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1.14k Views
窩的移動 柯裕棻. PPT 製作:林嫻雅 (部分圖文取自網路資料). 柯裕棻. 作者. 柯裕棻 彰化市人 民國五十七年生 生於臺東市. 經歷.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術博士。 現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主要從事電視文化研究,兼職寫作。 教授「大眾文化研究」、「媒介社會學」等課程。. 與文學結緣. 童年: 夏目漱石、志賀直哉、芥川龍之介、井上靖。 青春期: 張愛玲、紅樓夢、明清小品、唐人傳奇 。 現今:文學存在的理所當然,早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踩著風火輪的哪叱. 搬家:「 簡直像有個輪子長在身上,定不下來。 」
E N D
窩的移動柯裕棻 PPT製作:林嫻雅 (部分圖文取自網路資料)
作者 • 柯裕棻 • 彰化市人 • 民國五十七年生 • 生於臺東市
經歷 •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 •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術博士。 • 現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 主要從事電視文化研究,兼職寫作。 • 教授「大眾文化研究」、「媒介社會學」等課程。
與文學結緣 • 童年:夏目漱石、志賀直哉、芥川龍之介、井上靖。 • 青春期:張愛玲、紅樓夢、明清小品、唐人傳奇。 • 現今:文學存在的理所當然,早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踩著風火輪的哪叱 • 搬家:「簡直像有個輪子長在身上,定不下來。」 • 大學時期:適逢臺灣社運、學運頻繁的年代,她稱那年代的學生是「一群踩著風火輪的哪叱」。 • 出國留學:「哪叱從風火輪上摔下來,發現滿腳都是水泡」,不論如何,那都是一段「烈火青春」。
亂碼生活 • 外文書籍採買:「這是個聽起來頗為優雅的職位,可是很不幸的,我們的工作空間在地下室,沒有窗戶,整個地下室的人都勤奮得像地鼠或螞蟻般慘澹。」 • 在〈亂碼生活〉中:「總覺得頭髮梳得再整齊,還是亂糟糟,臉抹得再白,還是黑眼圈,心情總是蓬頭垢面,覺得有隻翼手龍在後面追趕。」 • 大學當教授:壓力長久累積下來,即使是個大學教授,一樣會有憂鬱症和職業倦怠。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躲滿了蝨子。 」
投身寫作 • 開始寫作是為了釋放寫博士論文時的焦慮和不安,居然無心插柳柳成蔭。 • 「原來誠實講出心中的一切,在文學裡也可以有某些價值」,於是她開始寫了,小說也好,散文或學術評論也好,繼續地寫下去。
作品發表 • 柯裕棻在《聯合文學》、 《誠品好讀》等雜誌發表作品。 • 接受《聯合報》等報紙副刊主編的邀請,先在《聯合報》聯合副刊寫專欄「文化胭脂」,從女性與消費生活角度提出觀察見解。 • 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三少四壯」專欄,由「空間」、「人間」、「時間」看城市的流動、破碎和偶現的靈光。
作品 • 青春無法歸類
出版著作 • 寫作類型散文、小說及評論兼而有之。 著有散文集: 《青春無法歸類》 《恍惚的慢板》 短篇小說集: 《冰箱》
寫作理念 • 「寫作一開始, • 只是自己嘗試在心裡打開一個出口, • 讓腦子裡那些轉來轉去的念頭成形, 並且藉由寫作的過程使它們井然有序, • 也使自己安定。」
與世界對話 • 「養成習慣之後, 我漸漸覺得, 這也是自我和世界的對話關係。」
