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45 Views
第二章 個體行為的基礎. 學習目標. 列舉今天的員工之主流價值觀 描述工作滿足與生產力的關係 解釋認知失調理論. 學習目標 ( 續 ). 說明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解釋為何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解釋 解釋歸因理論 簡述學習歷程. 態 度. 心理學對組織行為的主要貢獻. 價 值. 知 覺. 學 習. 價 值. 價值是一種基本信念,代表「個人或社會對某種行為或終極狀態之偏好,甚於另一端的行為或終極狀態。」. 價值系統. 個人價值觀的優先性 個人賦予各項價值的相對重要性,諸如:自由、快樂、自尊、誠實、服從、公平.
E N D
學習目標 • 列舉今天的員工之主流價值觀 • 描述工作滿足與生產力的關係 • 解釋認知失調理論
學習目標 (續) • 說明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 解釋為何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解釋 • 解釋歸因理論 • 簡述學習歷程
態 度 心理學對組織行為的主要貢獻 價 值 知 覺 學 習
價 值 價值是一種基本信念,代表「個人或社會對某種行為或終極狀態之偏好,甚於另一端的行為或終極狀態。」
價值系統 • 個人價值觀的優先性 • 個人賦予各項價值的相對重要性,諸如:自由、快樂、自尊、誠實、服從、公平
Rokeach 價值調查 • 終極價值 • 追求之終極狀態 • 人生目標 • 工具價值 • 所喜歡的行為模式 • 達成終極價值之手段
價值、忠誠與倫理行為 中高管理層的價值觀,對組織整體的倫理氣候負有重大責任。
文化評估的架構 • 權力距離 • 個人主義 vs. 集體主義 • 量化生活 vs. 生活品質 • 規避不確定 • 長程 vs. 短程導向
不同國家的文化向度 • *低分表示集體主義 • ** 低分表示重視生活品質 • *** 低分表示短程導向
態 度 對人、事、物的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性陳述,反映了一個人對事物或事件的看法。
工作滿足 個人對工作的一般性態度,當人們談論員工態度時,經常就是指工作滿足。
工作滿足的決定要素 證據顯示導致工作滿足的最重要因素: • 心智上具挑戰性的工作 • 酬償公平性 • 具支持性的工作環境 • 同仁的支持
滿足與生產力 工作工作滿足對生產力僅有少許的效應 以下的方法可提升生產力: • 移除外部限制比提升滿足更有效 • 引進有助生產力的獎勵措施,諸如 口頭讚許 薪資水平 升遷可能性
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 • 以往認為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滿足有密切關聯 • 最近研究顯示工作滿足經由以下途徑影響組織公民行為 公平知覺 成果 對待方式 過程
認知失調 個人內在的態度與態度之間,或是態度與行為間的不一致。
Reducing Dissonance • 如果產生失調的元素沒那麼重要,試圖更正不平衡狀態的壓力也就不大了。 • 對失調元素的掌控程度,影響我們對失調的反應。 • 所提供的獎勵,影響我們降低失調的動機之強弱。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 社會限制是行為的中介變項 • 壓力會促使相互矛盾的態度趨於一致。 • 態度之外的其他事項影響到行為。 • 態度的確會影響行為。
知 覺 人們組織、詮釋他們的感覺印象,並賦予環境意義的過程。
影響知覺的因素 知覺形成或扭曲,存在於 • 覺察者本身(perceiver) • 被覺察的標的(object ortarget) • 形成知覺的情境(context)
歸因理論 • 對同個人做出不同的判斷,是因為行為歸因的不同。 • 內歸因或外歸因,取決於: 1. 獨特性(Distinctiveness)–不同的場合情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 2. 情境共同性(Consensus)–類似的場合情境表現相同的行為 3. 時間一致性(Consistency)–不同的時間裡,也有先同的行為。
基本歸因謬誤 對他人的歸因 • 高估內在因素 • 低估外在因素 自利偏誤(Self-Serving Bias) • 成功歸諸內在因素 • 失敗歸諸外在因素
判斷他人的捷徑 • 選擇性知覺(selectivity)–基於觀察者的興趣、背景、經驗、態度篩濾資訊 • 似我效應(Assumed Similarity)–對他人的知覺受到觀察者像什麼或想什麼的影響 • 刻板印象(Stereotyping)–根據對方所屬團體形成知覺印象 • 月暈效應(Halo Effect)–根據單一特徵,如聰明,類化到其他層面的一般印象。
學 習 透過經驗,導致行為產生相對地永久性變化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學習歷程 塑 成 行 為 環 境 效果律 模 仿
影響個體行為的關鍵要素 價 值 動 機 態 度 個體行為 知 覺 人 格 學 習 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