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80 Views
病例讨论. 第四组 90301526-90301531. 患者男, 71 岁 主诉: 发作性胸痛 15 年,加重 5 小 时,伴喘憋、不能平卧 1 小时. 现病史: 患者 15 年前因劳累、情绪波动突发心前区剧痛,刀割样,向左肩、左上肢放射,伴胸闷、憋气,出汗,意识丧失 ( 急性下壁心梗 , 治疗出院后 10 年来无心绞痛发作 ) 。. 自出院 10 年后开始,劳累、活动后、情绪变化时出现心前区疼痛,服用速效救心丸 1-2 分钟后症状能缓解。每年静点复方丹参 2 疗程(每次 14 天)。. 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 , 主要用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心悸、气短、胸闷诸症。
E N D
病例讨论 第四组 90301526-90301531
患者男,71岁 主诉:发作性胸痛15年,加重5小时,伴喘憋、不能平卧1小时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劳累、情绪波动突发心前区剧痛,刀割样,向左肩、左上肢放射,伴胸闷、憋气,出汗,意识丧失(急性下壁心梗, 治疗出院后10年来无心绞痛发作)。
自出院10年后开始,劳累、活动后、情绪变化时出现心前区疼痛,服用速效救心丸1-2分钟后症状能缓解。每年静点复方丹参2疗程(每次14天)。自出院10年后开始,劳累、活动后、情绪变化时出现心前区疼痛,服用速效救心丸1-2分钟后症状能缓解。每年静点复方丹参2疗程(每次14天)。 • 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 主要用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心悸、气短、胸闷诸症。 • 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可加强多种动物心脏收缩力, 减慢心率, 在心功能不全时, 其强心作用更为明显。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 与人参相伍, 可起到益气生津的作用。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 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循环, 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减少心肌对氧的需求量。降香理气止血、行瘀定痛, 其主要成分黄檀素可显著增加冠脉流量, 减慢心率。
2年来,间断发作胸闷、憋气,多于感冒后或者劳累后发生,严重时走路5米即发生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不能平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入院前晚11pm,无明显诱因,在床上休息时,突发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梗死症状),向左肩、左上肢放射,伴有出汗,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自服速效救心丸2次,共16粒,症状不缓解,于凌晨2AM来院急诊。 心梗三项:CK-MB弱阳性(急性心肌梗死) CTn(-) Myo(-)
给予克赛、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等治疗,症状稍有好转。1小时前患者自行坐起换衣服后,诉憋气,进而不能平卧、大汗、喘憋明显(端坐呼吸)。给予克赛、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等治疗,症状稍有好转。1小时前患者自行坐起换衣服后,诉憋气,进而不能平卧、大汗、喘憋明显(端坐呼吸)。
既往史:高血压史7-8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平时服用心痛定,血压控制在160-170/90-100mmHg,血脂偏高(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既往史:高血压史7-8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平时服用心痛定,血压控制在160-170/90-100mmHg,血脂偏高(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 36.2℃ R: 16次/分 P: 120次/分 BP: 190/100mmHg(血压严重偏高)
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急促,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满布湿罗音。(肺水肿症状,肺淤血,且可确认为急性左心衰竭,无右心衰竭)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急促,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满布湿罗音。(肺水肿症状,肺淤血,且可确认为急性左心衰竭,无右心衰竭) 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无体循环淤血)。
辅助检查: 胸片:双肺纹理粗,心影 增大,呈靴形(心肌肥大代偿) TG: 181mg/dl TC: 211mg/dl LDL-C 154 mg/dl HDL-C 42 mg/dl
病例四 诊断: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心梗 →心肌损害 陈旧下壁心梗 ↗ 急性左心衰竭 高血压病(后负荷增加) 高脂血症(诱发冠状动脉心脏病)
左心衰竭对肺功能的影响 • 1劳累性呼吸困难 • 2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 3端坐呼吸
1.劳累性呼吸困难: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即使 在休息状态下亦有呼吸困难 • 发生机制: 肺静脉淤血,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因液体外渗,肺组织水肿,而使肺组织顺应性降低且变得僵硬.在吸气与呼气时,肺泡的扩张与回缩程度均低于正常,因而发生机械性阻碍,肺泡内张力增高.
