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1.79k Views
香港介绍. 08 物流 1 班 吴丽萍 08640745. 香港概况. 中文名称: 香港 外文名称: Hong Kong 别名: 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行政区类别: 特别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香港岛,九龙半岛 ,新界 政府驻地: 港岛中西区 电话区号: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东南部 面积: 约 1,104 平方公里 人口: 702.64 万 (2009 年 ) 方言: 粤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维多利亚港,迪士 尼乐园,海洋公园等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E N D
香港介绍 08物流1班 吴丽萍 08640745
香港概况 • 中文名称: 香港 外文名称: Hong Kong • 别名: 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 行政区类别: 特别行政区 •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 下辖地区: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 • 政府驻地: 港岛中西区 • 电话区号: +852 • 地理位置: 珠江口东南部 • 面积: 约1,104平方公里 • 人口: 702.64万(2009年) • 方言: 粤语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等 •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 火车站: 红磡站、罗湖站等 • 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经济特区相连,面朝南海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统以铁路、小轮、公共汽车等组成的运输网,几乎伸展到港内每一角落。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目前已与186 个国家和地区的472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条航线。香港也是进入内地经商和旅游的大门。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的次数约6270万人次,外地旅客经香港进入内地的次数共400 万人次。每日有128 班轮船、约100 班航机、超过400 班列车及40 200 架次的车辆穿梭香港和内地。 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集装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地理概况 •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香港的地每年都会下降3厘米。 •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资源物产 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 ,主要是红衫 、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林地占总面积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占49.8% ,荒地占4.1% ,沼泽和红树地占0.1%,耕地占6.7% ,鱼塘占2% ,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16.8%。农业主要经营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与内地的商贸往来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香港饮用水和蔬菜、肉禽蛋的主要来源地。2009年,中港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总值的46.5%。内地同时是香港转口货物的最主要来源地兼最大市场,香港有约90%的转口货物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香港也是内地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的中心,特别是南中国,为内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例如银行和融资、保险、运输、会计,以及销售推广等。
