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VSEPRT. VBT 和 HOT 都可以解释共价键的形成与特点,尤其是 HOT 可以较好地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 但一个分子或离子究竟采用哪种类型的杂化轨道成键,有些情况是难以确定的 . 如: ICl 2 - ,ClF 3 、 SF 4 等. 一、 VSEPRT 的基本要点. 对此,人们提出了一个较为实用的用来判断分子或离子几何构型的理论 —— VSEPRT ( Valence Shee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Theory) 这个理论可以预见和判断分子稳定的几何构型,并且十分成功和有效.

zoh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T VBT和HOT都可以解释共价键的形成与特点,尤其是HOT可以较好地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但一个分子或离子究竟采用哪种类型的杂化轨道成键,有些情况是难以确定的.如:ICl2- ,ClF3、SF4等. 一、VSEPRT的基本要点 对此,人们提出了一个较为实用的用来判断分子或离子几何构型的理论——VSEPRT(Valence Shee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Theory)这个理论可以预见和判断分子稳定的几何构型,并且十分成功和有效. 1. 在 MXn 型分子或离子中, 即主要决定于中心原子M的价层电子对的构型,理想的价层电子对构型主要是取各电子对之间排斥作用最小的那种几何构型,据价层电子对排斥作用越小,不难得出 中心原子M周围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几何构型, 主要决定于中心原子M的 价层电子对的种类和数目 M价层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直线型 2 3 平面三角形

  2. 4 正四面体 5 三角双锥 6 正八面体 7 五角双锥 • 确定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VP=2 直线形 VP=3 平面三角形

  3. VP=4 正四面体 VP=5 三角双锥 VP=6 正八面体

  4. 2. M的价层电子对分为 成键电子对(BP), 孤电子对(LP) 成键电子对又可分为: 单键、双键和三键 3.价层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大小 因此: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应满足90°夹角的孤电子对——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最小构型;其次是90°夹角的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能够最小的构型(LP与LP必须排列在夹角大于90°夹角构型中). 孤电子对——孤电子对(LP—LP) ﹥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LP—BP) ﹥ 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BP—BP) 叁键﹥双键﹥单键

  5. VP=1/2[A的价电子数+X提供的价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 )] 负 正 即中心原子M的价电子数与所有配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之和除以2 二、用VSEPRT判断共价分子空间构型的步骤 1. 确定出中心原子M的价电子对数 VP ② 配位原子不同,提供的价电子数不同.H、X只提供一个电子,O或S原子作为配体原子不提供共用电子,如NO2 ,CO2 ,SO3 ,NO3- ,CO32- ,ClO4-,ClO3- , SO42- , PO43- ,SO32- etc但O作为中心原子可提供6个电子,如H2O,OF2etc ①中心原子M提供出全部的价电子数,如PO43-,P提供5个价电子,ClO4- Cl提供7个价电子,SO42- S提供6个价电子,XeF4 Xe提供8个电子,H3IO6中I提供7个价电子 • ③叁键、双键和成单电子均作为一对电子. 2.据中心原子M 的价层电子对数 如PO43- P的价层电子对数VP =(5+3)/2 =4对; NH4+ N的价层电子对数 VP=(5+4-1)/2=4对 SO42-中 VP=(6+2)/2 = 4对, H5IO6中I的价层电子数 VP=(7+5)/2 =6对, NO2+中 VP=(5-1)/2 =2对, SF4中 VP=(6+4)/2 =5对. ④ 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应 减去离子带的正电荷或加上离子带 的负电荷. 找出理想的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3.画出电子对的空间构形图, 每对电子对连接一个配原子, 剩下的为孤电子对. 4. 据孤电子对、 成键电子对 排斥作用的大小, 确定稳定的的分子构型

  6. 三、VSEPRT 判断分子或离子构型的实例 XeF4,ICl4-,SO2Cl2, [例7-2] 确定ClF3 ,TeCl4, SF4 的几何构型, 并简要说明步骤 解答: (1)ClF3中Cl的价层电子对数 VP = (7+3)/2 = 5对 (2)确定出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并画出 5对三角双锥构型 (3)排布配位原子画出可能的结构图

  7. F F : : F : : F F : Cl Cl F Cl Cl F : F F : 169.8pm : F F (b) (a) 159.8pm (c) F

  8. (4)据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 确定排斥作用最小的 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 a b c 90°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排斥作用数 0 0 1 90°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数 4 6 3 2 0 2 90°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数 最稳定的几何构型为a ClF3的结构“T”型 这与实验完全相符.

