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生物醫學倫理 課程網頁: homepage.ntu.tw/~d97227201/

生物醫學倫理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d97227201/. 第一週:課程導論. 一、前 言. 生物醫學 倫理 , 主要談的是「 道 德 」 。 本課程著重探討適當的 醫病關係 、 基本倫理知識 ,以及 道德推理 與 解決臨床道德問題 的能力。 核心目標 : 培養學生具備對生物醫學倫理問題之敏感性與基本知識,進而思辨、推理並嘗試解決臨床醫療情境中的道德問題。 教學方式: 課堂講授、文獻閱讀、案例 研討 (case study) 與 小組討論等。. 一、前 言. 談道德 = 說教 ? 結論式的道德教育容易淪為 說教。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物醫學倫理 課程網頁: homepage.ntu.tw/~d9722720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醫學倫理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97227201/生物醫學倫理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97227201/ 第一週:課程導論

  2. 一、前 言 • 生物醫學倫理,主要談的是「道德」。 • 本課程著重探討適當的醫病關係、基本倫理知識,以及道德推理與解決臨床道德問題的能力。 • 核心目標:培養學生具備對生物醫學倫理問題之敏感性與基本知識,進而思辨、推理並嘗試解決臨床醫療情境中的道德問題。 •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文獻閱讀、案例研討(case study)與小組討論等。

  3. 一、前 言 • 談道德=說教? • 結論式的道德教育容易淪為說教。 • 說教的結果―「知」和「行」的自動分離:多數人都是以雙重標準來生活,道德於是變成智慧語錄,是考試和寫作文的標準答案。 • 透過「思辨」來瞭解道德:這門課程要告訴你,談道德可以不說教,而是透過推理與批判來思辨倫理規範背後的「道理」,嘗試解決困難的道德問題。

  4. 二、研究道德的學問:倫理學 (一)什麼是倫理學? • 定義:倫理學是用哲學的批判性思考方法研究道德的學問,又稱為「道德哲學」。 • 倫理學探討道德要求的合理性:針對人類社會為何存在各種道德要求,以及它們成立的理由何在,提出哲學性的思考。 • 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具規範性:這是倫理學和哲學其他研究領域最大的不同。

  5. 二、研究道德的學問:倫理學 (二)倫理學的內容: 1.規範倫理學:研究道德判斷和原則

  6. 二、研究道德的學問:倫理學 2.後設倫理學:以道德概念、道德判斷、道德原則本身作為研究對象 • 後設倫理學關心的是價值好壞和行為對錯的本質。探討主題包括: • 道德語言的意義:什麼是「好」(good)? • 道德的本質:道德是相對的還是客觀的? • 道德的證成(justification):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7. 二、研究道德的學問:倫理學 3.應用倫理學:道德理論和基本原則的實際應用 探討主題包括: • 政治哲學:探討理想社會應如何構成、社會正義、自由、權利等議題。 • 專業倫理:將道德原則應用到跟各種職業有關的道德問題。例如,(生物)醫學倫理、工程倫理、新聞倫理、企業倫理等。 • 實用倫理:探討墮胎、安樂死、死刑等議題。

  8. 二、研究道德的學問:倫理學 (三)簡介生物倫理學: • 生物醫學倫理(biomedical ethics),包含醫學倫理(medical ethics)和生命倫理(bioethics)。 • 它探討跟醫療實務或生物醫學研究有關的道德議題。 • 醫療實務不僅涉及醫師,也包含其他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的行為。 • 它是規範性的(normative),而非描述性的(descriptive)。

  9. 三、課程簡介 • 授課教師:吳澤玫 •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 E-mail:tsemei72@yahoo.com.tw • 個人教學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97227201/ • 每週上課使用的教學投影片、補充教材、作業題目,都會放在教學網頁和學校的My2TMU中。 • 教學投影片檔案最晚會在上課前一天上傳,建議預先下載列印,可減少上課抄筆記的時間和精力。

  10. 三、課程簡介 (一)修課要求: • 彼此尊重―上課不聊天:請不要在上課時間聊天,以免影響授課者和其他想聽講的同學。但歡迎同學有疑問時隨時發問或提出討論。 • 誠實―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作業切勿抄襲網路資料或他人作業,考試絕對不要作弊。因為誠實不但是最好的策略,也是最基本的品格要求。 • 絕非營養學分:本課程對於作業、考試和小組活動皆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建議無意投入學習心力的同學宜多做考慮。

