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86 Views
牛皮癬. 成因及常見徵狀 牛皮癬是一個常見而惱人的皮膚病,牛皮癬之所以稱為牛皮癬,只因這個病時好時壞, 徘徊不去,不能根治,令患者感到非常困擾。 牛皮癬其實不是癬,所謂癬,醫學上指的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皮膚病,例如頭癬、手或足癬等, 而牛皮癬並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嚴格來說不能稱為「癬」,牛皮癬的真正名稱為銀屑病。.
E N D
成因及常見徵狀 牛皮癬是一個常見而惱人的皮膚病,牛皮癬之所以稱為牛皮癬,只因這個病時好時壞, 徘徊不去,不能根治,令患者感到非常困擾。 牛皮癬其實不是癬,所謂癬,醫學上指的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皮膚病,例如頭癬、手或足癬等, 而牛皮癬並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嚴格來說不能稱為「癬」,牛皮癬的真正名稱為銀屑病。
在發達的國家,銀屑病(Psoriasis)的患者普遍為 2至 3%;在香港,我們習慣把銀屑病稱為牛皮癬,而大約每 300 人中便有一名牛皮癬患者,每年超過 600 個新症,估計香港現時逾 2 萬人是牛皮癬患者,這種病多在 20 歲後才發病。
由於不能完全根治,而且病情會不斷反覆發作,牛皮癬對患者的身心及生活質素都造成一定影響。大部分患了牛皮癬的病人都有痕癢感覺,主要病發部分為頭皮、耳外殼、手肘、手指關節外側、背部及膝部。牛皮癬多為對稱性出現,即是一邊手有牛皮癬,另一邊手亦會有,而嚴重情況,甚至可以布滿全身。在外觀上,牛皮癬的表面多是粗糙紅色丘疹或斑塊,因為表面有多層銀白色鱗屑,所以稱為銀屑病。由於不能完全根治,而且病情會不斷反覆發作,牛皮癬對患者的身心及生活質素都造成一定影響。大部分患了牛皮癬的病人都有痕癢感覺,主要病發部分為頭皮、耳外殼、手肘、手指關節外側、背部及膝部。牛皮癬多為對稱性出現,即是一邊手有牛皮癬,另一邊手亦會有,而嚴重情況,甚至可以布滿全身。在外觀上,牛皮癬的表面多是粗糙紅色丘疹或斑塊,因為表面有多層銀白色鱗屑,所以稱為銀屑病。
嚴重的情況,牛皮癬遍布全身,長出膿疱,指甲凹陷,甚至影響生殖器官,有些更嚴重的情況就是出現牛皮癬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是指發生在牛皮癬病人的一種炎症性關節炎,常見是侵犯手指小關節,使病人在使用筷子或是寫字時感到不便,另外,也有侵犯病人的髂關節或脊椎,尤其是脊椎的下半部,影響了患者下半身的活動。牛皮癬關節炎多為慢性發病,3 分之 2 的病人在出現牛皮癬 5 至 10 年後才發生牛皮癬關節炎。
牛皮癬的特性 由於牛皮癬生長在手腳等皮膚的表面,雖然對人體沒有生命的威脅,但是卻使患者感到尷尬、困擾、失去自信及情緒低落。面對牛皮癬,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特性,才能與它共存。 牛皮癬是不能根治而且會不斷翻發的,雖然現時的藥物已經能把牛皮癬有效地控制 ,但是卻沒法完全治療。牛皮癬也不 是因為感染而來,所以不會在人群中 互相散播傳染。 不會傳染
嚴格的說,牛皮癬與天氣和食物都沒有直接關係,牛皮癬的發病反而與病人的情緒有關,例如焦慮、煩躁、緊張都會有影響。此外,牛皮癬與免疫系統亦關係密切,若是有發燒、感冒、肚瀉等,牛皮癬的情況也會變得嚴重一點,而牛皮癬的女性患者或會受月經周期影響。嚴格的說,牛皮癬與天氣和食物都沒有直接關係,牛皮癬的發病反而與病人的情緒有關,例如焦慮、煩躁、緊張都會有影響。此外,牛皮癬與免疫系統亦關係密切,若是有發燒、感冒、肚瀉等,牛皮癬的情況也會變得嚴重一點,而牛皮癬的女性患者或會受月經周期影響。
牛皮癬的種類 • 斑塊型銀屑病 -最常見的類型,有突起紅色厚厚的皮膚斑塊 ,概有銀白色鱗屑,會有明顯的邊界,如地圖形狀 • 滴狀銀屑病-第二常見的類型,皮膚上有小紅點,如暗瘡般大小,主要出現於軀幹,偶見於面部
內向型銀屑病 -出現於皮膚與關節皺褶部位 • 膿皰型銀屑病-多於手足掌部出現鱗屑,患處會裂開,並內藏有白色膿液 • 紅皮型銀屑病-最嚴重(且罕見)的類型,皮膚大面積發紅和腫脹,需立即接受治療
病因 牛皮癬的病發原因不明,醫學界普遍相信與身體的 T 細胞有關,T 細胞是我們身體白血球細胞其中一種很重要的細胞,不知甚麼原因刺激了 T 細胞釋放出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這些細胞沿血液到達皮膚,刺激角質層不斷加速生長,形成皮屑。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會產生對抗,因此皮膚會出現紅腫、痕癢和痛楚等發炎病徵。 現今醫學界仍然未能找出免疫系統出現錯誤訊號而至自我攻擊的原因,但是,卻掌握了某些可能引起牛皮癬的誘因。 T 細胞 TNF
牛皮癬的誘因 • 情緒壓力 • 皮膚損傷或外傷 • 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 • 藥物--某些血壓藥及治療關節炎的藥物 • 季節變化--冬天乾燥天氣牛皮癬會變得特別嚴重 • 遺傳--牛皮癬有遺傳傾向,若父母任何一方患病,子女患病的機會會提高 10 至 15%,若是父母雙方都有牛皮癬,則子女患病的機會提高 30 至 45%。
診斷與治療方法 牛皮癬至今尚未有根治的方法,治療目的只在於控制牛皮癬的發展,而現今常用的傳統治療分三類,另有新藥生物製劑,每一種都有其優缺,因為使用藥物的時期較長,需要醫生長期監察。 外用藥物--煤焦油軟膏、類固醇軟膏、維他命 D 衍生藥膏。
光學療法--紫外光短波(UVB)及甲氧補骨脂素+紫外光長波(PUVA) 內用藥物--芳香維甲酸類、抗癌藥、 抑制免疫系統藥。 生物製劑--較新的治療法,效力較持久,但是價錢相當昂貴。
牛皮癬的護理 •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誘發牛皮癬。 • 煙酒不利於皮膚,對牛皮癬有明顯影響。 • 不要吃辛辣食物,飲食應保持均衡。 • 牛皮癬與情緒及精神緊張有關,患者宜有充足睡眠及休息,保持心境愉快。 • 盡量避免使皮膚太過乾燥,不要使用肥皂或消毒藥水,以免刺激皮膚。 • 不要搔抓皮膚,以免皮膚受損及出現感染。
傳統治療副作用多 現時牛皮癬並無根治方法,傳統治療雖可控制病情,但各有副作用:含類固醇藥膏刺激性高,可令皮膚萎縮;紫外線照射治療,會增加患癌風險;口服抗癌藥物,則有機會引致高血壓、肝功能受損、淋巴癌等。無論口服或外用軟膏、照光治療及注射類固醇等,不單副作用大,而且一旦停藥會馬上復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