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likes | 1.18k Views
现代信息技术 与 图书馆服务.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系 Bsfan @ infor. ecnu. edu. cn. 1990 年代以来,世界性的信息技术变革给图书馆的实务与图书馆学理论带来极大冲击。 图书馆学是人文科学,它的学术理想就是使民众更好地获取信息。现代社会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保障民众公平利用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对技术的需求,无不围绕这一主轴。 信息技术的发展,恰好为图书馆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最可靠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必须承认,在引进和研究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多少忽略了技术研究中的人文因素。
E N D
现代信息技术 与图书馆服务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系 Bsfan @ infor. ecnu. edu. cn
19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信息技术变革给图书馆的实务与图书馆学理论带来极大冲击。19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信息技术变革给图书馆的实务与图书馆学理论带来极大冲击。 图书馆学是人文科学,它的学术理想就是使民众更好地获取信息。现代社会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保障民众公平利用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对技术的需求,无不围绕这一主轴。 信息技术的发展,恰好为图书馆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最可靠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必须承认,在引进和研究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多少忽略了技术研究中的人文因素。必须承认,在引进和研究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多少忽略了技术研究中的人文因素。 例如,一般认为,NII包括技术、人与内容。美国NII建设之初的最重要的白皮书之一《信息基础设施:达到的社会目标》,第一章所谈的就是“使没有能力的人获利”。而我们早期在介绍NII时,几乎都借用“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将它当作一个物的、技术化的东西来对待。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西方信息化的建设者在设计NII时,非常关注普遍获取(Universal Access )、可获取性(Accessibil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公平性(equality)的关注。 这些理念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严重忽略,在我国图书馆界也被严重忽略,至少没有变成政策主张。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以早期数字图书馆为例:许多“数字图书馆”项目或产品,内容不多,但下载、安装、注册、登录、阅读,操作复杂无比。以早期数字图书馆为例:许多“数字图书馆”项目或产品,内容不多,但下载、安装、注册、登录、阅读,操作复杂无比。 开发者想当然地认为用户会使用任何难度的“技术”,或者接受他们的“用户培训”,不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改进系统的易用性、便利性。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中图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再一次次看到信息技术影响图书馆人性化信息服务的新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再一次次看到信息技术影响图书馆人性化信息服务的新趋势。 2005年,图书馆2.0 2008年,云计算 2010年,移动计算 201X年,物联网(?)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
1994年网页浏览器的出现,使web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从技术的角度探究web成功的原由,会发现它遵循开放标准和便利是最重要的关键。用户只要有一个浏览器,不管是用什么平台,都可以浏览全世界的网站信息。1994年网页浏览器的出现,使web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从技术的角度探究web成功的原由,会发现它遵循开放标准和便利是最重要的关键。用户只要有一个浏览器,不管是用什么平台,都可以浏览全世界的网站信息。 人们可以把这种使用者通过浏览器作为窗口,享受到网站所提供的各项应用服务,称为web 1.0的时代。 WEB的魅力
Web技术对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时,在帮助图书馆实现其人文理想方面,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工具。Web技术对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时,在帮助图书馆实现其人文理想方面,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工具。 Web大大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使图书馆服务真正跨出了图书馆的围墙,同时它大大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使图书馆服务真正实现了全天侯24小时的服务。 WEB的魅力