寫作風格 • 有時辛辣嘲諷,有時瀟灑爽利,有時溫婉靈秀,有時自暴自棄,多樣的筆觸與風格,把她個性中的衝撞、起落、疏離、不安、矛盾等,一一揭露出來。
在想像中停歇,在書寫中靠岸 • 柯裕棻認為 「寫作改變了自己的性格。」 很多時候, 她透過寫作以得到莫大的安歇。
「大節女」與「日昇之屋」 • 她一直以為「大節女」是黃俊雄布袋戲的原創歌曲,因為它有非常濃厚的臺灣草根氣息,歌詞講述一個女子行走天涯尋找郎君的心情。 • 後來,她去美國唸書才發現,這首耳熟能詳的臺語歌,是由一首英文搖滾的經典歌曲重新填詞而來,原歌名叫〈House of the rising sun〉,中文譯為〈日昇之屋〉,由動物合唱團演唱,作曲者是英國人。 • 這首搖滾曲子經黃俊雄填詞,充滿著臺語老歌裡常見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感慨。
出處 • 選自《我窩故我在》 • 民國94年出版
題解「窩的移動」,是指搬家。 • 文章分三大部分 • 將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會面對,且是多數人深感困擾的搬家經驗,以深刻的觀察、細膩的描摹加以鋪寫。
導言 • 安土重遷:有土斯有財 • 落葉歸根 • 項脊軒志
我的窩的移動 • 小學六年轉學N次:基隆←→高雄 • 高中畢業:高雄 • 大學:新莊 • 代課:澎湖(吉貝→七美→虎井) • 台灣:板中 (基隆→板橋→松山→板橋3)
主旨 • 本文描繪出一位都會女子,如何以堅毅自主的態度,面對搬家一事,觀察體會細膩深刻,情味盎然,也提供另一種看待搬家的角度,別有深刻的體察與觸發,值得深入研讀。
原書內容 • 副標題「關於棄絕也關於拾獲」。 • 原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一種逃逸狀態」、「人生階段的影射」、「是垃圾還是寶貝」、「新的應允之地」。 • 本文刪去第三部分,並由作者另做潤飾。
《我窩故我在》 • 本書主題:家 • 分為「屋、窩、家、鄉」四部分。
《我窩故我在》 • 第一部分:屋 收錄住宅的演變、女人與廚房的故事等五篇文章。 • 第二部分:窩 收錄窩的聯想、家的連結、文學裡的窩、窩的移動等十篇。 • 第三部分:家 收錄家人、灶神在家的滋味、為什麼要逃家?等七篇 • 第四部分:鄉 收錄鄉關何處、永恆的家園、他鄉如何作家園?關於「家」的五十本書等七篇文章。
《我窩故我在》 • 書籍內容: 1. 中國、歐美地區,民眾與家的大事紀 2. 與家有關的心情記事。 3. 文學中的家,家的聯想、家書、家產、家譜、家規等家的學問。 4. 上班族、老兵、旅美華人、外籍新娘等離鄉人的專訪。
家的概念 代表「屋子」 能遮蔽的居所,保護自己的住所 代表「窩」 一種會吸引自己回到居所的感覺 代表「家庭」 在房子裡共同生活的人 代表「家鄉」 環繞家庭在時間與空間上擴散的情感
家的意義:人誕生之處,也是心安頓之所 • 家 • 房子House:遮蔽 • 窩Home:自在 • 家庭Family:歸屬 • 家鄉Homeland:回憶。
精神主軸 • 本書以「自己的窩」為主軸,探討「屋、窩、家庭及家鄉」的四種精神與作用。 • 從住宅到廚房;從搬家到旅館;從逃家、回家到食物;從故鄉、異鄉到桃花源,窩的各種聯想,盡在書中。
〈窩的移動〉 關於棄絕也關於拾獲搬家意味著一個人必須徹底從舊空間消失, 無法逃避地將自己的一切抽離, 連根拔起,抖一抖,塵歸塵,土歸土。
寫作背景 • 出生彰化市→成長於臺東市→臺北讀大學→美國留學 • 18~30歲共12年的時間,她在國內國外總共搬過17個住處,平均八個半月搬一次家 • 如此居無定所的青春歲月,讓她發展出一套便利的搬家法則,以及獨特的搬家哲學。
課文大意 • 本文可以稱得上是一篇搬家的細緻紀錄 • 作者藉描寫自己搬家的心路歷程 • 敘述現代都會單身女子,可能會面對的日常瑣事, • 體會:必須到人與新的住屋全然結合,搬家者變成了「居住者」,家才真正搬完。
第一大段段旨:以「搬家的過程是一節很長很長的、惱人的破折號」作為引子引起下文。第一大段段旨:以「搬家的過程是一節很長很長的、惱人的破折號」作為引子引起下文。 ▲首二段以譬喻表達負面的深刻感受
