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k likes | 3.64k Views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 報 告 人:幸瑾華 日 期: 101.10.31. 大綱. 一、需求的定義及階層論 二、知覺與感覺 三、呼吸之需要 四、基本營養之需要與協助餵食 五、泌尿道排泄之需要 六、腸道排泄之需要 七、休息與睡眠之需要 八、活動之需要 九、身體清潔與舒適之需要. 一、需求的定義及階層論. 需求定義. Luker 和 Orr ( 1985 ) 人類為求生存所顯現出的一種基本需要,或是人類維持其生活品質的最低標準 認為需求是依個人的生活而定,隨年齡、 社會階層及個人價值判斷的不同而異
E N D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 報 告 人:幸瑾華 日 期:101.10.31
大綱 一、需求的定義及階層論 二、知覺與感覺 三、呼吸之需要 四、基本營養之需要與協助餵食 五、泌尿道排泄之需要 六、腸道排泄之需要 七、休息與睡眠之需要 八、活動之需要 九、身體清潔與舒適之需要
需求定義 Luker和Orr(1985) • 人類為求生存所顯現出的一種基本需要,或是人類維持其生活品質的最低標準 • 認為需求是依個人的生活而定,隨年齡、 社會階層及個人價值判斷的不同而異 • 需求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文化、社經地位、可利用的資源及所提供的服務等
需求 • 馬斯洛(Abrahom Maslow)1908~1970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他認為: • 人類需求是維持人類生活的最低 水準基本需要,每個人都有其必 須性,一旦缺乏,個人生活就會 產生不同層面的問題。
需求階層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需求是人性(食色性也),不同人 • 在不同時間、地點會有不同的需求 • 不同需求具有zf不同的高低層級; • 先致力於滿足較低階層級的需求之 • 後,才會轉而追求更高層級的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實現夢想) 公益活動、探險 豪華汽車、信用卡、大哥大 自尊需求(受肯定、尊重) 社會需求(被他人接納) 買禮品、家庭旅遊、和朋友上餐廳 存款、買基金、保險、安全帽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保障) 生理需求(吃飽、保暖) 空氣、食物、排泄、休息睡眠、活動、清潔、性等 需求階層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係由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 提出,他主張人類需求可分為五個需求層次:
需求階層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第一層次生理需求:空氣、食物、排泄、休息、 清潔、性、運動 • 第二層次安全需求:生理的安全感、心理安全感 、隱私性、穩定感、免於疼痛 • 第三層次愛與歸屬感需求:溫暖、和善、關愛、 愛與被愛 • 第四層次自尊需求:接納自己是有能力及才華、 受到尊敬 •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需求:感覺生活有意義、 滿意個人理想與抱負
需求階層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馬斯洛到了60年代開始感受到此一分析架構仍有不足之處,自我實現似乎仍不足以說明人類精神生活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人們需要「比我們更大的東西」來超越自我實現 • 他在去世前一年(1969)發表一篇 “Theory Z”文章,反省原先所發展出的需求理論後,提出了第六階段「最高需求」→Z理論--最高需求(超越性靈性需求)
需求階層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他用不同字眼來描述這新加的 最高需求,諸如超個人、超越 、靈性、超人性、超越自我、 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天 人合一、以及「高峰經驗」、 「高原經驗」等都屬於這一層 次。
知覺與感覺的需要 • 知覺定義: 是指人體受到內在或外在環境刺激時, 能認知與了解有刺激的存在。 • 有了正常的知覺反應,才能應付日 常發生的各種刺激 • 個體對光、色、聲音、訊號、資訊 等的刺激,依據過去的經驗及學習 ,加以選擇、組織與領悟,並使身 體各部份的功能適當的應付環境的 刺激
知覺與感覺的需要 • 知覺差異: • 知覺與客觀的事實卻經常存在 差距,以致於對同一件事物, 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知覺,這 其間的差異甚至可能大到驚人 的程度。
知覺與感覺的需要 你看到什麼?
