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923 Views
新课程的评价问题. 高凌飚 教育部华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http://www.xypj.cersp.com gaolb@scnu.edu.cn cocs1@scnu.edu.cn.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1. 什么是评价?.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育评价的功能. 价值判断与成绩认定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关键在于 确认目标和表现的吻合程度 反思与问题诊断
E N D
新课程的评价问题 高凌飚 教育部华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http://www.xypj.cersp.com gaolb@scnu.edu.cn cocs1@scnu.edu.cn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1
什么是评价? •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育评价的功能 • 价值判断与成绩认定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关键在于确认目标和表现的吻合程度 • 反思与问题诊断 • 20世纪40年代左右,掌握学习 • 学习质量的了解 • 20世纪80年代,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可持续的过程 • 评价是一个过程,它与学习过程交互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导向性的影响。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评价将成为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要素 • 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 以什么理念来指导评价?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 以什么为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的尺度怎样? • 谁来评价?评价的实施者是谁? • 评价谁?评价的对象是谁? • 评价什么?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 怎样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怎么样? • 如何解释、利用评价的结果?评价有什么样的功能?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形式多样, 对象和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目标: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从过分强调统一标准转变为既有统一的标准,又注重个体差异; 从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或认知能力的发展转变为关注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从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措施 树立育人为本、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评价理念—以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核心 评价内容—多元化,实现三大培养目标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评价标准—体现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 评价方法—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多元的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纸笔测验的方式 关于学生的评价
目标: 促进教师的发展 理念: 尊重、平等、理解 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注重过程 尊重教师个体差异 从关注教师的“ 教”转到关注如何帮学生“ 学” 内容- 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 教育教学能力 方法-多样化 案例分析法 档案袋评价 表现性评价 主体-多元化,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自评 同事评价 学生、家长评价 关于教师的评价
关于学校的评价 • 坚决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 • 评价的重点从检查学校是否落实行政部门布置的工作,转向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教育与学习计划和评估体系等 • 建立校长评价制度
关于课程的评价 外部评价者 形成性评价 实践 问题 应答 确定 需要 选择 方案 终结性 评价 内部评价者
关于教材的评价 审查委员会 编者 教育行政 部门 推 广 使 用 教 材 教研员 学校教师、学生 家长 教材 专业机构 和 评价网络 试用者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2 两种类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测验 三种方式:纸笔式、表现式、反思式
过程性评价的概念 • 在总结国内外评价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新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所谓“过程性”评价的概念。 •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指的是课程实施意义上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课程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 • 过程性评价主要指的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部分无法用纸笔测验检测的学习成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所进行的评价。它主要通过非考试测验的手段来完成。 • 过程性评价包括了质和量的两种评价评价方法。 •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 • 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学生的反思,通过反思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过程性评价要评价什么? 学习方式 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 过程性成果 与学习密切相关的 非智力因素
学习方式 • 什么是学习方式 • 形式化的描述:合作学习、活动式学习,等等。 • 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他们对学习任务的价值取向和兴趣,以及他们对学习本身的认识,或者说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导致他们对学习效果产生特定期望,通过采用特定的途径去经历学习任务,往往也导向与期望相匹配的结果。 学习方式=动机+策略 →效果 • 由于所涉及的动机和方法的不同,学习的方式可分表面式、深层式、和成就式等。新课程所倡导的是深层式的学习。