  11. 三、課程簡介 (二)成績考核: • 出席率10%:修課學生應每週出席課程,並針對課堂議題踴躍發言與討論。如果因生病或有事實在無法來上課,則須於上課前寄信跟教師請假,後續需出示請假證明。 • 請假或遲到每次扣1分,曠課每次扣3分。 • 作業15%:本課程有二次個人作業,修課學生須針對教師指定之問題進行理論陳述與反思批判。作業須以電腦打字並準時繳交至My2TMU之課程網頁。

  12. 三、課程簡介 • 小組討論25%:學生每4人為一組,各組須針對課堂設計的題目進行討論。若未出席課程、參與討論也會影響個人之小組討論分數。 • 要求:隨機抽選各組特定組員做口頭分享,且須記錄、整理討論成果,於每週四上午8點以前上傳至My2TMU之課程網頁。 • 期中考25%:申論題形式,範圍包括第1-8週課程教學內容。 • 期末考25%:申論題形式,範圍包括第10-16週課程教學內容。

  13. 三、課程簡介 (三)教材: • 主要教材: Peter A. Singer 編著,《臨床生命倫理學》,蔡甫昌 編譯,臺北市: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3。 • 參考教材: 1.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2009。 2.蔡甫昌,《醫學倫理小班教學:案例與討論題綱》,臺北市: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06。

  14. 三、課程簡介 3.蔡甫昌 編著,《臨床倫理病案討論》,臺北市:橘井,2007。 4.戴正德、李明濱等 編撰,《認識醫學倫理》,新北市:前程文化,2011。 5. Tom L. Beauchamp and James F Childress, 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6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6. David DeGrazia, Thomas A. Mappes, and Jeffrey Brand-Ballard, Biomedical Ethics,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11. 7. Lisa Yount, Issues in Biomedical Ethics, San Diego, CA: Lucent Books, 1998.

  15. 三、課程簡介 (四)教學內容規劃: 生物醫學倫理議題 道德理論 道德動機 倫理決策 知情同意 病情告知 研究倫理 遺傳醫學倫理 生命末期照護倫理 從同理心思考醫病關係 醫事人員專業倫理 醫學倫理四原則 不傷害 行善 自主 正義 規範倫理學理論 效益主義 義務論

  16. 三、課程簡介 (五)課程特色: •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透過案例研討、新聞時事引導教學,以提升學習興趣、促進倫理分析應用能力。 • 以小組為基礎的學習(Team Based Learning):透過每週課堂的小組討論,培養集體審議、傾聽與說服的能力。 • 注重道德推理、個人反思與表達:倫理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於經理性思辨的判斷、價值內化與表達溝通。

  17. 三、課程簡介 • 案例研討範例: • 83歲的金女士患有阿茲海默症,原本和她的二女兒和小兒子住在家裡,但隨著病情惡化,兩子女無力照顧,只好將金女士送到護理之家。在護理之家一年後金女士自己停止進食,於是兩子女和主治醫師魏醫師討論是否要開始管灌餵食(tube feeding)。兩子女指出,母親過去曾表達不希望以這樣的方式活下去,為了尊重母親,他們決定不做管灌餵食,改使用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 。 • 金女士遠嫁國外的大女兒在接獲消息後立刻搭飛機回國。她極力反對不使用管灌餵食的決定,甚至指控弟弟妹妹用這種方式謀殺、遺棄母親。同時大女兒也告訴魏醫師若不採用管灌餵食,她將會採取法律行動。因為大女兒的突然出現,使得魏醫師陷入了兩難的處境。

  18. 四、什麼是道德? (一)倫理(ethics)和道德(morality)有何區別? • 區分兩組基本語詞: 1.對錯:這組字用來描述行為。 2.好壞:這組字用來描述動機、品德或事務狀態。 • 嚴格來說,「倫理」的範圍大於「道德」:狹義的道德只涉及行為的對錯,而倫理判斷則包含對錯、好壞的評價。 • 通常把這兩個語詞視為同義,不做嚴格區分。

  19. 四、什麼是道德? (二)不同的道德評價對象: 1.行為:一個行為可能是對的或錯的。 2.品德:一個人的品德(行為時的普遍傾向)可能是好的或壞的。 3.人:一個人可能是好人或壞人。 • 道德分公德和私德,即使違反私德也有輕重之別。 • 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依據的是他的整體品德。 • 要求一個人要有道德,是要人整體而言做個「對社會加分」的人。

