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69 Views
柬埔寨之特殊觀光景點. 製作者 : 203 08 李祈諧 11 林牧溱 15 湖湘翌. 柬埔寨小歷史.
E N D
柬埔寨之特殊觀光景點 製作者: 203 08李祈諧 11林牧溱 15湖湘翌
柬埔寨小歷史 柬埔寨是中南半島上一個土地小,人口少的國家,原稱高棉, 1975年以後改稱柬埔寨,一提到柬埔寨也許是一連串負面的景象便一一浮現:內戰,屠殺,飢餓,地雷,難民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情景並非想像,而是確實存在於這個國家。雖然無情戰火總算停止了,但經戰火摧殘近20年的柬埔寨如今留存的還是飢餓與貧苦。在泰國邊境上至今人有數個難民營,更有為數眾多的柬埔寨人當初為逃避戰火,而飄零於海外。埋在森林及農村數以千萬的地雷至今仍時常奪取百姓的手足。儘管如此柬埔寨總算慢慢恢復了生機。金邊中央市場散發出來的活力與陳列的物資不亞於任何國家。 象徵“高棉榮耀”的吳哥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其宏偉無法一語道盡。儘管祖國受盡苦難,這些先人所遺留的文化遺產卻一點也不減損其魅力。
金邊 金邊是柬埔寨最繁榮的都市,也是柬埔寨第一大城。 自西元1434年波尼亞特王在此興建王宮後,便成為柬埔 寨首都至今,目前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商業、交通中心。西元1970年以前的施亞努執政時代,因受法國殖民影響,所以產生了以王宮為中心的「柬埔寨區」、以鐘形塔為中心的「歐洲區」、以中央市場為中心的「中國區」等劃分在,目前的行政區域則規劃為四個城區和三個郊區。由於遭受連年戰禍,金邊可以說至今仍維持30年前的舊貌。鐘形塔位於金邊來區內唯一的高地塔仔山上,鐘形塔的由來有一則傳說是在500年前,有一位叫「邊」的老太太在皇宮前的洞里薩河洗衣服時,無意間發現一塊木頭,剖開後發現裡面有四尊金佛,因而在塔仔山上建塔供奉這四尊金佛,金邊之名乃因此而來。
在金邊你可以看到一些剛粉刷好的寺廟,金碧輝煌的讓人目眩,有即將完工的機場和設備齊全醫院也是政府自豪的建設,但是彈痕纍纍的道路、骨瘦如柴的乞丐、混亂的街名有用法文、英文,更有用高棉文標示的。這一切都顯示出金邊的無秩序,不可否認的金邊是個在進步中的城市,但是對於過去種種原因造成的混亂現象,是金邊政府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金邊你可以看到一些剛粉刷好的寺廟,金碧輝煌的讓人目眩,有即將完工的機場和設備齊全醫院也是政府自豪的建設,但是彈痕纍纍的道路、骨瘦如柴的乞丐、混亂的街名有用法文、英文,更有用高棉文標示的。這一切都顯示出金邊的無秩序,不可否認的金邊是個在進步中的城市,但是對於過去種種原因造成的混亂現象,是金邊政府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金邊夜景)
波布罪惡館 波布罪惡館是波布時期關犯人的集中營。原本是一座高中學校,波布攻陷金邊之後,首先對知識分子開刀,這裡成了折磨政治思想犯及反對派人士的監獄,每天披折磨死的人不計其數,直到1979年橫山林政權攻入金邊,這座集中營只剩14具屍體和7名倖存者。目前展覽館裡展示著數張折磨犯人的「死亡之床」、刑具、隔成監獄的教室、數百名死亡者的照片和牆上一張用骷顱頭拼成的高棉地圖等,一幕幕都令人觸目驚心,地上則丟著波布塑像供人唾棄。
萬人塚 最能展現國家傷痕的,就是這個位於金邊市郊12公里遠的萬人塚。說是萬人塚,一點都沒誇大,從1975年到1978年,短短3、4年,這邊總計處決了將近1萬名由S21監獄送來的政治犯、平民、婦女與兒童。這裡,就是電影殺戮戰場的主要場景。 1980年,柬埔寨政府在這邊挖出8985具屍體,許多屍體都可見到當時這些人是被蒙著雙眼,遭到石頭或棍棒重擊擊斃,或是以刀斧砍殺。是的,這些人的人命,不值得赤棉軍隊為他們消耗一顆子彈。 1988年,柬埔寨政府依照這些受害者的性別、年齡,將這些窟顱頭整齊的放進圖中這座紀念塔,並於每年5月9日,定期舉行追悼儀式。
