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5

Principles of Turbomachine

透平机械原理. Principles of Turbomachine. 答疑:动力馆 101 室 Tel. 65687764. 已经有了汽轮级,参数变化时的问题(属校验范围,用于设计、运行). 第三章 汽轮机在变动 工况下的工作. 设计工况:运行时各种参数都保持设计 值。 变工况:偏离设计值的工况。  经济功率: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所发出 的功率。 额定功率:汽轮机长期运行所能连续发 出的最大功率。 

than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Principles of Turbomachin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透平机械原理 Principles of Turbomachine 答疑:动力馆101室 Tel. 65687764

  2. 已经有了汽轮级,参数变化时的问题(属校验范围,用于设计、运行)已经有了汽轮级,参数变化时的问题(属校验范围,用于设计、运行) 第三章 汽轮机在变动 工况下的工作

  3. 设计工况:运行时各种参数都保持设计 • 值。 • 变工况:偏离设计值的工况。  • 经济功率: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所发出 • 的功率。 • 额定功率:汽轮机长期运行所能连续发 • 出的最大功率。  • 研究目的:不同工况下热力过程,蒸汽流量、蒸汽参数的变化,不同调节方式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4. 常见变工况的类型: • 负荷变化时,N=G·ΔHt·ηri • 新汽压力变化时,背压变化时; • 发生事故,拆掉某一级或几级的运行情况; • 切除加热器后的运行情况(高压加热器易于发生事故); • 叶片加工误差,偏离设计工况; • 对于进口汽轮级机组,只有几何尺寸,无热力参数,可用变工况方法计算; • 蒸汽中盐分沉积时(沉积在叶片尾部),可用变工况技术判断结垢情况。

  5. 变工况核算方法: • 速度三角形法: • 平均直径基元级处的气流参数变化规律,由速度三角形求解级前后状态参数、汽动参数和级的功率、效率等。 • 模拟级法: • 通过对于真实特性相似的模拟级进行热力模拟试验,得到各种影响曲线和计算公式,对于不完全相似的汽轮机级通过不同的系数加以修正。

  6. 第一节 喷嘴在变动工况下的工作 • 分析:喷嘴前后参数与流量之间的变化 • 关系 • 一、渐缩喷嘴的变工况 • 试验:调整喷嘴前后阀门,改变初压和背压,测取流量的变化。

  7. 渐缩喷嘴的变工况

  8. (一)   初压P*0不变而背压P1变化 • (1) εn=1,P1= P*0,G=0,a-b,d • (2)  0<εn<εcr,G< Gcr,a-b1-c1,1 • (3) εn=εcr,G=Gcr,a-b2-c2,e • (4) ε1d<εn<εcr,G=Gcr,a-b3-c3,3 • (5) εn=ε1d,G=Gcr,a-c4,4 • (6) εn<ε1d,G=Gcr,a-c4-c5,5

  9. 列椭圆方程:

  10. (二)   流量网图 • 改变p*0可得出一系列曲线,即流量网图 • 采用相对坐标:以p*0m、G*0m为基准,将p*0m 、 p1和G表示为相对值。 • 横坐标:ε1= p1/p*0m; • 纵坐标:βm=G/G 0m; • 参变量:ε0= p*01 /p*0m • p*0m、G*0m:分别为初压最大值和与之相应的临界流量的最大值。 • 选择p*0m时应使压力相对值ε0 和ε1 ≤1

  11. 过热蒸汽渐缩喷嘴流量网

  12. 例1:已知:p0 =9MPa ,p01 =7.2MPa, • p1 =6.3MPa,p11 =4.5MPa • 求:流量的变化。 • 解:取p0m =9Mpa • 原工况:ε0= p0 /p0m =1,ε1=p1 /p0m=0.7 • 查出:βm =G/G0m=0.94 • 新工况:ε01= p01/p0m=0.8,ε11=p11/p0m=0.5 • 查出:βm1 =0.78 • 则:

  13. 例2:已知:p0 =1MPa ,p01 =0.9MPa,p1 =0.7 MPa,p11 =0.8Mpa,t0 =320℃,t01 =305℃ 求:流量的变化。 解:原工况: 新工况: 则

  14. 二、缩放喷嘴的变工况 • 特征背压p1d:喷嘴喉部保持临界状态的最高背压(AKCa)。 • 设计背压pca:保持蒸汽在斜切部分不膨胀的最低背压(AKBC1)。 • 极限背压p1a:在斜切部分膨胀达到极限(AKBC3)。 • 当pca<p1<p1d时,出现突击压缩(正冲波)(AKX1X2Cb),使p1>pcr • p1< pca在斜切段外膨胀,形成膨胀不足损失(AKBC3C4)

