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在创新中前行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急需加速人才培养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蔡惟慈 2010 年 9 月 5 日 于沈阳.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1. 主要内容 ——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二、经济腾飞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 三、装备制造业的差距主攻方向及对策 四、振兴装备制造业急需加速人才培养.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2. 一、得益于诸多利好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1 、相关数据

Download Presentation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创新中前行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急需加速人才培养在创新中前行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急需加速人才培养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蔡惟慈 2010年9月5日 于沈阳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1

  2. 主要内容——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二、经济腾飞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 三、装备制造业的差距主攻方向及对策 四、振兴装备制造业急需加速人才培养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2

  3. 一、得益于诸多利好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一、得益于诸多利好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1、相关数据 2、高速发展的原因探讨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

  4. 1、相关数据 规模 速度 进出口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

  5. “十五”迅猛发展——五年三倍 2000 2005 增长倍数 年均增长 总产值 14420 41787 2.90 23.71% 增加值 3680 11012 2.99 24.51% 利润 542 2196 4.05 32.31% 出口创汇 368 1045 2.84 23.21% 贸易差额 -161 -139 全员劳动 37715 95179 2.52 20.34% 生产率 (单位:亿元、亿美元、元/人年 )

  6. 2006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 2005 2006 同比增长 总产值 41428 54906 32.5 % 增加值 10821 14406 33.1 % 利润 2196 3045 38.66% 出口创汇 1045 1369 31.0 % 贸易差额 -139 7.47 全员劳动 94912 115451 21.6 % 生产率 (单位:亿元、亿美元、元/人年 )

  7. 2007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 2007 同比增长 总产值 73567 33.99% 增加值 19533 35.59% 利润 4587 50.64% 出口创汇 1929 40.90% 贸易差额 241 全员劳动生产率 140444 21.64% (单位:亿元、亿美元、元/人年 )

  8. 2008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 2008年 同比增长 总产值 90740 23.43% 增加值 23991 17.10% 利润 6049 31.87% 出口创汇 2425 25.70% 贸易差额 476 全员劳动生产率 149000 4.49% (单位:亿元、亿美元、元/人年 )

  9. 2009年 ——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两位数增长 2009年 同比增长 总产值 107484 16.07% 增加值 13.80% 利润 7518 24.28% 出口创汇 1958 -19.25% 贸易差额 149 (单位:亿元、亿美元)

  10. 2010年1-7月——实现了超高速增长 2010年1-7月 同比增长 总产值 77553 35.72% 增加值 22.70% 利润 (1-5月) 3536 86.13% 出口创汇(1-6月)1185 33.01% 贸易差额 20.6 (单位:亿元、亿美元)

  11. 进入新世纪(2000-2009)九年来 总量——九年七倍 2000年 2009年 2009/2000 总产值 14420 107484 7.45 实现利润 542 7518 13.87 出口 368 1958 5.32 贸易差额 -161 149 (单位:亿元、亿美元)

  12. 增长速度—— 十五年均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产值 23.71% 32.50% 33.99% 23.43% 16.07% 利润 32.31% 38.66% 50.64% 31.87% 24.28% 出口 23.21% 31.00% 40.90% 25.70%-19.25% 2010年预计可以实现20%以上的增长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 机械工业总产值2008年9.074万亿元,为1978年80多倍,年均增长19.6%; 机械工业增加值2008年近2.4万亿元,年均增长近20% 出口额2008年达到2425亿美元,为1978年929倍,年均增长超过25%。实现了由巨额逆差到顺差的历史性转变。 同期GDP平均年增长9.7% 全部工业的增加值平均年增11.2%。

  14.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数、从业人员、销售收入、利润、资产等总量规模大体已占到全部工业的15-20%;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8%左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数、从业人员、销售收入、利润、资产等总量规模大体已占到全部工业的15-20%;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8%左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规模在世界各国同行中的排名也已进入前三名。

  15. 2、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探讨 需求拉动增长 政策驱动发展 改革激发活力 开放创造机遇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15

  16. 二、中国经济的腾飞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 1、重大装备 2、基础机械 3、汽车 4、施工机械 5、农业机械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16

