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96 Views
化學科網誌學與教初探 教師分享會. 課程發展處科學教育組、神召會康樂中學 及 香港教育城. 程序表. 科學思維的知識標準. 邏 輯. 清 晰 度. 關 聯 性. 精 確 度. 深 度. 廣 泛 性. 重 要 性. 公 平 性. (Berman, 2007). 科學探究. 什麼是探究? 透過鑑定問題,蒐集資料來解決問題,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 課程發展議會 ,2002) 學生探索知識的工作,包括:提出問題、策劃工作及根據數據檢視已有的知識
E N D
化學科網誌學與教初探 教師分享會 課程發展處科學教育組、神召會康樂中學 及 香港教育城
科學思維的知識標準 邏輯 清晰度 關聯性 精確度 深度 廣泛性 重要性 公平性 (Berman, 2007)
科學探究 • 什麼是探究? • 透過鑑定問題,蒐集資料來解決問題,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課程發展議會,2002) • 學生探索知識的工作,包括:提出問題、策劃工作及根據數據檢視已有的知識 • 探究的五個重要特徵:提出問題;運用證據來解答問題;解釋;與科學知識作連繫;溝通(蘇詠梅,2006)
科學探究 • 結構式的科學探究學習(Marin-Hansen,2002) • 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教師設計探究問題,引領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達成特定的結果 • 學習過程中,引入合作學習策略,提供機會讓學生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重要且有意義的問題
科學探究 目的 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分析能力,提高他們對周遭環境的好奇心,並加深認識科技應用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科學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6
科學探究-形式 導引式的研習 以不同部分展示有效的材料至學生,讓他們可討論及列出可探究的課題。 WebQuest, Blog 自主的科學探究 學生自由定立主題。教師作導引的協助,加入互動討論改良有關設計。 Blog 互動性探究 以互動形式探究主題,著重學生交流,老師作輔助者。 Blog 7
自評 / 互評 教師評估 專題研習(科學探究)的學與評過程 目標 及 要求 工作一 工作二 工作三 成果 參照回饋 繼而進行 參照回饋 繼而進行 參照回饋 繼而進行 摘錄至香港教育學院數社科技學系副教授蘇詠梅博士
什麼是網誌? 經常更新的網頁 有一系列已完成的文章 以文字表達,會包含圖片/其他多媒體的內容 提供超連結連接其他網站 讀者可發表意見 建立者對技能要求較低,且有不少工具可應用
網誌在教學中的引入 • 提供一個保護的協作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共同興趣的範圍下,進行: • 協作活動 • 知識分享 • 就發佈進行辯論 • 學生學會自主 • 提供機會讓學生與同儕、專家、老師進行互動 • 締造了資訊科技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學習模式: • 時間使用較具彈性,改變教師運用班上時間的方法與策略 • 學生有更多時間反思及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網誌配合科學探究 建立教師及學生互動平台 (T to S; S to S) 網誌配合: 互動模式-學生回應及共同修改 示例1 11
網誌配合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學習歷程 網誌配合: 教師輔助-有效觀察學生的進度及加以輔助 整理資料 收習數據 及設計 製作展品 分析及討論 示例2 12
網誌配合科學探究 多媒體配合探究 應用超文字配合探究 展示、紀錄及分享 非文字單能解釋的探究題材 建立多元化的探究題材 網誌配合: 展示及綜合不同的媒體形式作科學探究 示例3 13
網誌配合科學探究優點 建立學生探究的歷程檔案。 探究伸延課室以外,隨時隨地探究。 增加師生互動探究交流。 有效觀察學生於探究上的進度。 建立多元化的探究題材。 提升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14
其他教城網誌範例: • 生物的分類http://edblog.hkedcity.net/classification/ • 「常識百搭」科學探究研習網誌 • http://www.hkedcity.net/pspe • 參與「常識百搭」科學專題設計展覽活動的參賽隊伍日誌: • 探究題目:後車安全距離檢測系統 • http://edblog.hkedcity.net/1247950113/ • 新高中天文物理資源分享交流平台: • http://edblog.hkedcity.net/nssphysics • 科學探究: • http://edblog.hkedcity.net/nsssciencesi
其他教城網誌範例: 自由落體運動之虛擬實驗 http://edblog.hkedcity.net/nssphysics/2008/12/19/free-fall/ 陳君凌老師及黎育欣老師 科學世界網誌: http://edblog.hkedcity.net/bio_ckl 阿簡生物筆記 http://a-chien.blogspot.com