而现在,web 2.0的来到,给了我们一个构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机会。 图书馆所构建的基于web 2.0的新一代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 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与理解图书馆2.0。 WEB 2.0的冲击
04年以来,由于博客服务、RSS、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集体编辑服务和社会性书签服务的发展与普及,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web现象,正在改变在因特网上生成、共享和分发信息的传统概念。04年以来,由于博客服务、RSS、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集体编辑服务和社会性书签服务的发展与普及,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web现象,正在改变在因特网上生成、共享和分发信息的传统概念。 信息提供者和消费信息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共享和传播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WEB 2.0的冲击
尽管web 2.0这个概念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更多地是通过描述特征或举例来说明它,但web 2.0概念所代表的技术与服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因特网服务的模式。 WEB 2.0的冲击
从web 2.0探索者和倡导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更加有利于实现图书馆人文理想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于是,一批图书馆人开始探索web 2.0在图书馆的应用,或者说图书馆2.0。 自2006年,图书馆2.0进入中国。 一篇图书馆2.0的论文,连续多年在本学科的被引率居榜首。 从WEB 2.0到图书馆2.0
从WEB 2.0到图书馆2.0 • 这本书不是图书馆2.0的一切,它只是图书馆2.0之梦开始的地方。 • 图书馆2.0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生存方式的变革。 • 图书馆2.0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图书馆的知识自由精神和理念支撑态度。 • 任何条件的图书馆都可以实践图书馆2.0,任何图书馆员都能够成为2.0的图书馆员。 • 图书馆2.0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道路依旧漫长,但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启明着我们这个事业的前程。
第一定律: 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Library 2.0 is a user-centered virtual community) 注:原第一定律为“书是为了用的”,搬到信息时代应该为“信息是为了用的”。但在Web2.0时代,图书馆借助技术建立用户社区,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这在信息时代已成为了图书馆存在的基础,这一原则如同纸本时代确立的“书是为了用的”。 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
第二定律: 图书馆没有障碍(The library has no barriers) 注:原第二定律为“每个读者有其书”,搬到信息时代应为“每个用户都有其信息”。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此理想,须遵循图书馆2.0的“图书馆没有障碍”的原则。没有障碍的图书馆才有可能做到人人可获得信息。 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
第三定律: 图书馆无处不在( 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 ) 注:原第三定律为“每本书有其读者”,搬到信息时代应为所有信息都能准确到达用户手中。但网络信息中废物多多,所有信息都找到用户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只要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就是体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精神。 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
第四定律: 无缝的用户体验(A seamless user experience ) 注:原第四定律为“节省读者的时间”,搬到信息时代应为节省用户时间。Web环境中节省用户时间的最高境界,无疑是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无缝”的感觉。 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
第五定律: 永远的Beta版(The perpetual Beta ) 注:原第五定律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搬到信息时代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永远生长,“永远的Beta版”的web 2.0 术语,准确地描述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的时代特征。 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
图书馆2.0的新理念 参与 信任 快乐 透明
图书馆2.0的新理念 读写Web 社会的Web 活的Web 找你一样的他人
Web 2.0/Lib 2.0 新的信息管理方式 不断创新的信息服务 结论:
图书馆 2.0是什么? 技术,还是理念? 平台,还是服务? 。。。? 但它仍沿着两条路线前进——
图书馆 2.0的方向主要有两个: 资源 用户创造或贡献资源——信息获取; 用户编辑与标引资源——信息组织; 图书馆推送与用户定制资源——信息服务。 交流与沟通 馆员间交流与沟通——工作组织 馆员与用户交流与沟通——服务组织。 用户间交流与沟通——社区组织。
资源:Web 2.0用于资源建设 Web 2.0于图书馆的最值得期待、也最有说服力的应用。 用户创造资源,如澳大利亚国家馆的澳洲图片(Flicker应用)。 聚合用户资源,如上大馆的RSS信息聚合。 发掘用户资源。(?)
