司348家 ,较2010年中增加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7.66%。 其中,国资委控制的上市公司数量由2009年的267家增加至289家,占全部央企类上市公司的82%,为央企类上市公司的重要主体。 5
央企上市公司股本数量和资产规模持续增加 截至2010年三季末,央企类上市公司股本合计8,648.72亿股,比2009年末增加487亿股,增幅6%。央企上市公司总股本指标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1.14%,与2010年初基本持平。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10年9月30日,央企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合计9.72万亿元,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11.68%,较年初增加1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合计3.41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2.49%,较年初增长8.77%。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7
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采掘业企业市值最大 截至2010年6月30日,央企类上市公司广泛分布于制造业、采掘业、信息技术业等12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公司家数最多,196家的数量占全部央企上市公司总数的56.32%;而采掘业公司的市值最大,虽然采掘业公司仅有14家,但由于该行业包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特大型企业,因此其总市值达到29,295.64亿元,占全部央企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0%,占同期GDP的10.90%。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8
受益经济复苏,整体经营状况向好 央企上市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完成营业收入6.10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5.23%;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15.13%; 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4.4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8.6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的13.85%;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10
央企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略超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在经营状况向好的推动下,央企类上市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每股收益0.3994元,超过去年同期36%;净资产收益率10.11%,超过上市公司(剔除金融)9.58%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央企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11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央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仍存薄弱环节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规范运作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惯性违规和无知违规甚至恶性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独立性、法人治理结构、运作透明度和股东高管法规理解等方面。 12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部分央企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 • 人员不独立,有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同时兼任控股股东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其他管理职位; • 资产不独立,部分公司主要资产、土地权证在控股股东名下; • 业务不独立,一些房地产类、矿业类、零售百货类央企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还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 财务不独立,个别上市公司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大量关联方应收款项长期无法收回,或是在控股股东下属的财务公司存款。 13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公司法人治理存在问题 • 部分央企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似”,但集团和上市公司互相兼职过多,重大决策程序流于形式,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责、权、利三者关系不清晰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部分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任免权在控股股东或国资委,导致董事会任期届满后长期不换届,独立董事任期超过六年等。 14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重大决策和信息披露程序履行具有明显计划经济的特点 • 部分央企上市运作的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控股股东通过管人、管事、管资产、信息系统联网、重大信息报批等形式,对上市公司重大决策进行干预,并提前获悉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和及时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5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控股股东的高管人员法规理解不够 • 部分央企上市部分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的高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够深入; • 不知法、不懂法,造成的无知违规行为,如违规买卖股票行为时有发生; • 沿用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转变思维和工作方式导致的惯性违规行为,如沿用行政手段干预上市公司内部事务的案例也较为常见。 16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央企上市公司和央企集团存在的问题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管理模式所致,国资管理部门已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央企控股股东权力行使规范方面越来越重视,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产权角度进行管理规范。 17
央企集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国资政策法规立法思路 • 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 始终以“依法合规、市场机制”为主线; • 坚持市场化定价原则; • 坚持信息公开原则; • 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管。 • 目前,国资委在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要求,已与证监会相关规定趋于一致。 18
