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951 Views
第 8 章 氧化與還原. 8-1 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8-2 氧化數 8-3 氧化劑與還原劑 8-4 氧化還原反應式的平衡 8-5 氧化還原滴定. (a) 火藥的爆炸. (b) 葡萄酒的釀製. (c) 光合作用. 圖 8-1 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8-1 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狹義 的氧化還原反應定義 物質與氧結合的反應稱為氧化 (oxidation)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reduction) 現今 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物質失去電子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電子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a) 鈉的燃燒. (b) 鐵礦的提煉.
E N D
第8章 氧化與還原 • 8-1 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 8-2 氧化數 • 8-3 氧化劑與還原劑 • 8-4 氧化還原反應式的平衡 • 8-5 氧化還原滴定
(a)火藥的爆炸 (b)葡萄酒的釀製 (c)光合作用 圖 8-1 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8-1 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 狹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定義 • 物質與氧結合的反應稱為氧化(oxidation) •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reduction) • 現今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 物質失去電子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 物質得到電子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a)鈉的燃燒 (b)鐵礦的提煉 圖 8-2 氧化還原反應
+1 ?2 +1 ?1 • 從反應式中可以看出鈉金屬失去電子氧化,氧及氯得到電子還原,因此鈉在氯氣中燃燒也屬氧化還原反應
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分為下列幾種型態 • 化合反應 • 分解反應 • 置換反應 • 燃燒反應
鈉和氯氣化合生成氯化鈉 • 化合反應
圖 8-3 氧化汞的分解 • 分解反應
圖 8-4 鋅和硫酸銅的反應 • 置換反應
圖 8-5 乙醇的燃燒 • 燃燒反應
8-2 氧化數 • 氧化數的基本意義就是成分元素在物質中所呈現的電荷 • 此種定義與事實有些出入,例如水分子(H2O)中,氫與氧的氧化數分別為+1及?2,並不意味水分子含有兩個帶+1電荷的氫以及一個帶?2電荷的氧
氧化數的訂定規則 • 元素狀態的物質,氧化數為0 • IA化合物中,IA元素的氧化數為+1 • IIA化合物中,IIA元素的氧化數為+2 • 單原子離子的氧化數即等於其所帶電荷 • 氟化物中,F的氧化數為?1 • 含氫的分子化合物中,H的氧化數為+1 • 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氫化物中,H的氧化數為?1
大部分氧化物O的氧化物為?2 • 過氧化物,例如H2O2, Na2O2中,O的氧化數為?1 • 超氧化物,例如KO2中,O的氧化數為?1/2 • 氟氧化物,例如OF2中,O的氧化數為+2 • 分子或離子所帶電荷等於各成分元素的氧化數總和
(a)反應前的鐵片與硫酸銅溶液 (b)鐵片置入硫酸銅溶液中 (c)反應後的鐵片與硫酸銅溶液 圖 8-7 鐵與銅離子的反應 8-3 氧化劑與還原劑
一般而言,金屬失去電子形成離子的傾向順序如下一般而言,金屬失去電子形成離子的傾向順序如下 • K>Ca>Na>Mg>Al>Mn>Zn>Cr>Fe>Co>Ni>Sn>Pb>Cu>Hg>Ag>Pt>Au • 反應物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使他種反應物獲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此反應物稱為還原劑 • 反應物獲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使他種反應物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此反應物稱為氧化劑
還原為 氧化劑 氧化數 0 +2 +2 0 還原劑 氧化為 • 還原劑在反應中其氧化數增加;氧化劑在反應中其氧化數減少。因此,鐵釘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可表示如下
性 質 還原劑(例如Fe) 氧化劑(例如Cu2+) 發生的反應型式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電子得失情形 失去電子 得到電子 氧化數的變化 增加 減少 金屬活性 Fe>Cu 還原力比較 Fe>Cu 氧化力比較 Cu2+>Fe2+ • 還原劑與氧化劑的性質
還原劑 化學式 化學式 學 名 化學式 學 名 C 碳 KMnO4 過錳酸鉀 Al 鋁 MnO2 二氧化錳 Zn 鋅 K2Cr2O7 二鉻酸鉀 H2C2O4 草酸 KNO3 硝酸鉀 FeSO4 硫酸亞鐵 KClO3 氯酸鉀 Cl2 氯 H2O2 過氧化氫 • 常見的還原劑與氧化劑
8-4 氧化還原反應式的平衡 • 氧化數法(oxidation number method) • 半反應法(half reaction method)
8-4-1 氧化數法 • 以二鉻酸鉀與硫酸亞鐵在酸性溶液中的反應為例 1.將氧化數有變化的元素標示出來 +6 +2 +3 +3
(3?2)=+1 +6 +2 +3 +3 氧化劑每莫耳獲得電子總數為 (3?6)×2=?6 2. 計算反應前後氧化數的增減總量,以架橋方式表示 還原劑每莫耳失去電子總數為
×6 (3?2)=+1→?6 +6 +2 +3 +3 ×1 (3?6)×2=?6→?2 3.乘以適當倍數使其得失電子數相等
×6 (3?2)=+1→?6 ×1 (3?6)×2=?6→?2 4.反應前後必需遵守原子不滅 +6 +2 +3 +3
×6 (3?2)=+1→?6 ×1 (3?6)×2=?6→?2 5.反應前後必需遵守電荷守恆 +6 +2 +3 +3
×6 (3?2)=+1→?6 ×1 (3?6)×2=?6→?2 6.利用H的原子不滅或O的原子不滅,決定H2O的係數 其中係數為1者可以省略 +6 +2 +3 +3
8-4-2 半反應法 • 今以銅與稀硝酸的反應為例,其離子反應式可寫成 1.寫出氧化與還原的半反應 氧化半反應 還原半反應
2.平衡氧化與還原半反應的電荷數與原子數 氧化半反應 還原半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的得失電子數相等,兩個半反應各乘以適當倍數3.氧化還原反應的得失電子數相等,兩個半反應各乘以適當倍數 氧化半反應×3 還原半反應×2 4.將兩個半反應相加,便可獲得全反應
8-5 氧化還原滴定 • 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到的電子總數=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總數 • 可藉滴定實驗,利用已知濃度的氧化劑(或還原劑)來定量還原劑(或氧化劑)
KMnO4:FeSO4=1:5 剛開始滴定時,因為加入的過錳酸鉀(氧化劑)會與待測液中的Fe2+(還原劑)完全作用,所以過錳酸鉀的紫色會消失。當滴定至待測液中的Fe2+完全反應成Fe3+,加入過錳酸鉀會出現紫色,即為滴定終點 圖 8-8 過錳酸鉀溶液滴定硫酸亞鐵溶液 8-5-1 過錳酸鉀溶液滴定硫酸亞鐵溶液
KMnO4:Na2C2O4=2:5 剛開始滴定時,因為加入的過錳酸鉀(氧化劑)會與待測液中的C2O42?(還原劑)完全作用,所以過錳酸鉀的紫色會消失。當滴定至待測液中的C2O42?完全反應成CO2,加入過錳酸鉀會出現紫色,即為滴定終點 圖 8-9 過錳酸鉀溶液滴定草酸鈉溶液 8-5-2 過錳酸鉀溶液滴定草酸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