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84 Views
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 科技發展的比較. 霍嘉俊 7B (19). 目錄. 前言 比較 死傷人數 救援效率 建築物抗震程度 預報機制 搜索儀器與清場機器 善後處理 災後重建 災區衛生 醫療 感想. 前言.
E N D
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 科技發展的比較 霍嘉俊 7B (19)
目錄 • 前言 • 比較 • 死傷人數 • 救援效率 • 建築物抗震程度 • 預報機制 • 搜索儀器與清場機器 • 善後處理 • 災後重建 • 災區衛生 • 醫療 • 感想
前言 • 在這份個人習作開始之前, 在唐山和四川發生的大地震震碎了全中國人民的心靈, 每日最新報導的死亡人數倍倍上升, 數以萬或十萬計的人被一場地震如同無限量似的原子彈轟炸, 災區的建築物無一倖免, 令一個愁雲慘霧的感覺留在全中華民國的人民之中。所以, 在這次的研習之中, 我會以一個正面的角度來分析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這三十多年的洗禮後, 從不同方面如受災之前, 受災期間和受災之後來比較當今中國的科技發展。 錢鋼先生認為唐山大地震一詞注定要用黑色字來寫, 那麼我覺得四川大地震都是以黑色字來寫。 以下,我會簡略介紹這兩個地震的資料,用來參考。
事實上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時間淩晨三時四十二分五十三點八秒,相等於四百枚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七點八級地震在距唐山地面十六公里處的地殼中猛然發生,這特大災難帶來二十四萬二干七百六十九人死亡和十六萬四干八百五十一人重傷事實上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時間淩晨三時四十二分五十三點八秒,相等於四百枚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七點八級地震在距唐山地面十六公里處的地殼中猛然發生,這特大災難帶來二十四萬二干七百六十九人死亡和十六萬四干八百五十一人重傷 • 八級汶川大地震發生於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當地時間二時二十八分四點一秒,震央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地震的震波擴大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北至北京、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泰國、巴基斯坦均感到震動。 • 截至6月29日11時,死亡人數已超過69,188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後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亦是繼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國內外皆派出人道救援隊伍,大量志願者加入救災,累積捐款高達400億元,外界除了關注地震災情外,亦注視它如何改變中國社會的面貌。這特大的天災並不是任何形體、力量可以阻止的,從中我們可以正面經歷大自然的威力和人類的渺小。
比較 • 死傷人數死傷人數 • 官方提供的死亡數字為二十四萬二千七百六十九人,其它數據或數倍於此。以官方人數計,名列廿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一。 • 因為唐山大地震而成為孤兒的人數有四千二百零四人,龐大的人數令災後重建更困難,七千二百個家庭全家在地震央死亡。 • 地震造成二十四萬二千人死亡外,十六萬四千人重傷,倒塌民房五百三十萬間,直接經濟損失五十四億元,為中國有記錄至今第二多人死亡的地震。 • 據中國民政部報告,截至7月31日,中國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9,207人遇難,374,216人受傷,18,194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1514.684萬人,累計受災人數4624.0865萬人。 • 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 死亡人數從二十四萬人左右下降到不夠七萬人, 除了其他地理, 強度和時間因素外, 這絕對能證明中國的科技發展成熟, 令死亡數字加倍降低。
救援效率救援效率 • 雖然救災工作在震後立即進行,但由於受到過於偏激的「自力更生」思想的影響,震後中國政府拒絕國際援助。有很多人認為若中國政府願意接受外國援助,可以大大減低死亡人數。從而得知, 救援效率比起四川這次地震實在相差太大, 加上七十年代的科技遜色, 搜救工具和機械不太先進 • 汶川大地震後,中國發動自和平時代以來最龐大的救援行動,派出逾十萬軍人、調動全國各地的救援對伍,亦協調來自全球各地的救援對伍,以政府和軍隊最為重要。