  17. 1、重大技术成套装备 (1)发电设备 1978年产量483.83万千瓦,主力机组为单机容量10万、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2008年产量达1.33亿千瓦,2009年1.17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主力机组为单机容量30万、6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

  18. 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我国所生产的发电设备的蒸汽参数及容量等级开始进入世界顶级产品领域—— 蒸汽参数: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单机容量等级: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单机容量70万千瓦水电机组

  19. 发电设备总产量中大容量机组的比重明显提高—— 2009年生产的3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已占当年生产的火电设备总容量的78.6%,其中: 30万千瓦级机组86台,40万千瓦级机组1台,60万千瓦级机组44台,超超临界100万千瓦级机组10台;水电机组60万千瓦级3套、70万千瓦级5套。

  20. 在满足国内建设需求之外,发电设备开始大量出口—— 2009年出口发电设备287套/1648万千瓦,占当年总产量的14.1%。 其中: 水电211套/284万千瓦 火电66台/1363万千瓦 其中:60万千瓦级10台 30万千瓦级16台 风电机组10台/1.5万千瓦

  21. (2)输变电设备 通过多年的努力,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科研、试验和生产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交流输变电设备已迈上百万伏电压等级,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工业化运行的试验示范线路,至今已安全运行一年半多; 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已迈上±80万伏电压等级;这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设备。

  22. (3)冶金矿山设备 经过自宝钢建设等重点工程以来有关设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的锻炼,冶金矿山装备的研制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以下代表性设备已能自主生产: 2150毫米和2130毫米冷热连轧机 5米宽厚板轧机 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关键设备(55立方米矿用电铲、220吨电动轮自卸车等) 1800-2040千瓦采煤机

  23. (4)石油化工装备 已能自主生产以下代表性装备: 12000米石油钻机 5.3万立方米/时空分设备 百万吨级乙烯装置配套用压缩机 30万吨/年合成氨成套装备 500万吨/年炼油成套装备

  24. 2、基础机械 国产金属加工机床按产值计算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 2000年为40% 2007年为56% 2008年为61% 2009年为70%

  25. 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2009年第一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生产国。如按美元计算,2009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值为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消费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

  26. ——基础机械技术进步取得进展 数控机床产量 1978年581台 2008年12.22万台 2009年14.39万台 2010年上半年9.45万台 同比增长52.23%

  27. 成功研制了一批位居世界之最的产品 如:工作台宽11米的数控龙门镗铣床;加工直径22米的超重型数控立车;Φ5米X20米、承重500吨的超重型卧式车床,Φ5米X14.5米、承重260吨的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旋风切削中心,Φ2.5米X15米、承重150吨的数控轧辊磨床,加工直径达8米的数控立式滚齿机,镗桿直径320毫米的超重型数控落地镗床,等等;

  28. 正在研制更大规格的产品,如:加工直径达25米和28米的超重型数控立车以及Φ6.3米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正在研制更大规格的产品,如:加工直径达25米和28米的超重型数控立车以及Φ6.3米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

  29. 研制成功一批重型自由锻造液压机: 一重研制成功了1.5万吨水压机 二重研制成功了1.6万吨油压机 上重研制成功了1.65万吨油压机 中信重工正在研制1.85万吨的油压机

  30. 3、汽车进入世界大国行列 1978年 14.91万辆 2008年 935 万辆 2009年1379 万辆,第一次迈上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0年预计1500万辆以上。 其中:轿车 1978年2640辆,2008年504万辆,2009年为749万辆,2010年预计800万辆以上。

  31. 4、施工机械迅速崛起为世界制造大国 轮式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起吊能力达1000吨级的履带起重机、500吨级的全路面起重机,扬程60米以上的混凝土泵车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已经研制成功;正在研制起吊能力达3000吨级的履带起重机。

  32. 5、农业机械 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2009年产量: 大型拖拉机 74718台 同比增长30.69% 中型拖拉机317215台 同比增长28.97% 联合收割机107857台 同比增长27.61%

  33. 三、主要差距、主攻方向及对策 思考 1、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 2、发展中的主要瓶颈约束因素 3、主攻方向及相关对策的思考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3