交通 香港拥有高度发展及成熟的交通网路。公共运输的主要组成部份包括铁路、巴士(公共汽车)、小巴(公共小型巴士)、的士(计程车)及渡轮等。其中,铁路是香港最主要公共运输工具,每日载客约412万人次;其次是专营巴士,每日载客约394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是全球第一个广泛使用电子货币于公共运输的地区,名为八达通的电子车票兼货币系统在2008年的总流通量达1900万张。 香港的巴士大多都是双层巴士。行驶香港岛北岸的香港电车更是全球唯一使用全两层电车的车队。同样位于港岛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为世界最长的有盖自动行人电梯系统。
香港道路的使用率很高,道路总长度1,938公里,主要由街道、桥梁及隧道等组成8条主要的干线连接香港各地,并于数年内增至10条。而香港的行车方向仍根据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靠左行驶,有别于中国内地。在香港注册的610,000辆车辆当中,有64%是私人载客汽车,而每公里道路有约276辆车辆行走。 除此之外,位于大屿山赤腊角的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五繁忙客运的国际机场,是来往欧美以及亚洲及大洋洲航班的转机点。香港机场全日24小时运作,每年可处理旅客4 500 万人次及货物300万吨,现在香港国际机场已分阶段进行扩展,满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以及加强对珠江三角洲邻近地区的连接,进一步发展为区内旅客转运中心。
跨海交通 由于香港岛四面环海,对外交通方面非常重要,香港岛主要依靠海底隧道穿过维多利亚港连接九龙半岛,再往各区。现时共有3条行车过海隧道,分别为香港海底隧道、东区海底隧道和西区海底隧道,以及3条地铁路线东涌线、荃湾线和将军澳线和机场快线。第四条过海行车隧道及第四条过海铁路目前正在计划中,以疏导目前挤塞的交通。而连接香港岛和鸭脷洲的鸭脷洲大桥于1980年落成,使鸭脷洲与港岛南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海上交通 海上运输方面,香港岛设有多个渡轮码头,主要集中于中环、湾仔和北角,设有频密的渡轮航班来往九龙及离岛,在上环亦同时设有往的离境码头。维多利亚港内亦设有一些公众码头,如知名的皇后码头,主要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务。亦有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往境外航线 位于上环的港澳码头为前往珠三角的澳门以及中山、珠海、广州番禺、深圳蛇口等多个中国内地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设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服务。码头天台亦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提供来往港澳的直升机航班,来往香港及澳门只需十五分钟。
公共交通工具介绍 • 1. 港铁为市区内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分九条路线(地铁公司六条,前九广铁路公司三条)互相联系港岛、九龙、新界的荃湾、东涌、将军澳、上水、马鞍山、元朗、屯门等地。每天清晨6时左右开始行走直至午夜,每隔数分钟即有一班。车费由4元(两个站)至13元(过海)。如目的地在沿线附近,最宜乘搭。全空调的车站和车厢不但舒适,且快速准时。 • 2. 巴士(公共汽车)多家公司经营:新巴,行走部分港岛路线;九巴,行走全九龙及新界;城巴,行走部分港岛路线(以上三家公司均有过海隧道或机场路线);大屿山巴士,则只行走该岛仅有的十多条路线以及往来深圳湾口岸的两条线路;龙运,为九巴下属公司,经营新界与机场之间的巴士服务。市区票价每程由两元多起。 • 3. 公共小(型)巴(士)分为绿色车身(专线)和红色车身两种,收费与巴士相若。专线车多作接驳地铁之用,如往地铁不到的地方,两种均甚相宜。车头上均列明目的地及收费。 • 4. 轻便铁路(轻铁):行走新界屯门与元朗之间,另有接驳巴士往较僻地方。以上两种铁路均全电气化,空调车厢,班次频密,舒适快捷而且经济。 • 5. 电车:只在港岛市区(北面)行走,收费最廉(现价3元),但速度较慢,如作短程乘搭或市区观光,最为惬意。以上巴士、电车和专线小巴,均需要自备辅币或使用八达通上车。 • 6. 渡轮服务:天星小轮、新世界第一渡轮、油麻地小轮公司、港九小轮公司以及其它渡轮公司等,提供定期渡轮服务,往来尖沙咀、中环、湾仔、红磡、长洲、坪洲、大屿山、屯门、南丫岛及其它码头。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简称:HKIA,IATA代码:HKG,ICAO代码:VHHH)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第二条跑道于1999年5月启用。是现时香港唯一运作的民航机场。由于机场位于新界的大屿山以北赤鱲角的人工岛,因此也称为赤鱲角国际机场(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并常被航空业界简称以CLK)。香港国际机场由香港机场管理局负责管理及运作。 香港国际机场是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运航空、华民航空及甘泉航空的基地机场。包括二号客运大楼、机场行政大楼、新商用航空中心飞机库等多项重要设施于2007年启用;海天客运大楼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间机场酒店香港天际万豪酒店等则在2008年完成。 港国际机场是地区转运机场,现阶段设有96个停机坪,全日24小时运作,每年可处理旅客5000万人次及货物400万公吨。现时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约75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150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约31架次不定期的客运和货运航机来往香港。