知覺與感覺的需要 • 感覺的定義: 是指感覺接受器接受刺激而作某些解釋 ,再對此刺激做出反應。 • 包括視覺的(眼睛)、嗅覺的(鼻子)、 味覺的(舌)、聽覺的(耳朵)、觸覺的 (皮膚)、姿勢的(肌肉運動狀態的感覺) 、內臟的(如飢餓、便意、尿意等)各種 感覺 • 感覺可保護個人的安全
知覺與感覺的需要 • 感覺適應 • 個體對外在刺激的感覺並不是一直保持 不變的,處在相同刺激的環境中一陣子 後,個體對該刺激會變得沒有感覺,稱 之為感覺適應。例如:身體剛泡入溫泉 時,覺得很燙、很想逃離,過一陣子後 ,適應了燙的溫度,反而覺得非常舒服 而不想離開;又如剛到菜市場時,覺得 五味雜陳,過一下子,就不覺得有腥臭 味了。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 • 70多歲時所有的感覺系統都會出現 各種轉變 • 大多數老人的視覺、聽覺、味覺和 嗅覺減退,但觸覺區提高 • 當老人經驗到某一種感覺系統損失 時,大多會利用其他感覺以補償失 去的能力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視覺 • 正常情況: • 人類的感覺器官裡,能感受到 遠距離、使用最多的就是視覺 和聽覺。要形成視覺必須有眼 睛和光這兩項重要的因素同時 並存,缺一不可。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視覺 • 角膜:是一層透明糊狀薄膜,就像放大鏡一樣,將外來光線聚集在眼睛裡。 • 瞳孔:就像照相機的光圈,可以擴大或縮小來決定光線進入的多寡。在昏暗的環境中,瞳孔會放大來接收更多的光線;而在明亮的環境中,瞳孔則會縮小讓少許光線進入以保護眼睛。另外,情緒波動也會影響瞳孔放大,如人在興奮的時候、對於有興趣的事物,瞳孔都會明顯放大許多。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視覺 • 水晶體:可以伸縮以使物體的影像正確的投影在視網膜上。 • 視網膜:視網膜上有無數的神經元,包括錐狀細胞(cone cells)和桿狀細胞(rod cells),如圖3-2。錐狀細胞對於彩色強光比較敏感,是彩色接納器:而桿狀細胞則對黑白弱光比較敏感,是黑白接納器。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視覺 • 視神經:透過視網膜上的感受細胞,將接受到的影像藉由視神經交叉傳導,右眼的影像傳到左腦的視覺區,左眼的影像傳到右腦的視覺區,完成視覺(圖3-3)。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視覺 1. 角膜周邊變混濁,角度較平,故對 光線的折射力及敏感性減低。 2. 虹膜較硬,使瞳孔縮小和擴張能力 受限。 3. 水晶體的厚度、曲度及密度隨年齡 增加,調節力降低,造成遠視及近 距離模糊(老花眼),同時易有白 內障。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視覺 4. 水晶體密度上升,桿細胞及錐細胞 減少,接收到的光線減為1/3,造成 夜間視覺困難,對光線(明暗)改 變的調節力減弱,對顏色的分辨 (綠色藍色)障礙。 5.視神經纖維減少,致使中央知覺的 處理時間較長。 6.淚液分泌減少,造成眼睛乾燥不適 ,結膜亦受感染。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聽覺 1.傳導型耳聾:因外耳、中耳聲波的 傳導受阻所引起,如耳垢變硬阻塞 耳道,老化導致鼓膜萎縮或耳硬化。 2.知覺型耳聾:內耳或是內耳到腦部 的神經傳導路徑有問題。如老化導 致耳蝸組織改變及中央神經調節改 變等。 3.老年性重聽:主要是因第八對腦神 經細胞喪失。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味覺 1.舌頭上的味蕾與味覺中樞神經元的數目 隨著老化而減少,使味覺的閾值上升, 而不同味覺的衰退速度並不相同。 • 患高血壓的老人可能會因味覺衰退 而吃很多鹽還無法察覺,所以不易 做好低鹽飲食治療。 • 牙齒與味蕾的改變,會影響正常進 食,使老年人容易營養不良。 2. 唾液腺功能降低,唾液分泌量減少, 對食物感覺難以下嚥。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嗅覺 1.鼻腔中氣味感受器萎縮。 2.嗅神經元持續減少使老年人嗅覺減退,因此影響食慾,並使老人不易警覺瓦斯外洩而發生瓦斯中毒之意外。 3.鼻毛增生。
老人感覺系統的變化--觸覺 • 感覺接收器及周邊神經退化,使 老人對觸覺的敏感度降低,特別 是手掌及腳底。
知覺與感覺障礙的原因 • 感覺剝削 • 感覺負荷過度
感覺剝削 • 個體接受感覺刺激的能力受限或根本無法 接受刺激,以致無法做出正常的反應。 • 發生的原因: 1.感覺接受器受損,造成部份或全部的感覺喪失 2.環境刺激輸入的量、種類及強度不足或過少 3.給予無法辨識的符號、語言、訊息 4.因疾病的需要制動病人或隔離病人
感覺剝削的臨床表徵 • 生理的改變:打呵欠、嗜睡、睡覺、運動協調的改變 • 情緒的改變:焦慮、抑鬱、哭泣、害怕、易怒、生氣、情緒反覆無常、過度的情緒反應 • 感覺的改變:視覺與聽覺的扭曲、不平常的身體、感覺身體不適、妄想、幻覺 • 認知的改變:注意力無法集中、思考順序改變、記憶力損傷、無法執行簡單的認知工作、混淆不清、失去定向力、怪異的思想