視訊短片及圖片資源: 問問Master Joe: http://mytv.tvb.com/kids/askmasterjoe/ TVB News: https://wapps1.hkedcity.net/cas/login?service=http%3A%2F%2Fapps.hkedcity.net%2Ftvbnews%2Fdisplay%2Flist.php%3Ftag%3DTVBNews%2528English%2529%26date%3D2008-12-7
化學科於教城的有關專題: 專題:真蛋!假蛋: http://www.hkedcity.net/iworld/feature/view.phtml?iworld_id=54 有機化學命名法: http://www.hkedcity.net/iworld/feature/view.phtml?iworld_id=175&category=&feature_id=1902 雙氧水之謎: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tudy_knowledge/040116-001/index.phtml?print=1 魔幻煙花: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tudy_knowledge/040126-001/
教城學生科學學習平台介紹: 認識豬流感: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pecial/swineflu/index.phtml 科普閱讀專題網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pecial/popscience/ScienceGeneral_01.phtml 生物的分類 http://edblog.hkedcity.net/classification/ 兒童太空站: http://www.smallcampus.net/building-space/
其他化學科資源介紹: 1:99 生化反擊戰 漂白水令病毒變形: http://www.tsoww.com/seemedia_news.asp?no=97 李Sir好化學網:http://i.am/chemsir
教師網誌簡介 學生網誌捷徑 學生工作簡介:任務描述 http://edblog.hkedcity.net/science_blog_teacher
學生網誌簡介 學生就發表文章的介面進行修訂,並輸入所需資料
活動模式 觀看教師網誌,了解任務如何進行 就任務進行組內工作 登入每組的學生網誌 將組內工作結果記錄於學生網誌上
活動內容 HTTP://EDBLOG.HKEDCITY.NET/SCIENCE_BLOG_TEACHER • Post1---想一想 • 小組討論(工作紙一) • 討論結果記錄於學生網誌post1上 • Post2---科學探究實驗:麪團膨脤與酵母的關係 • 分工及完成實驗 • 實驗記錄於工作紙二 • 將實驗記錄整理於學生網誌post2上 • 回答討論問題,得出結論,記錄於學生網誌post2上 • Post4---同儕交流 • 觀看學生網誌11-13,可就他們的發現提出回應
教學活動探討 這次科學探究網誌學習活動,網誌的角色及作用在哪裏? 你會怎樣安排延展學習活動上的科學探究活動,以及學生與教師間的網誌活動? (如:學習模式、教學內容及策略) 網誌的學習模式是否可試行於科學探究上?為什麼? 學生還可以怎樣應用網誌進行學習? 網誌還可以怎樣於教學中使用?還有什麼課題可應用到?
為什麼要進行多元互動? 教育正藉改變中,配合資訊豐碩的社會,P2P的互動成了發展有效學習的重大潛力 摘錄至Prof. Peter BLATCHFORD(Oct,2008)於「小學教育.你我關切」2008講座系列講座三的演講一「小組教學活動的意義-英國社會教研的實證」講義 藉着同儕互動協助提升智性的發展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會主動學習及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 培養學生的社交及溝通技能,進行協作
資訊科技如何推動多元化互動? 社會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s, SNS) 特點: 容許個人展示自己 連結人們的社會網絡 建立/維繫與他人的聯繫 (Ellision,N.B., Steinfield,C.& Lampe,C.,2007) 例子: 交友網:Friendster、CyWorld 網誌/博客:MySpace、Blogger、Xenga、Yahoo Blog 社會網絡網站:Facebook
參考資料 蘇詠梅(2006):小學科學探究學習的探討。亞太科學教育論壇,7(1),頁3-27。 課程發展議會(2002):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香港:政府印務局。 Ellision,N.B., Steinfield,C.& Lampe,C.(2007).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2(2007), 1143-1168. Ginger, J. (2008). The Facebook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dentity. July 2008. THEFACEBOOKPROJECT.COM. (https://www.ideals.uiuc.edu/bitstream/2142/8818/2/FacebookProjectMastersPaperR4.pdf) Martin-Hansen, L. (2002). Defining inquiry: exploring the many types of inquiry science classroom. The Science Teacher, 69(2),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