金融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部分 •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 上市银行融资情况介绍 • 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19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截至2010年9月30日,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金融机构有34家 。其中银行16家,券商13家、保险公司3家,另外2家为信托公司。由于2010年广发证券借壳,华泰证券、农业银行、光大银行首发上市,前三季度上市金融机构数量较2009年底增加4家。 20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 金融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进一步增加 • 截至2010年中期,金融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较2007年中期达到50.11%,净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02%,金融类上市公司规模增长十分迅速。上市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分别为48.56万亿、0.76万亿和2.79万亿,分别占全部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55.69%、42.21%和61.72%; • 截至三季末,金融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增至65.84万亿,净资产4.07万亿,分别比二季末增加13.73万亿和0.83万亿。 21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资产总计 净资产 金融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 22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 金融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上升 • 受经济回暖因素影响,2010年前三季度金融类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8,752.68亿元,同比增加17.64%;占全部上市公司比重为15.30%,占同期GDP的7%。 23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 金融企业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依然较高 • 2010年前三季度,34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5,868.77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增长近三成,占所有上市公司的48.70%,金融企业盈利占据全部上市公司主导地位的现状仍未改变。 24
金融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 金融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2009年进一步加强 • 2010年前三季度,金融类上市公司整体平均销售净利率31.29%,比2009年三季末的净利率高出3个百分点,是同期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整体平均销售净利率的5.3倍。 • 每股收益方面,2010年前三季度金融类上市公司为0.4028元,高出上市公司(剔除金融)平均值14%。 25
上市银行融资情况介绍 截至2010年8月底,16家上市银行历年通过首发、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从A股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累计融资32家次,合计筹资额5,094.95亿元,占上市金融机构历年筹资总额的69.97%,占全部上市公司历年筹资总额的14.19%。 26
上市银行融资情况介绍 • 融资方式发生变化 •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A股市场融资曾以IPO为主,但是2010年再融资家次、金额迅速上升,成为上市银行融资的主要方式; • 截至2010年8月末,16家上市银行首发筹资累计3,174.48亿元,占A股历年IPO筹资总额的17.70%; • 2010年,随着包括工中建交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12家上市银行相继启动再融资计划,上市银行再融资占比迅速上升。其中,2010年1-8月已有6家上市银行完成再融资,共融资1,246.84亿元。此外,有8家的再融资方案尚未完成,计划融资总额为1,670.49亿元。 27
上市银行融资情况介绍 • 上市银行成为融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 • 目前上市银行融资家次和筹资金额均居各类上市金融机构之首。截至2010年8月末,上市银行在A股市场累计融资32家次,共筹资5,094.95亿元,占历年上市金融机构筹资总额的69.97%; • 与其他各行业相比,尽管银行业上市公司家数和融资家次均不多,但其融资总额却占A股市场历年股权融资总额的14.19%,为融资规模最大的行业。 28
上市银行融资情况介绍 • 上市银行再融资大幅增加的原因 • 信贷激增导致资本消耗加快; • 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进一步提高; •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方式受到限制; • 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巴塞尔协议》。 29
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 • 部分国有上市金融机构控股股东更多依赖行政化手段参与公司治理 • 调研发现,部分国有实际控制人更多地通过行政化手段,越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直接参与上市金融机构日常经营决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独立性。 • 如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人员任免方面等。 30
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 • 内幕信息外部知情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 2007年,我会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 • 试点发现,上市公司难以确定有关政府部门知情人员名单,且把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备案也存在很大的操作难度。 31
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治理的内部双重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 上市金融机构中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并存,两者职权边界划分不清晰; • 个别公司监事会运作,或是职能虚化,或是过于强势影响董事会运作。 32
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 • 党组织与公司治理主体之间权责明确、优势互补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 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权责划分与关系处理,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特有现象,无国际经验可资借鉴; • 上市金融机构的党组织与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职能如何有机融合,在重要人员任免和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如何与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求更好衔接,需进一步研究。 33
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第三部分 34