  9. ClF3 Chlorine trifluoride, ClF3 Lewis structure: Central atom chlorine Valence electrons on central atom 7 3 F atoms each contribute 1 electron: 3 Total 10 Divide by 2 to give electron pairs 5 5 electron pairs: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for the five shape-determining electron pairs 电子构型与分子构型不一致 分子构型:T字型 电子数为5时,孤对总是尽先处于三角双锥的腰部位置

  10. F F F S F S F F F F F VP = 5,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 LP占据轴向还是水平方向三角形的某个顶点? 原则:斥力最小. 例如:SF4 VP=5 LP=1 LP-BP(90o) 3 2 结论:LP占据水平方向三角形, 稳定分子构型为 变形四面体 (跷跷板形).

  11. Cl : :Cl — :Cl Cl: : 如何理解SF4分子中存在两种不同的S-F键长? 结论:分子中键角不同, 键长不同. 又如:ICl4- ( 1 ) I的价层电子对数 VP = (7+4+1)/2=6对. (2)6对必为正八面体结构(电子构形). (3)确定出离子的几何构形.

  12. Cl : :Cl Cl: : Cl : Cl : :Cl :Cl :Cl (a) (b) ICl4+ VP = (7+4-1)/2=5对, 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 离子的几何构型: (b)为稳定的几何构型: 变形四面体

  13. F F Xe F F 电子对的构型为正八面体, XeF4 VP = 6对 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SO42- VP = 4, 离子的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SO32- VP =4, 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离子的几何构型为三角锥

  14. 2 3 4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 直线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可能的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分子的几何构型 及实例 直线型 平面三角型 四面体 SO3 BF3 CH4,SO42- CO2 NO2+ N2O 三角锥 PX3 ,NH3 V型 SO2 NO2 V型 H2O ,ICl2+

  15.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5 6 7 (2)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因此可由价电子对的数目来确定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 电子对空间构型 三角双锥 正八面体 五角双锥 Sp3d sp3d2 sp3d3 可能的杂化轨道类型 • (3)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和分子构型时,先用VSEPRT 确定出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再应用HOT 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和几何空间构型. 显然: (1)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空间构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要注意区分,sp3d杂化轨道可有四种分子构型:三角双锥、变形四面体、T型、直线型. 分子的几何构型 及实例 五角双锥 三角双锥 正八面体 PCl5 SF6 ,SiF62- IF7 变形四面体 平面方型 变形八面体 XeF4 ,ICl4- SF4,ICl4+ XeF6 T型 四方锥 ClF3 , BrF3 IF5 直线型 XeF2,I3-,ICl2-

  16. 2—5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1932年,美国化学家Mulliken和Hund提出 一、MOT的基本要点 (3)难以解释某些复杂分子以及有离域大π键的有机分子的结构. 为此,1932年Mulliken和Hund提出MOT,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分子中的电子再不属于某一个原子所有,而是在整个分子范围内运动,这些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不能再用AO来说明,只能用MO来说明. 1.分子中,电子不属于某些特定的原子, VBT,HOT和VSEPRT这些理论可以比较直观、较好的说明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的几何构型,但它们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而是在遍及整个分子内运动, 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可用波函数ψ来描述, 此波函数ψ又称之为分子轨道(MO) 如2个s AO可组合成2个MO,2个pAO的六个p轨道可组合为六个MO——称之为LCAO—MO. (1)无法解释单电子离子的形成, H2+ ,三电子离子He2+的存在 (2)O2中的三电子π键和O2和B2分子磁性的大小 分子中单电子的波函数——MO. 2. MO是由AO线性组合而来, LinearCombinationofAtomicOrbitals ----LCAO—MO 而组成MO的数目 同相互组合的原子的AO数目相同 即n个AO参加组合必然组成n个MO.

