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30 Views
数字校园引发教学重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1 、数字校园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它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应将重点放在其建构与功能发挥上. 序 言. 2 、数字校园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3 、信息环境、数字空间是数字校园基础,教学与管理过程重构是数字校园核心. 一、信息环境与数字空间. 校园网基本成型 提供比较完善的互联网服务 能提供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管理软件 日常教学中信息手段开始使用.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1 、第一阶段:有线的、固定的 ( 1 )环境. ( 2 )问题. 台式电脑位置相对固定,应用受限,无线上网成急需解决的问题
E N D
数字校园引发教学重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1、数字校园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它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应将重点放在其建构与功能发挥上1、数字校园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它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应将重点放在其建构与功能发挥上 序 言 2、数字校园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3、信息环境、数字空间是数字校园基础,教学与管理过程重构是数字校园核心
一、信息环境与数字空间 • 校园网基本成型 • 提供比较完善的互联网服务 • 能提供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管理软件 • 日常教学中信息手段开始使用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1、第一阶段:有线的、固定的 (1)环境
(2)问题 • 台式电脑位置相对固定,应用受限,无线上网成急需解决的问题 • 互联网接入速度慢、公网IP地址少,出口带宽急需扩大 • 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成为“信息孤岛” 一、信息环境与数字空间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 多样、固定、移动终端并存,千兆光纤接入,无线网建成 • IP地址大幅度增加,带宽明显扩大,终端数量显著增加 • 数据库基本整合,教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信息孤岛问题基本解决 • 管理与教学中信息技术广泛使用成为常态 2、第二阶段:无线的、移动的 (1)环境 核心交换器、防火墙
(2)问题 • 单一功能的服务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 随着终端数量大幅增加,硬件管理与维护强度与成本大幅度提升,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明显增加 • 软件、硬件升级换代的难度与成本大幅提升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千兆防火墙监控管理系统 无线AP监控管理系统
(1)环境 • 传统网络与云计算终端并存,云计算终端比例达到40%左右 • 云计算部分基本实现桌面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2011年,学校率先实施了“桌面云”系统工程。至2012年,学校已经投入使用的“桌面云”终端有百余套,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图书资料信息中心、龙门楼学生教室、教师办公楼等场所紧密联合在一起,提供海量的教育资源及超强计算能力。 3、第三阶段:“云计算”及其运用
(2)问题 • 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 海量信息利用效率不高,数据的挖掘、分析的重要性凸显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桌面云终端及设备运行管理系统
十兆、百兆 百兆、千兆 百兆、千兆、万兆 有线、无线、3G 上海中学从第一至第三阶段的信息环境发展示意表 项目/时间 1997-2001年 2002-2008年 2009-2012年 校园网主干 有线 有线、无线 网络架构 台式机 台式机、笔记本 台式机、笔记本 移动终端 典型终端 1M 10M 100M 校园网出口宽带 1个 32个 200个 公网IP 11M、50M 300M 无线带宽 <30GB >100GB 认证用户日流量 300台 1000台 2000台 终端最大容量
直连、web认证 上海中学从第一至第三阶段的信息环境发展示意表 项目/时间 1997-2001年 2002-2008年 2009-2012年 直连、代理 直连、代理、PPPOE 上网方式 孤立信息平台的运行 基于统一数据 平台的信息化 管理系统 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 与“云计算”中心 (桌面云、服务器虚拟化)协调运行 运行系统 网络基本服务、 成绩管理软件、 图书管理软件等 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覆盖 基于信息平台的 个性化学习、 探究性学习、 反转及混合学习 应 用