香港国际机场发展目标,机场每年的客运量将达87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900万公吨。2006年,香港国际机场以乘客量计是亚洲第3繁忙机场,全球排名14;以货运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孟斐斯国际机场)。以国际交通计,香港国际机场自1998年以后即成为全球第三繁忙客运机场(2006年全球排名第5,亚洲第1);全球货运则排名第一。根据统计,2006年,乘客流量 4,445万人次,货运量 358万公吨,飞机升降班次 280,000。香港国际机场已多次获得全球最佳机场的殊荣。香港国际机场被Skytrax评为五星级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有数最繁忙的机场,国际客运量位列世界第五,国际货运量更称冠全球。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可于五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 在2007年,香港国际机场的总客运量超过4 780万人次,总航空货运量逾374万公吨。机场每天约有800班航机升降,航空公司总数接近90家。机场航线跨越世界各地,直达逾155个航点,当中约有40个为中国内地城市。 二号客运大楼在2007年6月启用,机场现时拥有两座客运大楼及两条跑道。为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灌注源源不绝的动力。
航空货运设施 香港国际机场拥有完善的货运设施,每年能够处理300万吨的货物,最终达至处理每年900万公吨的目标。而这些货运设施均以专营权或特许经营牌照方式批授予第三方服务商经营。现时机场设有两层的货运服务。 第一层货运服务 • 香港空运货站 现时处理机场中约一半的货物量。而香港空运货站的总部「超级一号货站」占地27万平方米,耗资10亿美元兴建,由全自动化的航空货箱贮存系统控制,是世界上最大型只处理空运货物的设施,每年能容纳260万吨货物,同时亦是世界上单一最大的空运货站。 亚洲空运中心 现时一年能处理150万吨货物(包括扩建后的一号及二号货运站),并正扩建以应付更庞大的空运货物数量,打算兴建第三个空运货站 • DHL中亚区枢纽中心 是香港国际机场第一座快递货运站,每小时处理量超过20,000个包裹及15,000件快递文件。 空邮中心 由香港邮政营运,占地2公顷,耗资5.66亿港元兴建。中心设有先进的邮件机械处理系统,邮件分类、包装、装箱及运上航机的所有工序,均全部自动化。每天可处理邮件量为70万件。
第二层货运服务 • 海运码头 是24小时运作,年货运可达15万公吨,由 珠江海空联运有限公司营运。 • 机场空运中心 占地6公顷,总楼面面积为139,000平方米,提供货物仓储设施和物流服务。 • 商贸港物流中心 由 商贸港香港有限公司营运,占地1.38公顷总楼面面积为31,400平方米,位于机场岛的南商业区,提供物流服务。 • 其他服务设施 香港国际机场附近设有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商业设施,提供消闲娱乐、展览、酒店等服务。 • 渡轮服务 海天客运码头(SkyPier)由珠 江船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信德 中旅国际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组成的香 港国际机场码头服务有限公司营运, 由珠江客运提供前往中山、深圳蛇口、 东莞虎门(太平)、珠海九洲及由喷 射飞航提供前往澳门及深圳福永的境 外客轮服务。于蛇口港亦设有预办登 机柜台。
渡轮 渡轮(Ferry)又称渡海小轮,是一种水上运输交通工具,它可以是一只船或舢板等,来回于两个或者三个及以上的码头之间。渡轮用作运送乘客,可以称为客轮。渡轮也可能运送货物(包括危险品、家畜、车辆甚至火车卡等)。 渡轮可以是定期班次,也可以是等客满才起行的。在威尼斯的水上的士也称为渡轮。渡轮每次行走可能是只服务一位客人,否则可以称之为水上巴士。
香港的渡轮服务,是昔日香港交通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份。渡轮服务昔日是连牵被维多利亚港分隔的香港岛和九龙的主要交通工具,至今其重要性虽然大减,但仍然是来往市区及离岛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此外,水路交通也是香港出入境的途径之一,目的地包括澳门及中国大陆24个港口,每年使用人次达1,800万。 随着多条陆路交通通道,例如海底隧道,地铁等投入服务,渡轮业前景每况愈下,1999年4月1日,原本由油麻地小轮营运的红磡至湾仔航线改由天星小轮公司接办,同年油麻地小轮把专营权售予新世界第一渡轮,并于2000年1月15日改由新渡轮接办原来由油麻地小轮的航线。