  20. 四、什麼是道德? (三)道德的意義: 1.道德是人與人之間的適當對待方式: 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說:「倫理這個名稱指的是:我們關心良善行為。我們覺得有義務不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幸福,而且也考慮他人及社會整體。」 • 只要兩個人以上產生互動,就會產生道德問題。 • 道德評價會影響被評價者的行為和感受。 2.道德是一種社會制度: • 社會是自由平等公民之間的公平合作體系,道德規範其實就是一種遊戲規則。

  21.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一)法律和道德的相同點: • 性質相同:道德和法律都是規範性的,是對人們的行為所設下的規定和限制。嚴重違反道德的行為通常會成為法律。例如,濫殺無辜不只不道德,也違反法律。 • 目的和功能相同:制定道德和法律規範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處境、解決利益的衝突、導引人際合作、促進社會和諧。

  22.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二)法律和道德的相異點: • 合法不一定合乎道德:例如,依民法805條「遺失物之拾得」規定,向遺失錢包的貧困者索取報償。此舉儘管合法,但卻會被指責是不道德的。 • 法律不禁止的不一定合乎道德:例如,法律不禁止年輕人坐博愛座,不讓座給孕婦雖不違法但不道德。 • 法律禁止的不一定不合乎道德:例如,紅燈右轉違反交通法規,但不會被指責是不道德的。 • 違規的制裁方式不同:違反法律的制裁來自公權力,違反道德的制裁則來自社會輿論或良心的譴責。

  23.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三)依法行事不夠嗎? • 知法是常識,守法是道德:違法的人通常都知道法律的規定。相反地,越懂法律的人如果缺乏道德越會鑽法律漏洞。 • 執法不力是道德問題:所有法律最後還是靠「人」來執行,如果執法者不道德,則徒法不足以自行。 • 徹底執法需要建立警察國家:人民的道德感越低,法律規定就越多,這會使得個人自由變得越少、執法的成本越高。

  24.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 人人都不違法仍無法構成美好社會:法律只是行為的最起碼底線,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案例1]:1964年3月,一位住在紐約皇后區的夜歸女子Kitty Genovese在自家附近被歹徒刺死。報導指出,共有三十八個鄰居親眼目睹這個慘劇發生或聽到她的求救聲,卻沒有一個人打電話報警或採取任何行動。 [案例2]:2010年9月,林姓退休男子深夜開車返家,在距離家門口約三百公尺處自撞電線桿受困。他的兒子下班經過車禍現場時不以為意,沒有伸出援手。返家後驚覺不對勁,衝回現場時還是晚了一步,父親送醫急救後宣告不治。 • 思考:這些人都沒有違法,但這是一個美好的社會嗎?

  25.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四)道德才能構成美好社會: • 集中營生還者─猶太人吉諾特寫給老師們的信: 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倖存者,我看到了一般人未見之處,瓦斯房是由博學的工程師建造,兒童是由受過教育的醫生毒死,嬰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謀殺,婦女被知識份子射殺。所以,我懷疑教育。 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讓你們的辛勞製造出博學的野獸、身懷絕技的精神病人、或受過教育的怪人。讀寫算等學科只有在把我們的孩子教的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26.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 柯文哲:我們急需人格教育: • 年輕時的柯文哲曾相信「人定勝天」。他描述自己醫術日益精進,躋身名醫後,看到數據和心電圖,還沒看到病人就脫口說:「急性心肌炎」。但現在,在他的眼中,又重新看到在家庭和社會中牽扯不清的「病人」;而非數字和病理報告中呈現的「病」。

  27. 五、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 A的N次方理論:若是A大於一,A的N次方答案就會無窮大;但若A小於一,其結果就會趨近於零。 • 這個底數A,就像是一個一個學生。若是每一個學生,願意自己付出給社會的多於自己獲得的一點點,所有人累積起來,就會變成無窮大。但是,若是每一個學生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去多拿一點,就是底數A小於一,最後總和起來趨近於零。 [2011.11.08 親子天下雜誌 29期]

  28. 六、結 語 • 這門課程要思考、分析、批判生物醫學倫理的各種重要議題。你將發現,思考道德問題不但很重要,而且很有趣。 • 歡迎所有同學選修,但仍要提醒各位,如果你只是想修一門又涼又補的營養學分,那麼這門課不適合你,請慎重考慮。 • 下週課程主題:道德理論Ⅰ效益主義

  29. 參考書籍 •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三民書局,2009,〈導論〉。 • 林火旺,《為生命找道理》,臺北:天下,2010。pp.149-17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