(1)环境 • “物联网”系统基本成型,在管理与教育的各个领域初步运用 • 示例:逸夫楼智能展示系统 • 对现有信息系统获取的信息,开始具备数据挖掘、分析能力 • 主动获取外部信息、数据并分析、反馈(大量传感器+分析器) • 示例:动感隧道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逸夫楼智能展示系统 4、第四阶段:智能化的
(2)问题 • 关注数字技术智能化的运用与教育管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 深入发展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改革目标 (一)信息环境的变革
1、数字空间的建构 (1)由于信息环境不断优化与升级引发数字空间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2)学校的数字空间主要体现在资源、教与学、管理等方面的数字空间 2、资源的数字空间 (1)资源的数字空间不仅显现在与校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种数据库、数字化资源中心等)的利用,也显现在学校的个性化资源开发上
(2)学校资源的数字空间拓展 • 学校利用的校外资源数字空间 • 无偿的(各种公共资源,如上海市中小学资源库等) • 有偿的(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金融数据库、博看期刊等)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 学校开发的个性化资源数字空间 • 资产、档案、招生、教学、信息服务、学生、教师、信息服务等八大信息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信息连通
3、教与学的数字空间 (1)教学的数字空间(日常教学课使用信息技术比例超过44%)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 教师电子备课资料、多媒体课件 • 教学程序软件(如CBL系统和图形计算器) • 学科专用平台(如“数海拾贝——数学工作室) • 教学网站(36个) • 数字化实验室(30个)
数字化实验室一览表 现代生物学基础实验室 智能楼宇实验室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 数字化物理通用实验室 汽车模拟驾驶实验室 激光与光纤实验室 数字化实验室示例 植物学实验室 天文与地理实验室 生态学数据采集实验室 自动化控制基础实验室 环境监测与治理实验室 人体医学病理学实验室 摄影实验室 天文与地理实验室 信息安全实验室 电机变频技术实验室 纳米合成基础实验室 嵌入式实验室 纳米材料基础与合成实验室 纳米技术与分析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电脑音乐实验室 非线性编辑实验室 金融实验室 电脑美术实验室 微生物学实验室 数字视频创作实验室 数字电路实验室 EP节能汽车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学习的数字空间 • 交流的数字空间(如学生班级博客、龙门物语网站、QQ群) • 探究的数字空间(如学校专门开发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开题、中期报告、结题等有关程序都在该平台上进行,已存储上万个课题研究过程资料供参阅;相对系统的数字化创新实验室) • 选择的数字空间(如学生发展课选课系统) • 一对一的数字空间(如国际部1-3年级阅读、数学学习中ipad运用常态化,在音乐、地理、英语等学科中ipad试点运用)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4、管理的数字空间 (1)校园活动的数字空间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 利用数字技术记录整个学校活动过程中不同角色的过程信息 • 示例:学生“身份”卡,实现发展课考勤、门禁等多样化功能 • 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的网络化服务 • 实验室使用管理平台 学生一卡通 门禁系统
(2)心理卫生的数字空间 • 师生到医务室看病的医疗信息系统 • 示例:处方、药费结算的电子化运作 • 心理咨询方面的心理实验系统 • 示例:配备WL-HA-2脑波治疗仪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监控、报警系统 (3)安全保障的数字空间 • 视频探头报警网络、烟雾报警系统 • 校车运行的GPS监控系统 • 宿舍巡查、校园巡逻点打卡系统
(4)生活服务的数字空间 • 校园短信平台的使用 • 教师刷卡进入校内自助咖啡厅 • 学校官方邮箱 • 食堂就餐刷卡、采购、结算的网络化 (二)数字空间的构建与拓展
二、教学过程重构 数据:我校的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显示,44%的课程其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结合紧密。 示例1:借助数字课程,包括“细胞的冻存”“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的形象化、立体化处理,可以开设如《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题 示例2:人体健康实验室借助仿真人体及软件模拟系统可以开设:《生命征象检验》、《急救知识》、《人体解剖结构》等课程,包括“触诊”“创伤急救”“心肺听诊”等专题 (一)信息环境下、数字空间中的教学过程重构 1、学校课程重构 (1)借助数字技术,大量现代科目、模块在中小学可教、可学 视频链接
