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925 Views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的 若干问题.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心理危机的概念 第二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开展 第三部分 教师和学校在危机事件中的涉入. 危机的概念. 人的一生中间,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严重应激事件,当他们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就是发生严重心理问题或障碍,人们所面临的这种状态便称为危机。 定义: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我们都可能面临哪些危机?. 我们可能要面对的危机 :
E N D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问题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危机的概念 第二部分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开展 第三部分教师和学校在危机事件中的涉入
危机的概念 • 人的一生中间,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严重应激事件,当他们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就是发生严重心理问题或障碍,人们所面临的这种状态便称为危机。 • 定义: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我们都可能面临哪些危机? • 我们可能要面对的危机: 战争危机、事业危机、经济危机、婚姻危机、 升迁危机、交往危机、考试危机、死亡危机, 以及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等等。 • 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危机: 儿童与少年: 青年与壮年: 中年与老年:
当下的世界 • 绝对“自由主义”、“重商主义”价值观。 • 信息化:传统人际联系被瓦解,新型的人际连接发展 。 • 人群中的孤独,
时代的心理病理 • 焦虑:信息、生存、即时满足。工作压力、房价、容易获得因而不断追求、焦虑传递。 • 孤独:病理性依恋关系,信任丧失。独生子女、两类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导致社交能力的丧失 • 偏执:怀疑、缺乏安全感。信任缺失——职业道德沦丧——不安全感。
中国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 1986年0.64%, • 1993年1.12%, • 2005年17.20% • 100个中国人中有17、18个心理障碍。
关于自杀的统计数据 我国自杀人数触目惊心,自杀人群比例构成:女性占51%,男性49%;老年人自杀现象值得重视,虽然数字不多,但比例高;小于20岁的占26%,20至29岁的占38%;大学生占50%,未婚的占60%;有收入的占45%,学生其次;未就医占70%。 200 万 我国每年自杀未遂人数为200万。 28.7 万 我国每年自杀人数为28.7万,其中一次成功的为21万。 2 分钟 我国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第5 位 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
年龄差异 自杀行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儿童期到青春中晚期, 再到成人期,自杀行为的发生率是急速上升的。 自杀是全球 15-19 岁人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至少有10 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自杀率较高, 而 75 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率最高。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自杀意图可能更强,使用的自杀方法更致命, 采取自杀行为后存活的几率更小。
性别差异 总的来说,男女自杀比例为 3:1。该现象在全世界几 乎每个国家、每个年龄组,都或多或少是类似的。相 反的是,女性的自杀未遂率仍是男性的 2-3 倍,尽管 近几年这种性别差异有所减小。自杀率的性别差异可 以部分解释为,自杀时男性比女性使用的自杀方法更 致命,体验到更多的攻击性,以及死亡的意图更强烈。
树根:在家庭和依恋关系。单亲家庭、长期寄养、家庭暴力、家庭创伤。留守儿童,乡土社会瓦解,病理依恋。不能承受抛弃和否定。树根:在家庭和依恋关系。单亲家庭、长期寄养、家庭暴力、家庭创伤。留守儿童,乡土社会瓦解,病理依恋。不能承受抛弃和否定。 • 树干:社会支持,周围的同事、同学、伙伴朋友。理想、信仰和价值观。人生意义、价值观等。社会支持的缺乏,理想信仰缺失。 • 树叶和树叶:成就感、自我实现。 • 父母皆祸害,是80、90后的控诉。
青少年自杀特点 • 在美国和加拿大,自杀是15—19岁的青少年第二大死因。 • 15—20%想过死。尝试自杀的人1%,致死的3/10万。 • 全国的自杀率22/10万。
青春期自杀行为的危机干预 青少年自杀企图者的心理特点 ⑴.冲动:同时存在抑郁症状和反社会行为是青少年自杀最常见的先兆;边缘型人格障碍中常见的攻击性和情绪不稳定常表现我“身体伤害”。 ⑵.愤怒:与青少年自杀有关的是情绪状态方面的愤怒。 ⑶.焦虑: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理危机的类别 1)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 如升学考试受挫、发育后生理变化 2)境遇性危机 situational crisis 如遭遇车祸、性侵害 3)生态系统危机ecosystem crisis 如网络成瘾、禽流感等事件引发的惊恐反应 4)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 如孤独、无意义、死亡威胁、不自由
