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8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目 录. 第一部分 阴阳 五行学说简介 第二部分 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三部分 养生与保健. 第一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 返回目录. 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 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神秘的玄学, 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 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在 阴阳 二气的作用下 不断发展变化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2. 目 录 第一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第二部分 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三部分 养生与保健

  3. 第一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 返回目录

  4. 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 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不是神秘的玄学, 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 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

  6.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 不断发展变化的。 返回目录

  7.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 是对自然界 相关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8.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9.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0.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 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 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1. 3.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2. 4.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3.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 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4.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5.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 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 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6. (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7. (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8. (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正常 实寒证 虚热证 实热证 虚寒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19. (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 在于阴阳失调, 因此,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 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20. (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21. 2. 归纳药物性能 (1)归纳药性: 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寒、凉属阴—— 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温、热属阳—— 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22. (2)分析五味: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23. 第二节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并贯穿到古代各种学术之中。 返回目录

  24.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特性 事物的五行归类 五行的生克关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25.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26.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27. 2.火曰炎上 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火”。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28. 3.土爰稼穑 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 和现象,都归属于“土”。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29. 4.金曰从革 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 和现象,都归属于“金”。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0. 5.水曰润下 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1.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32.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1.五行相生 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3.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4. 2.五行相克 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5. 土 水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6. 3.五行制化 制,是制约、克制; 化,是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 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7. 火 水 乘 土 金 4.相乘、相侮 相乘: 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相乘的次序同相克: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8.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39. 火 水 侮 土 金 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又称反克。 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40.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知识点

  41.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生理现象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2. 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 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3. (二)解释病理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如肾病及肝。 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 波及到母脏, 如心病及肝。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4. 2.相克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 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 相侮:指反克为病。 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5. (三)指导诊断疾病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 确定五脏的 病变部位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6. (四)指导临床治疗 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 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 2.确定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相生是母子关系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7. 第二部分 防治与护理原则 • 第一节 预 防 • 第二节 治疗与护理原则

  48. 第一节 预 防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 提出“治未病”思想, 强调“防患于未然” 。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颇有现实意义,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