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I. 信息 1 音讯、消息 2 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 3 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及运动状态的表征。

1.2 文献信息源基本知识. 1.2 .1 信息、文献及相关概念. I. 信息 1 音讯、消息 2 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 3 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及运动状态的表征。 信息的基本属性 : 普遍性、客观性、传递性、共享性、中介性、可储性、可知性、无限性。. II. 知识 是人类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物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是大量有组织的信息,是关于事实和思想的有组织的陈述。提供某种经过思考的判断和某种实验的结果。 知识具有实践性、规律性、渗透性及继承性。. 2. 据经合组织( OCED )出版的 《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 报告对知识的分类:

aulani
Download Presentation

I. 信息 1 音讯、消息 2 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 3 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及运动状态的表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2 文献信息源基本知识 1.2 .1 信息、文献及相关概念 • I. 信息 • 1音讯、消息 • 2 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 • 3 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及运动状态的表征。 • 信息的基本属性: 普遍性、客观性、传递性、共享性、中介性、可储性、可知性、无限性。

  2. II. 知识 • 是人类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物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是大量有组织的信息,是关于事实和思想的有组织的陈述。提供某种经过思考的判断和某种实验的结果。 • 知识具有实践性、规律性、渗透性及继承性。 2

  3. 据经合组织(OCE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对知识的分类:据经合组织(OCE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对知识的分类: • 1)“知事(Know-what)”,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可理解为Know-when、Know-where;即在什么样的时间(Know-when)、什么样的地点或条件下(Know-where)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 2)“知因(Know-why)”,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生产是在专门研究机构如实验室和大学完成的; • 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做某些事的技艺和能力,称为技术情报和商业秘密,其典型是企业开发和保存于其内部的技术诀窍或专有技术; • 4)“谁以及是怎样创造知识的(Know-who)”侧重创造思想、方法、手段、过程以及特点等的了解。 3

  4. III文献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 是人们用以记录和传播各种知识信息载体。载体形态如纸张、磁盘、光盘。缩微平片等。GB3792.1-83的定义。

  5. 文献的构成要素 : • A、知识信息是文献的核心内容 • B、符号系统是信息的携带者 • C、载体是符号赖以依附的“寄主” 1、数量激剧增加 2、载体形式和文种多样 3、内容交叉重复 4、文献聚散有序 5、新陈代谢加快 现代文献的整体特征

  6. 1.2.2 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 基于载体的文献信息 • 基于加工层次的文献信息源 • 基于出版类型的文献信息源

  7. 基于载体的文献信息 • 印刷型:最古老 • 缩微型 • 视听型 • 数字化型:趋势

  8. 基于加工层次的文献信息源 • 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 • 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后所得到的报道性产物。检索工具书和网上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 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具体知识、数据。如综述类文献及大百科全书、辞典等工具书。 • 零次文献 :未公开出版的 政府机关内部报告、手稿、书信、实物等。

  9. 文献检索:综述类文献:一般参考了大量一次文献信息(如美国《科学评论索引》要求收录论文的参考文献在55篇以上,包括综述、评论、专题报告等。文献检索:综述类文献:一般参考了大量一次文献信息(如美国《科学评论索引》要求收录论文的参考文献在55篇以上,包括综述、评论、专题报告等。 • 文献利用:论文综述是高校需要实现一个具体目标。现在一些教科书中也加入了这方面的内容,有的学校也有了实践和体验。论文综述需要广泛的信息检索、收集和组织方面的知识,有明确的目的,它是学生毕业论文和选题报告的前期工作

  10. 基于出版类型的文献信息源(文献收藏机构和文献数据库惯用的分类方式)基于出版类型的文献信息源(文献收藏机构和文献数据库惯用的分类方式) a. 图书:世界年出版50万种。 b. 期刊(periodical):年出版10万种,500万篇。 注意核心期刊。 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国外期刊一般以SCI、EI两大检索系统收录为准。经济管理类也可以SSCI(Social Science Index)、ABI(Abstract of Business Index)检索系统收录为准。

  11. c.科技报告:报道(记录)研究和开发调查工作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一种文献类型,一般都编有号码,供识别报告本身及其发行机构。 报告是一种典型的机关团体出版物。如美国政府工作报告: PB报告,NASA报告、 AD报告、DOE报告。年90万篇。 d.会议文献:指学术会议文献。年十万余篇。 e.学位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为获得学位进行科学研究而写出的学术性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中,常含有独创性的学术性文献资料

  12. f.专利文献: 特点:1、明显的知识产权特征 2、实用性非常强 3、集科技和法律信息于一体 4、著录格式严格规范 5、数量巨大,有大量重复现象

  13. 专利图片

  14. 中国根据专利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分以下三种类型中国根据专利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分以下三种类型 • 发明( invention ) • 实用新型 (utility patent ) • 和外观设计( design patent ) 年约50万件。