政府 • 在整個救災工作,中國中央政府一直扮演主導角色,多位最高層領導先後到達災區指區,公安、交通、電訊、地震、民政各部均被調度管理救災工作。當地震發生1小時27分鐘後,中國總理溫家寶趕赴災區,晚上抵達都江堰到指揮中心指揮救援工作,並接連下達救災命令。 • 5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亦飛抵四川視察。全國各地消防救援人員和特警由公安部協調,各1000人奔赴災區投入救災工作,單在14日凌晨,北京、上海、山東等20個公安消防總隊已派出11,000多人參與救援。 • 工業和信息化部指揮運營商調撥衛星電話緊急恢復通訊。水利部則肩負供水、防洪等設施安全。環保部啟動核與輻射及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科技部下屬國家遙感中心則要向減災委提供衛星監測資料,並派出遙感飛機赴災區勘查。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全力維護支付系統、國庫系統的正常運行,並要求各級分支機構對救災款項隨到隨辦。
軍隊 • 截至5月18日12時,軍方及武警共出動113,080人,來自五個軍區、涉及20余個兵種;出動各型飛機1,069架次,開出軍列92列,動用各種運輸、後勤保障設備11萬台。從廢墟中挖掘被埋人員21,566名,救治受傷人員34,051名,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和遊客205,371名;調運各類物資7.8萬多噸;搶修道路557公里。 • 由於通往汶川的道路完全中斷,大批救援部隊未能進入震央,軍方一直計劃使用空降兵,幾經天氣延誤,解放軍在13日將11,420名官兵空運到成都附近,創下解放軍軍史和中國航空史上單日出動飛機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紀錄。
此外, 網路救助也成為其中一個輔助援助和救災方法。 • 中國官方和民間廣泛使用網際網路幫助傳遞災害信息,輔助援助和救災。官方的新華網用在線論壇收集各地援助請求,發現救災的盲點並且上報相關政府部門。得知救援直升機無法在汶川找到降落地點後,一名大學女生在網路上提議了一個適合降落的地點。該建議最終被救援軍隊採納,讓直升機第一次能降落汶川。 • 各地的志願者更創立網站,公布受難者和撤離者的聯繫信息,幫助民眾找到失蹤的親人和朋友。谷歌中國應用Google地圖、Google地球等軟體,提供災區親友尋找、報平安的免費服務,而且聯合了天涯虛擬社區、豆瓣、百度貼吧、搜搜搜吧、新浪和網易的網站提供尋親服務。
建築物抗震程度建築物抗震程度 • 唐山被認為地處地震災害發生率相對較低的地區。很少建築擁有較高抗震級別,而且整個城市位於相對不穩定的沖積土之上。地震摧毀了方圓6至8公里的地區。許多第一次地震的倖存者由於深陷廢墟之中喪生於15小時後的7.1餘震。 • 之後還有數次芮氏5.0至5.5餘震。在地震央,唐山78%的工業建築、93%的居民建築、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毀壞或嚴重損壞。 • 以災區的校舍損害程度, <豆腐渣>的形容詞應最有代表性。 • 校舍 • 地震發生時正席上課時間,地震造成約21.6萬間房屋倒塌,其中包括6898間校舍,當中仍未包括汶川、北川等重災區,大量學生死亡。死亡學生家長、救援人員及部分官員發現坍塌校舍周圍的一般建築物及有20年房齡的舊樓房都未見坍塌,有關學校質量問題受到輿論強烈關注。
香港理工大學建設學院副院長周錦添考察後更指出:「倒塌的校舍架構如積木,其牆身由紅磚砌成,以空心板及一層混凝土搭成三至四層,結構鬆散,樑與磚之間沒有連續性,而且只有屋頂橫樑有少量鋼筋」,他形容磚與磚之間的英泥漿就像威化餅,英泥含量少,毫無抗震能力。此外,中國一般建築物的支柱較細、混凝土質量較差、鋼筋數量較少,地方上的老房子幾乎沒有使用新的建築技術。香港理工大學建設學院副院長周錦添考察後更指出:「倒塌的校舍架構如積木,其牆身由紅磚砌成,以空心板及一層混凝土搭成三至四層,結構鬆散,樑與磚之間沒有連續性,而且只有屋頂橫樑有少量鋼筋」,他形容磚與磚之間的英泥漿就像威化餅,英泥含量少,毫無抗震能力。此外,中國一般建築物的支柱較細、混凝土質量較差、鋼筋數量較少,地方上的老房子幾乎沒有使用新的建築技術。 • 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 一些在震後仍然挺直的建築物與在唐山8%的工業建築、93%的居民建築、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毀壞或嚴重損壞的情況比較下, 足以顯示中國的科技正在急速發展。 • 但是, 偷工減料令大量建築物的抗震力大幅減低, 令大量學生和其他人民白白喪生, 實在令我憤憤不平。
預報機制預測 • 中國地震預測主要是基於震前的異常事件,例如地下水位、動物行為或前震等等。中國地震學家曾成功預報了1975年2月4日的遼寧省海城地震,政府在地震前一天疏散了一百萬人。 • 除了青龍縣外,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地震沒能成功發佈預警。目前中國的地震研究已採取西方典範,同時也利用傳統技術。 • 另一個成功的預測是1999年11月29日的海城岫岩地震,中國地震局提前一週發佈預測,未傳出傷亡。在剛發生的四川大地震也未能有準確的預報機制, 由此可見, 科技的發展雖然急速, 但卻有一些的盲點。