感覺剝削的照顧措施 • 了解發生知覺障礙的原因及對日常生活影響程度,增加視、聽、味、觸覺的刺激。 • 對喪失感覺的部位積極治療與復健,促進恢復喪失的感覺: 1.喪失感覺無法恢復者,教導輔具的使用,例如 : 喪失視力者則用點字溝通,喪失聽覺者用手語溝通 2.喪失痛覺者注意冷熱、尖銳危險用物的使用 • 白天協助病人起床或下床,或移床到床邊曬太陽;提供收音機、電視機、報紙或雜誌等增加知覺刺激
感覺剝削的照顧措施 • 提供時鐘、日曆、懸掛圖片、家人照片,增加視覺刺激 • 提供往日話題或熟悉的物品,協助病人回憶、思考 • 鼓勵參加輕鬆不費力的活動,鼓勵病人的親戚、好友、教友探視,提供其社交機會 • 經常更換食物種類與式樣,維持口腔衛生,刺激味覺 • 依照個別的需要與嗜好,穿著方面的改變,改變環境的刺激量 • 利用照顧個人衛生,例如:背部按摩、被動性運動的機會,觸摸病人,增加觸覺刺激
感覺負荷過度 • 當環境刺激的強度超過個體平時所能處理 的速度、種類、數量、形式時,個體則失 去恆定狀態的感應。 • 常見的感覺負荷過度:認知、視覺、聽覺 、觸覺的負荷過度。
感覺負荷過度的相關因素 • 視覺負荷過度:炫目的光線、陌生的臉孔、快速地移動、過多的訪客 • 視覺負荷過度:哭聲、電話聲、設備的碰撞聲、醫療儀器的警告裝置、過多的噪音 • 觸覺負荷過度:約束、胸部束縛、外來的壓力(如石膏)、由於手術或侵入性檢查而產生的疼痛 • 認知負荷過度:焦慮、煩惱、神經質、適應疾病、睡眠剝削、使用藥物(如咖啡因)
感覺負荷過度的照顧措施 • 照顧者控制環境,除去或減少環境刺激量 • 協助病人盡早適應新環境,對新環境產生控制感 • 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夜間減弱室內燈光,睡覺關門 • 維持固定的治療及照顧人員 • 為病人做任何活動前皆先說明清楚,避免無心理準備下給予接受活動 • 協助病人放鬆心情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正常呼吸系統 • 組織細胞需要氧氣供應以維持生命, 進行這些活動時細胞會釋放二氧化碳 • 氧氣供應與二氧化碳排除由循環與呼吸兩大系統共同執行 • 供應身體細胞氧氣與從細胞移除排除 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呼吸 • 呼氣 • 吸氣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正常呼吸系統 • 主要功用,吸入新鮮的空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氧氣由鼻孔經氣管到達肺部,然後經肺氣泡進入血液,再傳到體內各個細胞 • 每呼吸一次,就進行一次氣體交換 • 成人每分鐘約呼吸12至20次左右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呼吸道 1.呼吸道纖毛受損及數目減少。 • 纖毛與黏液位於呼吸道內壁,在呼吸道中之作用如同毛髮一般,可將異物送出體外。 • 但隨著時間老化,纖毛逐漸受損,彈 性變差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呼吸道 2.粘膜腺的退化。 3.氣管上皮細胞退化使氣管變硬,呼吸 肌肉的彈性及強度下降,咳嗽反射功 能減弱。 • 黏膜腺(mucus glands)與支氣管上皮細胞(bronchial epithelium)亦產生退化,清除呼吸道的能力減低(Tockman, 1995)。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呼吸道 4.黏膜分泌對抗病毒的IgA減少。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肺部 1.肺實質大小及重量減少。僅約為原來重量的4/5(Krumpe, et al., 1985) 2.肺泡上的膠原彈性硬化使肺泡彈回能力 降低,肺餘容積增加。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肺部 3.肺的表面張力劑減少,引起肺泡塌陷, 吸氣肌需作更大的功。 肺泡數目至30歲起,每10年約會減少4% (Timiras, 1994),且肺泡體積變大, 肺泡的有效表面積減少,影響氧氣與 二氧化碳的交換功能。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肺部 4.吸氣肌較軟弱、肺泡數目減少、胸壁硬化 使肺部擴張不完全,肺活量下降。 年輕時肺部吸入之最大總空氣容量為 6夸脫(quart),然而至70歲時平均下 降量會降為50%,僅為3夸脫(Hooyman & Kiyak, 2010),導致肺活量減少。
老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 • 老人呼吸系統變化:胸廓 1.胸廓變小、胸腔前後徑加大(因 肋軟骨鈣化、脊椎骨質疏鬆與塌陷) 2.橫膈動作退化,呼吸的收縮力減弱。 3.呼吸肌較軟弱無力,降低了呼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