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53 Views
魚類. 組員: 洪明森 張盟棋 張晁賓 翁銘立. 指導老師:童淑珠 老師. 魚的分類法. 目前現生的魚類共包括 5 個綱 無頜總綱 盲鰻綱( Myxini ) 頭甲魚綱( Cephalaspidomorphi ) 有頜總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肉鰭魚綱( Sarcopterygii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魚類在哪裡?. 魚類在地球上幾乎是無所不在。 從極地冰洋下 -2℃ 的水域, 到熱帶沙漠的溫泉; 從海拔 3812 公尺的高山溪流, 到萬米高壓、寒冷又幽黑的深海;
E N D
魚類 組員: 洪明森 張盟棋 張晁賓 翁銘立 指導老師:童淑珠 老師
魚的分類法 目前現生的魚類共包括5個綱 • 無頜總綱 盲鰻綱(Myxini) 頭甲魚綱(Cephalaspidomorphi) • 有頜總綱 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肉鰭魚綱(Sarcopterygii) 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魚類在哪裡? 魚類在地球上幾乎是無所不在。 • 從極地冰洋下-2℃的水域, 到熱帶沙漠的溫泉; • 從海拔3812公尺的高山溪流, 到萬米高壓、寒冷又幽黑的深海; • 從缺氧沼澤的汙水,到黑暗地底的洞穴; 從純淡水的溪流,到鹽度高達100ppt的鹽水湖裡,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類分布。
魚類棲息的場所 分成淡水與海水兩大類。 但也有不少魚類會在淡、海水間作雙向洄游, 目的不外乎是為了成長、覓食或產卵。 其中,少數在淡水中成長, 返回海中產卵的稱作「降海洄游」,如鰻; 反之,多數在海中成長, 但上溯河川產卵的則稱作「溯河洄游」, 如鮭、鱒、八目鰻或棘魚科的魚類 。 黃鰭鮪是典型大洋魚類, 洄游範圍達數千哩。
魚的特徵 魚類屬於脊椎動物, 而且是其中種類最多的一群, 種數比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來的多, 目前全世界已記錄有26000種以上。 要區別魚類和其他的脊椎動物, 大致可依下面六個特徵來判斷。
特徵1 均需生活在水中。 因此身體變得較流線,以減少游泳時的阻力。 • 特徵2 利用鰭在水裡運動。 鰭兼具槳和舵的功能, 可控制魚體前進、後退、上昇或下潛。 • 特徵3 以鰓在水中進行呼吸作用。 須張口引入海水,經過頭兩側的鰓交換氣體後, 再由鰓孔排出。
特徵4 大多表面具有鱗片來保護身體。 魚的鱗片呈覆瓦狀整齊排列, 其大小亦即鱗列數或側線孔鱗數是分類的重要依據。 • 特徵5 多數硬骨魚可以利用鰾來調節在水中的浮力。 有時可兼具發聲、呼吸或聽覺的功能。 另外,鰾的形狀也是分類的特徵之一。 • 特徵6 絕大多數屬於變溫或冷血動物。 魚的體溫和水溫相近, 只有少數大洋魚類體內溫度較體外高。
魚類在台灣 台灣面積雖然不大, 卻擁有相當豐富的魚類資源。 根據中研院動物所的統計, 目前台灣的魚類共有44目259科2600種以上, 約佔全世界海洋魚類所有種數的十分之一, 可說是名符其實的魚類寶庫。 其中,淡水魚約有230種,80餘種是純淡水魚 (當中有37種是台灣特有種), 140餘種生活在河海交會的河口及 海水漲潮影響所及的河段中;海水魚則約2500種, 應有百種以上是目前只在台灣才有發現的種類。
台灣不過是蕞爾小島, 但是淡水魚類的分布卻有明顯的地理區隔, 依據學者陳義雄及 方力行(1999)之《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 可以分成以下六個主要的地理區。
北台灣區: 大安溪及武荖坑溪以北的水系, 以圓吻、台灣細及平頜為代表種。 • 中台灣區: 含濁水溪、大甲溪、大肚溪,以陳氏鰍鮀、 台灣鱒、台灣副細鯽、短臀鮠為代表種。 • 南台灣區: 朴子溪以南到屏東的林邊溪, 以翹嘴紅、中間鰍鮀、大鱗細及淡色鮠為主。
東台灣區: 從宜蘭東澳溪到屏東港口溪, 以台東間爬岩鰍為代表。 • 恆春半島西區: 包括楓港溪、四重溪及保力溪, 以恆春吻虎為代表。 • 蘭嶼及綠島區: 這兩個離島沒有原生種純淡水魚, 以海源性的蘭嶼吻虎為代表種。
台灣特有種淡水魚 台灣副細鯽 台灣纓口鰍 短吻鐮柄魚
布袋最常捕到的魚類 尼羅口孵魚 細尾雙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