  15. 第二节汽轮机级的变工况 • 一、变工况下级前后参数与流量的关系 • (一)级在临界工况下工作 • 1、工况变动前后喷嘴均处于临界状态

  16. 2、工况变动前后动叶均处于临界状态 • (1)与喷嘴一样: • (2)动叶进口和进口滞止截面的连续方程

  17. (3)动叶进出口速度可写成

  18. 结论:级在临界状态下工作,不论临界状态发生在喷嘴或动叶,通过该级的流量均与级前压力成正比,而与级后压力无关。结论:级在临界状态下工作,不论临界状态发生在喷嘴或动叶,通过该级的流量均与级前压力成正比,而与级后压力无关。 • (二)级在亚临界工况下工作 当级内未达到临界状态时,通过级的流量不仅与初参数有关,而且与级后参数有关。

  19. (三)一种工况处于临界状态,另一种工况处于亚临界状态(三)一种工况处于临界状态,另一种工况处于亚临界状态 • 若变动前为临界工况,变动后为亚临界工况,则可用临界工况公式计算到εn=εcr处,再用亚临界公式由εn=εcr算到变动后的工况。反之则计算方法相反。 • 一般在凝汽式汽轮机最后一级、调节级的变工况,或者当汽轮机通流部分缺少个别级时发生。

  20. 二、动叶进口处的撞击损失 (a)级的焓降增大时动叶进口处的速度三角 (b)级的焓降减小时动叶进口处的速度三角

  21. 动叶进口处的汽流撞击损失 汽流打在动叶的内弧,形成正冲角。正冲角加剧了汽道内横向压力差,它也是引起端部二次流损失的根源之一。 汽流打在动叶的背弧,形成负冲角。 无论正冲角,还是负冲角,都将产生撞击损失。 为减少撞击损失,进汽边做成园弧型。 汽轮机设计时一般采用接近于零或稍偏向于负值的冲角。

  22. 工况变动时撞击损失的影响因素: • (1)与冲角绝对值的大小有关。 • (2)与冲角的正、负有关,正冲角引起的撞击损失大大负冲角引起的损失。 • (3)与叶栅的反动度有关。 • 还与叶栅的 • 相对节距、 • 轴向间隙、 • 表面粗糙度 • 等有关。

  23. 三、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 1.焓降变化时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若忽略动静间隙中比容的变化及间隙漏汽,则: 只有符合此条件,汽流才符合连续条件。

  24. 说明流入动叶的相对速度较小,不能使喷嘴中流出是汽流全部进入动叶内,动叶对汽流形成阻塞,动叶前压力增加,动叶中焓降增加,因此反动度增加。说明流入动叶的相对速度较小,不能使喷嘴中流出是汽流全部进入动叶内,动叶对汽流形成阻塞,动叶前压力增加,动叶中焓降增加,因此反动度增加。

  25. 焓降变化引起反动度的变化的大小与反动度设计值的大小有关:焓降变化引起反动度的变化的大小与反动度设计值的大小有关: • 反动度原设计值越小,则焓降改变引起反动度的变化值越大。反动式汽轮机变工况时反动度基本不变,冲动级反动度在变工况时变化较大。 • 2. 速比变化时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 Xa↑Δ Xa>0 所以 Ωm↑Δht↓ • Xa↓Δ Xa<0 所以 Ωm↓

  26. 3. 通流面积变化时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 制造加工方面的误差; • 通流部分结垢或动叶水蚀引起f改变; • 检修时对通流部分进行了改动。 F降低,动叶前压力增加,反动度增加; F增加,动叶前压力降低,反动度减少。

  27. 工况变动时级内反动度变化的估算

  28. a)  速比变化引起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对于冲动级: 对于反动级:

  29. b) 面积比 变化引起的反动度的变化 c) 压比变化引起反动度的变化

  30. 例:Ωm=0.02,设计Xa=0.465,变化后 X*a=0.586 求:Δ Ωm Δ Xa=0.586-0.465=0.121 Δ Ωm =0.4(1- Ωm )Δ Xa/Xa=0.102 Ω*m =0.02+0.102=0.122

  31. 汽轮机某级按sin=0.2、xa=0.461、ε=0.8及Ωm=0.1设计,其中f’=Ab/An=1/f=1.75,A点。工况变动后,f’1=0.85、xa1=0.507,而f不变,此时反动度Ωm=0.136(B点)。汽轮机某级按sin=0.2、xa=0.461、ε=0.8及Ωm=0.1设计,其中f’=Ab/An=1/f=1.75,A点。工况变动后,f’1=0.85、xa1=0.507,而f不变,此时反动度Ωm=0.136(B点)。