  34. 1、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 (1)高端产品严重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2)国产装备的质量和品牌信誉不高 (3)基础领域的水平差距远大于主机 (4)现代制造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4

  35. (1)高端装备差距明显,不能满足用 户需求 一是部分高档装备不能自主生产,不得不进口;二是有些高档装备主机虽能生产,但若干关键配套零部件尚受制于人;三是研发能力与加工制造能力相比落后很多。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5

  36. 例如: 常规水火力发电设备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三代核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和燃气轮机等高端产品差距很大,仍主要依赖进口;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6

  37. 常规发电机组主机等级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大型电站锻件、阀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配套产品很薄弱;常规发电机组主机等级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大型电站锻件、阀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配套产品很薄弱; 成熟产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但新产品的研发和试验能力相当落后。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7

  38. 再如:直流输电装备的生产制造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成套工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尚有很大差距;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等主设备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配套的高压绝缘套管、操作机构、分接开关、直流场设备、优质矽钢片等还有明显差距;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8

  39. 再如:数控机床的总产量虽已位居世界各国前列,但其中的高档数控机床仍主要依靠进口;超大、超重型机床虽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超精、超细、高效、专用机床差距巨大;机床主机生产能力虽大,但配套的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明显落后;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39

  40. 再如:工程机械虽已进入世界生产大国之列,但配套所需的高档发动机和液压系统仍严重依赖于进口;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等高端零部件仍受制于人;中小农业机械具有很强竞争力,但大型农业机械严重落后;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0

  41. 再如:风力发电设备主机生产能力发展迅猛,但研发能力和配套轴承、电控系统严重滞后;大型冷热连轧线和大型石化装置已能自主生产,但系统设计和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变频调速装置及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仍需依靠对外合作才能解决;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1

  42. 至于大型精密测试仪器、精密传感元器件、激光器件、机器人、高档绝缘材料、高档电工用硅钢、高档轴承钢、高档硬质合金等特种优质专用原材料等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更为明显。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2

  43. (2)高端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信誉差距明显 国产高端装备多数“形似”而“神不似”。部分高端产品虽能研制,但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附配件完整性、软件成熟度、长远持续服务的满意度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明显差距,用户对国产高端装备多持怀疑态度,国产化高端装备的质量及品牌信誉仍未树立。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3

  44. (3)基础领域的水平差距更甚于主机 国内机械工业基础技术研究欠帐很多,相当薄弱;不能为高端装备研制提供有力支撑。致使许多高端产品的研制停留于仿制或外延推导阶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成功,也是偶然性大于必然性,而出现问题后则难免不再重犯,大型铸锻件的研制尤为典型。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4

  45. 高档基础零部件如:大型工程机械用液压件、大型风电机组用轴承和变频控制系统、高档内燃机及其燃油控制系统等的水平差距尤其大,以致许多高端装备国内已能生产,但与之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和基础件仍严重依赖于进口。高档基础零部件如:大型工程机械用液压件、大型风电机组用轴承和变频控制系统、高档内燃机及其燃油控制系统等的水平差距尤其大,以致许多高端装备国内已能生产,但与之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和基础件仍严重依赖于进口。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5

  46. (4)产业形态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现代制造服务业明显薄弱(4)产业形态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现代制造服务业明显薄弱 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工能力强、服务能力弱;主要依赖于单机产品销售,而不善于系统集成和工程成套服务。与发达国家同行相比,过度依赖于实物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价值链偏短,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大,附加价值偏低。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6

  47.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上述问题已经得到全行业的高度关注,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势头开始加快。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7

  48. 2、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1)研发能力薄弱,适应不了产品加速升级的需求 (2)高端装备有需求,但国产高端装备用户信任度低 (3)关键高档零部件发展滞后的瓶颈制约 (4)高端技术难以引进,国产高端装备遭遇进口产品打压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8

  49. 3、今后主攻方向及对策思考 (1)主攻方向 今后应致力于增强高端装备及关键配套零部件的自主能力,提高对国民经济升级转型的保障水平。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49

  50. (2)对策思考: ——转变观念 ——鼓励创新 ——强化基础 ——两化融合 ——引导市场 Cai weici,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