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53 Views
第八专题 生育控制 —— 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 节制生育:禁欲、节欲(节制)、 避孕、 人工流产 、绝育、产前诊断 、优生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第二节 优生. 第一节 计划生育. 概念: 计划生育 及其政策 辩护:计划生育伦理 反思:计划生育伦理. 计划生育 的概念. 有计划地控制生育的时机、数量、密度等来生育子女。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 “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 计划生育 —— 家庭计划( family planning ).
E N D
第八专题 生育控制——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 节制生育:禁欲、节欲(节制)、避孕、人工流产、绝育、产前诊断、优生… 第一节 计划生育 第二节 优生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伦理 • 反思:计划生育伦理
计划生育的概念 • 有计划地控制生育的时机、数量、密度等来生育子女。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计划生育——家庭计划(family planning) • 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 • 由于缺乏有效的避孕知识和方法,世界上多数妇女实际拥有的子女数多于她们真正想要的数量;避孕和节育可以使妇女有能力拥有她们真正想要的子女数。 • 是服务不是强制;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计划生育——“生育控制”(birth control) • 由政府对生育数量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口再生产的计划化,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人口控制,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 • 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权利。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 • 1975年“两个够晒数”运动。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创作宣传歌曲《两个够晒数》倡导少生的运动。 • 黄霑:两个就够晒数,两个就够晒数,生女也好,生仔也好,两个已经够晒数。无谓追,无谓追,追得到也未必好,追唔到呢,生坏肚,两个就够晒数,两个就够晒数。 • 大陆居民到香港生孩子。
台湾 • 口号为“两个孩子恰恰好”。 • 希望一对夫妇最多生育两个小孩,并在1990年代开始有达到成效。 • 2000年代末期,由于经济不景气,台湾生育率急剧下降,而新生儿也跌到每年二十余万人的数字,台湾人口结构进入了少子化趋势。
山东省的第8条规定 •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 (1)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 (2)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 • (4)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 (5)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6)夫妻一方是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疾军人的;
(7)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7)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8)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9)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系未生育的。
山东省的第9条规定 • 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除执行第八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 (1)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如女家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 (2)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 (3)在与内陆不连结的海岛定居的。
山东省的第10、11条规定 • 第十条 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业户口申请再生育的,可以按计划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申请再生育的,可以按计划安排再生育一 个子女: • (一)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依法判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 子女的; • (二)夫妻双方均系归国华侨或者在我省定居的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其子女在国外或者台湾、香港、澳门定居,身边无子女的。
新中国的计划生育 • 1953年政务院 《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 • 1960年4月:“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 1962年12月:《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 • 1973年:正式把人口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内 • 1973年《宪法》: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 1982年《宪法》: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 2001年12月29日:《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伦理 • 反思:计划生育伦理
辩护:计划生育伦理 • 人类有必要控制生育 • 人是有条件的生产者和无条件的消费者的统一 • 人口数量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 计划生育有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协调发展。 • 计划生育有利于公众的健康和幸福。
世界人口增长:加速度趋势 • 公元1世纪,世界人口不到1亿,17世纪,5亿;1807年,约15亿。 • 目前每年增长7800万。预测显示,将继续增长至少50年。 • 达到静止状态时,将会超过100亿。 • 面对快速增长的世界人口,联合国将1999年10月12日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 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发展 • 人口特点: • 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素质低,耕地面积占全球的7%,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 经济发展的很大部分已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 • 面临人口总量高峰,人口老龄化速度的高峰,劳动力数量供给的高峰和人口城市化速度的高峰。 • 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人口数量的最高峰,届时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5亿。 • 低生育率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开始逐渐显性化。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伦理 • 反思:计划生育伦理
转变:从“义务”到“权利”;从“强制”到“自愿”转变:从“义务”到“权利”;从“强制”到“自愿” • 生育观和人口观 • 通过宣传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社会建设(社会保障)改变传统观念的基础。 • 知情同意 • 精益求精
重点应该逐渐转移 • 由控制人口数量逐步转向提高人口质量和家庭幸福; • 由生育调节逐步转向以生殖健康为中心; • 由社会控制逐步转向家庭和个人控制。