搜索儀器與清場機器搜索儀器和清場機器 • 在救災時不可劃缺的就是搜索儀器和清場機器。這類依靠先進科技的大型機器,在唐山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卻未能運用這些大型機器進行拯救。 • 拯救人員大多只能以人手挖掘, 從一堆由房屋, 公共設施和道路等催毀而變成了廢鐵,石屎,垃圾和爛泥之中救活人命。 在沒有先進的生命心靈探測器幫助下, 救災人員隻手搜尋生還者, 未能預測生死情況下令人倍感失望。 • 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 科技促使發明了大型推土機和先進生命探測器, 令到救援效率和速度加快,泥土能夠加快運走, 加上大型鋼根被工具剪開,令生還者數目上升。 科技發展變得不言而喻。
善後處理 •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155&Page=3&News=85ca72318c201fbf9cc473ba0d0803af15c6f0faa81e1d0392e34739b92e27&ChineseName • 科技的發展就算有多好, 在緊急和臨危受命的時候, 與唐山發生大地震時都差不多, 詳情見報導。此外, 善後方式都是以土葬或火葬形式進行, 加上消毒物品, 減低疫病發生。 • 災後重建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8/12/_IN-945660.htm李惠光表示,經過研究,香港科技界將推出「流動IT信息教育車」、「蓉港IT合作宣傳平台」、「慈善公益服務網上管理平台」、「教育信息化綜合應用服務體系」等措施,幫助四川災區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重建。這些合作令災地的資訊科技發展更可以完善, 在唐山大地震時, 沒有這些科技發長的合作之類, 可見科技發展是日新月異。
災區衛生 •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7/12/ZM-931851.htm • 四川水環境監測中心也監測了位於北川縣、青川縣與德陽市的15個地表水水源地水樣和7個地下水水源地水樣。監測結果顯示:其中14個地表水水源地水樣所檢項目均符合地表水Ⅱ-Ⅲ標準,可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使用,青川縣金子山鎮水源地雖然鐵、錳異常,但經適當處理後仍可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使用。透過了科技的水質監察,令災民同胞能夠及時回愎當時生活,加快重建速度。 • 醫療 •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7/20/ZM-935066.htm • 四川省政府表示,災區各級政府要統籌規劃並組織好臨時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建立過渡性臨時醫療服務和衛生防疫機構,添置必要設備,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恢復檢驗檢測條件。要按照「安全可靠、科學經濟」的原則編制好災區衛生系統恢復重建規劃,優先安排基本醫療服務和衛生防疫設施的恢復重建。與唐山比較, 醫療設備擁有較高科技的內容, 設備同時較之前齊全, 在救援時能夠盡其之用。
感想 • 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這兩個大地震似乎離不開大量死亡的命運, 由1976年到2008年, 足足33年,死亡數字數以百萬計,這兩個大地震震碎了全國人民的心,拆開了人民的團結,加上不同省份的餘震,令人民感到膽戰心驚, 害怕不知何時再有地震發生, 整天不敢返回自己的家園,逗留在衛生惡劣的難民營,可謂慘不忍睹。在四川大地震發生一星期後進行全國哀悼三日,以下半旗向各死難者致哀。當我每日看新聞的時候,全部時間都是以地震為主,播出一段段生離死別的畫面,分外傷感。人間有情,全世界都向中國捐款和捐贈物資,再派出救援人員在災區進行救援,這最能表現祖國百年一遇的奧運會的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有同一個理念,抱住世界大同,互相幫助,實在值得學習。
我們能夠從這兩件悲劇能夠看到中國的正面,從上面九大點的比較,死傷人數 ,救援效率,建築物抗震程度,預報機制,搜索儀器與清場機器,善後處理,災後重建,災區衛生和醫療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科技發展快如火箭, 配合強勁的經濟發展,足以與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等強國並列。科技日新月異, 中國能夠利用自己長年累月的長處放在這些震撼的事件當中,這是英明和臨危不驚的表現,我相信中國是一個世界強國,能夠解決所有難度很高的問題,明天會更好!
參考資料 • 大公報 • http://www.takungpao.com/inc/special/dizhen/more.asp?cid=1176&c=%BA%EE%A6X%B3%F8%B9D • http://www.takungpao.com/inc/special/dizhen/more.asp?cid=1176&c=%BA%EE%A6X%B3 • 明報 •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Main.cfm?SpecialsID=155 %F8%B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