香港港口 • A.香港內河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屯門區 • B.青龍頭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荃灣區 • C.青衣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葵青區 • D.九號貨櫃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葵青區 • E.天星維港遊(郵政總局北)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西區 • F.天星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西區 • G.街渡碼頭(往榕樹灣)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南區 • H.馬頭角公衆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龍城區 • I.中港客運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區 • J.九龍城渡輪碼頭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龍城區
主要货运码头 • 香港岛坚尼地招商码头; • 友联、黄浦、亚欧船厂码头各一个泊位; • 港域外围青衣岛、牙鹰岛、荃湾、观塘、鸭梨洲等地的石油码头,共9个深水泊位; • 新界青山踏石角的煤和水泥码头,共三个泊位; • 南丫岛的煤炭码头2个泊位 • 在壁岸,香港地区设有12个公用驳船装卸站
港口水域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和大壕州岛等围成。港界东起鲤鱼门,西达青衣岛东南至青州一线,水域东西长约7海里,南北0.7-2.7海里,面积49平方公里,西南还有长州、喜灵洲和南丫岛屿围绕。水域风平浪净,潮差小,岸壁坚硬,回淤少,大部分水域水深8-12米,船舶可从东航道鲤鱼门入港。也可由西航道汲水门以及南航道薄寮海峡入港。目前港内远洋船岸壁泊位不多,主要岸壁码头共计40个泊位:前沿水深10.9米;九龙仓码头,3个泊位,前沿水深7.5米;新界葵涌集装箱码头,10个泊位,码头线总长4374米,码头上35-40吨装卸桥35台;西角突堤长97.5米,沿边水深10.7米两侧各一个泊位;香港岛坚尼地招商码头,水深9.5米;友联、黄浦、亚欧船厂码头各一个泊位;港域外围青衣岛、牙鹰岛、荃湾、观塘、鸭梨洲等地的石油码头,共9个深水泊位,新界青山踏石角的煤和水泥码头,共三个泊位;南丫岛的煤炭码头2个泊位。该港有更多的锚地泊位,分布在昂船洲东南和西南水域,共计70多个浮筒,其中A级浮筒泊位44个,供长183米的船系泊;B级浮筒27个,可系137米船。为便于装卸,港务当局备用2000多艘驳船,各自载驳能力500-1500吨。在壁岸,香港地区设有12个公用驳船装卸站,岸线总长8200多米。港口依靠先进的码头设备,完善的管理,高效率的服务,使集装箱吞吐量由1975年的80万标准箱,1987年起,集装箱跃居世界第一位。达920万箱。目前第八集装箱码头4个泊位,正在昂船洲填海建设,于1995年初建成,增加160万标准箱装卸能力。还有青衣岛建第九集装箱码头4个泊位,也有160万箱。
香港港口设施计有葵涌、昂船洲货柜码头的停泊处,总长6,000米. 公众货物装卸区的停泊处,总长7,750米;以及58个远洋船系泊 浮标。此外,还有两个公众客运码头,每年经由这两个码头往返内地、澳门的旅客超过1,770万人次。 2000年,进入香港的远洋船约共37,680航次。平均计算,每天在港口内作业的远洋船几近100艘,进出港的远洋船、内河船达600航次,而在维港内作业、通过维港的船艇则约有10,000航次。 香港港内船只周转效率之高,跻身亚洲最佳之列,而在港口收费方面,则处于全球收费最低的港口之列。在货柜码头靠泊的货柜船,例行周转时间为10小时以内,而系泊在浮标装卸货物的普通船只,平均留港期仅为1.8天。 香港并无港务局,日常港务管理工作,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处负责。
货 柜 码 头 香 港 的 货 柜 码 头 座 落 于 葵 涌 - 青 衣 港 池 , 共 有 九 个 码 头由 五 间 营 运 商 管 理 和 营 运 。 这 五 间 营 运 商 是 现 代 货 箱 码 头 有 限 公 司 、 香 港 国 际 货 柜 码 头 有 限公 司 、 中 远 - 国 际 货 柜 码 头 有 限 公 司 、 杜 拜 环 球 港 务 和 亚 洲 货 柜 码 头 有 限 公 司 。 他 们 占 地 二百 七 十 五 公 顷 , 提 供 二 十 四 个 泊 位 共 8,530 米 深 水 岸 线 。 葵 涌 - 青 衣 港 池 水 深 达 15.5 米 ,货 柜 码 头 总 处 理 能 力 每 年 逾 一 千 八 百 万 个 标 准 货 柜 箱 。
内 河 货 运 码 头 香 港 内 河 货 运 码 头 的 营 运 范 围 包 括 重 组 和 合 并 往 来 香 港 和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货 柜 、 散 装 货 物 。 码 头 位 于 屯 门 望 后 石 , 由 内 河 货 运 码 头 有 限 公 司 经 营 。 码 头 占 地 约 六 十 五 公 顷 , 提 供 3,000米 的 海 岸 线 , 于 一 九 九 九 年 十 一 月 全 面 落 成 运 作 。