数据:在我校学习领域课程图谱中已经实施的370门专门课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交叉科目达到25.4%。数据:在我校学习领域课程图谱中已经实施的370门专门课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交叉科目达到25.4%。 二、教学过程重构 语文 《现代汉语对网络语言的定位》《当代小说中的网络小说新语》《<客>文化中的写作》《网络文学与商业炒作》《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发展》等 数学 《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元多次方程求解》《对计算机程序二进制的新认识》《数学建模》《数学符号的起源与发展》《图形计算器的发展》《数学与游戏》等 (2)大量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科目、模块进入学科课程体系 外语 《网络英语词汇》《英语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化》等 历史 《数学技术与考古》《信息技术再现历史》《信息科技与人类伦理道德观念冲突》等 地理 《气象地理》《空间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天文学》《遥感技术检测资源和能源》《导航电子仪》《电子地图》等
政治 《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网上银行的运行与规范》等 物理 《图形和轨迹的演示》《光学的虚拟实验室》《电器工作图像技术》《物理模拟系统》《数字逻辑电路》《手机微波对人的影响》《超导技术的运用》等 二、教学过程重构 化学 《金属活动规律新认识》《化学计量学基础》《原子、分子、晶体结构模拟》《用TI计算器和PH探头研究溶液酸碱性》《超文本电子元素周期表》等 生物 《基因工程技术》《 DNA生物芯片》《现代生物学基础实验》《 Biology Biography》等 音乐 《舞剧的现代音乐配曲》《 LD、VCD、DVD、MTV音乐》《电子音乐创作》《电脑音乐》《音响、音像、网络下载》《高科技手段与声光和谐》等 美术 《表演的数字舞台设计》《美术摄影与摄像》《电脑美术》《平面美术设计》等 体育 《体育运动与模拟现场》《数字科技与体育过程再现》《数字技术鉴定比赛误差》等
二、教学过程重构 数据:在我校学习领域课程图谱中已经实施的303个课题探究主题中,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达到16.5%。以2011届科技班学生在校期间所做课题(32项)为例,其中100%为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的课题。 (3)基于专门课程,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的课题研究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
《波动光学:关于增强古斯—汉欣位移的研究》、《主动降噪技术的探究及应用》等《波动光学:关于增强古斯—汉欣位移的研究》、《主动降噪技术的探究及应用》等 示例2:与数字技术结合课题探究主题 专门课程方向 主题内容 基于专门课程的课题示例 二、教学过程重构 《现代科技与生活中的光科学与技术》、《人从爆炸中来?》等 物理 《从分子到分子组装》、《从化学的角度看待纳米世界》、《自然界中为何有手性》等 《橡胶沥青的紫外老化探索》、 《TiO2处理造纸废液探究》等 化学 《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蓝”——超算的计算机与人脑》、《电子商务与数字钱包》等 《手机平台上的可定制智能远程终端——skydesktop》、《基于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测绘辅助系统》等 计算机 《现代生物技术对科学与社会的影响》、《生命的基本条件——细胞》等 《基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艾滋病药物分子设计》、《大豆耐盐胁迫结构基因的初步探究》等 生物 《机器人学入门》、《工程概论》、《VEX遥控系统的编程》等 《基于人机交互研究的老年人恢复型智能助行器》、《基于VEX及压力控制的高移动性管道清洗机器人》等 工程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1:以我国高中数学学科为例,在新课程改革中,算法和统计成为必修课,选修课中设置了常用逻辑用语、统计案例、统筹法与图论初步、信息安全与密码、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风险与决策等等 示例2:我校数学领域拓展课程开设了《二进制及其应用》,介绍计算机二进制数的理论及算法设计的过程。《信息安全与密码学》,介绍密码学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示例3:美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方面不局限于体会理解随机抽样和分布、样本等基本概念,更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统计软件或工具去模拟、探究和分析数据,分析一维随机变量的特性和二维随机变量的关系等等 2、教学内容重构 (1)重新审视乃至变更部分学科内容结构
示例1:在讲授高中物理中“电容”这一内容时,教师以目前手机的“电容式触摸屏”和“电阻式触摸屏”为例加深学生对电容特性的认识。我们平常所说的像素简单来说就是成像设备上感光MOS电容的数目。示例1:在讲授高中物理中“电容”这一内容时,教师以目前手机的“电容式触摸屏”和“电阻式触摸屏”为例加深学生对电容特性的认识。我们平常所说的像素简单来说就是成像设备上感光MOS电容的数目。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2:作为高中物理基础内容的补充,学校还开设了《智能卡技术及其应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飞秒激光》等发展型课程。 (2)大量与学科领域最新发展结合的数字化内容融入教学过程 示例3:在IB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运用》中专门设立一节讲述了核磁共振(NM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教材先分析了人体体液的组成,从而引出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跃迁及电磁波的放射,而电脑能检测放射电磁波的强度来形成图像。而通过连续扫描人体不同部位的平面则最终可以形成人体内部的三维立体图。