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 • 无法通过终结性评价来检测,只能通过学习过程的表现来观察的学习方法; • 与学科学习紧密相关而难以通过终结性评价衡量的智能因素,如解决现实科学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 通过学科学习而达成的高层次学习目标,如正确的科学观等等。
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 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和意向; • 透过学习过程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谁来评?怎么评?—过程性评价的主体与方式 • 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包括: • 自己—自我反思式评价 • 同学—同伴相互评价 • 教师—根据观察和作业情况给评语 • 家长—根据在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 对小学生,以成长记录为主:学生通过做成长记录进行反思;班主任教师每隔适当的时间,收阅学生成长记录并给反馈评语;家长每隔适当的时间,阅读学生成长记录并做出家长的评价。 • 对中学生,主张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个人学习心得报告、小组评价会、结合研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评价等等。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处理 • 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最好是用描述式的语言或文字来呈现。但是,考虑到这样做的工作量太大,还有家长与社会的习惯和需要,可在用定性的报告描述评价结果的同时,用等级表达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但是不应用百分制的分数来表示,不应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相加。 •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最好都予以呈现。 • 过程性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内容与终结性评价有质的区别,应分别予以报告。
育才中学学生模块学习自评互评表 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模块名称:生物1〈分子与细胞〉 班级:高一(10) 组长签名:***
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 在方法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 • 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 • 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工具等同起来; • 适当控制过程性评价的频密度,注意评价工具的简约; • 把学习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 提倡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的过程性评价; • 提倡反思式和交流式的评价; • 从功利出发取消过程性评价,或使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 • 把过程性评价变成管理和束缚学生的手段。
终结性测验的改革 • 三个突破口 • 等级评分 • 开放性试题 • 开放性的考试
为什么要采用等级评分? • 教育评价对象本身的模糊性; • 模块测验的目的和性质; • 百分制假定考试评分的基本单位(1分)是均衡等值的,赋试题以一定的分值,用分数来表示解答不同难度的试题的能力。试题之间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不同,不符合实际; • 淡化对分数的斤斤计较;
如何评定等级? • 百分制转换 • 比例评等 • 直接评定等级 • 按试题难度层次 • 按学生表现层次 • SOLO分类理论 • PTA要素分析法
关于开放性试题 • 为什么要在成绩测验中适量采用开放式试题? • 编制开放式试题要注意的问题: • 试题的检测目标和效度 • 不能违背学科的基本规律 • 必须考虑在考试的限制和学生的水平 • 开放式试题如何评分? • SOLO分类法 • PTA评分法
开放性试题的例子 • 将一气垫导轨倾斜放置,用标尺标明导轨上各点的位置,让滑块从导轨的高端滑下。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观察这一过程并做出你认为必要的测量(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表和导轨上的标尺),做出你认为必要的记录,然后以你认为是最科学的方式描述这一过程。应清楚地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导论证、公式计算、数据结论、图线表格等等。
评分标准 本题无参考解答,教师可参照下面基于SOLO分类理论制定的评分标准给学生评分: • 0分:没有回答,或给出的回答言不及义或文不对题。 • 1分:只有定性的描述,基本上能说清滑块的运动过程。 • 2分:有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测量。其中定量的测量只是测出几个时间及距离而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也没有结论。或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的差距很大。 • 3分:有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测量。其中定量的测量包括对滑块运动到不同位置时,滑块与原点的距离及运动所经过的时间,并能用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或即时速度这两个量中的一个。测得的数据基本上合理。
4分:情况同上,但能将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两个量都求出来。4分:情况同上,但能将滑块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两个量都求出来。 • 5分:在前面的基础上,整个实验报告的叙述,包括目的、原理、过程、数据记录和整理、最后的结论等,条理清楚,结论明确。 • 7分: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 9分:在前面的基础上,能利用所掌握的多种数学工具,包括图表、图线等等,将实验观察的结果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来。 • 10分:在前面的基础上,能从实验事实出发对滑块的运 动以至普遍情况下的匀加速运动,或其它任何问题进行讨论,且言之成理。 • 其它形式的答案,可参照上述等级给分。
关于开放式考试 • 为什么要组织开放式考试? • 开放式考试的形式 • 开放式考试的评分 • 开放式考试与教学的相互结合
形式 实验操作 表演活动 讨论答辩 小制作 小发明 … 特点 方法的开放性 内容的真实性 标准的多重性 评价的主观性 评价的即时性 结论的模糊性 操作/表现性评价
实施开放性评价时要注意的问题 • 对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 由于阶级、地域、种族、经济等偏见带来的偏见 • 评价指标不恰当导致推论的逻辑错误 • 评价信息的不足 • 对个别事件的关注不细 • 注意防止几种常见的评价倾向 • 宽松误差 • 严格误差 • 集中趋势误差
广州三中地理开放性评价标准 1、“地理观察”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4、“地理小论文”(成果总结)评价标准(侧重科学性与创新性)4、“地理小论文”(成果总结)评价标准(侧重科学性与创新性)
