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k likes | 1.6k Views
饲料添加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第一节 概 述 一、饲料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1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 是指为了某种特种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2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的作用: 补充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品质,防治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1 、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
E N D
饲料添加剂 •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第一节 概 述一、饲料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 1、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 • 是指为了某种特种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 2、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的作用: • 补充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品质,防治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 • 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 • 3、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 • 4、增进动物健康; •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 6、降低生产成本。
饲料酶制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环保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由于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尽管鱼类对蛋白质有较高的消化吸收率(78%~90%),但内源性蛋白酶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加入外源性蛋白酶后,可弥补内源性蛋白酶的不足,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10%左右,从而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饲料酶制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环保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由于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尽管鱼类对蛋白质有较高的消化吸收率(78%~90%),但内源性蛋白酶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加入外源性蛋白酶后,可弥补内源性蛋白酶的不足,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10%左右,从而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糖类物质是比较便宜的饲料原料,尽管鱼类对淀粉的消化吸收率很低,但为了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降低饲料成本,在饲料中糖类物质的添加量仍为20%~50%。加入淀粉酶和糖化酶后,可以补充鱼体内严重缺乏的淀粉酶,将淀粉的消化吸收率从20%~40%提高到80%,从而达到增加饲料能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降低饲料成本等目的。 研究发现,饲料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①促进鱼类生长,生长速度可提高8%~16%;②补充内源性酶的不足,改进鱼类自身肠道酶的作用效果,提高对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率,参与细胞壁降解,使酶与底物充分接触,增进现有养分的消化,提高饲料转化率;③提高鱼类抗病能力,提高其成活率;④提高群体整齐度;⑤改变鱼类组织成分;⑥减轻鱼类应激反应,减轻鱼类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对其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⑦改变鱼类消化道内的菌群分布;⑧降低鱼类粪便污染,改善养殖环境;⑨降低鱼类消化道内容物的黏度;⑩消除抗营养因子。
