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56 Views
第五章 动植物检疫新动向及新技术 一 全球贸易对现场检测提出更高要求 1 现场快速检疫技术 2 隐蔽性动植物及其产品辅助检疫技术 二 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 - 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利器. 一 全球贸易对现场检测提出更高要求 1 现场快速检疫技术 胶体金试纸条:使用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实现现场检测。. http://www.agdia.com/. 胶体金. 氯金酸( HAuCl 4 ) 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E N D
第五章 动植物检疫新动向及新技术 一 全球贸易对现场检测提出更高要求 1 现场快速检疫技术 2 隐蔽性动植物及其产品辅助检疫技术 二 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利器
一 全球贸易对现场检测提出更高要求 1 现场快速检疫技术 胶体金试纸条:使用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实现现场检测。 http://www.agdia.com/
胶体金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性质:金颗粒稳定地、均匀地、单一分散悬浮,大小不同的胶体金呈色不同,最小的胶体金2-5nm是橙黄色的,中等大小的胶体金10-20nm呈酒红色,较大颗粒的胶体金30-80nm呈紫红色。
胶体金标记技术 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免疫标记技术。 原理:通过制备得到带负电荷的金颗粒,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藉静电吸引而形成牢固结合。
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原理 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了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样品滴加在膜条一端慢慢向另一端渗移,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并利用胶体金呈现颜色(红色)反应,检测抗原/抗体。
若标本中有待测特异抗原,即可与免疫金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此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即被固相抗体捕获,在膜上显出红色检测线条(T)。若标本中有待测特异抗原,即可与免疫金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此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即被固相抗体捕获,在膜上显出红色检测线条(T)。
过剩的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参照区与固相抗体结合,而显出红色质控线条(R)。过剩的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参照区与固相抗体结合,而显出红色质控线条(R)。 http://www.56.com/u11/v_MzE5MjU2OQ.html
检疫犬鼻子能识上千气味 检出病毒后检疫犬要被隔离 能在几层茶叶包裹中发现化妆品 类似于“电子鼻”
特别注意: 1 检疫犬、X光机等辅助检疫手段,主要用于国际机场、 国际陆路口岸、国际邮件(邮局)。 2 国际检疫法规定: 任何人或个人,未经申报和批准,均不得通过旅行、 邮寄等手段,在国际间传递任何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 一经发现,视情况按照动植物检疫法,处以拘留、罚款 等处罚措施,所携带活着夹带的动植物活产品,全部销毁。
二 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利器 风险性评估的目的:保证外来物种的安全性;为设置或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科学依旧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佳选择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佳选择 • 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有人为的、无意的、故意的等因素,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国内后,并非完全有害或者肯定带来毁灭性灾害,如何造成危害,以及可能危害的程度,均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习惯等诸多因素,预测某种外来物种是否有害于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评估和分析,即叫做风险分析。 • 一个国家,若无准确、扎实的风险分析系统,则无法制定,或者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 风险评估如矛,技术性贸易壁垒如盾
动植物检疫的国际标准: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WTO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FAO •动物检疫风险分析国际标准---OIE
IPPC: • 各国在拟定各自的检疫措施时,必须采用已有的国际标准准则。 • 各缔约方所采取的措施应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从而使各国的检疫措施均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同的科学依据。
SPS 协议: • 强调透明度.非歧视原则和非疫区等重要检疫概念。 • 特别强调动植物检疫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强调各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风险分析是动植物检疫领域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风险分析是动植物检疫领域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植物检疫领域的风险分析称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较之动物检疫领域的风险分析较早、研究较深入。
一、重要名词 1、有害生物(Pest): 指任何对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2、限定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 指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3、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pest):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分布未广,且官方正在积极控制中的有潜在重大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4、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中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预期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5、疫区(Quarantine area): 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为害,并正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
6、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 主要根据特定有害生物发生为害程度来确定。主管当局确定的由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几个国家的全部或一部分组成的一个地区;在该地区特定有害生物发生率低并有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消灭措施。
“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的概念,是一个“(低度)允许量”的概念,使出口国在一定条件下,仍能出口可能已经少量发生某种特定有害生物地区生产的植物产品。“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的概念,是一个“(低度)允许量”的概念,使出口国在一定条件下,仍能出口可能已经少量发生某种特定有害生物地区生产的植物产品。 • 有利于把植物检疫措施对植物及植物产品国际流动的限制减少到最低限度。
7、受威胁的地区 指生态因素有利于有害生物定殖、有害生物在该地区的存在将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1、PRA的产生和发展 2、PRA的作用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4、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富” 生命风险、养老风险、健康风险、儿女风险、投资风险 • 风险分析
(一)、PRA的产生和发展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 PRA): 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或经济学的证据以确定是否应限制某种有害生物及对其采取的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过程。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PRA发展阶段(1921~1990 )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
1.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 1872年俄国、法国颁布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以防止马铃薯甲虫及针对葡萄根瘤蚜禁止从国外输入葡萄插条的法令,标志着PRA的开始。 • 该阶段特点: 传入可能性研究阶段 认识较低:简单生物学特性 评价简单:传入的可能性 措施单一:禁止进口
