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438 Views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辽宁篇. 4121 班 赵怿. 1. 辽宁的概况 2. 往日回首 3. 今日辽宁 4. 腾飞的巨龙 ----- 沈阳. 结束. 辽宁的地理位置. 辽宁省简称 辽 ,位于中国 东北地区的南部 ,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座标处在东经 118°53′ 至 125°46′, 北纬 38°43′ 至 43°26′ 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 550 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 550 公里。
E N D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篇 4121班 赵怿
1.辽宁的概况 2.往日回首 3.今日辽宁 4.腾飞的巨龙-----沈阳 结束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 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 • 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陆地 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6.8%。海域面积 15.02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7.19 万平方公里。 • 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近海分布大小岛屿 506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沿黄海的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等;沿渤海主要岛屿有菊花岛、大小笔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 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和蛇岛等。 •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 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 辽宁的地理位置
辽宁的历史 •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 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 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 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 西、左北平郡。两汉、三国时隶属幽州。西晋隶属平州。东晋为营州。隋朝时置辽东郡、柳城郡、燕郡。唐朝时在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下。辽代为东京道、中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北京路。元代置辽阳行省。明代时为辽东都司。 •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民国初沿袭清制,公元1929年(民国1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辽宁的气候 •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 •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 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间。东部山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的16%, 其中超过万人的少数 民族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5个民族,其次还有壮、苗、土家、达斡尔、彝族等人数居多。由于各民族在地区上聚居的情况不同,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大杂居和少数民族的小聚居的特点。 • 为了执行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早在50年代,全省建立了阜新和喀左两个蒙古族自治县。改革开放以后又新设了新宾、清原、岫岩、本溪、桓仁、宽甸等6个满族自治县,35个少数民族镇,105个民族乡或民族联合自治乡。 • 辽宁省现有总人口4090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3.4%。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12位。其中城市人口2130万人,占总人口的52.13%。 • 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进入90年代人口增长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目前全省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医疗保健业的发展,人口群体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3400万人,占总人口的83.1%。每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261人;中学(含高中)文化程度人口4554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3489人。 • 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2.09岁,其中男性为70.55岁,女性为73.85岁 辽宁的人口 返回
曾经的老工业基地 辽宁省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1999年,辽宁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7.2亿元。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别占中国产量的近20%左右;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但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迈出新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1999年,生铁产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钢产量1467 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品钢材产量1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22.2万台,比上年增长59.3%;乙烯产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化学农药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1999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又提高0.3个百分点
今日辽宁 1.转 变 2.发 展 3.精 神 4.振 兴 返回
转 变 一、从单纯技术改造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 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要着眼于整个基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只有从区域经济的系统工程角度进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才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出路所在。 二、从产出增长为中心向就业增长为中心转变 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确立“就业优先”的基本政策取向。要制定基于就业增长的产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借鉴国际经验,运用就业奖励、劳动成本补贴、减免税等政策工具,鼓励创造就业;各级政府都应建立起促进就业增长的目标责任体系。
三、从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向集群竞争优势转变 • 根据当今国际经济运行规律,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相互关联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群发展,是提升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从产业价值增值的角度,使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形成合力,才能造就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 四、从只重视产业振兴向完善城市功能转变 • 新时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一方面要在技术改造、产业调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加强老工业基地投资环境的建设。既要重视对整个老工业城市的改造投入,加快其市政、通信、道路、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促进商贸、金融、房地产、市场、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大发展;尤其是涉及到广大居民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城市环境污染和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改善当地的投资软环境。
五、从国有存量改革向扩大非国有经济增量转变 • 要把发展包括个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非国有经济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突破口。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进出口、信贷担保、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创设鼓励民间创业的发展环境。 • 六、从政府主导型改造向多元主体参与型转变 • 我国目前处于转型期,老工业基地一方面因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主体及外部环境都还不尽如人意,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和推动其合理有效地改造;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体制背景和国际环境。政府不仅要改变传统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模式,转向主要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而且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政府职责和规则,在经济领域逐步减少行政性干预。因此,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必须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七、从依赖中央财政向建立共同基金方式转变 •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属于经济衰落区的再开发问题。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采取有限扶持政策。从财政政策角度,应考虑建立由中央、省、市和大企业共同负担的“共同基金”,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财政资金来源。共同基金可以由省级财政负责运作,主要用于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资源枯竭城市衰退产业的退出援助。 • 八、从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经济向开放前沿转变 • “以开放促改造,以开放促振兴”,应当成为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随着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的意愿日趋强烈,东北地区应主动出击,成为推动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区;同时应发挥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战略机遇,力争作为全国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区 返回
王进喜常说:“上,无非多吃点苦;不上,国家就更困难。咱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3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在过去的40多年里,“铁人精神”一直激励着为祖国石油工业不断做出奉献的人们,1205钻井队也不断取得新成绩。现任队长孙德成说得好:“老一辈为甩掉贫油帽子,比的是钻井速度。今天,为了做强新石油,要比服务,比效益,仍然要比艰苦奋斗。”他们懂得,时代变了,“铁人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它的实质没有变。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我们就更需要弘扬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胜利的“铁人精神”。 在建设工业化祖国的今天,加速西部大开发,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离不开“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 王进喜常说:“上,无非多吃点苦;不上,国家就更困难。咱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3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在过去的40多年里,“铁人精神”一直激励着为祖国石油工业不断做出奉献的人们,1205钻井队也不断取得新成绩。现任队长孙德成说得好:“老一辈为甩掉贫油帽子,比的是钻井速度。今天,为了做强新石油,要比服务,比效益,仍然要比艰苦奋斗。”他们懂得,时代变了,“铁人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它的实质没有变。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我们就更需要弘扬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胜利的“铁人精神”。 在建设工业化祖国的今天,加速西部大开发,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离不开“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 返回
振 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