青衣货柜码头 香港是著名的港口,货柜的吞吐量名列全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新加坡和上海。香港共有九个货柜码头,统称:葵青货柜码头,位于葵青区(葵涌和青衣岛)蓝巴勒海峡两岸。青衣九号货柜码头是其一,位于青衣岛的东南海滨,与海峡对岸的葵涌四号,六号货柜码头相望。九号货柜码头有六个泊位,深水海岸线长1900米。分别由现代货箱码头公司和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经营。
中 流 作 业 区 香 港 中 流 作 业 区 主 要 提 供 趸 船 与 货 柜 车 / 货 车 之 间 的 货 物 起 卸 服 务 , 货 物 包 括 远 洋 和 内 河 货 物 。 现 时 的 中 流 作 业 区 位 于 香 港 12 个 不 同 地 点 , 共 占 地 34.6 公 顷 , 提 供 3,513 米 的 堤 岸 , 而 作 业 区 的 租 约 分 为 长 期 和 短 期 两 种 。
公 众 货 物 起 卸 区 公 众 货 物 起 卸 区 是 以 短 期 租 约 形 式 分 配 泊 位 和 堤 岸 地 方 给 与 营 运 者 从 趸 船 起 卸 一 般 货 物 、 散 装 货 物 和 货 柜 。 全 港 现 时 共 有 八 个 公 众 货 物 起 卸 区 , 提 供 6,672 米 堤 岸 , 由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海 事 处 管 理 。
浮 泡 和 碇 泊 处 在 香 港 水 域 内 , 有 两 种 浮 泡 供 船 只 作 货 运 作 业 之 用 。 他 们 总 称 为 政 府 系 泊 浮 泡 , 分 类 如 下 : • 甲 级 政 府 系 泊 浮 泡 - 可 容 纳 船 只 至 183米 长 , 6.2米 至 10.8米 深 乙 级 政 府 系 泊 浮 泡 - 可 容 纳 船 只 至 137米 长 , 4.8米 至 9.7米 深 • 政 府 系 泊 浮 泡 主 要 为 远 洋 船 只 提 供 系 泊 服 务 , 以 便 起 卸 货 物 至 趸 船 上 。 除 此 以 外 , 政 府 系 泊 浮 泡 亦 可 在 恶 劣 天 气 情 况 下 作 为 船 只 碇 泊 之 用 , 与 及 作 为 非 货 物 起 卸 用 途 如 游 船 乘 客 上 落 点 。 • 香 港 港 口 亦 有 提 供 碇 泊 处 作 为 货 运 作 业 之 用 。 现 时 共 有 十 一 个 此 类 碇 泊 处 , 面 积 共 为 三 千 零 九 十 公 顷 , 其 中 一 千 四 百 七 十 三 公 顷 为 深 水 货 运 作 业 碇 泊 处 , 一 千 六 百 一 十 七 公 顷 为 浅 水 货 运 作 业 碇 泊 处 。 • 在 二 ○ ○ 四 年 , 浮 泡 和 碇 泊 处 合 共 处 理 了 三 百 三 十 万 个 标 准 货 柜 单 位 , 和 一 千 七 百 五 十 万 公 吨 其 他 货 物 。
港 口 后 勤 设 施 • 港 口 后 勤 活 动 是 香 港 港 口 运 作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环 。 港 口 后 勤 设 施 乃 所 有 与 主 要 港 口 运 作 有 关 的 活 动 而 无 需 设 于 港 口 范 围 以 内 的 设 施 。 他 们 包 括 货 柜 存 放 场 、 货 柜 场 、 货 柜 车 场 和 货 柜 车 维 修 工 场 。 • 现 时 全 港 共 有 大 约 三 百 八 十 公 顷 的 土 地 作 为 港 口 后 勤 用 途 , 而 大 多 数 位 于 新 界 区 ( 如 元 朗 、 落 马 洲 等 地 ) 。
避 风 塘 • 全 香 港 共 有 十 四 个 避 风 塘 共 四 百 二 十 三 公 顷 的 水 域 范 围 , 为 本 地 及 内 河 船 只 在 台 风 和 恶 劣 天 气 情 况 下 , 提 供 避 风 地 方 。 使 用 避 风 塘 的 船 只 长 度 限 制 为 30 米 或 50 米 。
维多利亚港湾介绍 香港的主要港口是维多利亚港,它位于维多利亚海峡近岸,港区海底多为岩石星底,泥沙少,航道无淤积。港区水域辽阔,可以同时靠泊50艘巨轮。港区水深大,平均水深为12.2米,万吨级的远洋巨轮可以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内有三个海湾和两个避风塘能躲风避浪。另外,由于九龙半岛向南伸入海中,消减了风浪,使港区相对平静。 维多利亚港湾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这里港阔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域总面积达59平方千米,宽度从1.2千米到9.6千米不等,可以停泊远洋巨轮。维多利亚港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维多利亚港目前有72个供远洋轮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个可供长达183米的巨轮停泊。整个港区开发的码头和货物装卸区总长度近7千米,进出港的轮船停泊时间只需十几个小时,效率之高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香港港口的助航设施以及港口通信设备也是十分先进和完备的。