体力活动时,体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此时右心功能正常,而左心功能减退.不能将增加的回心血量全部排出,致使肺淤血加重而发生急性肺淤血,或使慢性肺淤血加剧,造成肺毛细血管压力比休息时进一步升高,肺泡弹性更差,气道阻力增大。体力活动时,体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此时右心功能正常,而左心功能减退.不能将增加的回心血量全部排出,致使肺淤血加重而发生急性肺淤血,或使慢性肺淤血加剧,造成肺毛细血管压力比休息时进一步升高,肺泡弹性更差,气道阻力增大。 • 体力活动时,耗氧增加.心率加快,舒张期变短,左心室充盈减少.亦加重了肺淤血.增加了心脏负荷.因而呼吸困难加重。
2.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熟睡1—2小时后,因胸闷、气急而突然惊醒,轻者立即坐起,呼吸围难可在十几分钟内逐渐缓解。但一般都甚为严重,坐起或站立后仍有明显气急.或重新入睡后再次发作。2.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熟睡1—2小时后,因胸闷、气急而突然惊醒,轻者立即坐起,呼吸围难可在十几分钟内逐渐缓解。但一般都甚为严重,坐起或站立后仍有明显气急.或重新入睡后再次发作。 • 检查双肺时,可闻及湿罗音,与一般支气管哮喘相似.故又称为心脏性哮喘或心源性哮喘。 • 一般在半至一小时内消失,超过一小时者,为心脏性哮喘持续状态。特别严重者可发展成为急性肺水肿。 • 发作时动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压也升高。升高的动脉压如突然下降,多系左室收缩力显著减弱.心排血量锐减的结果,预后恶劣。
2.1.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超过了左心负荷的限度,加重了肺淤血;2.1.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超过了左心负荷的限度,加重了肺淤血; 2.2卧位后。体静脉压降低,周围皮下水肿液被吸收,循环血容量增多,亦加重了肺淤血; 2.3.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一方面可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减少,影响心肌收缩力,使左心室排血量减少,故肺淤血加重;另一方面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通气减少.加重心肌缺氧 影响心脏功能,同时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增强;
3.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出现呼吸固难,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方能减轻或缓解,称为端坐呼吸。3.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出现呼吸固难,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方能减轻或缓解,称为端坐呼吸。 • 发生机理: 3.1.肺血容量的影响;平卧位时,肺血容量可较直立位增加数百毫升,而端坐位时,上半身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部分(可达15%)转移至腹腔及下肢,使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
3.2.肺活量的变化:端坐呼吸患者,因肺淤血和肺组织顺应性降低,使肋活量减少。在平卧时,由于膈肌位置抬高,使肺活量进一步显著降低(平均降低25%)。而采取端坐位时,肺活量较平卧位可增加10一30%。3.2.肺活量的变化:端坐呼吸患者,因肺淤血和肺组织顺应性降低,使肋活量减少。在平卧时,由于膈肌位置抬高,使肺活量进一步显著降低(平均降低25%)。而采取端坐位时,肺活量较平卧位可增加10一30%。 3.3. 膈肌位置的影响:平卧位可使膈肌位置升高明显,阻碍膈肌运动,胸腔容积减少,从而加重了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体位:
急性下壁心梗后10年的代偿 1.结构性适应 心影增大,呈靴形 左心衰竭 心肌肥大 BP:160-170/90-100mmHg 压力超负荷 2.功能性调整 P:120次/分 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心输出量,维持动脉血压,保证脑血管冠脉的灌流。)
心肌肥大的代偿作用 • 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有助于维持心输出量。 • 降低室壁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 负面影响:肥大的心肌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心肌收缩性减弱等。
常规治疗思路 • 1.非药物治疗: 减少心脏工作负荷; 减少活动; 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 • 2.限制钠盐; • 3.利尿药; • 4.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5.强心苷; • 6.β受体阻断药(用于心衰稳定期) ; • 7.血管扩张药。 • 以上治疗步骤也可合并进行, 如合并使用利尿药和强心苷, ACEI 和强心苷等。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是否属于强心苷治疗的适应症,争议颇多,有人主张在发病48小时内应尽量避免用强心苷,因为它的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有扩大心肌梗死范围的可能。48小时后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可按常规应用强心苷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是否属于强心苷治疗的适应症,争议颇多,有人主张在发病48小时内应尽量避免用强心苷,因为它的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有扩大心肌梗死范围的可能。48小时后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可按常规应用强心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