小测验, • 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以前曾经尝试自杀。 •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 自杀发生前没有警告。 • 性格外向的人往往比内向的人更容易自杀。 • 生活压力大是预测自杀的有效压力。 • 自杀男性比女人多。女性更容易自杀,但是男性更容易自杀致死。 • 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开始恢复正常时,通常是危险已经结束的信号。 • 自杀于天气有关。 • 企图自杀的人会对他们的自杀计划保密。 •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讨论自杀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或提示他如何成功地自杀。
很容易的部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 难的是怎么样建立信任的关系。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从形式上来说包括: • 现场干预:在重大事件现场与其他专业人员配合与合作对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 来访性干预:对有冲突性行为爆发倾向的来访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 跟踪性干预: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相关人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干预。
一、来访性干预 二、现场干预
自杀的危机干预 导致自杀的9个预测指标: ⑴.自杀前两周抑郁症状分很高; ⑵.曾经自杀未遂; ⑶.自杀时有急性应激事件; ⑷.自杀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生活质量差; ⑸.自杀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冲突; ⑹.严重的慢性刺激; ⑺.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⑻.血亲曾有过自杀行为; ⑼.自杀前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社交水平差。
自杀风险评估 自杀相关的高危因素 自杀于心理社会因素 • 人际关系问题 • 被抛弃或被拒绝(家庭,挚友) • 丧失 • 工作和经济状况 • 不良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因素
危险的警示 • 在校内发表的文章、诗句、日记、期刊、艺术作品中有关于自杀的内容:专注在与死亡、死后世界等等有关的主题上。 • 警告的行为,威胁要自杀 • 无法控制冲动 • 暴躁 • 之前曾有过自杀行为、自杀意图
自杀风险评定的心理测量 2.自杀评估量表 帕特森(Patterson)自杀评估清单(SAD PERSONS) SADPERSONS 自杀风险评估量表 S 性别(男) 0-1 A 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45岁) 0-1 D 抑郁情绪 0-1 P 曾经自杀未遂 0-1 E 酒精滥用 0-1 R 丧失理性思维(情感障碍、分裂症、脑损伤) 0-1 S 缺乏社会支持 0-1 O 有周密的自杀计划 0-1 N 无配偶或没有亲属同住 0-1 S 有疾病,身体健康状况差 0-1 总分 0-10 在急救室对病人进行评定,0-2分,可以回家,应该随访;3-4分的密切 随访、观察;5-6分,必须建议住院,7-10分,立即住院。
自杀评估 • 计划的特性——计划内容是什么,计划得多详细。 • 方式的杀伤力——选择的方法危险性高。 • 选用来完成的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 • 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如何帮助他的资源有多少。最重要的是资源。 • 个案的自杀史心理疾病史
评估 • 0—2分,可以回家,报告督导,需要观察访。 • 3—4分,报告行政领导,报告院系辅导员,密切观察随访:24小时监护,24小时后再评估。可以通知父母 • 5—6分报告行政领导,密切观察随访,通知父母,送精神科门诊,或者精神科会诊,24小时监护,强烈建议住院。 • 7—10分,通知父母,立即住院。
面对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 • 危机干预中你通常会做些什么? 教育(你应该….)?劝告?建议? 倾听?支持? • 危机干预中你自己会感受到什么? 紧张、害怕、怀疑自己的能力、愤怒、悲伤 危机干预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知道一定不是在理性的层面上而是在感性的层面。特别忌讳的是讲道理,你说的我知道,一定要碰到他的情感部分。
面对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 • 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 一、了解和理解来访者 -危险性(自杀)评估 -建立信任的关系 -辨别问题的所在 -探索来访者所处环境,能力及资源 -收集信息 -明确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需求
人的基本心理特点 • 关系的建立:专业的姿态 • 自尊的需要: • 安全感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 希望 • 亲密关系的需要: • 成就感的需要 • 情绪与感受的力量:
面对自杀的处理原则 • 认真看待自杀的表态 • 维系生命安全为首要,考虑是否需要陪住 • 倾听共情其感受,不要讲道理,情绪没有处理掉,情感没有处理掉问题是处理不掉的。 • 切勿急于讲道理 • 灌注希望。 • 开启解决问题之端,处理引发的导火线 • 转介精神科评估及后续处理。
危机干预的八个步骤 • 保证安全:首要目标 • 确定问题:寻找扳机点,倾听不仅是一种姿态,是评估。 • 危机评估:评估贯穿于危机干预和危机后治疗的全过程。 • 寻找资源:内在、外在、团体、精神资源 • 给予希望: • 制定计划 :承诺在危机解决之前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 获得承诺 :不自杀协议的签订 • 转介随访:
评估危机 : • 问题:尽可能迅速地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 • 反应:确定个案目前的所做出。 • 认知:个案是怎样看待目前所遭遇的危机的,个案是何时产生危机的想法的?个案是否认为该危机已经超出自己的应对能力 • 行为:更多地注意个案已经采取的行动步骤、行为。 • 如果过去发生类似情况,你会采取哪些行动?你现在能够做什么以摆脱最困难的境遇你准备怎样应对目前的状况(要评估个案极端行为的可行性)
不伤害协议的主要内容 • 1,确立咨询关系,我们是合作者,一起去共同面对问题,我们是合作者 • 2,确定和承诺和咨询期间,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 3,如果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可以通过和咨询师联系或其他方式寻求解决。 • 如果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在实施之前,必须和咨询师取得联系,咨询师联系方式, • 如果来访者违反该协议,咨询师有权终止治疗
危机干预技术 • 首先不要急于侵入和打断当事人目前的精神状态,为当事人先提供具体的帮助(食物、水和护理等)以实际行动建立真诚的信任关系。 • 以肢体语言增强当事人的安全感。 • 鼓励他告诉你需要什么,担心什么,帮助搜集需要的信息。 • 提供具体的行为和资讯帮助传达他们的需求和忧虑。 • 尽快联系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成员,朋友等。
危机干预技术 • 耐心共情地倾听完他的故事。 不要与当事人争辩,哪怕你不同意他的观点。注意听他们想告诉你什么,想让你如何帮他。 • 倾听时不要聚焦于他的无助感,无力感,错误,或者是机体的失能。要积极关注于他做了什么有效的行为,或者他付出的对别人的帮助。 • 不要臆断他经历或者遭遇。不要把你自己的方法强加给他;相信他自己选择的方法是最好的。 • 不要推测或者提供可能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不能回答他的问题,尽你可能去了解事实。
危机干预前的准备 • 组建团队 上级督导系统、同伴支持系统、联络人员、调度人员。 • 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包括内容:1.目的。2.原则。3.方法。 4.确定干预人群。5.时间表 6.确定干预技术
危机干预方案 • 目的: 通过干预,及时控制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尽快恢复正常心态,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 原则:1.以稳定为原则 2.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3.保密原则 4.不是万能的
方法与步骤:评估、干预、教育、宣传 • 从筛选干预对象开始:画圈 • 对干预对象进行评估 • 实施不同步骤、不同程度的干预
画圈:通常是三个圈 现场的或密切接触的(时间和空间上,情感上密切接触的人一个一个找出来干预) 班级同学(包含哀伤处理,包含了生命教育) 相关老师(关于“替代性创伤”)
画圈的依据:潜在危机创伤者的分级 一级:直接卷入危机与创伤者。 二级:与创伤者具有个人和家庭的密切联系。 三级:搜救人员、救援志愿者。 四级:受影响以外的社区成员、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联系者。 五级:临近创伤区域的心理失控者。 六级:三级创伤者的亲属。
评估:通常是两个功能和五个领域 功能损伤:自我功能与社会功能 失常领域:表情与情绪失常、行为失常、生理失常、认知与言语失常、人际失常
危机负性情绪的延续和识别 高度焦虑 否认自杀 后悔 怨恨 压抑 接受 危机事件 松解平缓
宣传教育 校方应尽快向全体学生公布消息,以杜绝小道消息蔓延。全班集体哀悼活动。 • 团体辅导,集体哀悼 哀伤要经过四个过程1)接受事实,2)经历哀痛,3)重新适应,4)面向未来。因是周末,便考虑将这一哀悼活动马上进行。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观察、筛选创伤严重者,做进一步干预。 • 一个月,生命教育
个别会谈 提供需要个别会谈名单,进一步评估,
时间表 • 确定干预技术(ABC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 C.认知调整,CISD+EMDR
辅导原理 • 四个阶段: 接受、哀悼、放下、面向未来
个别临床访谈中的评估 • 当前关注:生命状况 心理稳定性和应激耐受性 注意点:在讨论创伤问题时要评估其耐受的程 度,并使评估本身不会导致过度的“再创伤”。 稳定化技术:内心安全岛技术、放松和呼吸训练
访谈、评估、个别辅导 • 最关键的是:建立关系。 • 最主要的是:聆听 头二十分钟不用问,先听他说。 不能说的话:“我明白”、“我了解”。 整合的功能:将听到的东西综合后反馈给对方。 安静的空间是工作的空间。 三个因素:1.内容 2.过程 3.关系
所有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被允许的。 • 心理反应:震惊、下沉、否认、恐慌、愤怒、遗弃、矛盾…… • 思想反应:空白、混乱、没有主意、思考力减低、不断回忆、错觉、幻觉…… • 行为反应:痛苦、叫喊、冲击或撞击、头晕、无法休息或入睡、麻痹剂缓慢、疲倦乏力……
主要技术的运用 • 构建内心安全岛技术 • 放松与呼吸训练 • NLP技术 • 空椅子技术 • EMDR眼动脱敏在加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