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台中二大院區 ---- 中港院區 ----- 大里院區 ( 總院 ) 歷史 ---- 成立至今約 65 年歷史 . 目前員工約 1300 多位 94 年即被衛生署評定為區域教學醫院

台中二大院區 ---- 中港院區 ----- 大里院區 ( 總院 ) 歷史 ---- 成立至今約 65 年歷史 . 目前員工約 1300 多位 94 年即被衛生署評定為區域教學醫院 97.98 年榮獲衛生署頒定為中彰投地區新 制醫院最優等之醫院 101 年榮獲衛生署針對全國醫院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証以接近滿分取得全國第一名獲 「特優」 殊榮. 腦部電腦斷層. 肺部電腦斷層. 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 沒有 0 分  偶而有 1 分  經常有 2 分  嚴重 3 分 1 、悲傷:你是否一直感到傷心或悲哀? 2 、洩氣: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t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中二大院區 ---- 中港院區 ----- 大里院區 ( 總院 ) 歷史 ---- 成立至今約 65 年歷史 . 目前員工約 1300 多位 94 年即被衛生署評定為區域教學醫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中二大院區----中港院區 -----大里院區(總院) 歷史----成立至今約65年歷史.目前員工約 1300多位 94年即被衛生署評定為區域教學醫院 97.98年榮獲衛生署頒定為中彰投地區新 制醫院最優等之醫院 101年榮獲衛生署針對全國醫院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証以接近滿分取得全國第一名獲「特優」殊榮

  2. 腦部電腦斷層 肺部電腦斷層

  3. 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 • 沒有 0分  偶而有 1分  經常有 2分  嚴重 3分 • 1、悲傷:你是否一直感到傷心或悲哀? • 2、洩氣: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 3、缺乏自尊:你是否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自認為是 一個失敗者? • 4、自卑:你是否覺得力不從心或自歎比不上別人? • 5、內疚:你是否對任何事都自責?

  4. 6、猶豫:你是否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 7、焦躁不安:這段時間你是否一直處於憤怒和不滿 狀態? 8、對生活喪失興趣:你對事業、家庭、愛好或朋友是 否喪失了興趣? 9、喪失動機: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無動力? 10、自我印象可憐:你是否以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 力? 11、食慾變化:你是否感到食不振?或情不自禁的 暴飲暴食?

  5. 12、睡眠變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體力不支,昏昏欲睡?12、睡眠變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體力不支,昏昏欲睡? 13、喪失性慾:你是否喪失了對性的興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經常擔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殺衝動:你是否認為生存沒有價值,或生不如死? 測試完之後,請算出您的總分並評出你的憂鬱程度。

  6. 0— 4分  沒有憂鬱症 • 5—10分  偶爾有憂鬱情緒 • 11—20分  有輕度憂鬱症 • 21—30分  有中度憂鬱症 • 31—45分  有嚴重憂鬱症並需要立即治療

  7. 舒壓按摩 太陽穴 風池穴

  8. 跨科別的致命殺手?心臟病與周邊血管疾病幕後元兇!跨科別的致命殺手?心臟病與周邊血管疾病幕後元兇! 心肌梗塞、狹心症、中風、暫時性腦缺血、間 歇性跛行、壞疽等疾病看似屬於不同科別,但 其實背後有一個共同的成因『粥狀動脈栓塞』 也因此,這些疾病之間都有著危險的「連動」 關係。所以,當您發生過中風、心臟病任一者 時,除了積極面對該疾病,確實配合醫師的建 議,更要小心「坐一望二」,一定要加強對其他連動疾病的預防與保健!

