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2009 ~ 2012 增 ( 修 ) 訂規則摘要 研 習 會

2009 ~ 2012 增 ( 修 ) 訂規則摘要 研 習 會. R-1.3.4 攻擊線 每邊場地各自在中線的中心點向後三公尺處畫一條線為攻擊線。此 成為前區 FIVB 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在攻擊的兩側各劃五段長 15 公分 寬 5 公分,間隔 20 公分的虛線,虛線總長為 1.75 公尺。 教練限制線(自攻擊線末端延伸至端線,平行於邊線且距離邊線 1.75 公尺)由長 15 公分,間隔 20 公分的虛線組成,標記行使教練權的範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9 ~ 2012 增 ( 修 ) 訂規則摘要 研 習 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9~2012增(修)訂規則摘要 研 習 會

  2. R-1.3.4攻擊線 每邊場地各自在中線的中心點向後三公尺處畫一條線為攻擊線。此 成為前區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在攻擊的兩側各劃五段長15 公分 寬5公分,間隔20公分的虛線,虛線總長為1.75公尺。 教練限制線(自攻擊線末端延伸至端線,平行於邊線且距離邊線1.75 公尺)由長15公分,間隔20公分的虛線組成,標記行使教練權的範 圍。(參閱規則1.3.3、1.4.1) • R-1.4.4 自由球員交換區 自由球員交換區是球員席側的無障礙區,範圍自攻擊線向 後延伸至端線(參閱規則19.3.2.4、圖1b)

  3. 15cm 20cm • 教練指導線明細圖

  4. R-4.1.1(球隊組成) 每一球隊最多包含十二名球員、一名教練、一名助理教練 、 一名運動防護員及一名醫師。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醫師必須事先獲得FIVB認定 資格者。 FIVB世界性成人組比賽中,一個隊伍最多可以由十四(14)球員 組成(最多十二 (12)名正式球員)。(5.2、5.3 ) • R-4.3.2 球鞋必須輕便柔軟,鞋底由橡膠或合成皮製成且無後跟。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成人組禁止穿黑色球底的球鞋。 • R-4.3.3 球員運動衫的號碼必須使用1至18號。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球員運動衫的號碼必須使用1至 20號。

  5. R-4.3.3.2 球衣胸前號碼至少15公分高,背後號碼至少20公分高,號碼的 筆劃至少應有2公 分的寬度。 •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在右腿球褲上需繡上號碼至少 4至6公分高,寬至少1公分。 運動衫與球褲應遵守FIVB標準。 • R-4.3.4 隊長胸前號碼下方應配載一條長8公分寬2公分的帶子以資 辨 別 。 • R-5. 球隊領導者 自由球員不得擔任隊長。

  6. R-5.1.2.3(隊長) 當教練缺席時請求暫停和替補(規則15.2.1、15.4、15.5) • 5.2.3.4 球隊成員得給予場內球員指導,教練可以在球員席前的 無障礙區,自攻 擊延長線後至熱身區之間站立或走動進行指導,但不得干擾或延誤比 賽。(規則1.3.4、1.4.5)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中,教練需於教練限制線後方指導其球 隊。 • R-5.3.2 若教練因任何因素(含懲罰)必須離隊時,助理教練可以在比賽隊長的 請求下,經第一裁判認可後,於教練離隊期間執行教練的任務。 • R-10.1.3 (球越網) 球通過網下空間朝對方場地飛去時,在尚未完全穿越球網垂 直面之前均 視為有效球。(23.3.2.3f、圖5、圖11(22))

  7. R-11.2.2.1 (侵入中線) 允許足部觸及對方場地,惟侵入的 足部仍需有一部份與中線接 觸或在中線的上方。(規則1.3.3、圖11(22)) • R-11.2.2.2 允許足部(含)以上身體任何部位觸及對方場地,但不得妨礙對 方球員的活動。(規則1.3.3、11.2.2.1、圖11(22)) • R-11.3.2(觸網) 球員可觸及網柱、網索或標誌竿外側的其他物體,含球網本身, 但不得妨礙比賽。 R-11.4.2 球員由網下侵入對方空間時干擾對方的活動 (犯規)。

  8. ‧ R-11.4.3 球員足部完全侵入對方場地。 ‧ R-11.4.4 球員有以下行為(但不限於此)視為妨礙對方比賽: -擊球時觸及白色網袋或標誌竿上半段80公分處。 -擊球時藉助球網的支撐。 -利用對手取得優勢。 -妨礙對手合法擊球的動作。 • 13.2.3 (攻擊) 若在觸球的瞬間,部分球體低於球網上緣,則後排球員也可在前區 完成攻擊。