暹粒(Siem Reap) 位於洞里薩湖(Tonle Sap)北邊的暹粒,在高棉語的意思是「打敗暹羅人」。雖然,勝利的喜悅,被記在歷史裡,但暹粒終究逃不過戰爭的厄運,後來在1431年被泰國人攻陷後,結束吳哥王朝,柬埔寨人不得不棄城南下,遷都至今日的金邊。 因為被泰國人統治,以及離泰國邊境不遠,暹粒這個小小城市處處流露泰國味。泰國話、錢幣、廣播、泰國菜、泰國遊客……融入這個城市裡,當地居民高棉話、泰國話兩樣精。 有賴吳哥遺址,暹粒光靠觀光收益,就讓居民們的生活,遠比首都金邊來得富裕,而且當地治安還算安全。 貫穿暹粒的暹粒河,是暹粒的心臟,午後,這裡可是大人小孩的玩水、釣魚天堂。
吳哥窟 柬埔寨的吳哥窟,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印尼婆羅浮屠,是東亞四大建築奇觀。 西元1431年,鄰國暹羅(今泰國)大舉入侵,圍城7個月後, 攻破吳哥古城,將宮殿珍寶、神廟金佛洗劫一空,都城因而被迫遷往金邊,從此吳哥便繁華落盡,淹沒在叢林中。 “吳哥窟 Angkor Wat”,意為王者之廟,其中央有一座聖山和築於其上的廟殿,供奉著護衛吳哥王朝的毗濕奴神,毗濕奴神屬印度教的保護神,廟中雕刻亦以印度神祇為內容,故吳哥時期,應是婆羅門教寺院。但吳哥窟曾於西元一一七七年被占婆國所攻陷,到了一一九零年,闍耶跋摩七世奪回。他自己另建新的王都,即現時的「吳哥通王城」,佔地十平方公里,這座王城雖保有印度教特色,但他信奉佛教,因而把吳哥窟改為佛教寺廟。
吳哥窟的雕刻多彩多姿,在柱子上、廟簷上、牆腳上等處,可看到形形色色的圖樣及塑像,栩栩如生.迴廊長達數公里,上面飾滿以印度教神話為主題的精巧浮雕及人們禮佛情形,以及建造者蘇拉亞巴爾曼二世的生平事蹟。吳哥窟的雕刻多彩多姿,在柱子上、廟簷上、牆腳上等處,可看到形形色色的圖樣及塑像,栩栩如生.迴廊長達數公里,上面飾滿以印度教神話為主題的精巧浮雕及人們禮佛情形,以及建造者蘇拉亞巴爾曼二世的生平事蹟。 另外中央聖殿的走廊上,有很多細膩的緹娃妲女神,那些女神雕像都是裸露上身,唯妙唯肖。而女的微笑,令觀者傾倒,因而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 。 小吳哥分成東、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成兩翼,它是吳哥遺蹟中規模最大的古蹟,也是唯一面向西的寺廟,高棉國旗上的圖案,有三個尖型塔廟,便是仿照吳哥窟的外貌而來。 小吳哥窟的壁雕,越上層地位越高,中層為達官顯貴,下層則為平民百姓,有些壁雕還刻劃出小孩出生,出征時的小步前進,勝利歸國則邁開步伐的種種寫照。
百因廟(Bayon) 吳哥遺址重要景點之一的百因廟(又稱巴戎廟),位於大吳哥城(Angkor Thom)中央。遊客從南城門進入大吳哥城,筆直的道路,直通百因廟的南門,不過,百因廟的正門朝向東方。面東而建,迎接日出,象徵新生與希望,幾乎是吳哥窟遺址所有寺廟的座位方向。 百因廟(Bayon),也翻譯作「巴陽寺」。百因廟的建築結構,幾乎都用中、小型石塊堆疊而成,這些石頭是取自附近小吳哥廟(Angkor Wat)所剩下的石材。種種跡象顯示加亞巴曼七世想要快速求建功,在急迫的時間下,沒法尋找、運輸原石,只好就地選擇小吳哥廟的廢材,改建百因廟。即便如此倉促鳩工完成,百因廟所展現高棉石雕藝術的光彩,依然令人驚歎。