  32. 第三节 汽轮机级组的变动工况 • 一、级组前、后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 级组:流量相同、工况变化时通流面积不变的若干个相邻级的组合。 • 级组:几个级组成的讨论对象,可以任意选取,但选不好,变工况计算不出来。要满足下列条件: • 必须是连续排列的级组; • 变工况时级组中的面积不变; • 级组中通过各级的流量相同。

  33. 当拆掉一级时,要前后分别取级组。 • 根据流量相同原则,只能将回热抽汽间的级取成级组,但如果抽气量与汽轮机进汽量成正比变化(实际上这个规律基本存在),可以含抽汽口取级组。 • 斯托多拉(A.Stodola) 在试验室内对一台8级反动式汽轮机进行多年测量,得到流量锥曲线,机组的转速为4000r/min,凝汽式机组,临界压比0.06。 • 对于一定的汽轮机,在给定的初压和固定的转速,流量与背压的关系可用椭圆规律来表示。

  34. 斯托多拉流量锥; • 不同初压下流量与 • 背压的关系; • 不同背压下流量与 • 初压的关系。

  35. (一)   变工况前后级组内均达到临界状态 • 设末级达到临界状态:

  36. 结论:变工况时,若级组最后一级始终处于临界状态,则通过该级组的流量与级组中所有各级的初压成正比。

  37. (二)   变工况前后级组内各级均未达到临界状态 • 一个级组是否处于临界状态,取决于级组的末级是否处于临界状态。 • 对某一级:

  38. 由于此式最初由斯托多拉提出,后由弗留格 尔在1931年用理论推导证明出的,故称斯托 多拉—弗留格尔公式,后多简称弗留格尔公 式。是级组在亚临界工况下的级组流量与压 力的近似关系式。 对于凝汽式汽轮机:pz1<<p01,pz<<p0

  39. 去掉第一压力级,将剩余压力级取成一个级组 喷嘴调节的凝汽式汽轮机,最末三级前各级 前压力均与流量成正比。

  40. (三)   弗留格尔公式应用条件 • 1、  级组中各级流量相同(有回热抽汽也可应用) • 2、  级组中各级的通流面积变工况前后保持不变(结垢或腐蚀后需修正); • 3、流过级组内各级的蒸汽应是一股均质流;  • 4、级组中级数不少于3~4级。

  41. 由于许多工况下调节级都不能包括在级组之内,常使汽轮机的初参数不能作为已知量参与运算,故级组常从未级算起,以便把排汽参数作为已知量参与运算。由于许多工况下调节级都不能包括在级组之内,常使汽轮机的初参数不能作为已知量参与运算,故级组常从未级算起,以便把排汽参数作为已知量参与运算。 • (四)   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 • 1、 推算不同流量下各级的级前压力,求得各级的压差、焓降,确定功率、效率和零部件的受力情况。; • 2、 用于分析运行问题,监视汽轮机通流部分运行是否正常。 • 计算级组临界压力比举例:

  42. (四)级组的压力与流量曲线 • 根据压力与流量的关系画出级组的p0—G曲线。 • 1.凝汽式汽轮机非调节级各级组 • 末级为临界工况时,依次把末级、倒二级看成一级组,再把末级、倒二级、倒三级看成一个级组,……,直到全部非调节级看成一个级组,且忽赂温度变化,应用级组前压力与流量成正比的关系,则得出各非调节级级前压力与流量都成正比关系。

  43. 2.背压式汽轮机非调节级各级组 • 设计工况下背压式汽轮机的末级一般处于亚临界工况,其非调节级的p0—G关系只能按弗留格尔公式计算。若排汽压力基本不变,则p0—G关系为双曲线关系。 • 调节抽汽式汽轮机调节抽 • 汽口的压力是基本不变的, • 且大于大气压力,故抽汽口 • 的各级也都处于亚临界工况 • 点p0—G关系也是双曲线关 • 系,与背压式汽轮机相似。

  44. 第四节 变工况时汽轮机各级焓降的变化 将蒸汽近似当作理想气体

  45. 一、凝汽式汽轮机 • 中间各级(每级级后压力就是下一级级前压力) 即凝汽式汽轮机初压、背压均与流量成正比的非调节级,流量变化时级的理想焓降基本不变。

  46. 凝汽式汽轮机的末1~2级 • 工况变化前后最末级未达临界(三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