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16 Views
§3.6 LTI 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系统本身的性质之一,与激励信号无关。 稳. 定系统也是一般系统设计的目标之一。稳定性的概念有. 几种不同的提法,但是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这里给出. 普遍采用的稳定系统定义: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简. 称 BIBO )的系统。如果对有界激励,系统的响应无界,. 系统就是不稳定的。 LTI 系统 BIBO 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是单位冲激响应绝对可积:. 为一有界的实数。满足此式的,一定是随时间. 上式中. 。 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与单位. 衰减的函数,即. 冲激响应集中表征了系统特性,稳定性也必在其中。所.
E N D
§3.6 LTI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系统本身的性质之一,与激励信号无关。 稳 定系统也是一般系统设计的目标之一。稳定性的概念有 几种不同的提法,但是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这里给出 普遍采用的稳定系统定义: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简 称BIBO)的系统。如果对有界激励,系统的响应无界, 系统就是不稳定的。LTI系统BIBO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是单位冲激响应绝对可积:
为一有界的实数。满足此式的,一定是随时间 上式中 。LTI系统的系统函数与单位 衰减的函数,即 冲激响应集中表征了系统特性,稳定性也必在其中。所 的不同情况,也可由 的极点分布, 以既可由 将系统稳定性分为三类。 一、系统稳定性分类 1稳定 由§3.6零、极点分析可知, 若的全部极点在的左半 平面(不含虚轴),单位冲激响应满足 系统稳定
1、系统稳定性分类 (1) 稳定 由§3.6零、极点分析可知, 若的全部极点在的左半 平面(不含虚轴),单位冲激响应满足 系统稳定 (2) 不稳定 有极点落在右半平面,或者 若 轴、原点处有二阶 以上重极点,则单位冲激响应 系统不稳定。
若 在原点或 轴上有一阶极点,虽然单位冲激响应 (3) 边(临)界稳定 例如纯网络, ,但 其单位冲激响应为无阻尼(等幅)的正弦振荡。因为 3是处于1、2两种情况之间,故称边(临)界稳定。 为使分类简化,可将其归为非稳定系统。
系统函数 根的 稳定系统的极点应位于平面的左半平面,因此 二、稳定系统与系统函数分母多项式系数的关系 设: 实部应为负值。它的根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一是实数 根,对应因式为
上式表明复数根只能共轭成对出现,否则不能保证上式表明复数根只能共轭成对出现,否则不能保证 、 为实数。又因为复数根的实部应为负值,因此 , 二是共轭复根,对应因式为 所以 必为正值。综上所述,将 分解后,只有 、 、 两种情况,且 、 均为正值。 、
稳定系统与分母多项式 的系数关系: 这两类因式相乘后,得到的多项式系数必然为正值,并 且系数为零值的可能性也受到了限制。由此我们可得到 (1) 的系数 全部为正实数。 (2) 多项式从最高次方项排列至最低次项无缺项。 以上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如果给定 表示式,由此可对系统稳定性作出初步 判断。当系统为一阶、二阶系统时,系数 就是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3-24 已知系统的 如下,试判断是否为稳定系统? (1) (2) (3)
解1 分母有负系数所以为非稳定系统 解2 中缺项,所以不是稳定系统。 解3 满足稳定系统的必要条件,是否稳定还需进一步 分解检验。对 进行分解 可见 有一对正实部的共轭复根,所以系统3为非稳 定系统。
从零增长时 例3-24 如图3-28所示反馈系统,讨论当 系统稳定性变化。 解 将 代入上式,得 整理上式,得
由此得到: 其中: , 代入具体值讨论:
代入具体值讨论: 时,反馈支路开路,系统无负反馈,极点为 , ,系统不稳定; 时,系统加大了反馈,极点为 系统临 , 界稳定; 时,系统进一步加大了反馈,极点为 系统稳定; , 、 为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系统稳定。
以上分析可知 系统稳定, 系统不稳定。可以 推得一般结论:系统加负反馈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由二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亦可得到 系统稳定的相同结论。
当 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特征根(极点)会随 数参数 变化,其特征方程 例3-25 系统具有反馈环路,也称闭环系统。若断开系统 中的反馈支路,则系统为开环系统。通过以上分析知道, 着变化,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发生改变。随着闭环系统函 的特征根(极点)在s平面 移动的路径称根轨迹,如图 0 1 -2 -0.5 3-29就是例3-25系统 的根轨迹图。
由系统的根轨迹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有独到之处。但对由系统的根轨迹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有独到之处。但对 有若干极点的复杂系统,作根轨迹图并非易事。借助 MATLAB的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开环系统函数, 作出闭环系统的根轨迹。例3-25根轨迹的MATLAB程序 如下 a=[1 1 -2];%开环分母多项式系数 b=[0 0 1]; %开环分子多项式系数 rlocus(b,a);%根轨迹 title('例3.6-2根轨迹')
由上面的讨论,已知 满足稳定系统必要条件时, 为判断极点具体位置,需要求分母多项式 的根。这 四、罗斯稳定性准则 项工作往往很繁,尤其求高阶系统的特征根不容易。实 际上为了判断系统稳定性,不需要解出方程全部根的准 确值,只要知道系统是否有正实部或零实部的特征根就 可以。1877年罗斯提出一种不计算代数方程根的具体值, 只判别具有正实部根数目的方法,可以用来判断系统是 否稳定。
则 方程式的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的充分必要条件 罗斯准则(判据)为 若 是多项式的全部系数大于零;无缺项;罗斯阵列中第一 列数字符号相同。 “罗斯阵列”排写如下:
“罗斯阵列”排写如下: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n+1行