百因廟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因為加亞巴曼七世篤奉佛教,整個寺廟採用佛教教義的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環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四面城牆象徵喜馬拉雅山;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百因廟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融合印度教,是加亞巴曼七世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讓民心回流國王權力中心的縝密考量。百因廟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因為加亞巴曼七世篤奉佛教,整個寺廟採用佛教教義的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環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四面城牆象徵喜馬拉雅山;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百因廟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融合印度教,是加亞巴曼七世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讓民心回流國王權力中心的縝密考量。 從百因廟的東門走入,步上台階往前行,就是壁畫迴廊,總長1000公尺,牆面浮雕分為高、中、下三大條橫層,分別描繪王室、將領、平民生活,以高度代表社會位階,內容包括行軍出征占婆人、凱旋而歸、當時社會生活等情況。
百因神秘的微笑 百因廟49座佛面塔,塔上四面都雕刻巨大臉部的石像,並都帶著淺淺神祕的微笑。起初,研究吳哥遺址的考古學者以為這些雕像,是印度教的神明--梵天(Brahma)或佛教釋迦牟尼佛。後來,在柬埔寨與泰國地區陸續發現加亞巴曼七世的石頭肖像,經過比對才證實這些微笑的雕像是當時的統治者加亞巴曼七世。篤信佛教的加亞巴曼七世,將君權與神權合一,作為統治國家的手段。自許為觀世音的化身,將自己的微笑雕刻成百因廟的佛面塔。 這些被稱為「高棉的微笑」佛面雕像,每一尊頭上頂著佛陀專用座位的蓮花座,表加亞巴曼七世的神格。每1張石像的耳朵都穿耳洞、戴耳環,與佛陀雕像不穿耳洞、不戴耳環有別。百因廟佛面塔有49座,加上大吳哥城的4座佛面城門,總共54座,代表當時吳哥王朝的54個省。每1座塔都有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佛臉石像。
母廟--塔普羅姆寺 塔普羅姆寺(Ta Prohm)與吳哥窟(小吳哥廟)、百因廟並列為吳哥遺址中最吸引遊客的建築物,它珍貴的地方不在於整理有序的高大建築體、巍峨精雕的藝術,而是保留荒廢後歷經數百年,與叢林一同數著時間、過著日子的頹圮原貌。如蟒蛇般的樹根,爬滿塔普羅姆寺裡裡外外。 登上王位後,篤信佛教的加亞巴曼七世,為了彰顯父母的偉大,建築塔普羅姆寺奉祀母親,普瑞漢寺奉祀父親。所以,塔普羅姆寺也被稱為「母廟」,普瑞漢寺稱為「父廟」。 當時,加亞巴曼七世在塔普羅姆寺內放置佛教「般若波羅密多」智慧女神神像(傳說是佛陀的母親),藉此將他自己的母親神化為智慧女神,被人祭奉。
塔普羅姆寺是一座寬675公尺、長1公里的長方形大院落。根據考古推論,加亞巴曼七世在這坐大石廟種植許多大樹,並隔出小房室供僧侶修行、讀經、寫經。這座寺廟的建築藝術與百因廟相同,在石壁上雕滿佛陀講經、唱歌跳舞的天界女神等宗教神話故事圖像。然而,當吳哥王朝沒落後,塔普羅姆寺被叢林占領。熱帶雨林的大樹伸出又大又圓的樹根,深入建築中,盤根錯節地幾乎將整個廟宇吞了似。這些大樹就像囂張的侵略者,爬上落敗的寺廟屋簷上,挺直十幾公尺的樹身,昂然生長,欣欣向榮。大樹封廟,樹影的陰霾、青苔掩蓋了老廟,老廟躺入不見陽光的時間墓穴中酣睡不醒。 1922年,歐洲的考古學者進行塔普羅姆寺的清理工作時,發覺寺廟處處被大樹壓得下沉矮降、石塊崩落,樹根緊緊纏住石壁,難以清除,於是決定保留與叢林搏鬥的原狀。
