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經濟學、機構制度、 與發展的關係

Economics ,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經濟學、機構制度、 與發展的關係. 發展經濟學 第一講. Chapter 1. Economics,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本課教材 Textbooks & References. Required: Michael Todaro: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6) 9th Edition , 第一章。 Recommended:

va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經濟學、機構制度、 與發展的關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conomics,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經濟學、機構制度、與發展的關係 發展經濟學 第一講

  2. Chapter 1 Economics,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3. 本課教材 Textbooks & References • Required: • Michael Todaro: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6) 9th Edition, 第一章。 • Recommended: • Dwight H. Perkins, Steven Radelet, Donald R. Snodgrass, Malcolm Gillis, Michael Roemer,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W. W. Norton & Company, Fifth Edition, 2001. Ch. 1. • 自修網站:http://ww.aw-bc.com/todaro_smith, 找第一章材料.

  4. Gerald Meier: 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7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 •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various issues and other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參考WWW.WORLDBANK.ORG • 其他有用網站: WWW.IMF.ORG, WWW.UN.ORG, WWW.WTO.ORG, WWW.OECD.ORG

  5. 經濟學、機構制度、與發展的關係 • 本課目的:發展經濟學之基本概念 • 經濟學和經濟發展 • 發展的意義 • 發展中國家的名詞 • 世界各地區的發展簡史 • 代替品的概念 • 對發展的政治障礙 • 發展的國際障礙 • 帝國主義理論

  6. 壹:經濟學和經濟發展 • 地球上其他45億人的生活 • 經濟學和發展研究 • 發展的意義

  7. 地球上其他45億人的生活 • 全世界有60億人口,其中3/4的人口生活困難 , 食衣住行知識醫療均為缺乏。 • 高所得國家(約15億)人民生活富足,但壓力也大 • 中所得國家,如拉丁美洲阿根廷,山川秀麗,但貧富不均。 • 低所得國家,以南亞洲的農村為例, 人多資源少

  8. Figure 1.1

  9. 非洲有些地區,原始部落幾世紀以來各自為生成為維生經濟(subsistence economy)。 • 全球化和科技的進步使地球各地區的差距縮小,互相依賴的程度增加。

  10. 經濟學和發展研究 •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已提到經濟發展的問題,但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經濟有系統的研究還是近半世紀之事。 爭論:發展經濟學是否為單獨一門學科 ? • 發展經濟學的性質。 • 傳統經濟學。古典與新古典經濟學。偏重先進之資本主義世界之經濟現象。

  11. 政治經濟學。經濟和政治上的上層階級影響稀缺生產資源的配置,指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特別是權力對經濟決策的影響。 • 發展經濟學涵蓋範圍更廣,偏重較低發展國家[或發展中國家] • 學習發展經濟學的範圍或理由 • 發展經濟學特別注重個別國家或地區的價值觀(values) 。最近之911事件、印度回教與印度教徒之衝突。 • 非經濟因素

  12. 貳:發展的意義 • 對發展的看法與價值 • 發展的目標 • 發展中國家的定義或名詞

  13. 對發展的看法 • 傳統的經濟估計指標:用GNP, GDP,加上社會指標(social indicators) • 對發展的新看法 • 1950-60年代許多國家有成長,但大眾普遍貧窮,GNP指標受質疑 • 1970年代轉為減少貧困,重分配。 • 1980-90年代許多國家經驗到蕭條及大量外債。經濟學者體驗到經濟發展不是只把經濟學應用到發展,發展必須是多元過程(multidimensional process)。

  14. 發展的三種基本價值(core values) • 維生(sustenance):有能力滿足基本需要,包括食、住、健康、及人身保護。缺乏其中一種,就會存在絕對的發展不足(absolute underdevelopment)。 • 自尊(self-esteem):人活得有尊嚴,有自我價值,不是被人利用的工具。社會或國家也有自我價值。 • 自由(freedom from servitude):不受奴役的自由,有選擇的權利。包括政治自由。

  15. 發展的三種目的(objectives) • 增加基本需要(食、住、健、保)的供應和普及。 • 提高生活水準,包括所得、就業、教育、文化及文明水準。 • 擴充經濟和社會的選擇。

  16. 聯合國世紀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 Goal 1. Eradicate extreme poverty and hunger 消滅極度貧窮和飢餓 • Goal 2. Achieve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 達到普遍初級教育 • Goal 3.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nd empower women推動性別平等及加強女權 • Goal 4. Reduce child mortality減少孩童死亡率