  9. 認識『粥狀動脈栓塞症』粥狀動脈栓塞症(Atherothrombosis)是指併發血栓的粥狀動脈硬化症。當脂肪、纖維物質和礦物質等形成斑塊,堆積在動脈壁上時,便會造成動脈腔變狹窄,這種情況稱之為粥狀動脈硬化症。有時候,因為斑塊受損而會在受損部位引起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或血塊,進而減少或甚至完全阻斷供應至各器官的血流。這時候就是所謂的粥狀動脈栓塞症了。栓塞的部位決定發病的形式,若塞在腦血管,就是缺血性中風;塞在心臟血管,就是心肌梗塞或是心絞痛;塞在周邊動脈,形成周邊動脈血管疾病(PAD)。而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就是粥狀動脈栓塞症所造成的連動疾病。認識『粥狀動脈栓塞症』粥狀動脈栓塞症(Atherothrombosis)是指併發血栓的粥狀動脈硬化症。當脂肪、纖維物質和礦物質等形成斑塊,堆積在動脈壁上時,便會造成動脈腔變狹窄,這種情況稱之為粥狀動脈硬化症。有時候,因為斑塊受損而會在受損部位引起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或血塊,進而減少或甚至完全阻斷供應至各器官的血流。這時候就是所謂的粥狀動脈栓塞症了。栓塞的部位決定發病的形式,若塞在腦血管,就是缺血性中風;塞在心臟血管,就是心肌梗塞或是心絞痛;塞在周邊動脈,形成周邊動脈血管疾病(PAD)。而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就是粥狀動脈栓塞症所造成的連動疾病。

  10. 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趕快檢視一下,您是否為心血管危險群的候選人?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趕快檢視一下,您是否為心血管危險群的候選人? 1.家族遺傳史:家族成員中若有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病史,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 2.肥胖:肥胖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因肥胖者的血脂肪及血膽固醇通常偏高,易引起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生率。

  11. 3.潛在疾病: 高血糖(空腹血糖值≧110mg/dL) 高血脂(三酸甘油脂≧150mg/dL) 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的三高族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險群,此外,糖尿病、痛風及腎臟病等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不良生活習慣者:長期應酬熬夜、喝酒、抽煙、缺乏運動及飲食大魚大肉者也是使心血管疾病大幅提高的原因。

  12. 幫自己健康把把脈除了定期的健康檢查外,也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以下變化(心血管疾病出現前兆)!幫自己健康把把脈除了定期的健康檢查外,也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以下變化(心血管疾病出現前兆)! 1.肢體在自然下垂時會出現泛紅現象 2.運動時下肢常感到壓迫性疼痛,尤其小腿肚。 3.不定時會出現突發性心悸現象 4.突發性的非貧血性暈眩 5.常感到胸悶及胸口疼痛肢體出現麻木及無力感 6.經常性耳鳴 7.末梢冰冷、泛白,腳指甲易斷裂剝落突發性的頭痛異常 8.突然感到脈搏強烈跳動,或脈動不一致

  13. 台灣人的國病------------肝病 台灣人口中知道自己有肝病約400萬人.有肝病自己不知道的約有100多萬人.快平均4-5個人中就一人有肝病 肝臟本身並無痛覺神經 要等肝臟來告訴我們它出現問題的話.通常送到醫院都已經很嚴重(肝硬化.肝腫瘤或猛爆型肝炎)

  14. 正常的肝臟

  15. 出現病變的肝臟

  16. 肝臟就算已損害70%仍照常工作沒有痛覺神經讓人無法感覺到肝臟就算已損害70%仍照常工作沒有痛覺神經讓人無法感覺到

  17. 肝臟早期發生問題一些明顯症狀 1.黃疸 2.皮膚變黃變黑變暗沉 3.容易口乾.口苦.口臭 4.有正常的休息(睡眠時間超過六小時以上).但卻常常覺的很累 5.身體常出現莫明其妙的瘀青 肝臟最重要的二大功能 1.排毒(如果出現問題.功能在衰退的話會出現肝直 紋的情況) 2.解毒(如果出現問題.功能在衰退的話會出現蜘蛛 掌的情況)

  18. 癌症-----------國人的頭號殺手 致癌三大主因 1.壓力 2.大環境 3.基因遺傳 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平均 每6分35秒就有一人得到癌症 每12分48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以台灣的總人口數平均每3.2個人當中就會有一人死於癌症