父廟--普瑞漢寺 吳哥王朝銀髮皇帝加亞巴曼七世(Jayavarman Ⅶ)修造的普瑞漢寺(Preah Khan),用來奉祀父親,當地人稱之為「父廟」。相較母廟塔普羅姆寺柔和優雅的書院建築,普瑞漢寺就顯得霸氣。廟前的長橋護欄上,雕刻著天神魔鬼拉著大蛇王身軀拔河的雕像,一如大吳哥城門前長橋的小型翻版。 因為是父系的社會結構,也造就普瑞漢寺在屋宇建築、規劃、壁飾雕刻等方面,宛若皇宮的翻版,流露威權領導、紀念彪炳戰功的味道。 普瑞漢寺內最有名的廳堂,就是雕滿天界女神「阿帕莎喇」舞蹈浮雕的「舞廳」。在當時吳哥王朝宮廷流行「天女之舞」,跳舞的女舞者被視為女神化身,都不能結婚。舞者妖嬈的身軀,穿著緊身的華麗衣裳及頭冠,隨著音樂舞動,並將手指打直,比著各種手勢,用來取悅神及國王。
女皇宮(Banteay Srei) 建於西元967年左右的女皇宮裡供奉的是濕婆神。雖然西元1914年被法國人發現,但等到1924年後才開始重建整理, 是座面向東方有內外3層圍牆的神殿,因所用的紅色石英砂岩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當年藝術家創作的細緻玲瓏的浮雕仍是保存的鮮明亮麗,是吳哥皇城裡雕刻最精采的建築。 女皇宮距離吳哥窟25公里,該寺素有「女人的城堡」之稱, 因為相較於其他寺廟顯得嬌小。最令人讚嘆的是寺中的精細雕刻,四壁上的提娃妲女神並不遜於世界級大師名作。據說此廟是由一位功高大臣所建,為了不冒犯國王便將建築尺寸縮小,例如廟堂的大門僅一百五十公分高一般人出入皆須彎腰而行。
班特絲蕾寺最令人讚賞的是寺中精細雕刻,原是堅硬的石塊,創作者竟能如雕刻木頭般雕鑿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不論門簾、石壁或窗櫺都刻鏤的一絲不茍、巧奪天工,妙不可言,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之作。也是柬埔寨雕刻藝術的顛峰之作,精緻典雅的女皇宮故又有「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班特絲蕾寺最令人讚賞的是寺中精細雕刻,原是堅硬的石塊,創作者竟能如雕刻木頭般雕鑿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不論門簾、石壁或窗櫺都刻鏤的一絲不茍、巧奪天工,妙不可言,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之作。也是柬埔寨雕刻藝術的顛峰之作,精緻典雅的女皇宮故又有「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 建議利用旭日出身的早晨來這裡捕捉班特絲蕾寺的美景,因為班特絲蕾寺的入口是正面朝向東方的,這段時間的朝陽最能襯托出雕刻的精緻與典雅。班特絲蕾寺雖然到了1900年代才再度被發現,較其他遺跡為晚,但從裡面雕刻的玲瓏細緻以及保存之完美仍被確定是這一地區最古老的廟宇之一。
資料來源 書籍:1.獻神的舞慾/徐世怡 2.世界地理雜誌/No.242 3.世界逍遙遊/No.16 東南亞 網站:1.東風電視/惡童探險記/柬埔寨 2.旅遊玩家/http://www.ettoday.com 3.百福旅行/http://www.bft.com.tw 4.神秘吳哥窟/http://angkor.qcit.com.tw 5.華泰旅遊全球資/http://www.gloriatour.com.tw 6.風之遊子休閒旅遊網/http://www.fly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