示例1:以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为例,出版社的网站上包括“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板块,教师资源包括同步教学资源、视频资源、教学研究等;学生资源包括同步学习资源、单元测评、解题指导等数字资源。示例1:以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为例,出版社的网站上包括“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板块,教师资源包括同步教学资源、视频资源、教学研究等;学生资源包括同步学习资源、单元测评、解题指导等数字资源。 二、教学过程重构 • 示例2:国际主流教材中的数字资源除了出版社网站上的资源之外,还会随书附带一部分,以Prentice Hall出版的《化学-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为例,包含以下数字化资源辅助材料: • 学生学习互动指南(光盘) • 测试资源库(光盘) • 化学领域考察(录像) • 化学传媒影碟(共10张光盘、300分钟多媒体影像资料、100多专题 • 化学传媒模拟软件(29个互动模拟软件) • 网上学习中心(专门网站查阅资料、联系以及相关化学网站联接) (3)教材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扩展了教材的承载量
信息技术带来的“黑箱”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黑箱”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学习 • 基于信息科技“黑箱”的学习给学生带来更多创新时间和空间 • 现代知识通过信息科技“黑箱”实现了高度共享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1:日常教学中常用的DIS实验系统,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计算机”将物理量转化为电学量再转化为数据输出。学生只需知道如何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操作,得到结论即可。 3、学习方式重构 (1)基于“黑箱”的学习 示例2:我校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引进了SPECTRUM BX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A7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六台现代分析仪器,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在毒大米、地沟油、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期间,学生将大米、食用油、牛奶的样品拿来实验室做实验进行成分测定;学生也可以通过测定茶叶中的铜、铅等一些金属含量,从而对“洗茶”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用自己的头发作样品测定其含有的微量元素。
视频链接:龙门车队 • 信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以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为基础 • 整合数字技术的合作学习包括师生、生生合作,直接、间接合作等多种形式 二、教学过程重构 上海中学龙门车队学生每年制作一辆节能汽车参加中国节能竞技大赛 (该赛事没有设中学组,我校车队参加大学组比赛) 整车组 传动组 发动机组 (2)整合数字技术的合作学习 • 自学工程制图,设计赛车外形 • 运用力学软件分析车体重心 • 采用fluent软件优化车体流线性能 • 自学机械自动控制 • 采用三维制图软件绘制发动机三维图 • 利用数电及模电知识进行电路优化 • 自学链传动基础知识和算法 • 利用autoCAD软件及自学的工程制图知识绘制非标准件
第一届学生参加2010年第4届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决赛中赛车的成绩是273公里/升油,得到了赛事组委会的鼓励(参赛队伍共130余支,92支大学队伍)。第一届学生参加2010年第4届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决赛中赛车的成绩是273公里/升油,得到了赛事组委会的鼓励(参赛队伍共130余支,92支大学队伍)。 • 2011第5届本田中国节能大赛中又以405.113公里/L的成绩取得大赛(大学、专科学校)组的第12名(参赛队伍共111支, 64支大学队伍)。 • 2012年第6届比赛中以320公里/L的成绩取得大赛(大学、专科学校)组的第20名(参赛队伍共128支, 57支大学队伍)。 二、教学过程重构
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设备支撑下,未来课程学习的探究性将进一步深化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设备支撑下,未来课程学习的探究性将进一步深化 • 当代高中生在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知识整合探究上更容易迸发创新火花与出创新成果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1:学生开展基于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整合的课题研究越来越多,以2012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例,我校共有72项课题获奖,其中63.9%的课题是基于专门课程学习及数字平台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一等奖的课题中(22项)该比例达到68.2%。自然科学类的课题中该比例占到了100%。 (3)借助数字平台的探究学习
