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678 Views
个性教育. 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章丘市教育局教科所 郭 道 胜. 如果你不问时间是什么,或许我还知道时间是什么;如果你问时间是什么,我却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 。. 《 猴子军团 》:. 思考: 传统的教育也不正把人的尾巴(个性)给抹杀掉吗?. 教育的反思:. 《 济南日报 》 “ 20 年之后我们谁来养 ” ? 教育既有发展人的作用,也有压抑人的作用。 “ 跳蚤实验 ” :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有的教师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儿童装进了 “ 盒子里 ” 。 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我们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
E N D
个性教育 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章丘市教育局教科所 郭 道 胜
如果你不问时间是什么,或许我还知道时间是什么;如果你问时间是什么,我却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如果你不问时间是什么,或许我还知道时间是什么;如果你问时间是什么,我却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
《猴子军团》: 思考: 传统的教育也不正把人的尾巴(个性)给抹杀掉吗?
教育的反思: • 《济南日报》 “20年之后我们谁来养”? • 教育既有发展人的作用,也有压抑人的作用。 • “跳蚤实验”: •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有的教师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儿童装进了“盒子里”。 • 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我们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
中国这头沉睡的雄师一旦怒吼起来,将会使整个世界颤抖。 ----拿破仑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在社会的文明、进步过程中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在社会的文明、进步过程中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现代化教育的三个标志: • 个性教育、平等教育、终生教育 • 个性发展、挖掘潜力、发展特长
一、认识“个性”及“个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一、认识“个性”及“个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什么是个性? • 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 • 《四个孩子和一头熊》:
“在我们对个性下定义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个性似乎是一个捉摸不透可望而不可及的术语。我们原以为懂得了这一术语的含义,可是当我们试图以一种能为人们接受的形式表达它的意义时,却又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们对个性下定义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个性似乎是一个捉摸不透可望而不可及的术语。我们原以为懂得了这一术语的含义,可是当我们试图以一种能为人们接受的形式表达它的意义时,却又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 ——英国学者大卫·丰塔纳《教学与个性》
哲学范畴的个性 : • 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性 : • 心理学视野的个性 : • “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构构成的整体。” ——朱智贤先生主编《心理学大词典》
教育学领域的个性 : • 三个层次: • (1)每个人的尊严和完善的人格; • (2)每个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独特性; • (3)每个人的独立主张及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 人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
什么是个性教育? • 个性教育是旨在提升学生的(优良)个性的教育。 • 它有两个基本前提: • 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现有个性; • 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
个性教育可表述为: • 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来理解: • 即“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弘扬教育的特色化。” • 总之,个性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特点挖掘、发展其良好的个性优势,培养其创造性,使之成为具有良好个性且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个性教育就是“根雕艺术”。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个性教育就是“根雕艺术”。 • “个性教育”的特征: • 主体性、针对性、创造性、未来性、系统性、活动性等特征
个性教育遵循的原则 • 主体性原则: • 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 个性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立性品质的个性。
针对性原则: • 个性是人与人的差异性,是人的特殊性。 • 孔子因性施教: • 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性施教,这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 为什么给“优秀学生”打“D”? • 这位老师选择的是鼓励,让家长协助他鼓励孩子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这种鼓励的效果比简单的训斥要强百倍,而这种育人智慧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创造性原则: • 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创造性是人主体性最本质的特征。 • 个性教育旨在培养目标明确,想象丰富,面向未来、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善于调整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的人。 • 个性教育要求形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制,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和动机。
惠特森先生的“自然课”:“长翼飞猫” • 教书育人最可贵的就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自己的大脑分析是非。 • 唯有教给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辨别是非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才是合格的教学和合格的老师啊。
未来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活动性原则: • 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个性教育要求学校为学生优化活动环境,提供实践的机会,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
如何进行个性教育 • 一、教师是“个性教育”工作的主体 • 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是的主渠道 • 三、课程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 •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关键 • 五、丰富创造性实践活动,营造个性化的展示平台 • 六、从个性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一、教师是“个性教育”工作的主体 • 落后教学观的表现: • 1、教学目标确立在最大限度的传授、识记知识。 • 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尼尔·波斯特曼 • 中国人在打知识基础,西方人在抢占能力的制高点。 • 中国学生学的多,悟的少; • 美国学生学的少,悟的多。
我们应当让学生强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我们应当让学生强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 2、教师只管教,忽视学生的学 • 3、运用题海战术 • 4、评判标准单一,禁锢学生思维。
当他手中的工具只有一把铁锤的时候,任何东西在他的眼中都变成了铁钉。 ——马克.吐温 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德)第斯多惠
学习上的五个转化: • 学习态度:被 动——主动 • 学习方法:学 会——会学 • 学习渠道:听 讲——自学 • 学习过程:盲目随意——自觉调节 • 知识积累:吸取储存——加工处理
二、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的主渠道 •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 • 即解放幼儿的大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让他们去想; • 解放幼儿的双手,甩掉无形的手套,让他们去做; • 解放幼儿的眼睛,敲碎有色眼镜,让他们去看; • 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 • 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 • 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 • 内华达州的“诉讼案” •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 • ——苏霍姆林斯基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二)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 • “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意义,如果加上心灵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阿莫纳什维利 • 给孩子一把锄头: • 孩子总要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要么建设,要么破坏。 •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善于疏导或者引导,使孩子的精力得以良性而充分地释放。
(三)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让学生争开慧眼看世界(三)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让学生争开慧眼看世界 • 《雪地里的小画家》 • “6”与“9”、“甲”与“由”、“风”“凶”与“区” • 随时留意生活的习惯 • 树叶落下的时候是叶面向上还是叶背向上? • 蝌蚪长腿的时候,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 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还是先长叶后开花? • 奇蹄目还是偶蹄目动物 • 鸡、鸭、鹅的趾与蹼进行观察,区分它们趾蹼的不同生长状态。
①什么样的发型适宜于什么样的头型、脸型? • ②什么样颜色的衣服适宜于什么样的肤色? • ③胖人与瘦人的神态、体态、动作有什么区别? • ④男人和女人骑自行车时最主要的体态差别是什么? • ⑤什么样的举止大方?什么样的行为举止丑陋?(各举出三例) • ⑥什么样的动作潇洒?(举出三例) • ⑦把一杯水倒入一杯食盐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 ⑧早晨初升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 ⑨班级里你认为的优秀学生有什么缺点,缺点多的学生有什么优点?
