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基于探究的立体几何考查研究 莆田六中 林金沂 2010 年 4 月 3 日

基于探究的立体几何考查研究 莆田六中 林金沂 2010 年 4 月 3 日. 1949 年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成立, 1954 年拟订教学大纲,并开始编写新的教材; 1966 年部分学科的教科书停用,之后使用上海版“暂用教材”,北京版“试用教材”; 1978 年出版各科教材,随后几经修改,从“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变革,到 1997 年高中实验教材出版 , 并于 2000 年陆续在全国推广, 2004 年秋季课程标准(实验)开始试验、推广.

gy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于探究的立体几何考查研究 莆田六中 林金沂 2010 年 4 月 3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探究的立体几何考查研究 莆田六中 林金沂 2010年4月3日

  2. 1949年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成立,1954年拟订教学大纲,并开始编写新的教材;1966年部分学科的教科书停用,之后使用上海版“暂用教材”,北京版“试用教材”;1978年出版各科教材,随后几经修改,从“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变革,到1997年高中实验教材出版,并于2000年陆续在全国推广,2004年秋季课程标准(实验)开始试验、推广.1949年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成立,1954年拟订教学大纲,并开始编写新的教材;1966年部分学科的教科书停用,之后使用上海版“暂用教材”,北京版“试用教材”;1978年出版各科教材,随后几经修改,从“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变革,到1997年高中实验教材出版,并于2000年陆续在全国推广,2004年秋季课程标准(实验)开始试验、推广.

  3.   从1949年起,高考经历了单独招生、联合招生、统一招生、废除高考到77年恢复高考(27万人,录取率4.7%),随后定向生,自费生,到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9年招生规模突破600万.  从1949年起,高考经历了单独招生、联合招生、统一招生、废除高考到77年恢复高考(27万人,录取率4.7%),随后定向生,自费生,到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9年招生规模突破600万.   高考命题也经历了高校自主命题、统一招生、分省命题、自主招生,….

  4.   高考数学科试卷的命制,也经历了以考查知识为主,到能力立意,关注交汇、关注探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等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福建省高考数学科命题研究课题组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并在近几年福建省课题成果及高考数学试卷中充分展示.  高考数学科试卷的命制,也经历了以考查知识为主,到能力立意,关注交汇、关注探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等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福建省高考数学科命题研究课题组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并在近几年福建省课题成果及高考数学试卷中充分展示.

  5. 立体几何 传统几何法与向量法试题

  6. 1984年全国卷 •理四 已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7. 1993年全国卷 • 理26 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β同垂直于平面γ,又同平行于直线b. 求证:(Ⅰ)a⊥γ; (Ⅱ)b⊥γ.

  8. 2000年全国(新课程)卷 • 理18甲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ΔABC中,AC=BC=1,∠ACB=900,棱AA1=2,M、N分别是A1B1、A1A的中点. (I)求BN的长; (II)求cos ; (III)求证A1B⊥C1M.

  9. 2000年全国(新课程)卷 • 理18乙 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BCC1=∠C1CD=∠BCD=600. (Ⅰ)证明:C1C⊥BD; (Ⅱ)假定CD=2,CC1=3/2, 求二面角C-BD-C1的 平面角的余弦值; (Ⅲ)当CD:CC1的值为 多少时,能使A1C⊥平 面BC1D?请给出证明.

  10. 2006年福建卷 • 理18 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AC=BC=CD=BD= (I)求证:AO⊥平面BCD; (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III)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11. 2009年福建卷 • 理17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DM⊥平面ABCD,BN⊥平面ABCD,且MD=NB=1,E为BC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NE与AM所成角余弦值; (Ⅱ)在线段AN上是否 存在点S,使得ES⊥平 面AMN?若存在,求 线段AS的长;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12. 高考试卷 数学创新型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13. 1996年全国卷 • 理22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 (Ⅰ)求证:BE=EB1; (Ⅱ)若AA1=A1B1;求平 面A1EC与平面A1B1C1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 注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 适当内容,使之成为(Ⅰ) 的完整证明,并解答(Ⅱ).