  17. 3.AO组合为MO符合三原则 对称性匹配原则, 能量相近原则, AO最大重叠原则. AO不能任意组合, AO组合为MO时, 根据对称性和重叠方式, 可分为σMO 和πMO, 组合形成的MO又分为 成键MO, 反键MO, 非键MO 4.线性组合的MO 按能级大小顺序形成 MO近似能级图 5. 分子中的电子排布在MO中 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和Hund规则 同样符合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18. 二.AO线性组合为MO的三原则 AO若能组合为MO,AO的正负号要相同.由于AO均有一定的对称性,为了有效的组合为MO,AO重叠方向必须要对称性合适——这是形成MO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形成共价键的三原则 1. AO对称性匹配原则 2. AO能量相近原则 若两个原子轨道的能级差 这是AO形成MO的有效性.若两个AO的能量相差很大,则难以有效的组合为MO ,只有两个能量相同或相近的AO才能线性组合为MO,否则难以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PH5难以存在就是这个道理. △E< 10eV 则两个原子轨道可组合为MO 这里与形成共价键情况相同. 这是AO线性组合为MO的三原则,切勿与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则混为一谈. 若两个原子轨道的能级差 △E>15eV 则两个原子轨道往往难以组合为MO 3. AO最大重叠原则 ——这是AO线性组合为MO的方向性.

  19. 三. AO线性组合为MO的类型 1. s-s重叠 ——必须得到成键的σMO 而由两个AO符号相反的波函数叠加所形成的MO,如ψ2,由于在两核间的几率密度减小(相互抵消),其能量必然高于原来AO的能量,组合成的MO——反键MO.显然:成键MO 有利于分子的形成,反键MO 不利于分子的形成,并且不同类型的AO 线性组合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MO . 和反键的σMO, 即σs 和σs*. 当两个AO(ψa 与ψb)线性组合为两个MOψ1与ψ2时,由于ψa 与ψb符号有正负之分,因此ψa 与ψb必然有两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两个波函数符号相同或两个波函数符号相反.即 ψ1=c1(ψa +ψb) ψ2 =c2(ψa -ψb) 通常两个AO 符号相同的波函数叠加所形成的MO,如ψ1,由于在两核间几率密度增大,其能量较原来的AO的能量低,这样组成的MO——成键MO; 如σ1s和σ1s* 并且能量是:σns﹤σns* 2. s与p重叠 一个原子的sAO 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 进行线性组合 必然形成两个MO, 一个反键的σsp*MO. 一个成键的σspMO,

  20. 3. p与p重叠 px与px头碰头进行重叠组合, 形成成键的MO ——σpMO 反键的MO ——σp*MO 当另外的两pAO, py与py或pz与pz 只能肩并肩组合重叠, 形成成键的πPMO 反键的πP*MO. 其中反键的πP*MO 形状似花瓣形, 类似d轨道的形状, 或形状似四个鸡蛋.

  21. 节面 反键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 σ*1s 1s 1s 成键分子轨道 σ1s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能量.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形状.

  22. 反键 成键 2px,A 2px,B 2px,A 2px,B 原子轨道 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形状.

  23. 反键 成键 分子轨道 2py,A 2py,B 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形状.