  15. g. 标 准 文 献 与标准化活动有关的一切文献都称为标准文献。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产品标准化,即产品质量要符合技术规定;零部件通用化;产品规格化和系列化。 标准是按规定程序制订, 经权威机构公认或主管部门批 准的在特定范围内执行的规格、 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

  16. 标准的主要特点 (1)标准的制订、审批程序有专门规定,并有固定 的代号,格式整齐划一; (2)一个标准一般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3)时效性强; (4)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标准在不同范围内执行; (5)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6)有自身的检索系统。

  17. 中国标准概况 * 195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并于1958年颁 布了第一批国家标准; * 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1979年颁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管理条例” * 1978年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加入了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 * 中国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标准、企业标准 * 中国标准的分类: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18. 1.2.3 二次文献类型(检索工具) 1)目录。以书名、刊名、会议名等为单位编写。 中国古代书目:《别录》:西汉刘向撰写,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推测其作用大概如下:一、命定书名,条别篇章,订著目次。二、雠校讹文,比较其异同。三、广罗异本,互相补充,除去重复。 《七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纂。著录图书一万三千余册,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是为《七略》,这是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著,我国第一部官修史志书目。

  19. 2)题录。如: 200008568 我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市场预测[刊]田恒真(中国农机院食品研究所)//包装与食品机械。-2000, 18(1) 。-1-5 3)索引。如: 机械加工 00003 00395 11009 14561 --模型 00375 4)文摘。如 037840 Algorithm for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general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 problem involving fuzzy data expressed by means of linguistic terms….. (Author abstract) 14 Refs,English. Yeh,Chung-hsing(Monash Univ,Clayton,Aust);Deng,Hepu. Proc IEEE Int Conf Intell Process Syst ICIP v.2.1998 Proceeding of ……Systems,ICIPS. Part 2(of 2), Beijing,China,IEEE,Piscataway,NJ,USA,p1564-1568. 5)搜索引擎

  20. 1.2.4 三次文献(工具书)概述 I. 中国古代工具书简介 1)字词典 使用部首法排序。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2)韵书 按韵编排汉字的字书称为韵书。如《佩文韵府》。 3)类书 类书是采集古代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母编排,以供寻检、征引使用的工具书。

  21. 如宋《太平御览》、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如宋《太平御览》、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 4)政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它收 集我国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史料,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顺序编 排。如唐.杜右《通典》、《元典章》、 《明会典》、《清会典》等。

  22. II. 近现代工具书类型 1、字词典 近代 《词源》、《辞海》、《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一卷,自第二卷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共出12卷。共收词语37万条, 5 000余万字。 2、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述一切学科领域或者某一学 科领域基本知识的具有权威性、知识性、 检索性的大型工具书,被称为“工具书之王”。

  23. II. 近现代工具书类型 • 《中国大百科全书》 1978~1993年编,全书按学科或知识领域分为74卷,其中正文学科分73卷,总索引1卷。总条目7.8万条,总字数1.26亿字总插图近5万幅,其中彩图1.5万幅。 • 《不列颠百科全书》 • 世界三大英语百科全书之A、B、C分别为: 《美国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EA) , 《不列颠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B),《科利尔百科全书》 (Collier’ Encyclopedia, EC) 3、年鉴、年刊、年报 4、手册

  24. II 近现代工具书类型 5、名录 经济机构名录 如《世界企业500强》。 商品名录 如《美国进出口商品名录》。 地名录 如《世界地名录》。 人名录 如《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录》。 6、资料汇编 7、表谱 8、图录

  25. III. 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方法 1、字顺排检法 ①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笔顺法、号码法 ② 音序排检法: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法;西文字母顺序排列法;韵部排列法,中国古代按音编制的汉字检字法大都是按韵部排列的。

  26. 2、分类排检法 分类法是将图书资料按学科、事物性质等系统加以排列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 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 七分法,又称七略。产生于东汉时期的刘向、刘歆所编,定本13219卷。全部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和辑略,略下分38种。

  27. 四分法,清代以来古籍编目常用的方 法。以经、史、子、集四部排,经部下分10 类,史部下分15类,子部下分14类,集部下 分5类。总共四部,44大类,67子目,如《四库全书总目》200卷。 •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28. 杜威十进分类法 • 国际十进分类法 • 国际专利分类法 3、主题排检法 以代表文献主题内容的主题词为标识检索文献的途径,这类索引以主题词(标题词、关键词、叙词等)的字顺编排。

  29. 4、时序排检法 常用于编制年表、历表、年谱等工具书方面。它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的一种方法。 5、地序排检法 常用于编制考查地理和地方资料工具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