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k likes | 1.89k Views
真核生物的 DNA 序列. 单一序列:占基因组 50-80 %, ( 编码功能的很少 ) 重复序列 基因家族 ( 有编码功能 ) : 基因簇 散布的基因家族 基因外的重复 DNA 序列 ( 无编码功能 ) 串联重复 DNA- 卫星 DNA 散布的重复 DNA. 第一节 复制概况 第二节 复制体系 第三节 复制的起始 第四节 延伸过程 第五节 复制终止 第六节 其他原核生物的复制体系 第七节 其他形式的复制 第八节 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 第二节 复制体系. DNA 聚合酶 DNA 连接酶 螺旋酶
E N D
真核生物的DNA序列 • 单一序列:占基因组50-80%, (编码功能的很少) • 重复序列 基因家族(有编码功能): 基因簇 散布的基因家族 基因外的重复DNA序列(无编码功能) 串联重复DNA-卫星DNA 散布的重复DNA
第一节 复制概况 • 第二节 复制体系 • 第三节 复制的起始 • 第四节 延伸过程 • 第五节 复制终止 • 第六节 其他原核生物的复制体系 • 第七节 其他形式的复制 • 第八节 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
第二节 复制体系 • DNA聚合酶 • DNA连接酶 • 螺旋酶 • 单链结合蛋白 • DNA拓扑异构酶
DNApolⅠ DNApol Ⅱ DNA pol Ⅲ 结构 分子量 103 KD 120KD 850 KD 构成 单体 单体 异多聚体 分子数/细胞 400 100 10-20 功能 5→3’聚合酶 + + +(新生链合成) 3`→5’外切酶 + + + 5`→3’外切酶 + - - 1 表E.coli 中的三种DNA多聚酶 0.05 15 生物学活性 核苷酸数/min 1000 50 约50,000
DNApol Ⅲ 全酶结构组成和功能特点 十种共18个亚基 β
β二聚体 β亚基以二聚体、环状的形式环绕着DNA并在DNA自由滑动,构成一个滑动钳。 功能:滑动钳把全酶束缚在模板DNA上,保证高度的进行性。
DNA复制需要合成引物 1)大部分生物利用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序列作为引物; 2)环状DNA在内部形成一个缺口产生引物末端,如滚环复制 3)直接引发合成,特殊蛋白质把核苷酸直接引入到聚合酶的催化位点。如腺病毒。
复制的基本过程 • 起始: 转录激活 起始点的识别 引发体的形成 复制体组装 • 延伸: 前导链及随从链的形成 全酶的循环 连接岗崎片段; • 终止:环状DNA复制的终止:终止序列和专一终止蛋白 线状DNA分子的复制终止
复制起始的步骤: * 转录激活 * DnaA 识别并结合复制起点,DnaB-DnaC六聚体与oriC 形成预引发体 *DnaG加入形成引发体,合成RNA引物 * 引物合成后,DNApol III组装到引发的RNA上,完成复制体的组装,开始DNA合成
大肠杆菌复制体结构示意图 拓扑异构酶II 解螺旋酶 引物合成酶 引发体 -复合物 RNA引物 单链结合蛋白(SSB) 聚合酶III核心酶 聚合酶III核心酶 -聚体 -夹子 -夹子 滞后链 RNA引物 前导链 聚合酶I
第四章 复 制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一节 复制概况 • 第二节 复制体系 • 第三节 复制的起始 • 第四节 延伸过程 • 第五节 复制终止 • 第六节 其他原核生物的复制体系 • 第七节 其他形式的复制 • 第八节 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
第一节 复制概况 1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方式 3 DNA聚合酶和DNA聚合反应 4 复制的基本过程 5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1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
混合复制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Stahl Meselson •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 • 1958年Meselson & Stahl E.coli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 CsCl密度梯度离心
培养一代 培养二代 培养三代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重带 轻带 混合带
在各种理化因素的作用下,DNA会发生损伤; 在复制、转录的过程中,DNA会发生错误;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DNA可能进行修饰、删除、扩增和重排。 • 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保证DNA代谢的稳定性。 • 经过多代的复制,亲代的遗传特征完整无误的传递给子代,子代DNA仍可以保持与最初亲本的一致性。 • 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第一节 复制概况 1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方式 3 DNA聚合酶和DNA聚合反应 4 复制的基本过程 5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2 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方式 2.1 DNA复制的起点 •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在DNA分子的特定位点开始的,这一位点称为复制起点(ori)。 •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从起点开始,进行到终点结束,完成整个染色体DNA分子的复制。
