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1.13k Views
日本新文化女装原型. 第二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 一、按衣袖基本结构分类. ( 一 ) 圆袖 ( 装袖 ) ( 二 ) 连身袖. 二、按衣袖合体程度分类. ( 一 ) 宽松袖 ( 二 ) 合体袖. 三、按袖长分类. 第二节 衣袖结构设计要素. 原型的袖窿深大约设在从人体腋窝点开始下落 2cm 处。 原型袖的袖山高在人体腋窝下 2cm ,袖肥在上臂最大围尺寸的基础上必须加上 4~5cm 的松量。. 一、袖山的形状:假设袖孔一定。 即 AH=C( 常数 ) 。. 袖山↓:则袖宽↑,运动性能↑,美观性↓,袖山弧线变得平滑。
E N D
第二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
一、按衣袖基本结构分类 • (一)圆袖(装袖) • (二)连身袖
二、按衣袖合体程度分类 • (一)宽松袖 • (二)合体袖
第二节 衣袖结构设计要素 • 原型的袖窿深大约设在从人体腋窝点开始下落2cm处。 • 原型袖的袖山高在人体腋窝下2cm,袖肥在上臂最大围尺寸的基础上必须加上4~5cm的松量。
一、袖山的形状:假设袖孔一定。即AH=C(常数)。一、袖山的形状:假设袖孔一定。即AH=C(常数)。 • 袖山↓:则袖宽↑,运动性能↑,美观性↓,袖山弧线变得平滑。 • 袖山↑:与上面刚好相反,但受到人体的限制。
二、袖窿(袖孔)的形状 • 腋下点↓ :则运动性能↓,要改变袖山形状。↓袖山。如茄克衫袖子。 • 腋下点↑:运动性能↑。
在选择低袖山结构时,袖窿应开得深度大,宽度小,呈窄长形袖窿,相反袖窿则越浅而贴近腋窝,其形状接近基本袖窿的椭圆形。在选择低袖山结构时,袖窿应开得深度大,宽度小,呈窄长形袖窿,相反袖窿则越浅而贴近腋窝,其形状接近基本袖窿的椭圆形。
三、袖窿变化与袖肥及袖山高的关系 • 1、不改变绱袖角度的情况 • 袖窿下落变大的情况下,要下落袖肥线来增加袖山高,把袖窿下落量作为袖山高的增加量。但是下落量超过3cm时要控制。 • 袖窿由于衣身加入松量而变大的情况,原则上不改变袖山高,只增加袖肥。 • 2、改变绱袖角度的情况 • 袖窿下落变大的情况下,不改变袖山高,只增加袖肥。 • 袖窿由于衣身加入松量而变大的情况,降低袖山高,袖肥因而加大。
第三节 袖山结构设计 • 一、袖窿部位结构
二、袖山部位结构 AHL:过前后肩点连线的中点作袖窿深线的垂线为AHL。
第四节 无袖 • 即袖窿(袖孔)设计。 • 1、正常肩点:腋下点先抬高1公分,抬高量不超过2.5,再收紧1公分。使衣服不那么暴露。 • 2、小于肩点:礼服无所谓,∵礼服本来就是暴露的,正常穿也要使腋下点抬高。
3、大于肩点:肩线外延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手臂运动。一般小于8,而且要开深袖窿。3、大于肩点:肩线外延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手臂运动。一般小于8,而且要开深袖窿。
第五节 宽松袖 • 一、短袖:不可在肘线上设计。 • 例1:普通短袖。
二、长袖 • 例1:从中部开始泡。
第六节 紧身袖 • 一、一片紧身袖 • 省宽是两条袖弧线差量的2/3。
第七节 连身袖 • 连身袖,从广义上讲,是指衣身的某些部分和袖子连成一个整体的袖子。根据连身袖衣身与袖身相连的关系,可以分为全部相连和局部相连两种。中式连身袖是全部相连袖型的代表性结构,插肩袖(或叫连肩袖)是局部相连的代表性结构。 • 从狭义上讲,连身袖是指袖窿结构线彻底消失,袖子与衣身合为一体的袖子。因其袖子与衣身直接相连,故其外观造型、适体性和运动功能性等与圆装袖(基本袖型)完全不同,且别具特色。
2、紧身型:袖山高14~15,夹角减小。 • 3、宽松型:角度增大,中点抬高1~2,袖山高11。前袖口13,后袖口15。
2、连身袖变体袖裆的结构设计 • 上述的腋下插角式袖裆增加了缝制工艺,造型也不够美观。所以我们自然想到,通过较隐蔽的方法把腋下重叠量加出来,这就是变体袖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