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 • 央企集团调研工作中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较为突出: • 调研的74家央企集团中,23家央企集团涉及32家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占调研集团总数的31% • 17家央企集团涉及39家上市公司存在突出的关联交易,其中部分上市公司与集团的关联采购占当期末净资产比重超过100%。 35
同业竞争的概念 • 狭义上 • 上市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与其控股股东(包括绝对控股股东与相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相同或近似,双方构成或可能构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 • 广义上 • 广义的同业竞争还包括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与该上市公司在业务上可能构成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关系。 36
同业竞争产生的原因 • 公司改制上市时的遗留问题 • 在公司改制和上市前,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未能将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资产全部注入拟上市公司,最终导致上市后的公司和控股股东的经营业务形成竞争关系。 • 该类同业竞争主要产生于2004年以前未实行保荐制度前,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发行人,在组织架构和业务范围尚未整合完毕的情况下公开上市,导致上市后一直存在同业竞争,成为遗留问题。 37
同业竞争产生的原因 • 公司股改或重组时出现的同业竞争 • 上市公司在股改或重组时,重组方为保证拟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先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而其他盈利较差的相同或相似业务则承诺在一定时期注入上市公司。因此,在重组方未履行承诺时,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 • 案例:中粮地产(000031) 38
同业竞争产生的原因 • 产业并购形成的同业竞争 • 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平台对同行业其他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实施收购整合,尤其是进行横向收购时,容易产生同业竞争问题。 39
同业竞争的危害 • 从竞争的一般意义来讲,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但由于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如果两者之间构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不仅不利于整体社会竞争的有序进行,而且还可能出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控制与从属关系进行各种内部活动和安排,从而不仅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且还可能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进而损害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0
同业竞争的解决措施 • 一、资产重组 • 由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将与上市公司业务或相似的资产整合进上市公司。 • 具体方式上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由上市公司采取现金购买、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换股吸收合并等多种方式。 • 案例:科龙电器(000921)与海信集团、小天鹅(000418)与美的电器(000527)、深发展(000001)与中国平安(601318)等。
同业竞争的解决措施 • 二、托管或租赁同业竞争业务 • 从近年实践看,以托管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做法较为常见。无论托管还是租赁,都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方式,多用于最终解决方案出台前的过渡阶段。 • 托管协议或租赁协议应尽可能对相关器件的经营原则、管理方式、采购和销售流程等细节进行较为详尽的约定和披露,确保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避免向上市公司和公众股东转嫁风险或侵占利益。 • 案例:美锦能源(000723) 42
同业竞争的解决措施 • 三、将竞争业务出售给无关联第三方 •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将其所控制的竞争企业出售给与其无关联关系的独立第三方,彻底消除与上市公司间的利益冲突。 • 适用于关联方竞争业务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佳,或竞争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存在障碍(如存在权属瑕疵或无法获得少数股东同意等)的情形。 43
同业竞争的解决措施 • 四、公开承诺解决同业竞争 • 对暂时确实不具备解决同业竞争条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书面承诺财务有效措施解决同业竞争,明确责任方和解决期限并公开披露。 • 应强调对同业竞争情况的持续信息披露,在定期报告中须持续披露同业竞争的状况,解决同业竞争措施实施进展情况及避免同业竞争承诺的履行情况。 • 案例:国电南瑞(600406)、美锦能源(000723) 44
关联交易的含义 • 关联交易 • 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与公司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者义务的事项。 • 关联人 • 关联法人 • 关联自然人 45
关联交易的范围 • 债权、债务重组; • 签订许可协议; • 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 • 提供或者接受劳务; • 委托或者受托销售; • 在关联人财务公司存贷款; • 与关联人共同投资; • 其他通过约定可能引致资源或者义务转移的事项。 • 购买或者出售资产; • 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等); • 提供财务资助; • 提供担保; • 租入或者租出资产; • 委托或者受托管理资产和业务; • 赠与或者受赠资产; • 转让或者受让研究与开发项目; 见《股票上市规则》
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 • 公司历史遗留问题 •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审核曾在相当长时期内采用“额度制”,而早期上市公司又以央企集团下属子公司为主,其上市过程中不尽合理的“分拆”、“剥离”导致业务链条不完整,关联交易问题至始就较为突出。
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 • 行业特性以及国家政策原因 • 部分央企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现状与国家政策(包括产业限制、行业准入和国有资产监管等政策)、行业特性以及集团公司经营发展模式存在高度的关联性。若这些因素没有实质性变化,相关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比重预计在短期内难以降低。
关联交易的现状 • 根据调研获取的资料,在关联交易程序方面,央企集团公司基本都能做到配合上市公司及时履行关联交易内部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但也存在少数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严格关联交易的审议和披露程序。
关联交易的现状 • 从上市公司层面,关联交易程度通过下列四个指标判断 • 关联采购额占上市公司总采购额 • 关联销售收入占上市公司总销售收入 • 关联交易额占同类交易总额 • 关联交易额占净资产额比例 • 存在突出关联交易问题的17家央企集团下属的39家上市公司至少有一项上述指标接近或者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