3、饲料添加剂满足的条件 (1)长期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对动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和不良影响; (2)必需具有确实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果; (3)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不影响对饲料的适口性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5)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不得影响动物产品的 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6)选用的化工原料,其中所含的有毒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允许的安全限度;其他原料不得发霉变质,不得含有毒物质; (7)维生素、激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得失效,或超过有效期限。
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 非营养性添加剂——指加入到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普遍应用的是化学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化学法是指用化学工程生产各种产品的工艺方法。化学法是指用化学工程生产各种产品的工艺方法。 一、化学工程技术 1、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生产初级原料,如维生素B6生产需要的氯乙酸等。 2、无机化工——饲料用尿素的生产。 3、精细化工——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 4、生物化工——饲料改良剂和维生素生产
微生物发酵工程特点 1、微生物一般特点; 2、生物学特性; 3、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 4、原料便宜、易于选材; 5、投资少,成本低; 6、有利于环保; 7、发酵工程生产的缺点。
天然物中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方法 1.溶剂萃取法——包括浸渍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二)各种分离纯化方法 1.两相溶剂萃取法; 2.结晶法; 3.沉淀法; 4.盐析法; 5.分馏法; 6.色谱法。
化工或生物发酵制品的提取与分离 (一)粉碎——粗碎、中碎和细碎;磨碎或研碎 (二)结晶与重结晶 (三)萃取 (四)离子交换及吸附 (五)过滤 (六)蒸发浓缩 (七)脱色 (八)离心分离
三、载体和稀释剂 载体: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的可饲物料。 稀释剂:是将添加剂原料均匀分布于物料中,将高浓度的添加剂原料稀释为低浓度的预混剂或预混料的物质,可将微量成分颗粒彼此分开,减少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反应,以增加活性成份的稳定性,但其对微量成份的有关物理特性影响不大。
载体和稀释剂的特性: (1)水分含量一般不超过10%,最高不超过12%。 (2)容量和比重与添加剂微量活性组分基本一致,0.5-0.8kg/L左右。 (3)载体表明应当粗糙,或具有小孔洞和皱脊;稀释剂表面要光滑,具良好的流动性。 (4)酸碱度要接近中性,pH值保持在6.0-7.5之间。 (5)不产生静电吸附现象或静电荷比较容易消除。 (6)不使用吸湿性强的原料。 (7)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8)无毒无害,清洁卫生,每克物料细菌含量不超过30万个;不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不影响饲料的营养平衡。 (9 )载体粒度为30-80目,稀释剂粒度为80-200目之间。
载体的种类:麸皮、小麦粉、大豆粉、脱脂米糠等。载体的种类:麸皮、小麦粉、大豆粉、脱脂米糠等。 麸皮和脱脂米糠的分散具有效果最佳。 稀释剂的种类:脱胚玉米粉、石灰石粉、沸石、次麦粉等。
四、预混合饲料 预混和饲料(Premix)是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预混合饲料的优点: 有利于标准化; 配料速度快、精度高,混合均匀度好; 防止产生稳定性、静电感应及吸湿结块等问题。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一、氨基酸 1、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作用 改善氨基酸的平衡程度,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 目前在饲料中使用的氨基酸添加剂主要有蛋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及复合氨基酸等。当前我国饲养者普遍应用的主要是蛋氨酸、赖氨酸及复合氨基酸。
赖氨酸——维持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赖氨酸——维持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缺乏赖氨酸——负氮作用(蛋白质分解并被排出),生长缓慢,出现脂肪肝、骨质钙化率降低等症状。 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的氨基酸,参与水生动物体内甲基的转移和肾上腺素、胆碱、肌醇的合成,以及肝脏内磷脂的代谢。 蛋氨酸可以合成胱氨酸,而胱氨酸具有保肝解毒功能。因此,蛋氨酸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防止脂肪肝、花肝等疾病的产生。
