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知 识 点 复 习

知 识 点 复 习. 一、基础知识. 会根据拼音写汉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相同) 能够根据褒贬色彩为词语分类 能够背诵并默写学过的名言(课文中的以及综合练习中的)、古诗以及课文的段落。. 5. 能够按要求改写句子.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改写 改为 双重否定句 常用否定词:不会、没有、不能、不 必要时在句子的结尾处加上 “ 的 ” 字。 缩句(找出主语、谓语以及宾语,*宾语可能没有;着、了、过不能被缩掉) 扩句(至少扩两处,尽量补充形容词) “ 把 ” 字句和 “ 被 ” 字句的改写

Download Presentation

知 识 点 复 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 识 点 复 习

  2. 一、基础知识 • 会根据拼音写汉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相同) • 能够根据褒贬色彩为词语分类 • 能够背诵并默写学过的名言(课文中的以及综合练习中的)、古诗以及课文的段落。

  3. 5.能够按要求改写句子 •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改写 • 改为双重否定句常用否定词:不会、没有、不能、不必要时在句子的结尾处加上“的”字。 • 缩句(找出主语、谓语以及宾语,*宾语可能没有;着、了、过不能被缩掉) • 扩句(至少扩两处,尽量补充形容词) •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 按照例句写句子(详见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二) • 修改病句

  4. 双重否定句 • 双重否定句就是用两个否定词来组成的句子,反而变成肯定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 例:你所认识的那个人,他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大家都是同学,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们。明天我带你去拜访他们,你会有收获的。对于老师们的勇敢,我从心底里表示感激。 • 注意:“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但因为这个词中有被迫的意味,所以尽量不要使用。

  5. 二、阅读 • 能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例:层出不穷——文中指社会上各种传染病不断出现。 • 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七种复句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选择关系、假设关系。知道每种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不能够混搭——如:不仅……而且(正确的用法“不但……而且”,“不仅……还”)。字要写准确(容易错的字:即使、既然)。找出课文中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6. 3.名词或代词在文中的指代对象 • 代词:这、这样、这些、这一点、这种、那种、那里…… • 名词或者含名词的短语*找本小节中的,往前找,一般不超过三句 • 例:21课《养花》P78

  7. 4.标点符号 • 逗号,句号 • 顿号,分号(分隔词语或句子) • 问号(疑问句、反问句或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强调突出设问句的作用——引起兴趣、引出下文 • 感叹号(和陈述句相比语气更为强烈) • 例: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 • 句中的感叹号更加强了语气,体现出人物的高兴。

  8. 冒号,引号(引号要成对出现) • 书名号 • 省略号、破折号 • ***要掌握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作用(详见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练习三),结合所学过的课文练习一下 • 例:华罗庚尤其爱“呆头呆脑”地琢磨数学题。一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呆头呆脑”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

  9. 5.修辞手法 •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某种特点) • 拟人 • 夸张 • 排比增强语势,酣畅淋漓地表达了…… • 设问 • 反问 • 对比

  10. 6.概括 • 概括文章或某个小节的主要内容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经过、结果并不单一

  11. 7.人物描写方式 •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 分析时从外在讲到内在 • 例: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材,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 “从容地”、“默默地”写出了杰克当时镇定自若,体现了杰克的勇敢、临危不惧。

  12. 8.表达方式 • 记叙文 • 记叙、描写语言特征:生动形象 • 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议论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 说明

  13. 9.环境描写的作用 • 环境描写是侧面描写的一种 • 答题模式: • 写出怎样的环境,体现出某个人物的某种特点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 • 例:11课《慈母情深》 14课《穷人》

  14. 10.段落的作用 • 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点题、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等 • 开头段的作用有引起兴趣、开门见山、为后文某种情况做铺垫等

  15. 11.线索类题目的作用 • 四步走题目在文中指什么(这一步可以省略)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象征了……表达/赞美了…… • 例:《科林的圣诞蜡烛》、《生命的药方》、《风筝》、《最美的书包》

  16. 12.词语能否调换或删掉 • 两种差别:词语的意思或者程度(可能会交叉存在) • 答题模式 • 例:

  17. 13.能起到强调作用的知识点 • 倒装句(主语后置等) • 对比 • 反问(句) • 双重否定句 • 重复 • 破折号

  18.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 仔细阅读文章,填写完整

  19. 15.感想 • 在写读了文章之后的感想或体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2.尽可能的多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抄袭原文中的句子3.善于运用学过的名言4.要达到题目所规定的字数要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