维多利亚港上设有两个大型的出入境码头,来往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各口岸,并设有出入境关卡办理离境手续,分别是「港澳码头」和「中国客运码头」。 港澳码头位于香港上环信德中心,1985年启用,提供往来香港与澳门的高速客轮服务。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码头可应付每年1500万的旅客量,设有内、外两座码头,中间有60米宽的水道供船艇行驶,并以行人天桥连接。 中国客运码头(俗称中港客运码头或中港码头)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中港城,是香港第2个跨境渡轮码头,于1988年启用,提供往来香港与广东省多个港口及澳门的高速客轮服务。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
视频欣赏 • 葵涌码头http://www.56.com/u11/v_MjEwMDA1MjY.html • 香港集装箱码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4MTg1NTA4.html • 香港国际机场物流作业系统http://www.56.com/u78/v-MzE0OTE0ODM.=.html • 《工程大突破:香港昂船洲大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DEyNDgw.html
香港通关口岸 香港 深圳 沙头角口岸 罗湖口岸 深圳湾口岸 福田口岸 皇岗口岸、文锦渡 • 粉岭 • 上水 • 元朗,及屯门 • 上水 • 上水
深圳湾口岸 深圳湾口岸(又称深圳湾旅检大楼)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与香港之间一个陆路边境口岸,于2007年7月1日启用。深圳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东角头的一块填海地,占地117.9公顷。口岸设有车辆转线设施,以配合香港和中国大陆相反的行车方向,然后通过深港西部通道的深圳湾公路大桥连接香港新界西北部的鳌磡石。 通关时间 此口岸通关时间约为早上六时至晚上十二时,二十四小时通关仍在研究中;此关口特别之处在于其实行“一地两检”,即香港及中国内地边防人员在同一所大楼内进行检查工作;双方人员分别在不同但相近的地点,替旅客办理检查工作,但不会只由任何一方负责。这样的安排可以节省时间。
相关立法 香港立法会于2007年4月25日通过《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条例》,为实施一地两检提供法理依据。随后政府将有关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的附属法例呈交立法会省览。 深圳湾口岸已于2007年7月1日傍晚6时连同深港西部通道启用,以庆祝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由于其通车属于庆祝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的活动之一,所以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等主持启用典礼。
接驳交通 深圳湾口岸启用当日,港方共有五条专利巴士路线(B2、B3、B3X)及一条专线小巴路线(新界618)于傍晚6时起投入服务,后来又增加两条巴士路线(B2P、B3X)[1][2],而深圳方面亦有两条巴士路线投入服务(90及机场8线),并将一条现有巴士路线245线迁往深圳湾口岸。另由2007年7月8日起,深圳的230号线(蛇口海上世界至华新村)亦会绕经深圳湾口岸,后来又增加4条巴士路线(31、98、123、217)。另外,由永东直巴管理有限公司营办,往来香港国际机场至深圳湾口岸的“航天新干线”,亦于2007年7月13日起投入服务。 港方口岸区 新大屿山巴士: • 专营巴士B2号(元朗 - 深圳湾口岸) 15分钟/班 • B2P/B2特别班次 从香港天水围往来深圳湾口岸(只在星期六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提供服务) 15-20分钟/班 城巴: • 专营巴士B3号(屯门码头 - 深圳湾口岸) 15-30分钟/班 • B3A/B3特别班次 香港鸣琴轻铁站往来深圳湾口岸 30分钟/班 • B3X/B3特别班次 香港屯门市中心往来深圳湾口岸 20分钟/班 • 永东直巴管理有限公司: • 过境路线:京基百纳广场,深圳湾口岸 ---- 香港葵芳、旺角(油麻地碧街)、西湾河(嘉亨湾) 30分钟一班 • ◇专线小巴 • 专线小巴618号(天水围北 - 深圳湾口岸)(由天佑有限公司营办) • ◇的士 市区及新界的士也可以驶入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接载乘客
罗湖口岸 • (通关时间6:30-24:00) 罗湖口岸是我国目前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入出境陆路口岸。位于深圳罗湖商业中心南侧,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深港两地由一座双层人行桥和一座铁路桥相连。 罗湖口岸是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口岸设计通过能力由八十年代每天20万人次,提高到目前每天40万人次。罗湖口岸经多次延长口岸开放时间,目前每天早晨6:30时开闸,晚上12:00时关闸,运行17.5小时。