  17. Goal 5. Improve maternal health改善母親健康 • Goal 6. Combat HIV/AIDS, malaria and other diseases打敗愛滋病、瘧疾、和其他疾病 • Goal 7. Ensur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確保環境永續性 • Goal 8. Develop a Global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 建立全球發展伙伴

  18. 發展中國家的定義或名詞 • 發展(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 根據發展的程度: • 已開發(發展)或工業化國家 developed (or industrial) vs. 低度開發國家underdeveloped • 較多開發或較少開發國家more- and less-developed (LDCs=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 已開發 vs. 開發(展)中國家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19. 根據所得(收入)的程度( income levels): 貧窮,貧困poor vs. 富裕,富有rich. • 根據世界銀行之分類。以1997年為例, • 低所得(low-income),所得低於785美元 • 中所得(middle income),其中:低中所得lower-middle income),US$786-3125;高中所得(upper-middle income),US$3126-9655 • 高所得(high income),高於US$9656著。 • 以上前三組107國包括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最後的26國中有24國被稱為第一世界,另外兩國科威特和沙地阿拉伯為發展中國家。

  20. 補充資料 • 世界銀行1999資料,所得排名。(WORLD BANK WORLD ATLAS世界銀行地圖集2001年版) • 每人所得用官方匯率換算 • 每人所得用購買力評價(PPP)計算 • 列出最富有及較貧窮之國家

  21. 發展中國家的定義或名詞 (續) • 第三世界Third World: 流行於1980年代 • 第一世界指OECD工業化國家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第二世界指前蘇聯及東歐中央計劃國家 • 其餘為第三世界,即發展中國家 • 北國(已開發)與南國(開發中)North vs. South. • 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 vs. 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

  22. 國際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分類 • UN分類:1997年聯合國會員國中157個發展中國家,44最貧窮國家為最不發達(least developed)國家,88非石油輸出國為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nations, or development countries),13盛產石油的石油輸出組織(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國家。

  23. 世界銀行(World Bank)或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emnt)之分類:133個人口超過1百萬的國家根據每人所得(GNP per capita,GNPPC)分成4級:低所得(low-income);中所得(middle income)又分為低中所得(lower-middle income)及高中所得(upper-middle income);高所得(high income) 。

  24. 聯合國開發總署(UNDP-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重視人力發展(human development),蒐集非經濟因素發展出一套人力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174國家中HDI高的有64國,中等65國,低的45國。

  25.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 Development)之分類:將第三世界分為61低所得國家(LICs-Low Inocme Countries),GNPPC低於US$650,其中包括29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LDCs);73 中所得國家(MICs-middle-income countries);11 新興工業化國家(NICs-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以及13 OPEC國家。

  26. 雖然國家及分類方式不同,仍可找出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想達到的目標,例如,雖然國家及分類方式不同,仍可找出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想達到的目標,例如, • 減少貧窮、不均、及失業; • 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健康、住房、和食物;擴充經濟和社會機會;及建立一個團結一致的國家。 • 與這些目標相關的是這些國家面對的問題,例如貧窮、高失業率、所得分配不均、農業生產力低落、城鄉差距增大、環境破壞、教育和醫療制度不健全、國際收支與外債惡化、加重依賴外國援助等。

  27. 現代經濟成長的開始(STARTING MODERN ECONOMIC GROWTH) • 現代經濟成長:經濟學家諾貝爾講得主西門庫茲內次(Simon Kuznets)最早使用此名詞。指利用科學方法解決經濟生產的問題,後來導致工業化,都市化,及人口迅速增長。 • 現代經濟成長從十八世紀末起至及二十世紀已有兩個世紀之久。十八世紀以前一個經濟體被視為一個規模固定的大餅,沒有增長。現代經濟成長的主要內涵則為一個國家所有人民的人均所得都上升;還有其他基本的改變影響一般人的生活型態,例如較大的企業,更多的人住在都市裡,以及工廠裡有更多的工人。

  28. 十八世紀末英國開始產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開始運用動力,也開始了資本主義。十九世紀中葉產業革命推廣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日本在十九世紀末葉也成了東亞唯一的工業國家。十八世紀末英國開始產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開始運用動力,也開始了資本主義。十九世紀中葉產業革命推廣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日本在十九世紀末葉也成了東亞唯一的工業國家。 • 現代經濟成長的主要特徵為:並非同時間在世界各地發生,而是緩慢的從英國傳到歐洲和北美。而除了日本以外,直到1950和1960年代並未發生在歐美以外的地區。 • 另外一個特徵為國與國間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29. 世界各地區的發展簡史 • 傳統社會兩大特徵: • 低人均收入(或所得)Low p/c income • 缺乏現代經濟成長Absence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 不同的國家發展經驗Diverse national experiences • 中國及日本- 長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視教育 • 歐洲與俄羅斯:英國勞工可自由移動,俄國則為封建制度 • 東南亞及非洲國家:殖民地體制 • 拉丁美洲:大量原住民人口(印地安人) • 北美洲:大量移民