  24. 四、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MO能级图 -------主要是近似能级顺序 1. N2(包括N2)以前的双原子分子的近似能级图 (3)MO的能量是由下面两个因素决定,即构成MO的AO的类型和AO的重叠情况.从AO 的能量考虑,在同核双原子分子中,能量最低的MO是由1sAO组合而成的MO——σ1s,σ1s*,其次是由2sAO组合而成的σ2pz和σ2pz* , π2px和π2px* , π2py和π2py* , π2pz和π2py , π2py*和π2pz*等简并MO. 对于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近似能级顺序,有如下两种情况: σ1s﹤σ1s*﹤σ2s﹤σ2s* ﹤π2pz=π2py (1)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AO数目为5,必然组合为10个MO,5 个是成键的MO,5个是反键的MO,即各占1/2. (2)MO是由反键的MO和成键的MO共同组成,都同等重要. ﹤σ2px* • (4)以上的能级顺序也产生了能级交错现象 • core:2s与2p组合的结果. ﹤σ2px ﹤π2px*=π2py* 2 . O2、F2的近似能级顺序 ﹤σ2px﹤π2pz=π2py σ1s﹤σ1s*﹤σ2s﹤σ2s* ﹤π2pz*=π2py*﹤σ2px*

  25. 同核双原子分子 O2 (O,F)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

  26. 五.MO中的电子排布式 ------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 1. N2的MO电子排布式 (σ1s)2(σ1s*)2(σ2s)2(σ2s*)2 (π2py)2(π2pz)2 (σ 2px)2 2个π键 N2分子中, 1个σ键, 这与VBT相符 N ≡ N 1个(px-px) σ键 2个(p-p)π键 2.O2的MO电子排布式 (σ 2px)2(π2pz)2(π2py)2 (σ1s)2(σ1s*)2(σ2s)2 (σ2s*)2 (π2px*)1(π2py*)1

  27. . +e- 三电子π键 . . O2 O2- . . 三电子π键 . O2分子有一个σ键, O2的MO中, 2个三电子π键,π23 两个成单电子, 顺磁性物质 这与VBT是不相符 (σ2px )2(π2pz)2(π2py )2 O2- [kk] (σ2s )2(σ2s* )2 (π2pz* )2(π2py*)1 O2-中一个σ键, 1个三电子π键, 只有一个成单电子

  28. . -e- O2﹢ O2 B B . [kk] (σ2s )2(σ2s* )2 (σ2px )2(π2pz)2 (π2py )2 (π2pz* )1(π2py*)0 O2﹢中一个σ键, 1个三电子π键, 只有一个成单电子. 六、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Li2的电子排布式: (σ1s)2(σ1s*)2(σ2s)2只有一个σ键. (2)Be2 [kk] (σ2s)2(σ2s*)2 Be2电子中成键的电子和反键的电子相互抵消,净的成键电子数为0,因此Be2难以稳定存在. 1. B2的MO电子排布式与结构 [kk](σ2s)2(σ2s*)2(π2pz)1(π2py)1 B2分子中无σ键 只有两个单电子π键, π21 两个成单电子, 是顺磁性物质.

  29. . . C C . . 2. C2分子的MO电子排布式与结构 [kk](σ2s)2(σ2s*)2(π2pz)2(π2py)2 C2分子中无σ键 只有两个2电子π键, 无成单电子, 是抗磁性物质. 3. H2﹢(σ1s)1 只有一个单电子σ键, σ21 He2﹢ (σ1s)2(σ1s*)1 一个三电子σ键, σ23

  30. 七、第二周期异核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结构 NO与CO、CN-、NO﹢etc 1. 等电子体 电子数相等, 原子个数亦相等的诸物种 2. 等电子体原理 等电子体往往具有 相似的结构, 类似的性质. CO , N2, CN-, NO+ 互为等电子体 NO2+ , N2O, CO2 , N3- 互为等电子体

  31. NO3- , CO3- , BF3 互为等电子体 ClO4- ,PO43- ,SO42- ,SiO44- 互为等电子体 ClO3- , SO32- 互为等电子体 MnO4- ,CrO42- 互为等电子体 互为等电子体 Mn2+ , Fe3+ 3. CO结构 按N2分子进行电子排布 [kk](σ2s)2(σ2s*)2 (π2pz)2(π2py)2(σ 2px)2 (π2px*)0(π2py*)0 B2F4 or C2O42- N2O4 的等电子体是?