  14. (Ⅰ)证明:在截面A1EC内,过E作EG⊥A1C,G是垂足.(Ⅰ)证明:在截面A1EC内,过E作EG⊥A1C,G是垂足. 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侧面AC1;取AC的中点F,连结BF,FG,由AB=BC得BF⊥AC, 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F⊥侧面AC1;得BF∥EG,BF、EG确定一个平面,交侧面AC1于FG. 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FG,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BE=FG, 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AA1,△AA1C∽△FGC,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AA1/2=BB1/2,即BE=BB1/2, 故BE=EB1.

  15. 1996年立体几何试题设问方式的改革,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十年代的高考数学试题:1996年立体几何试题设问方式的改革,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十年代的高考数学试题:   在呈现方法上,出现了折叠、投影、截面、三视图等多种方式;   在知识的交汇上,出现了与轨迹、函数等知识综合的试题;   在设问方式上,出现了探究性、开放性的试题.   到21世纪,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于高考数学试题新的活力.

  16. 1997年全国卷 • 理19   已知m,l 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l 垂直于α内的两相交直线,则l⊥α;②若l平行于α,则 l 平行于α内所有直线;③若mα,l β,且l⊥m,则α⊥β;④若l β,且l⊥α,则α⊥β;⑤若mα,l β,且α∥β,则m∥l.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 .

  17. 1998年全国卷 • 理18   如图,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_____时,有A1 C⊥B1D1.

  18. 1999年全国卷 • 理18 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 ②α⊥β;③n⊥β;④m⊥α.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

  19. 2009年福建卷 •文5 如右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 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 方形,且体积为1/2. 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 可以是

  20. 2005年上海卷 • 理11. 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高为2/a,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a、4a、5a(a>0).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全面积最小的一个是四棱柱,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21. 2009年省质检 • 理18. 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与四个侧面的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 (Ⅰ)写出四棱锥P-ABCD中四对线面垂直关系(不要求证明); (Ⅱ)、(Ⅲ)略.

  22. 2002年高考全国卷 • 文22. (I)给出两块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1,图2),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图2中,并作简要说明;(II)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 (III)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栟成一个直三棱柱,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

  23.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DM⊥平面ABCD,BN⊥平面ABCD,且MD=NB=1,E为BC的中点.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DM⊥平面ABCD,BN⊥平面ABCD,且MD=NB=1,E为BC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NE与AM所成角余弦值; (Ⅱ)在线段AN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ES⊥平 面AMN?若存在,求线段AS的长;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24.   在研究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发现该几何体上有两个动点P,Q在正视图和俯视图中的射影长恒为3和4,下列关于线段PQ长的取值范围的判定中,正确的是( ) A.|PQ|∈(0,4] B.|PQ|∈(0,5] C.|PQ|∈[4,5] D.|PQ|∈[4,5 ]

  25. 试题的母题: 2008年海南与宁夏卷•理12.   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  ,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 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b的最 大值为( ) A. B. C.4 D.

  26. P1 3 Q1 P P3 Q Q3 Q2 4 P2   考察极端的情况:当PQ与侧视图对应的平面平行时,|PQ|长取到最大值5;当|PQ|与正视图对应的平面平行时,|PQ|=3,与PQ在俯视图中的射影长为4矛盾;当PQ与俯视图对应的平 面平行时,|PQ|=4, 据此判定B正确.

  27.   应用长方体模型计算判定:设PQ在侧视图中的射影长为x,在三个视图中按“长宽高”构造Rt△,并记长宽高依次为a,b,c.  应用长方体模型计算判定:设PQ在侧视图中的射影长为x,在三个视图中按“长宽高”构造Rt△,并记长宽高依次为a,b,c.   则a2+c2=9,①   且a2+b2=16,   所以|PQ|2=a2+b2+c2=16+c2.   由①得0≤c2≤9,   所以4 ≤|PQ| ≤5.

  28.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立体几何”部分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三视图等,这些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中的“视图与投影”紧密衔接,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探索研究几何的过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立体几何”部分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三视图等,这些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中的“视图与投影”紧密衔接,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探索研究几何的过程.

  29. 此类试题的背景比较新颖,需要实际操作和巧妙设计,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观察、分析、探索、决策,是一种解题策略开放与发散的题型.此类试题的背景比较新颖,需要实际操作和巧妙设计,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观察、分析、探索、决策,是一种解题策略开放与发散的题型.

  30.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