  9. R-14.1.1(欄網) 攔網係指靠近球網的球員,在高於(不含)球網上端處攔截對方來 球的動作,無論觸球高度如何。只有前排球員可以完成攔網,但 觸球瞬間,球員身體的一部分必須高於網上端。

  10. R-15 合法的比賽中止 合法的比賽中止為:暫停與替補球員。    比賽中止是指介於完成一球到第一裁判鳴笛指示下一次發球的時間 • R-15.2.1 唯有教練可以請求合法比賽中止,教練缺席時則可由比賽隊長請 求比賽中止,他人不得請求。 請求必須在死球後時,鳴笛發球前,以規定的手勢指出。     FIVB世界性及其認可的比賽必須使用蜂鳴器,然後再以手勢請求 暫停。 • R-15.3.2 (連續請求比賽中止) 同一球隊不得連續請求球員替補,除非經恢復比賽。但在同一次 的比賽中止時間,可替換二名或二名以上的球員。

  11. R-15.7 例外替補 球員受傷無法繼續比賽時(自由球員除外),應做合法之替補 ,如 該隊已無合法替補之可能,則可使用有資格的例外替補,且不受 規則15.6的限制。 例外替補是指不在場內之任一球員。除自由球員或與自由球員交換 之球員外,均可替補受傷之球員。受傷球員不得再進場比賽。例外 替補情況不計算在正常替補次數內。

  12. R-15.10 替補程序 • R-15.10.1 替補必須在替補區內進行。 R-15.10.2替補的時間,只限於在記錄表上完成登記替補及允許球 員進場、退場。 R-15.10.3a 實際請求替補時,替補球員必須在合法比賽中止時進 入替補區準備進場。 R-15.10.3b 若球員未依上述情形準備,則不允許該次替補,並判 罰 該對延誤比賽一次。 R-15.10.3c 請求替補由紀錄員或第二裁判確認,且分別透過蜂鳴 器或哨音示之。 FIVB世界性及其所認可的比賽應使用號碼牌進行球員替補。

  13. 16.2.3 延誤比賽 同一場比賽中,同隊任何成員第二次及後續任何類型延誤比賽應 處以延誤懲罰,失一分且喪失發球權。 • 19. 自由球員 19.1.1 每一球隊有權利在球員名單中,指定最多二名擅長防守的 球員為自由球員。 Fivb世界性及其認可的成人組比賽中,超過12名球員的球 隊必須強制指定其中二名球員擔任自由球員。 19.1.2 自由球員於比賽前,必須登記在記錄表上自由球員專用欄內 Fivb世界性及其認可的比賽中,所有自由球員必須於比賽 前登記在紀錄表上的自由球員專用欄內,且僅限於該欄內。 19.1.3 教練須於比賽前指定一名先發自由球員,若有第二名自由球 員則為預備自由球員。 19.1.4 自由球員不得同時擔任球隊隊長或比賽隊長。

  14. R-19.2 自由球員裝備 自由球員必須穿著比賽服(若為再指定之自由球員的上衣為背 心),其運動衫的顏色明顯與其他隊友不同,其樣式可以與隊友 不同,但必須和隊友同樣有號碼。 Fivb世界性及其認可的成人組比賽中,再指定之自由球員必須 穿著與原自由球員同樣式、同顏色的運動衫,但使用自己的號 碼。 • R-19.3.2.3 在鳴笛發球後,發球員發球前,其交換雖不被拒絕, 但經過死 球後,必須接受一個延誤口頭警告。 再次發生延誤交換則比賽立即中止且判定延誤比賽,下一球之 發球權歸屬則視延誤比賽之判罰結果而定。

  15. R-19.3.2.5(增列) 不合法的自由球員交換與輪轉錯誤判罰相同。 • R-19.3.3.1 教練有權以任何理由將預備自由球員更換場上自由球員 ,但一場比 賽以一次為限,且須於原自由球員交換之ㄧ般球員回到場上之後始 得交換。此更換必須登記於紀錄表的「備註」欄中以及自由球員記 錄表內。原自由球員於更換後不得再參加該場比賽。如預備自由球 員受傷或身體不適時,教練得從當時在場外的球員中(不包括原自 由球員),重新指定一名新的自由球員。 球隊隊長被教練定為新的自由球員時,須放棄所有隊長職權。 若因受傷或身體不是更換自由球員或重新指定自由球員 時,不計入 更換次數。