“生殖健康”:公众的健康和幸福 •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上提出并通过 • 过程方面 • 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和分娩,能够没有健康危害而实现生育调节,能够安全性交。 • 结果方面 • 通过婴儿和儿童的存活、生长和健康发育,使生殖获得成功的结局;人们具有生殖、调节生育、享有性关系的能力。
生育观与人口观 • 生育观 • 人的自身再生产,是一种人权,其价值是满足人们生命延续的需要。 • 人口观 • 社会性:人的生育具有社会后果。 • 两种典型的人口观(人口价值观)
“人口越多越好” • 政治方面 • 由家到国,家盛才能国强。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经济方面: • 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决定。 • 思想文化方面 • 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孟子: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管子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 • 1623年西班牙规定:18—25岁间结婚者,在一定时间内免除纳贡和租税,有6个以上成年子女的父母,可以免除一切租税与纳贡。 • 齐桓公: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 越王勾践:男女到一定年龄不结婚,父母要受到惩罚;生男孩者赐酒两壶,狗一条;生女孩者国家赐酒两壶,猪一头;一胎三子者国家给雇乳母,一胎两子者国家给予粮食津贴。 • 汉惠帝下诏:将15岁到30岁的妇女分为5等,每超过一等不嫁,就加1倍赋税,30岁不嫁则加5倍赋税。
“人口保持适度为宜” • 韩非《韩非子·五蠢》 • 古时“人民少而财有余”,所以“民不争”,社会安定,“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 徐光启《农政全书》 • “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
洪吉亮 • 清朝的人口理论家。 • 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具有典型代表之一。 • 以家庭为单位计数:“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意言·治平篇) • “天地调剂之法”和“君相调剂之法”。反对奢侈、浪费,“禁其淫靡”。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 功能主义的结构观 :两种因素。 • 一是粮食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但生产食物的能力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这种能力决定着人口增长的极限 • 二是两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情欲,生儿育女作为这种情欲的结果是必然的。 马尔萨斯(1766~1834)
《人口原理》 • 生活资料的增长:算术级数 • 人口的增长:几何级数 • 解决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不一致的措施 • “预防的抑制”:用节育、晚婚等方法减少人口的增加。 • “积极的抑制”:以贫困和罪恶(包括战争和瘟疫)来抑制人口增长和消灭现存的多余的人。
马寅初“人口论” “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毛泽东对人口问题的矛盾认识 • 毛泽东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 • “大跃进”开始,毛泽东的思想确定:“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 “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
马寅初的倔强 • 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康生的别有用心 • “马寅初曾经说过,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
知情同意:由强制逐渐变为自愿 • 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原则 • 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 详细告知手术者计划生育服务的目的、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后果和风险,应对措施等情况,并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 尊重男女双方自愿选择一方采取避孕、节育、绝育措施。
第二节 优生 • 一、优生的概念 • 二、我国优生措施 • 三、优生伦理讨论 • 四、优生伦理原则
一、优生的概念 • 用公众同意的方法提高人群在体力上和智力上的质量。 • 消极优生 • 积极优生
从“习俗、宗教戒律和文化”看优生意识 • 以色列:不准男子与癫痫或者麻风病人的家庭成员通婚 • 柏拉图:保护人类良种、国家洗涤人口。 • 《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优生学说的正式诞生 • 达尔文的进化论 • 适者生存,优胜劣淘。 • 孟德尔的遗传学 • 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 高尔顿《人类的才能及发展》 • 创用了“优生学”一词。在社会控制下,全面研究那些能够改善损害后代在体力上或智力上的种族素质的多种动因。
三、我国的优生措施 • 1、结婚管理 • 2、生育限制 • 3、生育保健 • 4、产前诊断
结婚管理 • 禁止结婚 • 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 白化病、侏儒病、先天性畸形、苯丙酮尿症、血友病、先天性心脏病、色盲、聋哑、精神病等。 • 禁止智力严重低下者结婚。 • 暂缓结婚 • 性病、麻风病未治愈的;精神分裂症、噪狂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病发病期;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规定的隔离期。
生育限制 • 禁止生育 • 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严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包括强制性肌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遗传性致盲眼病;婚配双方患有相同的严重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包括先天性哑;婚配的任何一方患有多基因病的高发家系患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情稳定者,先天性心脏病。 • 限制生育 • 伴性遗传病: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生育保健 • 1、婚前保健 • ①婚前卫生指导; • ②婚前卫生咨询。 • 2、孕产期保健 • ①母婴保健指导; • ②孕妇、产妇保健; • ③胎儿保健; • ④新生儿保健。
产前诊断 • 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期的诊断。 • 目的:诊断胎儿先天畸形或遗传性疾病;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度;诊断非遗传性疾病和胎儿宫内窘迫,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选择性流产或宫内治疗。 • 适应症: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三、优生伦理讨论 • (一)伦理意义 • 1.提高人口素质 • 2.节约有限的社会资源 • 3.有利于家庭幸福
(二)优生伦理疑问 • 1.优生给人类带来的是好处吗 • 2.优生政策是否对个人生育权利的干预过度 • 3.优生政策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
什么是有利的或不利的基因? • 什么是有利的基因?什么是不利的基因?根据什么标准来鉴别? • 例如HbS基因,有两条这种基因的就是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而有—条这种基因的携带者,比普通人更能在疟疚猖獗的环境中生存。那么HbS超因是有利基因还是不利进因?
优生给人类带来的是好处吗? • 有人认为许多伟大的人物,反而正是被今天的人们出于优生目的,认为应该是被淘汰的。 • 梵高:印象派、表现派;精神分裂症。 • 霍金: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
1905—1930年美国的优生建议 • 通过消极优生和积极优生来改善美国人的遗传质量。 • 建议用限制婚姻、绝育和永远监禁身心有缺陷的人来中止遗传“退化者”生育,而遗传“退化者”包括癫痫患者、罪犯、酒鬼、妓女、乞丐、疯子、低能者,并鼓励“优等”夫妇多生孩子。
美国的优生立法运动 • (1)绝育立法——1931年左右,美国31个州通过了强制绝育措施,对象包括“身心有缺陷者”、“性反常者”、“瘾君子”、“酒鬼”等。 • (2)限制移民——1924年通过了移民限制法,限制南欧、东欧人进入美国,理由是他们“在生物学上是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