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633 Views
第 13 章 組織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面觀點. 本章大綱. 13.1 組織的結構設計 13.2 組織結構與知識管理 13.3 知識型組織的特性 13.4 不同情境下的組織結構與知識管理 13.5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 13.6 輔助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 13.7 支援知識管理的主要角色與職責. 前言.
E N D
本章大綱 • 13.1 組織的結構設計 • 13.2 組織結構與知識管理 • 13.3 知識型組織的特性 • 13.4 不同情境下的組織結構與知識管理 • 13.5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 • 13.6 輔助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 • 13.7 支援知識管理的主要角色與職責
前言 • 在組織管理學內有兩大領域:一為研究組織內員工、團隊行為的組織行為理論或稱個體觀點的組織研究;另一為研究組織整體結構、環境、策略的組織理論或稱總體觀點的組織研究。影響知識管理的除了員工人性面的行為外,一個組織的結構設計、職責角色分工、管理制度的規劃也會深遠地影響知識管理能否有效地推動。
組織的結構設計(1/2) • 組織結構的定義 • 所謂組織結構,是指組織內存在的一些正式的法則、任務與職權,藉以控制與協調員工的分工合作,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 組織結構設計的主要因素與類型 • 組織結構設計的主要因素 • 組織結構的不同可由下列三個因素來作區隔:A.複雜化:代表組織內部工作分工的專業與精細的程度,分工愈細則表示複雜化程度愈高;B.正式化:代表組織使用正式的規則及程序來規範員工工作的程度,工作愈能達到標準化,則表示正式化的程度愈高;C.集權化:代表組織決策權集中的程度,即由高階來主導一切決策的部分愈高,則表示集權化愈高。
組織的結構設計(2/2) • 組織結構設計的主要類型 • Mintzberg的分類架構 • 有機式結構與機械式結構的分類
組織結構與知識管理 • 知識管理組織結構的不同主張理論 • 傳統型組織轉型為知識型組織的必要性 • 實體型企業 • 知識型企業 • 知識型企業,其加值能力及價值創造的潛力皆較高 • 知識型企業的核心能力較難模仿,進入的障礙較高 • 轉型的必要性與困難性
知識型組織的特性(1/3) • Liebowiz & Beckman的知識型組織特性 • 價值觀與經營理念方面 • 顧客導向 • 持續改善導向 • 作業完美導向 • 尊崇專業技能與知識分享 • 組織具備的重要能力方面 • 高效率的學習與創新 • 高水準的專業能力與知識 • 高績效表現
知識型組織的特性(2/3) • 組織的結構方面 • 自我領導與管理的結構 • 高彈性與適應能力的結構 • IT充分支援的創新 • 主動積極與未來觀 • Mckinsey的七個“S”
知識型組織的特性(3/3) • Peter M. Senge的學習型組織 • 學習型組織的定義 • 學習型組織,係指一個組織能夠不斷地學習,以及運用系統思考來進行各種不同的實驗與問題之解決方式,進而強化及擴充個人知識與經驗,終至能改變整個組織行為,以增強組織適應與革新能力的一種組織模式。 • 學習型組織的特性:組織的五項修鍊 • 第一項修鍊:自我超越 • 第二項修鍊:改善心智模式 • 第三項修鍊:建立共同願景 • 第四項修鍊:團隊學習 • 第五項修鍊:系統思考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1/6) • CoP的基本概念 • CoP的定義 • 所謂CoP,簡單地說是指組織內一群對某些專業知識有共同興趣的人,透過一個共同的平台(實體或虛擬),以非正式、自由、自主的方式來彼此交換、分享知識,以達到互相學習、創造新知、協同解決問題等目標。 • CoP的主要特色 • CoP的優點與存在背景 • 組織內存在的重要知識大部分是內隱知識 • 內隱知識的分享移轉必須靠人際間的互動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2/6) • CoP係利用「人際互動」來得到內隱知識,其主要有下列幾個好處(Kimitz, 2005): • 即時傳遞,速度快 • 可量身訂作 • 來源可靠 • 學習到後設知識 • 人際互動為員工最習慣、熟悉的重要知識來源 • 目前組織的正式結構無法支援知識分享 • 資訊科技的普及與成熟 • CoP只是補助正式結構而非取代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3/6) • CoP的類型與主要組成元件 • CoP的主要類型 • 專業導向的CoP • 工作導向的CoP • 問題導向的CoP • 主題導向的CoP • CoP的主要組成元件 • 成員所創造的內容 • 成員與成員間的互動 • 社群的事件 • 社群的延伸活動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4/6) • CoP的發展管理 • 定義重要的CoP • 與組織價值命題知識最有直接相關的CoP。 • 與組織核心能力的知識最有相關的CoP。 • 與組織策略目標最有相關的CoP。 • 對CoP提供有效的支援 • 管理上的支援 • 科技上的支援 • 溝通的工具 • 協調的工具 • 線上知識庫 • 知識搜尋、擷取、分類的工具 • 歸納上述兩個支援CoP發展的作法,可如圖13-5所示。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5/6) • 支援CoP的運作策略 • 讓知識容易分享使用 • 自動化的知識儲存 • 自動地分類與搜尋 • 利用知識地圖 • 主動地Push • 衡量CoP的價值 • 建議用質化的故事、軼聞、案例、成員的意見等,來瞭解CoP對知識產生了哪些價值。 • 建立成員間的信任 • CoP內知識的分享與利用,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接受方」與「貢獻方」雙方之間有無彼此的信任。
實務社群: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結構(6/6) • 監督CoP的演變 • CoP是一個一直在演變的有機體,不管是範圍(組織內→跨組織)的變動、討論的主題方向與成員人數的變動、討論氣氛的熱烈情況、成員對組織的重要意見等,都是組織必須要瞭解與監督的。 • 建立CoP重要的角色 • 高階贊助者 • 倡導者 • 協調者 • 實務知識領導者 • 管理者 • 吸引新成員 • 建立與其他CoP的關係
輔助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1/2) • Nonaka的超文件式組織 • 超文件式組織結構在知識的創造流動與管理上,有下述幾個重點: • 組織要同時建構不同的結構來支援知識管理。 • 專案團隊組織適合知識的「創造與發現」。 • 企業的正式組織適合知識的「利用與實施」。 • 組織知識庫的建立有助於專案團隊能將所發現的知識有效地「儲存」與「擷取」,並有助於正式組織有效地「利用」所儲存的知識。 • 組織內動態知識的流動。 • 兩種知識管理策略的平衡運用。
輔助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2/2) • 設立支援知識管理的組織單位 • 專業技能中心 • Buckman Lab.的知識移轉部門 • 促進知識的累積 • 建立知識庫 • 促進知識分享 • 鼓勵員工知識管理的行為 • 提供學習環境 • 授權給員工
支援知識管理的主要角色與職責(1/2) • 知識管理使用者 • 線上知識管理者 • 核心能力知識管理者 • 知識庫管理者 • 跨領域的知識仲介者 • 知識長 • CKO的主要任務
支援知識管理的主要角色與職責(2/2) • CKO的主要角色扮演 • KM願景的倡導者 • 知識型組織的推動者 • KM的溝通者 • 專案主導者 • 知識仲介者 • 變革管理者 • 策略與制度訂定者 • 成功的CKO所必須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