  19. 二、癌症徵兆「十項危險訊號」 1.愈來愈瘦、氣色差疑是貧血、胃腸不適、食欲降低…胃癌 2.口腔或皮膚有難以治癒的潰傷…舌癌或皮膚癌。 3.聲音沙啞,長期不能恢復…喉癌的特性。 4.長期性的一直咳嗽,痰中爾有血絲…小心肺癌。 5.咽下食物時,有哽塞的感覺…食道癌。 6.便中有血,如黑色一般;不規則爾有血液…大腸癌或直腸癌。 7.乳房中有長期性消除不了的腫塊…乳癌的徵兆。 8.女性陰部的分泌物增多或混有血液,不明原因出血,可能是子宮頸癌 9.排尿情況不良或精液、尿中有血液,是腎臟癌、膀胱癌、前列線癌。 10.消化不良、脹氣、胸脅脹痛、皮膚養、易倦、發燒,有B或C肝感染病史,應考慮肝、膽腫瘤的可能性。

  20. 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文明病,近年來國內衛生單位對“成人高血脂處理”準則中,首次提出「代謝症候群」之定義。其定義內經過修正: 1. 男腰圍大於90公分,女腰圍大於80公分。2. 三酸甘油脂大於150mg/dl。3. 男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小於40mg/dl或女 高密度脂蛋白小於50mg/dl。4. 血壓大於等於130/mgHg。5. 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10mg/dl。

  21. 上述五個危險因子,若符合三項即表示您已經有了這個現代文明病─「代謝症候群」。近年國人壽命延長,超過65歲以上的長者在總人口數中已佔了20%,尚且這個比率會逐年攀升。上述五個危險因子,若符合三項即表示您已經有了這個現代文明病─「代謝症候群」。近年國人壽命延長,超過65歲以上的長者在總人口數中已佔了20%,尚且這個比率會逐年攀升。 相信所有的人最怕中風、心肌梗塞;因中風會留下後遺症,心肌梗塞會暴斃。中風及心肌梗塞都是可以預防的疾病,哪些人容易中風及心肌梗塞? 您如果有了代謝症候群,您就是高危險群了!目前政府衛生單位全力預防「三高」,就是提醒大眾血壓、血糖及血脂肪要控管好,才可避免悲劇的發生。

  22. 一、為什麼會得到代謝症候群呢? ◎ 肥胖讓周邊血管阻力增加,容易誘發高 血壓。 ◎ 生活富裕,吃得好,沒有時間運動,體重 增加出現鮪魚肚。 ◎ 健康檢查發現血糖、三酸甘油脂或膽固醇 上升及血壓略高常不以為意,但已代表健康出現警 訊,是現代文明病-代謝症候群或稱X症候群 ◎ 研究報告指出,“代謝症候群”和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四項,包括腦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息息相關。

  23. 二、代謝症候群的罹癌風險◎ 根據今年台大醫院累計數千例健檢報告:出現「代謝症候群」的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是沒有「代謝症候群」者的2~3倍,(如大腸癌.胰臟癌.肺癌等)。 ◎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指出:「代謝症候群」患者是生活習慣病的主因,影響體內的發炎反應,透過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複雜生化作用,使人體變成容易發生癌症的體質。

  24. 三、代謝症候群的治療 首要之務是減輕體重、適當運動、飲食控制。 ◎ 減重:注意熱量的攝取.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脂蛋白) 。 ◎ 運動:降低血壓並改善心肺功能。 ◎ 飲食:低脂、低鹽、低熱量、高纖維及避免精製糖。 (上述方法無效就需要藥物來積極治療。)