  30. 發展中國家之類別 • 不可能列出國家間的不同,但有高度潛力發展的國家包括下列特徵:重視教育,有高度發展的商業和金融體系而且這些體系主要由本地人操控;語言文化有齊一性並有相同的國家認同感;有長時間自治的政府。 • 經濟發展的成功需要政府與人民的配合。政府要能引導成長的方向;人民能有效的在企業工作,或能管理企業及其他機構 • 教育很重要

  31. 代替品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ubstitutes) • 個別國家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同,也不能重造別國的經驗。對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清單。對所謂發展要件而言,通常有代替品(根據哲先克隆的理論Alexander Gerschenkron)。 • 資本和勞力為發展必須的兩個生產要素(capital and labor)。資本的累積很重要,但並非必要條件,可以其他因素代替。

  32. 代替品:例子 • 英國:馬克思( Karl Marx)認為英國在經濟迅速成長前已有資本累積,因此認為經濟成長前必須有資本累積。 • 德國在成長前並未有資本累積,卻有良好的銀行體系以創造資金。銀行體系即成為成長的代替因素。 • 俄國從未有資本和銀行體系,但倚靠政府的課稅能力和從國外輸入資本。課稅即成為成長的代替因素。

  33. 今天拉丁美洲用金融體系來籌集和分配資金;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 African)則靠政府的預算。 • 東南亞靠出口,中國農村在自己家園製造零件等。有些國家靠豐富的人力資源(中國,印度),有些人力不足的國家則仰賴外勞(美國,目前的台灣)。

  34. 一個國家是貧或富,不能僅看少數幾個因素,或認定出幾個先決條件來看這國家是否能成長。一個國家是貧或富,不能僅看少數幾個因素,或認定出幾個先決條件來看這國家是否能成長。 • 要點是找出幾個常見到對發展構成障礙的政治和社會因素,並要認清楚有這些障礙或者缺少一些先決條件並不一定造成一個國家成為貧窮落後。 • 每一個先決條件都能找到代替因素。不過如果一個國家存在許多障礙或缺少許多先決條件,則其發展將會較為困難,甚至不可能。

  35. 可能找到一個先決條件:一個國家必須能夠使用現代科學的發現和創新在市場上。發展中國家只需自先進國進口,而不必重複去做科學已發現的成就。有些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及研究能力強較容易使用科學的新發現,如南韓,墨西哥,台灣。可能找到一個先決條件:一個國家必須能夠使用現代科學的發現和創新在市場上。發展中國家只需自先進國進口,而不必重複去做科學已發現的成就。有些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及研究能力強較容易使用科學的新發現,如南韓,墨西哥,台灣。 • 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前為什麼只有少數幾國能開始經濟發展,並無單一障礙能給以解釋。儲蓄率太低使得許多國家不能從事大量投資可能是一種因素,但為什麼儲蓄率會太低卻尚無圓滿的答案。

  36. 對發展的政治障礙(Political barriers to development) • 政府在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很大。如無政府的支持,發展幾無可能。如果政府不能或不願支持,則政府本身即成為發展的政治障礙,或是導致貧窮的基本原因。 • 政治穩定(Political stability)為發展要件之一。政府必須要能夠為現代公營或私營企業創造和保持一個穩定的環境,至少沒有內戰及外患。長期的內戰與外患使中國在1949年以前經濟發展遲鈍,越南1950s及1960s和高棉1970s及1980s之長期戰爭也阻礙來兩國的經濟發展。玻利維亞(Bolivia)在1825獨立以來有150個政府,政治不穩定使外人投資卻步。

  37. 政治獨立(Political independence)。殖民政府穩定但對經濟發展不一定有利,因宗主國對殖民地通常另有目的,對殖民地投資有限:當地人的教育電力的開發及推動工業的發展都有限。政治獨立是現代經濟成長的先決條件之一。但也有例外:香港,非洲。

  38. 發展政策的政治(Politics of development policy) • 政治穩定只是使發展有良好的政治環境的第一步。所有的政府在採取行動時都面臨許多政治限制(political constraints)。 • 政府的經濟政策必須是在正確的方向上。當一個國家起飛以後也不保證發展之路一帆風順。一個國家在發展初期會引起許多社會與政治上的衝突,使發展減慢。