其中罗斯阵列前两行由 多项式的系数构成。第一行 由最高次项系数 及逐次递减二阶的系数得到的。其余 ; 排在第二行。第三行以后的系数按以下规律计算: ;
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行只剩下一项不为零,共得n+1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行只剩下一项不为零,共得n+1 行。即n阶系统,罗斯阵列就有n+1行。
如果第一列 各元素数字 有符号不相同,则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具有正实部根 的数目。 例3-26 用罗斯准则判断下列方程是否具有正实部的根。 解:全部系数大于零,无缺项。 n=4,排出n+1=5行。 罗斯阵列为
; 第一列数字两次改变符号(从 ),所以 第一行 2 12 2 第二行 1 8 0 0 第三行 0 第四行 第五行 0 0 有两个正实部的根,为非稳定系统
借助MATLAB程序,求出极点并作出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借助MATLAB程序,求出极点并作出系统函数的极点分 布图,可以验证上面的结论。例3-26系统的零、极点图 的MATLAB程序及结果如下 a=[2 1 12 8 2];%多项式系数 r=roots(a)%极点 pzmap(1,a)%极点图 答案 r =0.0885 + 2.4380i 0.0885 - 2.4380i -0.3385 - 0.2311i -0.3385 + 0.2311i 由答案及图3-31可见确实有两个实部大于零的极点。
§3.7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及流图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在理论上对线性系统进行数学分析 外,往往还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对系统的特性进行 进行观察,以直观了解各种激励对响应的影响以及参数 对系统的影响。这种方法往往比繁冗的数学运算更具有 实效。
1、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仿真) 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时,我们可以把系统看做一个 “黑盒子”,不管它们内部的具体结构、参数,关心的是 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3.-32所示。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的结构和参数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 输入、输出关系。
例3-27 分别求如图3-32、3-33所示RL、RC电路的系统 函数。 + + + + - - - - 解
这是两个结构、参数不同的一阶系统,但由于它们传输这是两个结构、参数不同的一阶系统,但由于它们传输 函数相同,因此它们的输入输出关系完全相同,数学模 型都是一阶微分方程 n阶LTI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其系统函数为 要对连续LTI系统进行模拟,就要对它的系统传输函数或 微、积分方程进行模拟。从上面的例子知道具有相同输 入输出关系的系统,系统实现的结构、参数不是唯一的, 为此可以选择实际上容易实现的结构进行模拟
用三种基本运算,就可对LTI系统微分方程式的运算关系用三种基本运算,就可对LTI系统微分方程式的运算关系 作系统模拟。这三种基本运算是加法、标量乘法与积分。 它们对应着三种基本模拟运算器件:加法器、标量乘法 器、积分器。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既可用数学方 程描述,亦可由基本运算器组成的模拟图描述。下面先从 基本运算的模拟开始。
1、加法运算关系 加法器如图3-34所示。
2、标量乘法运算关系 标量乘法器如图3-35所示
3、积分运算关系 积分器如图3-36所示
2、系统模拟的直接形式(微分方程形式) (1) 全极点系统模拟的直接形式 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及系统函数表示 将一阶线性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改写为 将 做为积分器输入,得到用基本运算器组成的时域 与复频域模拟图,如图3-37所示
改写微分方程 ,其模拟 积分器的输入为, 、 经两次积分得到 一阶系统模拟的方法可推广至全极点的二阶系统模拟, 其微分方程及系统函数为 如图3.-38所示。
由二阶系统模拟可推广至全极点 阶系统,其微分方程 及系统函数为 阶系统模拟如图3-39所示。
2、一般系统模拟的直接形式 以上模拟实现了系统的极点,实际系统除了极点之外, 一般还有零点。例如一般二阶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将上式改写为 式3.7-8的模拟如图3-40所示
一般阶系统模拟有 个积分器。 由一般二阶系统的模拟不难推广到 阶系统, 阶系统 的模拟如图3-41所示
时,实际为开路; 在系统模拟图中, 时,实际为短路。 3、其他形式的模拟 复杂系统往往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常见的组合形式有 子系统的级联、并联、混联、反馈等。由于用方框图 可以简化复杂系统的表示,突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通常用方框图表示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
(1) 级联形式 级联模拟实现方法是将分解为子系统(基本节)相乘。 式中 是的子系统。也有将级联形式称为串联形式。 上式表明级联的系统函数是各子系统函数的乘积,子 系统的级联如图3-42所示。
子系统模拟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实单极点的一阶模子系统模拟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实单极点的一阶模 拟,二是共轭极点组成的二阶模拟,子系统模拟构成原 则是系统内所有参数为实数。利用基本形式的模拟,再 将各子系统串联起来,可得系统模拟图,称为级联模拟图。 例3-28已知某系统函数为 ,画出其 级联模拟图。
3 -2 -1 解 子系统的级联的一种形式如图3-28所示。
2、并联模拟 并联模拟实现方法是对 部分分式展开 是的子系统。 式中 子系统模拟的基本形式同级联模拟。整个系统可以看 成 个子系统的迭加(并联),其中每个子系统可按上面 的子系统模拟,这种形式称为并联形式。 子系统的并联图如图3-44所示。
┇ 例3-29 已知某系统函数为同例3-28,画出其并联模拟图。 解
2 -1 -1 -2 例3-29系统的并联式如图3-45所示。
3、混联 混联系统的系统函数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 图3.-46(a)、(b)所示系统。 图(b) 图 (a) 图(a)的系统函数为 图(b) 的系统函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