  25. 胰臟癌 • 為什麼會得胰臟癌? • 到底哪些人容易發生胰臟癌?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研究證實胰臟癌的發生原因。但在一些研究報告中,可以找出一些可能的因素: • 遺傳:目前所知,有幾種遺傳性疾病會增加胰臟癌的發生機率,例如:遺傳性胰臟炎。 • 年齡:胰臟癌發生的年齡通常較大,大部分發生在50歲以上,較少低於40歲。 • 性別:男性居多,為女性的三倍。

  26. 抽煙:這是目前確認與胰臟癌最相關的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出2~3倍,尤其是一天抽2包以上者。抽煙:這是目前確認與胰臟癌最相關的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出2~3倍,尤其是一天抽2包以上者。 • 酒精:有報告指出喝酒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 飲食:生活中攝取肉類或脂肪比例偏高者,胰臟癌發生的機會也會跟著增加。 • 化學藥品:長年接觸化學藥品(超過10年以上者),尤其接觸的是石油產品或各種溶劑者較易罹患胰臟癌。

  27. 胰臟癌有什麼症狀? • 由於胰臟位置深藏,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通常是當腫瘤大到相當程度後,人們才知道事態嚴重。因此如果有下列情形,則要提高警覺考慮是否為胰臟癌的可能性。 • 「上腹疼痛」是胰臟癌最為常見的臨床症狀,而且有時「疼痛」會放射至背部。「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尾部。另外,腹部的特點與姿勢有關,一般患者在平躺或伸直脊柱時,會有疼痛加劇的情形,因此患者在疼痛時常會將脊柱彎曲,整個身體會縮成蝦米狀,此時腹痛的症狀可感到稍微緩解。

  28. 【胰臟癌的典型病徵有】 • 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 • 明顯的體重減輕: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疲倦等。 • 這可能與進食不佳以及消化、吸收異常有關。 • 黃疸的出現:這多半是胰臟癌的晚期症狀,其可能原因是胰臟的腫瘤壓迫到總膽管,或者是腫瘤已轉移到肝臟所致。在此要強調的是,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代表您得了胰臟癌,有時急、慢性胰臟炎也有可能會有上述部份症狀。所以當身體有任何的不舒服,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求該科的專科醫師找出病源,以求最佳的治療時機。

  29. 最新心肺復甦術步驟 • 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編撰的最新急救準則中,修訂了新的民眾版心肺復甦術(CPR)急救流程。新版「成人CPR」較往昔的技巧更簡易。 • 在安全環境中,民眾操作CPR的流程口訣,我們將之簡化成「3C」:Check→Call→CPR、也可以簡稱為「叫叫壓」。

  30. 第一個「叫」是對被救者「拍肩叫喚」(如下圖)。若被救者沒有意識反應,立即進行第二個「叫」,是「叫人支援,打電話119」第一個「叫」是對被救者「拍肩叫喚」(如下圖)。若被救者沒有意識反應,立即進行第二個「叫」,是「叫人支援,打電話119」

  31. 打完求救電話後,立即進行第三個「壓」,是對被救者「胸外按壓」。直到救護員到達或病患有反應。打完求救電話後,立即進行第三個「壓」,是對被救者「胸外按壓」。直到救護員到達或病患有反應。 • ◎新式CPR民眾僅需要「胸外按壓」的技術,步驟是「先定位→再就位→開始壓」。 • ●先定位:將被救者置於平 坦堅實的平面(如地面),施 救者跪在病患胸部的一側。按 壓定位於病患的胸骨下半部, 相對位置是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

  32. ●再就位:施救者將單手掌根置放於該中點,另一隻掌根置於貼胸骨掌根的上方並緊靠之。雙手十指交叉,指尖微微翹起。腕部彎曲約成直角,肘關節打直。施救者上半身在被救者的正上方位置。(如下圖)●再就位:施救者將單手掌根置放於該中點,另一隻掌根置於貼胸骨掌根的上方並緊靠之。雙手十指交叉,指尖微微翹起。腕部彎曲約成直角,肘關節打直。施救者上半身在被救者的正上方位置。(如下圖)