2.复合氨基酸 利用废弃的动植物蛋白资源(如动物的毛、发、蹄、角等),经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也是提供氨基酸的途径之一。 蛋白质水解制复合氨基酸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碱水解法、酶水解法和高温高压水解法。其中酸水解法应用最广,基本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在酸水解法中,盐酸水解法使用较为广泛,一般用6-10mol/L盐酸水解7-24h即可。其优点是氨基酸不易被破坏;但盐酸容易挥发,对设备、环境及生产工人的健康均有不良影响。硫酸水解法一般用3-5mol/L硫酸,水解时间和盐酸相当,可选用石灰乳或碳酸钙中和脱酸,生产硫酸钙沉淀经分离而除去;其优点是硫酸挥发性小,生产成本低。另外副产品硫酸钙也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不足之处是个别氨基酸如色氨酸会损失。综合比较,硫酸水解法优于盐酸水解法。在酸水解法中,盐酸水解法使用较为广泛,一般用6-10mol/L盐酸水解7-24h即可。其优点是氨基酸不易被破坏;但盐酸容易挥发,对设备、环境及生产工人的健康均有不良影响。硫酸水解法一般用3-5mol/L硫酸,水解时间和盐酸相当,可选用石灰乳或碳酸钙中和脱酸,生产硫酸钙沉淀经分离而除去;其优点是硫酸挥发性小,生产成本低。另外副产品硫酸钙也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不足之处是个别氨基酸如色氨酸会损失。综合比较,硫酸水解法优于盐酸水解法。
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应注意: (1)要准确掌握配合饲料中各种饲料原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 (2)要严格控制添加量,任何氨基酸的过剩或不足,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维生素名称 俗 名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维生素A 维生素D2 维生素D3 维生素E 维生素K1 维生素K2 维生素K3 视黄醇,抗干眼醇 麦角钙(骨)化固醇,钙化固醇,麦角固醇 胆钙化固醇 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 叶绿醌,植物甲基萘醌,抗出血维生素 合鸡醌,甲基萘醌类 甲萘醌 水 溶 性 维 生 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3 维生素B4 维生素B5 维生素B6 维生素B7 维生素B11 维生素B12 维生素C 硫胺素,神经炎维生素 核黄素 泛酸,遍多酸 胆碱 尼克酸,烟酸,烟酰胺,尼克酰胺,抗皮病维生素,维生素pp 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 生物素,维生素H 叶酸,抗贫血维生素 钴胺素,氰钴胺素 抗坏血酸 二、维生素 (一)常用维生素
(二)胆碱与氯化胆碱的生产 • 胆碱(B4)又名胆素,是卵磷脂和乙酸胆碱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参与动物体的脂肪代谢并与神经传导有关,可预防肝肾中脂肪沉积和组织病变,而且还是甲基供给体,为畜禽维待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胆碱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 氯化胆碱是胆碱的盐酸盐,对其他维生素有破坏作用,尤其在金属元素存在时,对维生素A、D、K破坏较快,在多维制剂中一般不加氯化胆碱,而单独制成胆碱预混剂。
氯化胆碱的合成有环氧乙烷法和氯乙醇法,其合成反应如下:氯化胆碱的合成有环氧乙烷法和氯乙醇法,其合成反应如下:
将30%左右的三甲胺水溶液和32%左右的工业盐酸用泵按比例打人带冷却水夹套的石墨反应塔中,反应温度控制在30~50℃,连续进行三甲胺盐酸盐的合成反应。反应产物从塔顶溢流到中间槽,然后打入反应釜,在35℃左右的温度下通入环氧乙烷气体,常压下反应2-2.5h制得氯化胆碱,经活性炭脱色,压滤机过滤,浓缩制成70%的水剂。为便于包装、储运和使用可以进行赋形。赋形剂一般用矿石粉、硅藻土、轻质碳酸钙和有机类载体。将30%左右的三甲胺水溶液和32%左右的工业盐酸用泵按比例打人带冷却水夹套的石墨反应塔中,反应温度控制在30~50℃,连续进行三甲胺盐酸盐的合成反应。反应产物从塔顶溢流到中间槽,然后打入反应釜,在35℃左右的温度下通入环氧乙烷气体,常压下反应2-2.5h制得氯化胆碱,经活性炭脱色,压滤机过滤,浓缩制成70%的水剂。为便于包装、储运和使用可以进行赋形。赋形剂一般用矿石粉、硅藻土、轻质碳酸钙和有机类载体。
氯乙醇法是将32%左右的氯乙醇和30%左右的三甲胺水溶液通过计量罐按一定比例加入带夹套的(既可冷却又可加热)反应釜中,加人环氧乙烷或钾、钠、钙、镁的氢氧化物(或季铵盐)作催化剂,开始控制温度30~40℃,0.5h后提高到50~60℃。反应4h左右。反应生成的氯化胆碱水溶液加入活性炭脱色,压滤,浓缩制成氯化胆碱水剂。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氯乙醇法是将32%左右的氯乙醇和30%左右的三甲胺水溶液通过计量罐按一定比例加入带夹套的(既可冷却又可加热)反应釜中,加人环氧乙烷或钾、钠、钙、镁的氢氧化物(或季铵盐)作催化剂,开始控制温度30~40℃,0.5h后提高到50~60℃。反应4h左右。反应生成的氯化胆碱水溶液加入活性炭脱色,压滤,浓缩制成氯化胆碱水剂。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三)加工和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三)加工和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添加量的确定:将基础饲料的含量作为安全量。以饲养标准或营养标准规定的需要量作为添加量。 (2)配伍禁忌:胆碱有很强的碱性,因此在配制饲料添加剂时,应将氯化胆碱作为单项配料成分考虑;铁、铜等微量元素对VA、D、E、B12、C等有破坏作用。 (3)载体的选用:水分少于5%。 (4)包装与贮存:用多层铝塑袋,装入维生素后立即抽空热封,低温储藏。