昨是而今非 • 反用「今是而昨非」,典出陶淵明〈歸去來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原文節錄)。
「今是而昨非」原指現在對,而過去錯了。含有悔悟之意。「今是而昨非」原指現在對,而過去錯了。含有悔悟之意。 • 文中則用以表現不能適應新生活的迷惘。
破折號 • 標點符號的一種,表示語意的轉變、聲音的延續、時空的起止,或用來加強解釋、補充說明。 • 在本文中,用來譬喻搬家過程的曲折、冗長。
。 • 第二大段段旨:寫某次搬家的過程,又累又倦,突然有了亡命天涯的況味,是一種逃逸狀態。
▲本段之中,作者的焦慮與工人的慢條斯理產生對比效果。▲本段之中,作者的焦慮與工人的慢條斯理產生對比效果。 (本段文中,數詞顯得較為密集,作者多用「一」修飾焦慮之情,與「兩」個工人形成映襯作用,應屬巧合)。
第三大段段旨:寫搬家前的打包整理工作,將自己抽離舊空間,有如歷經自我的變形和改造。第三大段段旨:寫搬家前的打包整理工作,將自己抽離舊空間,有如歷經自我的變形和改造。
前一節是以第一人稱觀點,敘寫搬家的過程與感受,前一節是以第一人稱觀點,敘寫搬家的過程與感受, • 本節則轉為第三人稱觀點,以相對客觀的敘筆寫出「觸類旁通」的諸多感受,但已漸漸脫離負面的情緒
前文的負面感受,經過沉澱之後,以本節末二段呈現純然中性的人生啟示。前文的負面感受,經過沉澱之後,以本節末二段呈現純然中性的人生啟示。
第四大段段旨:寫搬家後逐漸適應新居,人與空間渾然相依,家才算真的搬完。第四大段段旨:寫搬家後逐漸適應新居,人與空間渾然相依,家才算真的搬完。 • 延續前一節相對客觀的敘筆,寫出「新地方」與「舊習性」的遇合.
課文注釋 • 破折號:在本文中,用來譬喻搬家過程的曲折、冗長。 • 駐紮邊疆的小兵:本文中用來譬喻搬家的頻繁與迅速。 • 好整以暇:從容不迫的樣子。 • 綽綽有餘:形容非常寬裕、足以應付所需。
課文注釋 • 亡命:指變更姓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 • 影射:藉指說彼,暗指某人某事。 • 觸類旁通:掌握某一事物的規律,就能推知其他同類事物,這裡指透過舊事物喚醒所有相關記憶。 • 應允之地:原指聖經中上帝答應給猶太人的土地,這裡指新的住所。
寫作特色 • 簡練語句的連續鋪排 • 排比句法的展開演出 • 無聲有聲的摹寫對比 • 擬人擬物的靈活化用 • 譬喻修辭的精彩創意
寫作架構 搬家時 搬家前 搬家後 一種逃逸狀態 點出搬家時帶著 全部家當亡命天 涯的情狀 人生階段的影射 說明搬家前整理 家當,被迫重新 面對自己的過往 新的應允之地 談到搬家後如何 建立熟悉感,得到 一個新的安樂窩
寫作方法一種逃逸狀態 • 此段有女子與搬家工人對話、有微雨窗景、有收音機播放歌曲、有對未來蒼茫不可知的情感等描摹。 • 「城市」猶如草莽江湖, 搬家女子猶如浪跡天涯女 俠「大節女」,獨自「亡 命天涯」,飄泊而蒼涼。
寫作方法1.人生階段的影射 • 以新穎多樣的形容詞來修飾家當物件,經營出豐富的意涵和聯想空間。 • 小紙條「來路不明」、橡皮筋「失去彈性」、光碟片「不明所以」、舊衣「什麼也不記得」,讓這些「收藏品」昨是而今非。 • 存摺本子「令人心酸」,表達經濟上的困窘,間接呼應前文「廉價家具」;老情書「如露亦如電」,暗諷以往戀情的短暫。 • 作者描摹搬家前收拾瑣碎家當時無奈的情狀,有效喚起讀者認同。
寫作方法2.新的應允之地 • 記敘搬家後的情景,強調新房間就像一個新的記憶體,搬家的人逐漸在其中儲存記憶,一吋吋疊上自己的舊習性,直到人與新的住屋渾然相依,結合成一體,家才真正搬完。 • 這種觀念與一般人認為把家當搬入新居就算搬完家的觀念不同,令人一新耳目。 • 文章結尾以「不知不覺間,搬家者變成了居住者,人與空間渾然相依,此刻,家才算真的搬完了」五句作結,顯得乾淨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