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511 Views
台灣的社區營造 指導老師 : 孫延淵 學生 : 游爵伃 4960R004 陳聰偉 4960R065 葉亭廷 陳其勳. 台南市後壁區土溝社區. 土溝社區基本介紹及精神. 1 . 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2 . 土溝社區組織基本資料 3 . 土溝社區簡述 4 . 一頭水牛改變一個農村的故事 5 . 水牛起厝. 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社區所在位置:臺南市 ( 臺南縣 ) 後壁區 ( 後壁鄉 ) 社區人口數: 1700 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200 人 主要族群: 閩南人 .
E N D
台灣的社區營造指導老師:孫延淵學生:游爵伃4960R004陳聰偉4960R065葉亭廷陳其勳台灣的社區營造指導老師:孫延淵學生:游爵伃4960R004陳聰偉4960R065葉亭廷陳其勳 台南市後壁區土溝社區
土溝社區基本介紹及精神 1. 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2.土溝社區組織基本資料 3.土溝社區簡述 4.一頭水牛改變一個農村的故事 5.水牛起厝
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 社區基本資料 • 社區名稱: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社區所在位置:臺南市(臺南縣) 後壁區(後壁鄉) • 社區人口數: 1700人 •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200人 • 主要族群: 閩南人
土溝社區組織基本資料 • 組織基本資料 • 組織名稱: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 成立時間:2002-04-17 • 負責人:王麗雯 • 聯絡人:蘇朝基 • 組織人數:70人 • 聯絡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土溝村86-12號
土溝社區簡述 • 社區簡述: 土溝社區位於台南縣最北邊的後壁鄉,一個不具知名度的村落。電影無米樂的故事也是這裡的老農們的生活故事。 土溝社區的水牛是傳統農村賴以耕作的助手,也是最牢靠的伙伴,台南縣後壁鄉的土溝農村,早年約有四百多頭水牛,如今卻僅存老農賴清秀飼養的最後一頭水牛,消失的水牛,如同凋零的老農。破舊的三合院,年邁的歐巴尚等待出外打拼的少年仔年節返鄉探望,老阿伯在田園勤奮耕種著一斤換不到一包煙的香米,時代一直在演進,土溝村的一切似乎慢慢在消逝,包括泥土香與人情味。
土溝社區簡述 終於在2001年土溝村的最後一頭水牛喚醒了一群人,農夫、木匠、泥水工,合力扛起水牛精神組成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不是要打造富麗農村,也不是要營造農村現代化,只想找回一點點從小生長土地的尊嚴,因為泥土裡有先民的汗血!找回水牛精神,找回土地尊嚴,把生命價值留給下一代
一頭水牛改變一個農村的故事 前面簡述也提到土溝社區的水牛是傳統農村賴以耕作的助手。這裡的居民以農維生,早期有幾百頭水牛,水牛是傳統農村賴以耕作的助手,也是最牢靠的伙伴,如今只剩老農賴清秀的最後一頭。所以以水牛做為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的精神標榜,社區營造扛著水牛精神打拼。
水牛起厝 這是土溝最後一頭水牛 哞~
自力營造的土溝社區 1.土溝社區的改變 2.老水牛的秘密花園 3.豬寮:土溝農村的文化空間 4.實地參訪照片 5.結論
土溝社區的改變 • 傳統農業式微,人口老化,村落趨於消散瓦解,苦幹精神被人遺忘!這是台灣絕大部分農村面臨的處境。 • 或許基於感傷、或是基於危機意識、或者只是被真真實實的土地的感覺所觸動,與老牛一樣在村裡屬於稀有動物的幾位年輕人,在2001年底開啟了營造土溝社區的大路。 • 他們組成 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以老牛作為標記,進行了一連串的改變。
土溝社區的改變 • 土溝農村文化協會鼓勵居民參與設計規畫,終於與村民們得到了共識,讓村民們也燃起了改造自己家園的信心,取得共識後,下一步就是實地工作了。 • 在動員村民後,又會冒出一些有特別技術的人,而這些人又可以利用他們的技術,讓社區營造更豐富。 • 要實地去改造村子,就要想該怎麼做,他們運用水牛的形象和精神來改造這個土溝村,然而藉由老牛的象徵把十幾部的老牛車拖出來,同時號召村民整頓這些髒亂角落。這是一系列「社區公園自力營造」的開端。
老水牛的秘密花園 • 課本88頁:水牛公園 水牛公園是公園營造經驗的高峰,這片約有四百坪大的土地就在全村信仰中心代天府的正前方,分別屬於四位地主所有,因土地荒廢長滿雜草,甚至有比人高的雜木遮蔽遠方的景觀視線,草木清除後發現後方原來有一株老榕樹,樹旁就是穿越整的村落的水圳,景觀十分宜人。 這片區位最佳、面積最廣的公園,村民在營造上以村落的精神象徵-水牛-為主題。
豬寮:土溝農村的文化空間 • 荒廢的豬舍變身為文化空間 完成牛舍後,幹部對於社區空間的改造有了更強烈的興趣; 一個具有藝術氣息的集會空間成了新的目標。 當時的村長提供了一個閒置的豬舍做為改造基地,然而透過台南藝術大學的團隊及幹部的人脈,及邀請數位藝術家一同打造一個屬於土溝農村的文化空間。
實地參訪照片 尋找很久的土溝…
實地參訪照片 土溝社區入口處的小涼亭 社區外小南海自行車步道
實地參訪照片 土溝農村 入口的樟樹道是一標記
實地參訪照片 課本88頁水牛公園 老黑牛 哞~
實地參訪照片 神福廟 水牛公園後方老榕樹
實地參訪照片 無竹圍厝公園
實地參訪照片 土溝社區景觀
實地參訪照片 雜貨店老闆與戴帽子的鐵頭伯 熱心的村長 根據村長表示牛舍已經拆掉…
實地參訪照片 最後跟村長博一下感情 村長還說要回去換帥一點的衣服一一“
結論:實地走訪完土溝社區,發現那裡住的幾乎都是老人,許多公園也疏於整理而荒廢掉,正因為農村勞動人口的老化,年輕人又缺少承接的使命,這也使許多農村固有的傳統文化一直在消失中,村民對家鄉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也漸漸薄弱。 在台灣,農村不僅是農民生產與居住的場所,也是大多數其他非農民的生活空間,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場所,也是其他生命體生存的活動空間。農村的功能從以往的以生產為唯一目標,轉而同時扮演著自然生存基本條件的維護、文化及人文景觀的維護角色等。 農村建設首先導入以防災為目的,以安全為導向,以社區為尺度,推動社區防災總體營造工作,輔導社區防災。其次再擴大、轉向為農村整體發展,依據地方特色及當地居民共同之願景,透過民間非營利組織協力團隊之規劃,提出文化保存、休閒觀光旅遊、精致農業發展、生態保育等發展項目計畫以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進而總體營造社區之文化、休閒、產業及生態等發展方向,將可以創造永續發展的新社區。 報告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