三、矿物质 • (一)矿物质的原料及其要求 1、对矿物质的基本要求 (1)含杂质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允许范围 (2)生物 效价要高 (3)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4)货源稳定可靠 (5)成本低,效益高
2.矿物元素的原料 • (1)常量元素: • 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包括0.01%)的元素称为常量矿物元素,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7种。 • (2)微量元素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矿物元素,包括铁、锌、锰、铜、钴、碘、硒、钼、氟、铬、硼等11种。
(二)矿物质添加剂的配方设计 目前微量元素原料多以沸石或含钙的石灰石粉作为载体。 碘化钾易潮解,稳定性差,易于其他金属盐类发生反应,对维生素、抗生素等添加剂起破坏作用,要单独添加! (1)常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一般是从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需要量减去所用饲料中的实际含量之差作为添加量。 (2)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一般将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微量元素需要量作为添加量。
(三)饲料磷酸盐 • 饲料磷酸盐包括钙盐、钠盐、铵盐、钾盐、镁盐和磷酸,其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是钙盐,钙盐中又以磷酸氢钙(磷酸二钙,CaHPO4·2H2O)为主。 • 工业大规模生产磷酸盐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其生产工艺有热法磷酸和湿法硫酸法。热法是将磷矿石经电炉制成黄磷后再去生产磷酸盐,耗电量大,成本高。湿法磷酸采用硫酸分解磷矿石得到粗磷酸、经浓缩、精制得到高纯磷酸,再用白灰石或石灰乳中和,制成磷酸氢钙。
除矿物加工法外,还有副产回收法。以动物杂骨为原料,在生产骨胶的同时副产少量磷酸二钙,这种产品钙磷比例适当,而且氟、铅、砷等有害杂质含量低,是理想的添加剂。除矿物加工法外,还有副产回收法。以动物杂骨为原料,在生产骨胶的同时副产少量磷酸二钙,这种产品钙磷比例适当,而且氟、铅、砷等有害杂质含量低,是理想的添加剂。 • 也可以利用肌醇生产的废渣制备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钙,其工艺过程分为两步进行: • (1)肌醇的制备 肌醇一般由米糠中提取质酸钙镁经水解、精制而得,其工艺为:
糠饼 粉碎 酸浸 过滤 中和 稀酸 石灰乳 过滤 植酸钙 水解 过滤 磷酸氢钙 石灰乳 磷酸盐 CO2 中和 过滤 去钙 离子交换 减压蒸馏 冷却 结晶 分离 肌醇
(2)磷酸氢钙的制备 质酸钙水解后除得到肌醇外,其滤渣中还含有大量的磷酸氢钙,一般滤渣中含总P2O533%-38%,其中枸溶性P2O5含量为30%-36%,钙与磷的比例为1.6:1,符合饲料添加剂要求。但是,若直接将滤渣作为添加剂饲用,则因其色泽及适口性差而难以被动物接受,必须经过适当处理,处理流程为:
纯碱 盐酸 过滤 中和 搅拌 混合 肌醇废渣 漂粉精 活性炭 水玻璃 滤渣 脱氟 脱色 过滤 中和 过滤 烘干 滤渣 纯碱 滤液 成品 利用肌醇废渣制取磷酸氢钙的工艺流程
(四)微量元素 • (1)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 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和化学稳定性。由于其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加上体内pH环境下溶解性好,易释放金属离子,所以容易被动物吸收,吸收速度比无机盐快2-3倍,生物效价比也比无机盐高。动物在吸收微量元素的同时,氨基酸也被吸收。此类产品还克服了硫酸盐微量元素易吸潮等一切弊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
(2)含硒化合物 硒具有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使人免于自由基和辐射的破坏、维持细胞呼吸及对环境致癌物的解毒、刺激免疫反应、保护肝脏的作用。常用的含硒化合物为亚硒酸钠和亚硒酸钙,其制备工艺为: ① 亚硒酸钠
四、非蛋白氮添加剂 •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 是指尿素、磷酸铵等一类非蛋白态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 除蛋白质、肽及氨基酸以外的含氮化合物,在饲料中应用的NPN一般为简单化合物, • 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化合物有:尿素、硫酸铵、磷酸铵、磷酸脲、缩二脲 (Biuret) 和异丁叉二脲等。以有效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尿素 (Urea) 应用最普遍。
(一)缩二脲 • 缩二脲又称双缩脲(biuret),学名氨基甲酰脲,分子式为NH(CONH2)2.美国饲料添加剂用缩二脲的技术要求是:缩二脲≥55%;氮≥35%,相当于218.7%粗蛋白;矿物油≤0.5%。 • 缩二脲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尿素-氰酸铵直接合成法、一段热解法、二段热解催化缩合法以及溶剂缩合法。其中,溶剂缩合法合成缩二脲,具有副产物少、产品易提纯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