  32. . . C———O . . CO分子中 有一个σ键 两个π键, 其中一个π键 是由O原子单方面提供形成 分子中,没有单电子 抗磁性物质 分子中 ,有两个空的反键MO π* MO 4. NO的结构 NO与 N2- O2+ 互为等电子体 NO的MO电子排布 [kk](σ2s)2(σ2s*)2 (σ 2px)2(π2pz)2(π2py)2(π2pz*)1 NO分子中, 有一个σ键, 一个二电子π键, 一个三电子π键, 分子中有一个成单电子,

  33. . . . N——O . . 它是顺磁性物质, 它又是奇数电子分子. NO ,NO2 ,ClO2 均为奇数电子分子. π23 π22 八. MOT的应用 1.解释分子的形成与结构; 2.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比较键能、键长,磁性 3.解释物质的颜色; 4.解释金属晶体 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34. 2--6 键的参数和分子的性质 1、键级—— 一般的BN越大,键越牢固,分子稳定性越好.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BN比较分子的稳定性大小. BN表示之 一.键的参数 VBT 键级BN = 共价键的数目 MOT中 BN=(成键电子数-反键电子数)/2 H2 BN =1 H2 稳定存在 如: H2+ BN=1/2 H2+ 可稳定存在 He2+ BN=1/2 He2+可稳定存在

  35. BN = 2 BN=5/2 BN=3/2 成单电子数为 2 成单电子数为 1 成单电子数为 1 He2 BN = 0 说明He2 Be2难以稳定存在 Be2 BN=0 (1). 比较O2 ,O2+ ,O2- ,O22-的稳定性大小 O2 [kk] (σ2s)2(σ2s*)2(σ2px)2 (π2pz)2(π2py)2(π2pz*)1(π2py*)1 O2+ [kk] (σ2s)2(σ2s*)2(σ2px)2 (π2pz)2(π2py)2(π2pz*)1(π2py*)0 O2- [kk] (σ2s)2(σ2s*)2(σ2px)2 (π2pz)2(π2py)2(π2pz*)2(π2py*)1 O22- [kk] (σ2s)2(σ2s*)2(σ2px)2 (π2pz)2(π2py)2(π2pz*)2(π2py*)2

  36. BN=1 成单电子数为 0 因此稳定性O2+﹥O2﹥O2-﹥O22- (2).比较NO,NO+,NO-稳定性大小. NO [kk] (σ2s)2(σ2s*)2(σ2px)2 (π2pz)2(π2py)2(π2px*)1 BN = 5/2 成单电子数1 NO-[kk] (σ2s)2(σ2s*)2(σ2px)2 (π2pz)2(π2py)2(π2px*)1(π2py*)1 BN = 2 成单电子数2 NO+[kk] (σ2s)2(σ2s*)2 (π2px)2(π2py)2(σ2pz)2 BN = 3 成单电子数0 稳定性:NO+﹥ NO﹥ NO-

  37. N N 946kJ.mol-1 240 546 N=N 400kJ.mol-1 N-N 160kJ.mol-1 2、键能 BN越大,键能越高, 键越牢靠,分子越稳定. N2﹥ O2 3、键长 分子中两个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pm) 一般用x---射线衍射测定 BN越大,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38. 4、键角 (1)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孤电子对——孤电子对、 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 分子间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它是反映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分子中键角不同,键长不同,如PF5存在两种不同的键长. 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 之间的排斥作用; 配位原子的半径(体积大小);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 中心原子的半径 及电负性大小; 分子中的多重键等. (2)变化规律 ①同一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中孤电子对越多, 键角越小 NH3(107°18′),H2O(104°30′),CH4(109°28′)