5、“地理小制作”(绘画、模型、网页、发明、手抄报等)实践活动评价标准5、“地理小制作”(绘画、模型、网页、发明、手抄报等)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6、“地理小设计”(倡议书、测验卷、地理活动创意等)实践活动评价标准6、“地理小设计”(倡议书、测验卷、地理活动创意等)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7、“地理小比赛”(小老师、演讲、地理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评价标准7、“地理小比赛”(小老师、演讲、地理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与学习任务相结合的评价 • 标题:应不应该吃生肉? •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 • 从各个角度证明吃生肉或不熟的食物是人的权利; • 识别并消灭肉类中的寄生虫; • 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和交流; • 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想法; • 解释什么是寄生虫及其与肉类的关系,解释食物的营养价值; • 科学概念 • 寄生虫 • 微生物-高繁殖率 • 毒素和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 • 食物污染
任务: • 找出生蛋白质中的寄生物(如:观察解剖鲤鱼的实验); • 讨论生肉里寄生物的情况及其对影响健康的可能性; • 安排时间收集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并对因吃生肉引起中毒的实例和数据进行整理; • 写出一些论点说明限制吃生肉的必要性,准备就该论题进行辩论; • 参加辩论; • 小检测:回答一组有关吃生肉是否公众的权利的问题。
进行必修课检测的必要性 • 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每位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 高考的命题是以学科为单位,在学科的知识结构框架下进行的 •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在牢固且有活力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 • 为促进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以相对独立的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需要进行统整,检测是促进知识统整有效的途径 • 必修课是学生毕业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 在由各学校独立进行模块的评价的情况下,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质量监控。由非官方的中介机构组织检测既可达到监控的目的,又减轻了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压力。 •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存在的问题,预测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 教师需要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 • 学校需要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以改进课程管理。 • 社会、家长需要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水平。
检测目的 • 通过测试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的统整。 • 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整体状况的分析,帮助教师和学校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 通过建立常模,将各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与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各学校学生整体上达到的学习水平,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 通过建立必修课检测常模与高考(或高考模拟考)的常模之间的联系,为学生预测未来发展取向和发展区间,帮助学生的确定修选和升学方向提供指导。 • 为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合适的教学与评价指导。
检测的性质 • 高中必修课学业检测是对学生经过必修课程学习后所达到的水平的检测。 • 高中必修课学业检测以国家公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 • 高中必修课学业检测在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关注测验的诊断作用。 • 高中必修课学业检测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思维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水平,包括基本的能力和灵活性。 • 高中必修课学业检测采用量化的测试手段。 • 任何测试都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部情况,不能以高中必修课学业检测的结果给学校、教师或学生进行排队。
检测的理念原则 •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根本的目的。 • 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 突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水平和灵活性的考查。 • 在保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兼顾资源层次不同的学校的实际。
华南师大课程中心的检测方案 需要进一步了解者,请电 020-85216001 020-31875375 或发送电子邮件到 cocs2@scnu.edu.cn 陈冬梅老师 • 测试范围: •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学科的必修课。 • 测试内容: • 在所有必修课模块学完之后,对所有必修模块进行一次以学科为单位的全面检测 • 测试编制: • 由华南师大课程中心组织专家和优秀教师编制 • 测试报告 • 分学科报告、地区报告和学校报告三种,由各学科命题组负责。 • 建立常模 • 分测试常模和高考(模拟考)常模,由各学校提供高考(模拟考)数据,项目组负责建立常模。 • 预测资料 • 在建立常模之后,由项目组提供预测分析的资料,并负责培训各学校教师如何利用资料进行预测的方法。 • 经费 • 由各实验学校按参加测试人数进行分摊。
参考资料 • 高凌飚:《关于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全球教育展望;2003.9; • 高凌飚:《高考改革:反思与建议》;当代教育科学;2003.24 • 高凌飚:《课程与教学质量监控》;教育研究;2004.8 •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功能》;新华文摘;2005.5 • 高凌飚:《高效备考要处理好五大关系》;中国教育报; 2006.1.4;第7版 • 高凌飚:《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高凌飚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第二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学业成绩评价》(共九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 高凌飚主编:《新课标高考命题趋势与答题要领》,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