  16. R-21.2.1 無禮行為:違反良好禮儀、道德情操或表現輕蔑的任何行為 • R-21.2.2 冒犯行為:誹謗、侮辱的言詞或動作。 • R-21.2.3 侵犯行為:身體的攻擊、蓄意侵犯或威脅行為。 • R-21.3 處罰的等級:第一裁判依據不當行為的嚴重程度施予判罰並 • 記錄在記錄表上的包括:懲罰、驅逐出局與取 消資格。 • R-21.3.1 懲罰:球隊任何成員在比賽中第一次無禮行為,判失一 分且喪失發球權的懲罰。 R-21.3.2 驅逐出局 R-21.3.2.1 球隊成員被驅逐出局後,不可參加該局剩餘的比賽, 必須坐在懲罰區,無其他判罰。被驅逐的教練,喪失 該局之教練權,需坐在懲罰區。 R-21.3.2.2 球隊成員的第一次冒犯行為應判處驅逐出局,無其他 判罰。 R-21.3.2.3 同一球員在同一場比賽中第二次無禮行為應判處驅逐 出局,無其他判罰。

  17. R-21.3.3 取消資格 21.3.3.1 球隊成員被取消資格後,必須離開比賽控制區域,不可 以再參加該場剩餘的比賽,無其他判罰。            21.3.3.2 第一次的實際攻擊、蓄意或威脅侵犯應判處取消資格, 無其他判罰。 21.3.3.3 同一成員在同一場比賽中第二次的冒犯行為應判處取消          資格,無其他判罰。 21.3.3.4 同一成員在同一場比賽中第三次的無禮行為應判處取消 資格,無其他判罰。 • R-21.4 不當行為適用罰則 21.4.1 所有不當行為之懲罰均屬個人處罰,其處罰含蓋整場比賽 累計,並登錄於記錄表上。 21.4.2 在同一場比賽中,同一成員屢次違犯不當行為,則採累進 的處罰(連續的違犯要受較重的處罰)。 21.4.3 由於冒犯行為或侵犯行為而導致被處以驅逐出局或取消 資格,並不需事先警告或處罰。 21.5 賽前及局間休息的不當行為 每局開始前或局間休息時的一切不當行為,需依規則21.3 制裁,並於次 局執行之。 

  18. 不當行為制裁等級(個人)

  19. 延誤比賽制裁等級(全隊)

  20. R-22.2.3.2 如因犯規由第二裁判鳴笛,則第二裁判需依序作出: a.犯規性質 b.犯規球員(若需要時) c.跟隨第一裁判作出下一個發球隊手勢 在此狀況下,第一裁判無須做出犯規手勢和指出犯規球員,只需做 出獲發球權球隊手勢。 • R-22.2.3.3 若是後排球員或自由球員的攻擊犯規,第一裁判和第二裁判都 須依規則22.2.3.1和22.2.3.2做出手勢。

  21. R-23.3.2 在比賽進行中,第一裁判有權: 23.3.2.1 對球隊提出警告。 23.3.2.2 對不當行為及延誤比賽施以制裁。 • R-23.3.2.3 判決 a.發球員的犯規及發球隊的位置錯誤,包括掩護。 b.比賽進行中的擊球犯規。 c.球網上方及其上半部的犯規。 d.自由球員及後排球員的犯規攻擊。 e.自由球員在前區以高手手指傳球,隊友在高於球網處 完成攻擊。 f.球完全通過網下垂直面。 g.後排球員完成攔網或自由球員企圖攔網。

  22. R-24. 第二裁判 24.3.2.4 完成攔網或自由球員試圖攔網,或是後排球員或自由球 員攻擊犯規。 24.3.2.6 球觸及地板時第一裁判所在的位置無法看到觸及情況。 • R-25.記錄員 25.2 職責 他與第二裁判合作,依據規則作記錄。依其職責用蜂鳴器或 其它音效通知裁判違規行為或示意。 25.2.2.3 經授權確認球員替補並利用蜂鳴器發布訊號,控制替補 次數、記錄暫停及球員替補,並通知第二裁判。 25.2.2.6 記錄所有懲罰及不當請求。 R-26.助理記錄員 26.2.2.2 利用蜂鳴器通知裁判有關自由球員任何錯誤替換。

  23. 記 錄 表 修 正 部 分 說 明 (如附表1)

  24. 比 賽 陣 容 單 (如附件2)

  25. 自 由 球 員 交 換 控 制 表 (如附件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