  39. ②同一配位原子, 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 键角越大. 这是由于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引成键电子对的能力越强,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越大,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越大. NH3﹥PH3(93.3°)﹥AsH3(92°) ﹥SbH3(91.3°) H2O﹥H2S(92.2°)﹥H2Se(91°) ﹥H2Te(89.5°) ③同一中心原子,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大, 键角越小. 这是由于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引成键电子对能力越大,使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变小之故. NH3﹥NF3(103°) OH2﹥OF2(101°) OCl2(111°) ﹥OF2

  40. O 124.3° 124.3° C Cl Cl 112.3° ④双键存在可影响键角的大小 如COCl2 显然,单键——双键排斥作用大于 单键——单键的排斥作用

  41. : : : O O Cl Cl H H 111° 104°30′ ⑤配位原子体积大小 也影响键角大小 (1)极性键中,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越大,极性越大,相应的键也越牢固,分子稳定性越高.HF——HCl——HBr——HI稳定性依次降低. (2)离子键是极强的极性键. (3)离子化合物中也含有共价键,Na2SO4 KClO3 etc.离子化合物中也含有非极性键,Na2O2 (4)极性分子中的共价键往往都具有极性,但也有无极性的键,如H2O2中的—O-O—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5、键的极性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二. 分子的性质 偶极矩 1.分子的极性

  42. (B.M) d ——两个偶极子的距离 μ=0的分子必为非极性分子 (1)顺磁性物质产生的磁距可由实验测得,由测得的磁距大小可以计算分子中的成单电子数,这在配合物方面尤为重要. (2)磁性、抗磁性是反映分子中电子自旋运动的重要例证. (3) 顺磁性物质也产生弱的抗磁性. N2,CO2,CH4,CCl4, PCl5,SO3,BF3,SF6etc. 物质中的电子均已配对,没有未成对的电子.如N2, CO, CH4 , F2,C2etc该类物质在磁场中对着磁场的作用力,因此使物质的质量略微减轻. 分子中含有成单电子的物质,并且含有成单电子越多,磁性越强.这类物质在磁场中,产生一个顺着磁场方向的力,因此使物质增重,称前后质量差,即可求得分子中的成单电子数.如O2,B2,NO2,NO,O2-,O2+,均为 顺磁性物质, μ≠0的分子必为极性分子 H2O, HF, NH3, NF3, PCl3, NO2, SO2, O3etc. 对称结构的分子 往往是非极性分子 含有不对称结构的分子 往往是极性分子 2. 分子的磁性 ①顺磁性物质 ②反磁性物质

  43. VSEPR (Valence-shell electron-pair repulsion ) • According to the VSEPR model, bonding pairs and lone pairs, to reduce repulsions, take up positions around an atom that maximize their separations. The shape of the molecule is determined by the locations of the atoms attached to the central atom. • Electron pairs in multiple bonds are treated as a single unit equivalent to one region of high electron concentration. • Lone pairs on the central atom contribute to the shape of the molecule but are ignored when we name the shape. The molecule adjusts its shape to reduce lone pair-lone pair and lone pair-bonding pair repulsions.

  44. Rules of VSEPR Theory • 1) Draw the best Lewis dot structure of the molecule • 2) Assign a steric number (SN) to the structure • SN = (# of bonded atoms) + (# of lone pairs) • 3) Place the atoms and lone pairs as far apart as possible (while still keeping them connected to the • central atom) • 4) Deduce the molecular geometry by ignoring the • positions of the lone pairs • 5) Remember, lone pairs are FAT

  45. 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The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considers the set of orbitals involved in bonding (the molecular orbitals or MOs) to be an attribute of the molecule rather than of the individual atoms. Atomic orbitals overlap to form molecular orbitals. When two atomic orbitals of equal energy overlap, they produce two molecular orbitals. One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s produced is lower in energy than the original atomic orbitals. This is the bonding MO, designated . The bonding MO concentrates electron density between the nuclei, drawing them closer by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The other MO formed is higher in energy than the original atomic orbitals and has very little electron density between the nuclei. This is the antibonding MO, designated*. Electrons in antibonding orbitals tend to diminish the attraction between nuclei.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