  39. 例子: • 阿根庭(Argentina),1910-20s,已進入先進國家之林,比當時的加拿大還先進。但當總統煥培倫(Juan Peron)1946上台後採用受人民歡迎的政策如糧食價格管制及擴大軍事支出等,使經濟產生很大的後遺症。等他下台後很長時間阿根庭都無法成立有效的政府來保持政治的穩定及促進經濟成長。Populist Policies

  40. 巴基斯坦1960s進步很快,因內戰使國家分裂(東巴成為孟加拉國),政治開始不穩定,經濟發展也開始遲鈍。伊朗沙王利用石油建立現代化國家,但發展果實未與國民共享,貪污腐敗盛行,導致回教基要派奪得政權,國家發展因而受阻。*最近大選改革派大勝。巴基斯坦1960s進步很快,因內戰使國家分裂(東巴成為孟加拉國),政治開始不穩定,經濟發展也開始遲鈍。伊朗沙王利用石油建立現代化國家,但發展果實未與國民共享,貪污腐敗盛行,導致回教基要派奪得政權,國家發展因而受阻。*最近大選改革派大勝。 • *斯里蘭卡(Sri Lanka)內戰16年,人口18.9百萬,75%新哈雷斯族(Sinhalese),13%塔密爾族(Tamils),後者於1975尋求獨立,1983開始引發內戰,迄今已有六萬人喪生。人均所得US$551。

  41. 政府是由政客所領導的。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必須考慮政治因素。政府是由政客所領導的。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必須考慮政治因素。 • 特別利益團體(Special interest groups):在民主社會政客們必須對支持者的特別利益加以關注。威權政府也有一批關愛者,如南韓統領朴正熙(Park Chung Hee)在1960s及1970s 的權力基礎在韓國南方軍人及保守派的農人上。

  42. 阿根庭煥培倫仰賴工會。政府官僚系統也是一個利益團體。拉丁美洲及其他許多國家組織利益團體來防止政府削減支出或增稅,結果:政府赤字未減,通貨膨脹持續。取消都市居民糧食補貼引起暴動,如埃及1977,桑比亞(Zambia)1990。阿根庭煥培倫仰賴工會。政府官僚系統也是一個利益團體。拉丁美洲及其他許多國家組織利益團體來防止政府削減支出或增稅,結果:政府赤字未減,通貨膨脹持續。取消都市居民糧食補貼引起暴動,如埃及1977,桑比亞(Zambia)1990。 • 貨幣貶值常用來調整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加納(Ghana)1970之貶值使進口貨價格上升,但進口物多為高層人士包括軍方所用的奢侈品,宣佈貶值後二週,軍人以進口品價格大幅上升為理由發動政變推翻政府。

  43. 近年來學者和從事經濟政策改革的實務界已嘗試較有系統的將政治因素放入分析中。近年來學者和從事經濟政策改革的實務界已嘗試較有系統的將政治因素放入分析中。 • 議題:經濟改革是否要一起同時進行,即大爆炸方式(big-bang approach) 或漸進方式(gradual approach)。波蘭1989-90用大爆炸方式有效處理物價穩定問題,但處理結構性調整如國營事業私有化用漸進方式較為有效,因為管理人員需要更久的時間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政府必須加以支援。 • 結論:政治是決定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近年來政治經濟學的興起。

  44. 發展的國際障礙(International barriers to development) • 有些學者認為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外來的國際影響。由於先進富裕國家早已存在,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壓力,影響後者對經濟成長的努力。但國際間貧富國家的往來仍有助於彼此的成長。

  45. 比較利益理論使各國因貿易得利益(Gains from trad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根據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 理論,各國都擁有不同的要素,包括資本勞力與自然資源。國家應專門製造對其相對成本較低的產品加以出口,對相對成本較高的產品則加以進口。 • 要素稟賦高的富裕國家可用貿易當作剩餘物資的洩口(a vent for surplus resources),如沙地阿拉伯的石油和美國、加拿大的糧食。 • 發展中國家可由貿易得利,從先進國家換取所需的資本財。*東亞奇蹟。

  46. 學習別國的經驗 • Gerschenkron提出落後的好處理論(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發展中國家可以從先進國家學經驗,避免後者所犯的錯誤,特別是在科技方面,其他包括企業管理、國民經濟管理等。 • *二十世紀出現多種不同的經濟體制,大多失敗,只有資本主義體系成功。 資本主義與民主主義結合。(見梭羅Lester Thurow,The Future of Capitalism資本主義的未來)

  47. 帝國主義理論(Theories of Imperialism) • 馬克思的發展論及其延伸 • 現代帝國主義理論(Modern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 所得分配不均及對奢侈品的需求(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demand for luxury product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