(四)解放小孩子的嘴巴。 • (五)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 人类语言能力退化 儿童语言贫乏堪忧 • 解放空间,扩大学生认识的眼界。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 (六)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三、课程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三、课程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个性需求 • 如何形成拳头课程,形成规模,彰显特色,是一个重点。 • 师资是一个关键因素。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关键 • 1、评价内容的研究 • 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 2、评价标准的研究 • 3、评价方式的研究 • 4、评价过程的研究 • 终结性评价要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 • 5、评价结果及运用的研究 • 等级评定、描述性评语、质性评语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 。
科学的评价观: • 多把“尺子”量学生 • 《老师,请看看我的闪光点》 • 教师要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
现代人才观: • 基础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将来成为国家各级各类人才准备“毛胚”,基础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才”的教育,要树立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人才应该是多种规格、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观念。
(1)过去强调的优秀人才常常是百科全书式的人才;而现在更强调个性专门化的优秀人才(1)过去强调的优秀人才常常是百科全书式的人才;而现在更强调个性专门化的优秀人才 • (2)过去所强调的优秀人才叫做“一领风骚数百年”,而现在的社会是“各领风骚三几年”。 • (3)过去的优秀人才特别取决于早期学校阶段的学习和成功,而现在,不仅早期的教育对成材重要,以后的教育也重要。 • (4)过去的人才往往和一般人群有对立关系,是被“神化”的人,往往是以一种对别人否定的基础上选拔上来的。而现在的人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秀人才为什么不能是多数,优秀人才应该是群众性的。优秀人才为什么不能是多数,优秀人才应该是群众性的。 • 在一个班内优秀学生难道只有几个学生才是优秀吗?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学生呢? • 一个班内的优秀学生应该是三十人,四十人或更多的人,而不是三个五个。 • 《嗓门大也是特长》 • 战国时的公孙龙 • 有差异才有和谐
何谓“群体同化效应”? •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而把大部分学生区别对待,则少数尖子学生就会受到大部分水平低的学生的同化和孤立,使平均水平下降。在尖子生群体中只能使部分学生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其他部分则与普通学生的水平相当。 • 而如果面向全体,则少数水平低的学生被水平高的群体所同化,普遍提高水平。 • 要培养高水平的尖子生,必须有一个庞大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大群体作为背景,否则,极有可能被低水平的群体同化掉。 • 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切不可只重视少数人,而将大部分学生弃之不顾。一定要面向全体,形成一个激励群体。 • 让高水平的群体同化低水平的群体,切不可使低水平的群体同化高水平的群体。
教师的脑子里要有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标准,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有一个标准,就多一批优秀人才。教师的脑子里要有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标准,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有一个标准,就多一批优秀人才。
赏识学生十细节 1、竖起你的大拇指 2、 拍拍他的肩膀 3、别忘说“太好了” 4、有空和他(她)聊聊 5、给他(她)1000分 6、给点小小的物资刺激 7、褒扬书一定要发 8、有成绩别忘了跟家长说一声 9、给他(她)一个微笑的颔首 10、把他(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五、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营造个性化的展示平台五、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营造个性化的展示平台 • 1、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个性地完成。 • 2、班级管理走个性化德育之路。 • 3、课堂教学重差异教学。 • 4、教师个性化辅导--培优辅困工作。 • 5、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 6 、开设丰富多样的艺体特长课,让孩子选择参加。
六、从个性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1、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今天,不管你给学生灌输怎样的细节,他在以后生活中遇到这个细节的机会是微乎其微;如果他真的遇到这样的细节,他可能已经忘却了你教给他的东西。 2、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3、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4、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的能力;4、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的能力; 5、不在于教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去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 6、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