  33. ●開始壓:施救者上半身上下移動,施救者的重量經由手臂傳導到被救者的胸部而呈現下壓與回彈的情況。按壓與回彈的時間應該相同,呈現節律性移動。●開始壓:施救者上半身上下移動,施救者的重量經由手臂傳導到被救者的胸部而呈現下壓與回彈的情況。按壓與回彈的時間應該相同,呈現節律性移動。 • 「用力壓,快速壓(push hard ,push fast)」是強調的重點,按壓深度必須超過5公分,速率快於每分鐘100次。每次胸外按壓完成後,必須讓病患胸部完全回彈後,再進行下一次的按壓。

  34. 肺腺癌 • 一、可能致癌原因 • 臺灣每年新發現的肺癌病例約有1萬人,一般好發於40歲後,比例隨年齡增加而上升,50~60歲上升特別顯著,近年來年輕族群罹患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其中最教人防不勝防的,便屬肺腺癌。 • (一)女性患者罹癌原因:一般醫學研究咸認,肺癌與吸菸、二手菸有密切的關係,但臨床上很多女性患者,終生未吸菸或吸二手菸、生活習慣良好,時常運動也常吃蔬菜水果,依然罹患肺腺癌,因此推斷有可能肇因於廚房的油煙與空氣汙染,或身心壓力、飲食失調。

  35. (二)基因影響:一些東亞醫學研究指出,臺灣、中國東南沿海、港澳、新加坡等地區,有極高比率的非吸菸者罹患肺癌,可能與華人遺傳基因有關。肺腺癌是一種分化生長速度極快的癌症。令人憂心的是,肺腺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不適,往往已進展到第三期甚至第四期,預後相當不理想,有患者甚至短短幾個月即往生。 • 二、發現不易 存活狀況各異 • (一)發現不易:只有約5~15%的患者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發現的原因大部分是定期健診,另一少部分則是患者出現咳嗽、氣喘、咳血、胸悶等現象,因而提高警覺安排檢查。

  36. (二)存活率:根據臨床統計,第一期肺腺癌患者5年存活率相當高,但若進入3或第四期,或出現癌細胞遠處轉移現象,平均存活時間僅6個月。 • (三)存活情況各異:存活情況有時因人而異,如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的患者可多活1年半至2年。 • 雖然肺腺癌相當可怕,肺癌的5年存活率甚至僅15%,但多位醫師均表示肺癌並不等同於絕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藉由先進的診斷儀器早期找出肺癌病灶,治癒的機會仍然很大,不應輕易放棄。

  37. 三、症狀異常 及早檢查 • 若有慢性咳嗽持續3週以上、痰中帶有血絲、容易氣喘、胸痛、體重異常減輕,甚至頸部摸到淋巴結硬塊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 每年接受1次低劑量多切面電腦斷層掃描,但由於檢查費用不低,若有經濟考量,可做胸部X光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 四、健診方式多樣 • 一般而言,自己想發現出早期肺癌並不簡單,因肺癌沒有症狀與特異性,甚至患者僅有「輕微咳嗽」現象,但是使用安全、便捷的胸部X光檢查,有時可發現早期肺癌。

  38. (一)胸部X光:35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能照1次X光,吸菸量大的人宜每隔半年照1次。此外,可配合痰液細胞學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 (二)電腦斷層:傳統胸部X光檢查,大部分能檢測出1.5公分以上的腫瘤,但還有許多早期肺癌病灶無法透過胸部X光檢測,須藉助敏感度可達X光6倍的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篩檢長在肺臟的癌細胞(周邊肺癌)電腦斷層可發現0.15公分的腫瘤。 • (三)其餘常用診斷方法: • 1.正子攝影:目前醫界也有人使用正子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檢查肺癌,但正子攝影常不易區分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在診斷上有其爭議。 • 2.核磁共振:強項在於組織、骨骼或肌肉等方面,但對腫瘤檢查的靈敏度不如電腦斷層,建議以電腦斷層即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