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910 Views
数学文化 第一章 第二节 数学发展简史. 1. 数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数学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起源时期 二、初等数学时期 三、近代数学时期 四、现代数学时期. 一、数学起源时期 ( 远古 —— 公元前 6 世纪 ) 建立自然数的概念,认识简单的几何图 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当对数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明确时,人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这一属性,于是导致了 记数 。
E N D
数学文化 第一章 第二节 数学发展简史 1
数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数学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起源时期 二、初等数学时期 三、近代数学时期 四、现代数学时期
一、数学起源时期 ( 远古 —— 公元前6世纪 ) 建立自然数的概念,认识简单的几何图 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当对数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明确时,人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这一属性,于是导致了记数。当对数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明确时,人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这一属性,于是导致了记数。 人类现在主要采用十进制,与“人的手指共有十个”有关。 而记数也是伴随着计数的发展而发展的。
二、初等数学时期 ( 前6世纪——公元16世纪 ) 也称常量数学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 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1.古希腊 (前6世纪——公元6世纪) 毕达哥拉斯 —— “ 万物皆数” 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 —— 面积、体积 阿波罗尼奥斯 ——《圆锥曲线论》 托勒密 —— 三角学 丢番图 —— 不定方程
柏拉图 与 亚里士多德 倡导逻辑演绎的结构
2.东方 (公元2世纪——15世纪) 1) 中国 西汉(前2世纪)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魏晋南北朝(公元3世纪——5世纪) ——刘徽、祖冲之 出入相补原理,割圆术,算
割圆术 刘徽(约公元3世纪)
宋元时期 (公元10世纪——14世纪) 宋元四大家——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 天元术、正负开方术 —— 高次方程数值求解; 大衍总数术 —— 一次同余式组求解
秦九韶的《数书九章》 “贾宪三角”, 卷一“大衍总数术” 也称“杨辉三角”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四元高次方程组,(天、地、人、物 —— x、y、z、w)
2)印度 现代记数法(公元8世纪)——印度数码,有0,负数; 十进制(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也称阿拉伯记数法) 数学与天文学交织在一起 阿耶波多——《阿耶波多历数书》(公元499年) 开创弧度制度量 婆罗摩笈多——《婆罗摩修正体系》、《肯特卡迪亚格》 代数成就可贵 婆什迦罗——《莉拉沃蒂》、《算法本源》(12世纪) 算术、代数、组合学
3)阿拉伯国家 (公元8世纪——15世纪) 花拉子米——《代数学》曾长期作为欧洲的数学课本,“代数”一词,即起源于此;阿拉伯语原意是“还原”,即“移项”;此后,代数学的内容,主要是解方程。 阿布尔.维法 奥马尔.海亚姆 阿拉伯学者在吸收、融汇、保存古希腊、印度和中国数学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他们自己的创造,使阿拉伯数学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崛起,作了很好的学术准备。
花拉子米 当时阿拉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工作的情景
趣味题一:抓堆和抓三堆 1. 抓堆: 有一堆谷粒(例如100粒),甲、乙轮流抓,每次可抓1-5粒,甲先抓,规定谁抓到最后一把谁赢。问:甲应该如何抓?为什么?
数学思想: 问题一般化; 问题特殊化; 归纳总结,找出规律; 证明规律,得到结论。
取石头(Fibonacci Nim) 一堆石头共20块,两人轮流取,先取的一方可任意取,但不可全取;至于后取的一方,所取的石头数不得超过对方刚取石头数目的2倍;而且,我们规定取得最后一块石头者获胜。试问:先取者较有利,还是后取者较有利?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2. 抓三堆: 有三堆谷粒(例如100粒、200粒、 300粒),甲、乙轮流抓,每次只能从一堆 中抓,最少抓1粒,可抓任意多粒;甲先抓,规定谁抓到最后一把谁赢。问:甲应该如何抓?为什么?
问题:证明有无穷多个正整数n,使得n2-n+1是合数。问题:证明有无穷多个正整数n,使得n2-n+1是合数。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n+1 1 3 7 13 21 31 43 57 73 91 111 n 12 13 14 15 n2-n+1 133 157 183 211 针对问题,你能看出什么有用的规律,请提出猜测,加以证明。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6世纪——17世纪) 1)方程与符号 意大利 - 塔塔利亚、卡尔丹、费拉里 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法国 - 韦达 引入符号系统,代数成为独立的学科
2)透视与射影几何 画家 - 布努雷契、柯尔比、迪勒、达.芬奇 数学家 - 阿尔贝蒂、德沙格、帕斯卡、拉伊尔 3)对数 简化天文、航海方面烦杂计算,希望把乘除转化 为加减。 英国数学家 - 纳皮尔
英国画家柯尔比<泰勒博士透视方法浅说>(1754)卷首插图英国画家柯尔比<泰勒博士透视方法浅说>(1754)卷首插图 (违反透视原理)
达芬奇的名作 《最后的晚餐》
三、近代数学时期 (公元17世纪——18世纪) 家庭手工业、作坊 →→ 工场手工业 →→ 机器大工业 对运动和变化的研究成了自然科学的中心 1.笛卡尔的坐标系 (1637年的《几何学》) 恩格斯:“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2.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 (17世纪后半期) 3.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变函 数、概率论 第三个时期的基本结果,如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高等代数、概率论等已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牛顿:Isaac Newton 1661 入剑桥大学 1667.10三一学院成员 1669 卢卡斯教授 1696 伦敦造币局 1672 皇家学会会员 1703 皇家学会会长 1705 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