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43 Views
行动就是智慧 坚持就是引领. 郑州市教育局 田保华. 教育行政部门. 既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者, 更应该是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者。 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前行, 在反思中发展。 实现与学生、教师、校长、学校的 共同发展和共同成长。. 专业引领. 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 ( 2005 年) 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
E N D
行动就是智慧 坚持就是引领 郑州市教育局 田保华
教育行政部门 既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者, 更应该是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者。 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前行, 在反思中发展。 实现与学生、教师、校长、学校的 共同发展和共同成长。
专业引领 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 (2005年) 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 (2007年) 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意见 (2009年) 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关于开展构建道德课堂实践研究的通知 (2010年)
一、走过的历程 工作思路: 整体推进、双轮驱动(行政与教 研)、搭建平台、典型引路、阶段总 结、生成提升。
具体措施 一 年 一 会 一 会 一 地 一 地 一题 一 题 一 解 教学工作会 德育建设会 校本教研推进会
三个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2005年以前) 统一了对 “推进校本教研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 的基本认识。 明确了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三个基本要素。 确立了 “理论先行、制度跟进、机构重组、方式创新、基地带动、区域联动” 的行动策略。
(二)整体推进阶段(2005—2007年) 形成了校本教研 “四四五三三” 的基本 框架,即全力推进校本教研,必须 “明确四个 观点,澄清四种糊涂认识,把握五个要点, 做好三项基础工作,抓好三个点”。
明确四个观点 1.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不能混淆。 2.推进校本教研,并不全盘否定传统有效 教研活动。是扬弃,而不是抛弃。 3.校本教研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的最大区别, 是教研重心的下移,下移到学校、教室。 4.推进校本教研,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 要保证。
澄清四种糊涂认识 1.负担论 2.神秘论 3.无谓论 4.对立论
把握五个要点 1.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2.平等对话,交流碰撞,专业共生。 3关注课改的价值思想,抓住课改的“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4.推进校本教研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是终极 目标),是催生新型学校文化。 (此时只强调了课堂文化和教师文化) 5.力争避免新的形式主义出现。
做好三项基础工作 1.制度建设 2.搭建平台 3.有形成果的积累
抓好三个点 1.抓执行力 2.抓实践者 3.抓生成
(二)重点突破阶段(2007年以后) 重 点: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能力。 基本要求:“五三二二”。 第一要务: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 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 突 破 口: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五三二二” 的基本要求 抓五项建设: 1.课程建设 2.教师建设 3.学科组建设 4.学科教学模式建设 5.学科特色建设
提高三种基本能力: 1.设计教学的能力。(基础) 2.实施教学的能力。(关键) 3.评价教学的能力。(保障)
关注两个问题: 1.关注校长, 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2.关注研究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做好两项基础工作: 1.弄清楚学科建设的内涵。 2.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第一要务: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行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突破口:课堂的改革与创新 从 “单向型教学” 向 “多项型教学” 转变, 从 “记忆型教学” 向 “思维型教学” 转变, 从 “应试型教学” 向 “素养型教学” 转变。 目 的: 让教学 “回家”,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还学生学习的主权, 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持续的行动 (一)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 有效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 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四个坚持 1.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追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2.坚持以教材为基本的资源,灵活利用、拓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 3.坚持真正 “学生” 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 4.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二)建立面向新课程的教学常规 思路和策略: 既要严格又要适度,更要便于操作、评估; 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要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 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三级实施: 校级达标 区县级达标 市级达标
(四)举办新课程课堂教学博览会 校 际: 区县学校:高中、初中、小学 市直学校:教学协作区 参加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务主 任、政教主任、教科室 主任
学 科: 区县学校:学科教研协作区 学科中心教研组 市直学校:学科中心教研组 参加人员:各学科教研员 各学校学科教师
三、新的目标,新的征程 构建有道德的课堂:新课程的新课堂 构建道德课堂 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 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 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温馨提醒:并非“道德说教”的课堂
何谓道德课堂 是在郑州市课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 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 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是能够很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 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
概 念 阐 释 教育即道德:合乎道,至于德; 以合乎道的途径,至于德之目标。 道即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德即生态:德之目标即围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国家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堂生态。
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致: 与《纲要》的工作方针一致: 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与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一致: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教育”一词的内涵一致 《说文解字》:“教” ,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 ,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道德标准:教人做人,使人为善, 使人向上。
从《道德经》寻根 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 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从事于德者同于德。
道德课堂研究的内容 道德课堂不仅仅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育 德问题,也不仅仅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 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德性问 题、人性问题,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动机、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课堂道德 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知识、 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向善、向上 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 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 最大的课堂道德。
道德课堂的本质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 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既是 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 的心。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养心。
教师必备的素养 1.回答好三个问题: 你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目标) 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策略) 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评价) 2.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设计教学的能力(基础) 实施教学的能力(关键) 评价教学的能力(保障)
3.把握三个前提: 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 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4.做到三个读懂: 读懂课标和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5.实现六个转变: 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 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 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边学习目标。
6.明确课堂方向 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 有效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 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7.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行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理想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有目标的学习。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实 质: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开 发或者二次开发) 观 点: 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不会引领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
8.构建道德课堂生态 教育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通向道德课堂的路径 1.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2.编制学案(学习指导书、导学案)。 3.分组合作:同质结对、异质同组 4.三种学习方式:独学、对学、群学 5.抓好三段:课前、课中、课后 6.构建学习流程:先学、展示、反馈 (流程承载着规律)
7.重视先学:先学是展示的前提。 8.突出展示:展示思维,展示过程,展示结 果。(解决内驱力的金钥匙) 9.强调反馈:对子之间反馈,小组长组织反 馈,课代表本节课学情反馈, 个人整理学案自我修复。 10.评课三看:看状态,看过程,看成果。
构建道德课堂: 只给理念,不给模式。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追求。 我们追求的目标: 低碳高效的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 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 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课堂
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有一种智慧叫行动,有一种品质叫坚持。 行动就是改变。持续的行动,持续的改变, 智慧的生成自己的事业。 坚持就是突破。持续的突破,持续的生成, 持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 专业成长,以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 坚持就是进步,坚持就是成长, 坚持就是引领。
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