上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开源软件制作的RSS新闻聚合。上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开源软件制作的RSS新闻聚合。
资源:Web 2.0用于资源建设 从Flickr、Wikipedia到YouTube,商业化机构一直走在前面; 图书馆面临的选择:与商业化机构,合作还是竞争? 合作:弥补图书馆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弱点; 竞争:资源自有化,承担起永久保存的功能。
资源:Web 2.0用于资源建设 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如何使生产信息的用户对网络贡献信息? Bill Tancer发现: 只有0.16%的YouTube访问者是上传视频者; 只有0.2%的Flickr访问者是上传新图片者; 的全部访问者中,只有4.6%的维基百科用户编辑条目。
资源:Web 2.0用于资源组织 利用用户智慧进行信息组织。Web2.0卓有成效的应用。 用户标引资源,为书目添加检索入口,如宾州大学标签云。 用户编辑资源。如OCLC的OWC。 用户评论资源。同上。
OCLC的维基版联合目录OWC。注册后任何人可以为书目数据库中的书目增加目次、注释与评论。OCLC的维基版联合目录OWC。注册后任何人可以为书目数据库中的书目增加目次、注释与评论。
宾州大学图书馆开辟PennTags网络书签服务,用户可以给书目记录加上标签。这种方法有助于强化目录的内容,改善目录的检索。宾州大学图书馆开辟PennTags网络书签服务,用户可以给书目记录加上标签。这种方法有助于强化目录的内容,改善目录的检索。
资源:Web 2.0用于资源组织 本项应用效果明显,但在图书馆人中分歧亦明显。 正方:改善资源可获得性,导致网络文献对于纸本文献的替代,优化服务水平; 反方:信息处理质量下降,不可靠,背离了图书馆信息组织的“专家传统” 。
资源:Web 2.0用于图书馆推送与用户定制资源: 图书馆利用技术手段+用户行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Amazon式”书目推荐。 用户利用RSS聚合定制资源(目前一般还是数据库商提供) 。 超“Amazon式” 智能化信息支撑平台?(针对特定用户群的更加个性化、更加深入的信息资源推送)
资源:Web 2.0用于图书馆推送与用户定制资源: 优点 应用技术,增加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调动用户,降低服务成本; 挑战 重新设计系统,确定用户为中心的技术路线; 重新设计服务,改变用户在系统中的位置; 服务部门更多地参与系统设计,引发内部体制变革。
交流与沟通:Web 2.0用于图书馆馆员内部工作组织 管理变革:促进管理扁平化、人性化。 无处不在的Email; 普遍运用的社会化IM; 馆内运行的wiki,如厦门大学共笔规章制度。
厦大馆编目部维基版主页,集成了部门概况、规章制度、工作量统计等,可实现规章制度的动态维护。厦大馆编目部维基版主页,集成了部门概况、规章制度、工作量统计等,可实现规章制度的动态维护。
交流与沟通:Web 2.0用于馆员对用户的服务互动 促进服务变革:互动,以用户为中心。 丰富服务品种与内容。厦大馆RSS借书预定 改善服务质量。如AADL的Blog化网站 挑战:培养与造就2.0的图书馆员。
Ann Arbor区图书馆主页就是一个博客,聚合各部门博客最新发布的文章。目录、活动、服务及研究各有自己的部门博客,馆员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交流与沟通:Web 2.0用于图书馆社区 使馆员、用户在一个虚拟社区中生活、工作与学习。 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利互惠的信息互助。 图书馆无处不在,不仅是消除服务障碍,而且要深度介入用户的数字化生存。
思考 用Web 2.0构建图书馆工具—— 图书馆内部工具 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Web2.0工具和服务 建立用户个人信息门户 新一代OPAC或者OPAC2.0 深度嵌入用户的工作平台,如科研平台、学习平台,使图书馆资源与用户环境溶为一体。
从WEB 2.0到云计算 什么是云计算? 听说过“张总”的段子么?
张总的故事 是这样的张总,你在家里的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公司的电脑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 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 不不,多贵的电脑都不行。 土掉渣了吧! 你以为还是2.0 都云计算了 。。。
从图书馆 2.0到云计算 一位图书馆员在博客中有些气愤地写道── 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图书馆2.0,你们又云计算了
在上海交大举办的“2009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云计算与图书馆”会议上,交大网格计算中心李明禄教授说: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在上海交大举办的“2009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云计算与图书馆”会议上,交大网格计算中心李明禄教授说: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
在上海交大举办的“2009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云计算与图书馆”会议上,上图刘炜研究员说:图书馆被裹挟着进入了云计算时代在上海交大举办的“2009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云计算与图书馆”会议上,上图刘炜研究员说:图书馆被裹挟着进入了云计算时代
从图书馆 2.0到云计算 云服务 云应用 云技术 云存储 …… EC2 S3 GDrive …… 本地云 私有云 公有云 …… 企业云 学校云 北京云 ……
X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