皇岗口岸 (通关时间:全 天) • 皇岗口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客货综合性公路口岸。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端,与香港新界落马洲隔河相望,口岸南面的皇岗—落马洲大桥横跨深圳河连接深港两地。 皇岗口岸是配合广深高速公路建设新开设的口岸。货检场东侧为入境查验场,西侧为出境查验场;旅检大厅东西向排列,东侧为入境大厅,西侧为出境大厅,大厅两侧为客车通道。皇岗口岸是我国唯一全天候通关的口岸。旅检和货检均全日通关,其中货检正常通道早晨7:00时开闸,晚22:00时关闸,但晚22:00至24:00时保留六条通道运行(进2出4)。
福田口岸 (通关时间6:30-22:30) 福田口岸是旅客出入境的陆路口岸,位于福田区裕亨路(福田保税区东侧)。口岸查验机构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局,服务机构有省公安厅驻深签证处,经营单位有银行、免税店服务等。 口岸每日6:30时开闸,22:30时关闸,口岸运行16小时。出入境旅客主要乘座深圳地铁4号线和香港轻铁东部支线。
文锦渡口岸 通关时间7:00-22:00) 文锦渡口岸是以供港鲜活产品过境为特点的公路客、货运综合性公路口岸。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面、香港新界北面,由两座公路桥与新界香港相连。 文锦渡口岸是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口岸的总体设计是:日汽车流量10000辆次,日旅客流量3000人次。1991年入出境车辆335万辆次,日均9181辆次,2004年,经该口岸入出境车辆277万辆次,日均7562辆次,年均下降0.5%。这是由于皇岗口岸投入使用分流等因素造成的。1997年后,该口岸入出境车辆稳定在日均7000辆左右。 货检每日7:00时开闸,22:00时关闸,运行15小时;旅检每日7:00时开闸,22:00时关闸,运行15小时。
沙头角口岸 (通关时间7:00-20:00) 沙头角口岸是服务于我市盐田、龙岗及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辅助性客货综合性口岸。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西面,东接沙头角保税区和盐田港,北邻梧桐山公路隧道。设有入出境车辆检查通道8条(入、出境各4条),查车台15个;入出境旅客查验通道16条(入、出境各8条)。此外,还建有专门供香港灵柩入境的检查服务设施,为港澳同胞前往大鹏湾“华侨墓园”办理安葬和扫墓活动提供方便。 沙头角口岸原设计车辆日通过能力1500辆次、人员1500人次。由于口岸设施限制,近年来,该口岸增速缓慢。 每日7:00时开闸,旅客通道20:00时关闸,运行13小时;车辆通道20:00时关闸,运行15小时。
经济发展 • 面临内地港口挑战 近年来,香港航运业又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05年,香港港世界第一集装箱港的地位被新加坡港取代,今年前四个月,香港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又已经落后于上海港,何况还有高速崛起的深圳港和正在扩建的广州港。一时间,出现了“香港将进入后航运中心时代”、“再见,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等说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纷纷外迁,制造业在香港GDP中的比重迅速下降,产品的出口能力大为降低。2004年香港本地产品出口额仅有1259.8亿港元,而1992年这个数字曾高达2341.2亿港元。制造业的萎缩使当地集装箱货源严重不足,使香港港的集装箱货流以中转为主。随着内地集装箱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特别是深圳港与广州港的崛起对香港港构成了挑战。与它们一样香港港的主要货源市场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但深圳港与广州港拥有据货源生成地近和劳动力价格低等优势,集疏运费用低,港口服务费用也低。据核算,包括集装箱卡车的运输费和港口服务费在内,珠江三角洲一个标准箱通过香港港比通过深圳港高300美元。
与珠三角港口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 但作为老牌枢纽港,香港港在技术、服务等许多方面仍具有很大优势,所以即使价格较高仍是一些货主的首选。 • 另外,香港政府准备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兴建香港港10号码头、物流园区、港珠澳大桥,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并进一步重视工业界,建立正式的对话渠道。还有专家则建议香港为自己重新定位,替流转于大中华地区及全球其他地区的环球供应链上的货物增值,并与珠三角地区实现优势互补。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船舶营运经验、先进而完善的船舶管理制度,拥有和控制着超过世界总运力6%的船队,而珠三角地区则拥有生产成本低、基础设施持续改进等优势,由此双方互补,规划一套接轨的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双赢,也可继续保持香港港的吸引力。同时,专家还建议业界进军内地西部市场,尤其是四川等高增长地区,吸引货物通过香港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