学科 获奖项目示例:以2012年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为例 “无线体感遥操作系统及其救援机器人应用”、“无线多摄像头物联网监控系统及其在车载虚拟全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 ” 工程 “利用步进电机测量光斑强度及其在光能追踪中的应用”、“激光二维定位远距离手写输入式投影屏幕”…… 物理 “人机交互研究及多通道三维图形环境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型电子支付交易安全模式研究及实现”…… 计算机 2012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示例 “含螯合配位氮原子的可回收杂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紫甘蓝、蚕沙等植物提取染料的研究”…… 化学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第64位残基对于发光影响的初步研究”、“对从太湖中分离出的一株溶藻细菌的溶铜绿微囊藻能力的初步探究”…… 生物学
突破内容界限的超越学习 • 突破时空界限的超越学习 • 突破导学力量的超越学习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1:2012届科技班学生吴DY,在研究“集体行为”这一课题中,通过网络及计算机学习了matlab7.0 ,并在图书馆数字期刊中查阅了大量文献。最后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建立模型并分析,完成了课题研究,并撰写了《课堂讲话行为扩散特征的数值模拟》一文,最终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 (4)超限学习 示例2:上海中学科技班学生唐于朝、张鑫凯在激光与通讯实验室做实验后,对超光速通讯的快慢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将“超光速通讯问题”定为学习主题,与上海交通大学负责“光信号长距离超光速传输”研究小组沈教授联系,开展相关研究,并到交大物理系实验室进行实验,自己搭建光路,利用Origin专业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沈教授评价说:“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有些达到研究生水平”,在英特尔大赛中评审专家为之一愣
反转学习挑战了当前学习模式,给予了师生极大的自由度反转学习挑战了当前学习模式,给予了师生极大的自由度 • 在反转学习有助于调动师生的自主性 • 反转学习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和教学相长 二、教学过程重构 数据:我校2011年的调查表明志趣聚焦程度越高的学生对生生互动学习方式的认同率越高(科技班认同率为70.4%、数学班为54.7%、平行班为39.7%) (5)反转学习 课余时间师生自学,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谈论和教师答疑 示例:我校课程体系中的课题探究模块大多采取该教学模式,师生每次课程围绕一个主题,学生事先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互动讨论,最终对该主题获得更深认识。以目前高二科技实验班的工程方向专门课程为例,每周二、周四下午,上海交大的教师来校授课,学生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学教授或本校教师商讨,同时进行小组内、小组间讨论。
混合学习挑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学习引导者、资源开发者、终身学习者 混合学习挑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学习引导者、资源开发者、终身学习者 • 混合学习挑战传统教材——教材的概念逐渐被网络资源冲淡 二、教学过程重构 数据:美国教育部最新研究表明“混合学习”使学生成绩上涨了14% 示例:我校2011年的调查表明73.3%的学生经常利用电脑进行研究资料搜索与开展基于数字平台的探究,其中科技班该比例为90.5%。 (6)混合学习——网上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结合
示例1:在化学的酸碱滴定的实验中,传统的方法是使用酸或碱滴定管,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实验误差,而且难以实现pH值的实时采集。如果用pH值探头进行测量,可以将溶液中pH值的变化及时传送到电脑中,并绘出图像,学生可以从曲线的变化了解到滴定过程进行到什么阶段了,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滴定。由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非常方便,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不同类型酸和碱的滴定过程,从得到的不同滴定曲线去研究这些过程中的差异。 二、教学过程重构 4、教学手段重构 (1)基于数字技术的辅助教学 示例2:我校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必须要在无菌净化室内进行,在防震台上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因此教师提前录制好实验过程的视频,学生在实验准备室观看。了解实验步骤之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实时监控系统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并及时指导。