2.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 • 美国生态学家Cook在1924年首次将气候图引入有害生物适生地的研究领域。 • 1972年德国Weitzien第一个提出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 • 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从而出现了计算机模型和专家系统,大部分的风险评估工作是将Cook提出的生物(生态)气候原则计算用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该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特点 不仅评价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而且评估传入后定殖的可能性,这使制定植物检疫措施更具有科学性,也逐渐减少了采用禁止进境这种极端措施。
3.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 • 1991年,NAPPO提出“由生物体传入或扩散引发的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步骤”; • 1995年,FAO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 2001年FAO颁布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综合发展阶段特点: • 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的寄主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及一旦传入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及环境影响等因素。 • 通过量化及综合评估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及应采取的合适保护水平的植物检疫措施。 • 重视有害生物对包括农业生产系统在内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综合影响评估。
(二)、PRA的作用 • 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 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 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即评估目标的筛选。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经过传入、定居和扩散危险性分析,最后确定有害生物的危险性。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通过评价不同检疫措施的效果,制定减少或降低有害生物危险性的措施,为检疫决策服务。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估应包括3方面内容:
第一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通过识别有害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界定其危害。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可以由以下3种活动开始: • 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分析,通常指进口某种商品; • 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本身开始分析 • 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
第一阶段的结论 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有害生物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确定是否是单独的或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的。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 目的:审查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验性有害生物的标准。得出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和可能降低的结论。 • 程序: 1、有害生物分类; 2、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 3、评估潜在的经济影响;
第二阶段的结论 • 利用专家评判来审查第二阶段中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生物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来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正当的。如果是,则进入第三阶段; • 如果不是具有足够的风险,对该有害生物的PRA就到此为止。
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确认可以降低风险的选择方案,评价这些方案的效率和影响,并决定或推荐可以接受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性。 2、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
第三阶段的结论 • 决定有关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的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 • 在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当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审查。 特别注意,在实施PRA过程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记录。
(四)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 1、风险分析类别 • 定性分析:对特定的有害生物,风险高、中、低等类似等级指标。 • 定量分析:概率值等具体数值来衡量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差异 (1)方法差异: • 定性PRA一般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研究个别或局部事物的特征及规律,依据专家经验等对风险进行评估。 • 定量PRA是以系统分析及建模为手段,以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摸拟现实情况,主要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抽样研究为基础,用统计学的观点来对风险进行评价。
(2)结果差异 • 定性风险评估的结果常用风险等级来表示。 • 定量风险评估得出的结果是数量化的,一般是概率分布。 • 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最根本特性,概率分布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这种不确定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定量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五)、各国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况及现状(五)、各国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况及现状 • 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和我国的PRA工作起步早,迄今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符合IPPC国际标准体系。
中 国 • 中国的PRA工作在国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的补充标准的起草成员国之一。 • 目前PRA工作组开展了许多具体的PRA工作,如梨火疫病菌、马铃薯甲虫、假高梁及美地中海实蝇、和澳大利亚苹果的PRA分析,同时开展了许多PRA的研究。
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科技、人才等优势, 在检测技术和除害技术方面提出新的检验标准,提高风险的临界点和检测技术标准,纷纷为自己的农产品出口打开出路,为农产品进口筑起保护的栅栏。 •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已由关税争端转向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争端。
2 国家动植物管理部门可能生变数 动植物检疫局 卫生检疫局 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可能的合并:质检总局、工商局等,合并为市场秩序管理局。
关于课程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的基本构成: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摘要 关键词前言 核心内容 小结 参考文献 标题:简明扼要 涵盖文章主题思想 作者及作者单位:明确清晰 摘要:全文之精华提炼 忌繁琐冗长 关键词:全文的核心和要点词语 前言:简述行业发展动态 存在问题,证明自己的文章或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核心内容:是围绕关键词的论述,是摘要的扩写版,要求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小结: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全文所参考别人的学术观点、数据的说明,对别人工作的尊重,特别注意文章中每个引用别人的数据、学术观点,必须有严格的文献对应,即文章中必须标注清楚。 基金支持:说明该研究工作的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