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80 Views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策略. 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周锡华.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有效数学教学的策略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一、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指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与发展。 (单位时间,最小的投入,最大的效益). 两种效益观. 以知识为本的效益观:强调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突出应考能力培养。 三维目标效益观:既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E N D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策略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策略 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周锡华
什么是有效教学 •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 有效数学教学的策略 •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一、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 什么是有效教学? 指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与发展。 (单位时间,最小的投入,最大的效益)
两种效益观 • 以知识为本的效益观:强调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突出应考能力培养。 • 三维目标效益观:既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与有效学习 各种学习观 • 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 •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 ,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 建构主义学习观:数学学习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文本)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学生学习体验的深刻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 反复练习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 • 探索性的学习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 教师将授:5% • 学生阅读:10% • 视听并用:20% • 教师演示:30% • 学生讨论:50% • 学生实践:70% • 学生教别人95%
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 • 经验 • 思考 • 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 再创造
双基的落实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涵 • 儿童心理需求与认知规律的最佳组合是有效教学的基石 • 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正确分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 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动机); ○指明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采用易于学生理解或感悟的方式.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 个要素: •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 • 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 • 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语文课 留下鲜明的形象,留下鲜活的语言, 留下至诚的情感,留下至真的感悟。 • 数学课 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 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要求 • 教师本身知识结构完善 • 有效地解释有关内容 • 了解学生学习这些重点内容时可能遇到的挑战的知识 • 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且适宜于课堂学习的环境 • 注重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 • 合理评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的知识
有效教学基本策略 准备策略: 重点考虑“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 以生为本,思考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力求使教学设计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
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 确立目标 • 优化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因该是如何体现数学的本质,“精中求简”“返璞归真”,呈现数学教学的特有形态,使得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长方形面积公式 • 方式一:
方式二: 1.情境、问题与模型 从情境到问题 ——从问题到模型 2.操作、探究与内化 摆面积单位测量 ——画面积单位测量 —— 用长度单位测量 3.总结、梳理与抽象 房间名称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梳理: 引导学生发现上表中“变中的不变”,既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与辨析,总结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并抽象计算公式。
实施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情境中蕴含的问题适合学生探究的起点,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情境呈现的过程对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具有肯定与引导的功能 学生情感的有效利用
●巧设疑问,激惑启思 三角形内角和: 你能从露出的一个角推测出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设问的有效性 : (设问的深度、广度、恰当性) 问题应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有关系,使其看起来有意思或有实用价值。 问题的情景应具有开放性,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问题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设问的艺术 • 清楚、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模棱两可、模糊的提问。 • 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 按照逻辑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问,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 • 提各种水平的问题。 • 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 • 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
●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重视课堂交流 ●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优化讲解 ●合理设置练习
反思策略 • 分析师生的课堂活动 , 考虑课堂活动是如何影响掌学生学习的 。 • 掌握学生分析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及技能的能力和倾向。 • 判断所使用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教学环境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价值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从教的层面说,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 深刻 • 独到 • 广博 • 启发 • 机智 • 绝招
教学追求的三种境界 • 第一境界:按照教学的常规要求,遵循教学六认真的规定,踏踏实实地上好课,将知识成体系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特别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这是教学的基础境界。 • 第二境界:厚积薄发,左右逢源,关注教材,更关注学生,以深厚的学科底蕴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上出具有磁力的、精彩纷呈的课来。 • 第三境界:课堂教学的审美境界。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教育魅力的舞台;学生既是在探索学科知识的奥秘,又于不知不觉间进入到审美的氛围中;从教师那儿发出的教学讯息,已经成了学生观照的审美对象,而学生眼中的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境界中,简直就是美的化身。
二、用文化润泽课堂 什么是文化? 从广义上说,文化几乎无所不包,人类后天习得的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东西都可以文化称之,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文化视为一种社会成员习得的并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什么是文化课堂? • 文化课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 文化课堂要求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更应该成为“点染性灵,润泽生命”的场所,成为学生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途径。文化课堂的终极目的,是推动学生文明的进步,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张扬。一句话,是为了满足学生永恒的需要。
《圆的认识》 • 《轴对称图形》 既扎根于学科教育又超越了学科教育,它立足于课堂而又走出了课堂 。
重建文化课堂教师需具备的素质: • 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情怀, • 广博而又丰腴的文化底蕴 , • 敏锐而又深刻的时代感悟, • 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魅力。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 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
有文化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有文化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