示例1:多媒体互动教室以数字视频网络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视觉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双向影音实时同步传送、教师与学生全面实时互动。示例1:多媒体互动教室以数字视频网络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视觉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双向影音实时同步传送、教师与学生全面实时互动。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2:教师通过建立学习交流QQ群、微博、论坛、学校FTP等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2)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互动
示例3:在我校国际部小学段ipad教学中,学生学习“对称”这一概念时,请学生用iPad拍下不同的对称图形,并且用Doodle Buddy打开这些图片,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过程重构 视频链接: ipad数学课
替代型——示例1:在生物实验中,例如奥地利生物学家G.J.门德尔遗传定律,用果蝇作实验,往往要几个月时间,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却能迅速获得结果。替代型——示例1:在生物实验中,例如奥地利生物学家G.J.门德尔遗传定律,用果蝇作实验,往往要几个月时间,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却能迅速获得结果。 二、教学过程重构 补充型——示例2: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看一看蛋白质一级结构怎样折叠成三级结构,DNA如何折叠形成染色质进而形成染色体。种群发展的模拟实验,在计算机模拟的条件下观察某个种群的生长曲线,它在食物网中所处的地位,哪些生物可能被它捕食,而它又会成为哪些更高等级物种的盘中餐。 (3)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实验 融合型——示例3:金融实验室中有效利用投资证券、股票分析软件及链接专业数据系统,对投资、金融、证券、股票的理解与模拟实验
二、教学过程重构 示例1: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软件和校园网平台,对学生成绩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地收集和分析,对其学习状况进行综合测评 (2)数字技术强化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效果评价。 示例:上海中学教师满意率测评系统 5、评价方式重构 (1)数字技术使基于统计数据的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
二、教学过程重构 • 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基于个性化知识构成基础上的创新 • 探究性学习——与专门课程相结合的课题探究成为现代学习者的重要学习经历 • 互动合作学习——超越学科范畴、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互动合作 • 反转学习——颠覆传统课堂形式,让沟通和探讨成为主要形式 • 混合学习——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数字环境下教学过程重构的思考 1、“学”的重构
基于高度选择性的因材施教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基于高度选择性的因材施教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 教师的角色定位由“传授知识者”转向“学习引导者” • 基于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 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的重要能力 二、教学过程重构 3、“评”的重构 2、“教”的重构 • 基于同一标准的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基于不同标准的多元化、全方位评价 • 数字技术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性的评价改为过程的全面监控及自动量化评价分析
1、在信息环境下、数字空间里的教学过程重构是一个长期、渐进、系统的工程1、在信息环境下、数字空间里的教学过程重构是一个长期、渐进、系统的工程 2、信息环境、数字空间还将引发学校管理的革新与重构 ★ 学校管理重构将推进基于数字平台的全域、全程、全方位管理 ★ 基于信息、数据的管理决策将成为学校科学管理的重要内涵 ★ 应对数字化挑战革新的领导者、教师与职工的信息素养持续提升成为必然 3、数字校园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将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与升级而不断走向深入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