复制子(replicon)或复制单元: • DNA分子上一个独立的复制单位,DNA复制从起点开始,进行到终点结束。 • 一个复制子包括一个复制起点和复制终点。 • 原核生物单复制起点,整个染色体只有一个复制子 • 真核生物: 多复制起点,一个genome中有多个复制子。
复制起点具有特征性: • 细菌、酵母以及叶绿体、线粒体等的DNA复制起点已经被克隆,其核酸序列的共同特点是富含A-T序列。
复制起点 复制叉 复制起点 图:DNA复制的方向性 2.2 DNA复制的方向: • 多数DNA双向复制 • 单向进行:有些病毒(如腺病毒等)、质粒DNA及线粒体DNA。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染色体中参与复制的活性区域,即复制正在发生的位点。 复制眼(replication eye):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复制的DNA,复制的区域形如一只眼睛。
复 制 起 点 复 制 叉 亲 代 链 子 代 链 复 制 叉
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具有多个复制子,多个复制眼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具有多个复制子,多个复制眼
2.3 DNA复制的方式 • 双向等速复制:大多数生物体内DNA。 • 不等速复制:如枯草杆菌。 • 对称复制:大多数生物体内的DNA的两条链同时复制。 • 不对称复制:在一定时期内DNA只复制一条链的情况。 • 如线粒体的D-环复制和噬菌体的滚环复制方式。
第一节 复制概况 1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方式 3 DNA聚合酶和DNA聚合反应 4 复制的基本过程 5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3 DNA聚合酶和DNA聚合反应 • DNA的复制是由DNA聚合酶负责完成的,按照模板催化合成新DNA链。 Poly(核苷酸)n-3’-OH + dNTP →Poly(核苷酸)n+1-3’-OH + 2Pi
4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DNA在复制时如何同时作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后随链(lagging strand) 复制叉移动的方向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半不连续复制: • 冈崎片段的大小:原核生物为1000-2000bp,真核生物100bp。
第一节 复制概况 • 第二节 复制体系 • 第三节 复制的起始 • 第四节 延伸过程 • 第五节 复制终止 • 第六节 其他原核生物的复制体系 • 第七节 其他形式的复制 • 第八节 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
第二节 复制体系 • DNA聚合酶 • DNA连接酶 • 螺旋酶 • 单链结合蛋白 • DNA拓扑异构酶
1 DNA聚合酶 • DNA的复制是由DNA聚合酶负责完成的,按照模板催化合成新DNA链。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 共同性质: [1] 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为原料; [2] 需要模板; [3] 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链, 需要引物; [4] 合成方向5‘→3’。
1 DNA聚合酶 • 1.1 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 • 1.2 DNA聚合酶和复制的忠实性 • 1.3 其它生物的聚合酶 • 1.4 DNA聚合酶的引物
1.1 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 • DNA聚合酶Ⅰ:主要参与损伤DNA的修复,同时在半保留复制中有辅助作用, • DNA聚合酶II:主要参与DNA修复, • DNA聚合酶III:DNA合成的主要复制酶。
1.1.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DNA polymeraseⅠ,DNApolⅠ 1956年,Arthur Kornberg (1)理化性质: • 一条多肽链,103KD。 • 含一个Zn2+ • 400个分子/细胞, • 37℃催化约1000bp/min,
(2)功能特点 1) 5’ →3’聚合功能 2) 3’ →5’外切活性 3) 5’ →3’外切活性 4) 5’ →3’内切酶活性
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后,成两个片段,大片段68KD,称为Klenow片段。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后,成两个片段,大片段68KD,称为Klenow片段。
1.1.2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DNApolⅡ): (1) 理化性质: • 120KD, • 100个酶分子/细胞, • 活性只有DNA polⅠ的5%。
(2)功能特点: • 5′→3′聚合活性 • 3′→5′外切活性, • 没有5′→3′外切活性 • 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 与DNA损伤修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