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24 Views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 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 3. 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 4. 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不盲目悲观,有保护资源的良好意识.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一)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分析.
E N D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 3.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 4.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不盲目悲观,有保护资源的良好意识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一)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分析
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格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一)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分析 按现有石油开发水平,世界石油储量保证年限平均为41年,中东地区81年。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一)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分析 图3 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消费量
按储采比:中国的石油开采年限不超过15年。 中国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中国石油需求状况预测 2007年我国共进口近2亿吨石油, 花费797.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花费16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0%以上和约6%。全年进口石油共计支出962亿美元。 从2007年初50美元一桶攀升到2008年初100美元一桶,国际油价高企为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考验。
(一)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石油资源枯竭原因: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2. 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需求量大) 3. 石油消耗量远大于新探明的石油储量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①挖掘潜力,节约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②加强勘探开发,增加可采储量。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③大力开发国际市场,保证我国石油供应 马六甲海峡 克拉地峡运河 中缅石油管道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 中哈石油管道、 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 拉美海上通道
实兑 请你对三条南向通道进行评价 南向通道的选择
小资料 克拉地峡运河:“东方巴拿马运河”的梦想 泰国狭长的南部地区有一个最窄处约64公里、最高海拔仅75米的地峡。拟议中的克拉地峡方案是从狭长地段南部开凿,全长112公里,初步测算需耗时10年,耗资280亿美元。运河开通后,船舶无须经马六甲海峡,可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柳暗花明 西向通道的成功突围
俄罗斯 伊朗
东向通道:拉美海上通道 中南美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与我国关系友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我国有可能在墨西哥、委内瑞拉这两个地区寻找到新的或大的石油供应者。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④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国际能源机构(IEA)要求所有IEA石油净进口国都建立相当于其上一年度90天的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美国 158天 日本 160天 新加坡 90天 中国 14天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 大连新港 青岛黄岛 舟山岙山 宁波镇海 1、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突发事件导致石油供应中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抵御油价剧烈波动,保护我国的石油资源。 2、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主要考虑什么区位因素? 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消费市场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地下开采的环境问题 开采→采空→塌陷 砂石等回填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2.露天开采的环境问题 剥离→开采→土地破坏 保护、复垦
煤的分布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欧亚大陆上,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2、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两个煤带得储量占全球的96% 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的储量占全国的64% 我国煤炭集中分布在北方,南方除贵州省外均严重缺煤 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问题 酸雨、煤矸石、粉煤灰等污染 2.解决 ①优化用煤结构 ②洁净煤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上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上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 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节能减排是我国近期工作的主要任务。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节能减排是我国近期工作的主要任务。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地质问题,造成和污染。 • (2)据图分析,这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具有什么优势。 • (3)简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的主要措施 • 答案 (1)塌陷(崩塌或滑坡) 水源 固体废弃物 • (2)减少运输压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能源多样化;增加就业机会。 •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开发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减少能耗高的工业,极发展高新工业等。
材料 2005年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连续发生爆炸。爆炸中大约释放了100吨苯,以及包括硝基苯、苯胺和二甲苯在内的化合物,它们是石油化工厂从原油中分离和萃取出各种基本化合物。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重大水污染事件。进A.12月份,松花江污染水体中的硝基苯浓度已大幅度下降。污染带向往下游方向移动过程中,硝基苯浓度还将进一步降低。 • (1)造成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 • 答案 (1)污染物:苯及苯化合物。来源:石油化工厂爆炸造成化工产品泄漏。
9. (07海南综合测试)据此回答问题。 • 材料 2005年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连续发生爆炸。爆炸中大约释放了100吨苯,以及包括硝基苯、苯胺和二甲苯在内的化合物,它们是石油化工厂从原油中分离和萃取出各种基本化合物。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重大水污染事件。进入12月份,松花江污染水体中的硝基苯浓度已大幅度下降。污染带向往下游方向移动过程中,硝基苯浓度还将进一步降低。 • (3)为什么进入12月后,污染带在松花江中的移动速度减慢? • (3)下游地势低平, 加之河流结冰,水流减缓。
9. (07海南综合测试)据此回答问题。 • 材料 2005年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连续发生爆炸。爆炸中大约释放了100吨苯,以及包括硝基苯、苯胺和二甲苯在内的化合物,它们是石油化工厂从原油中分离和萃取出各种基本化合物。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重大水污染事件。进入12月份,松花江污染水体中的硝基苯浓度已大幅度下降。污染带向往下游方向移动过程中,硝基苯浓度还将进一步降低。 • (2)为什么污染带向下游方向移动过程中,硝基苯浓度会进一步降低? • (2)河水 有自净能力,加之上游加大了水库的下泄水量,加快污染物的稀释。
9. (07海南综合测试)据此回答问题。 • 材料 2005年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连续发生爆炸。爆炸中大约释放了100吨苯,以及包括硝基苯、苯胺和二甲苯在内的化合物,它们是石油化工厂从原油中分离和萃取出各种基本化合物。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重大水污染事件。进入12月份,松花江污染水体中的硝基苯浓度已大幅度下降。污染带向往下游方向移动过程中,硝基苯浓度还将进一步降低。 • (4)再列举两项水污染现象,并简要解释其成因。 • (4)A)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藻类大量繁殖。B)海洋石油污染。成因:海上石油运输及油轮意外事故;工业造成的石油污染;海底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污染;大气石油烃的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