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979 Views
KLEE, Paul 克利. KLEE, Paul ( 1879-1940 ) 瑞士畫家, 其幽默的作品是充滿著夢想、音樂、詩意的,自然畫法、超現實主義、立體派、孩童畫,似乎皆孕育如內,可說無法分類的。 1914 去過突尼西亞 (Tunisia) 後,給予他很大的改變,嘗謂 「藝術不是用來觀賞的,而是創造觀賞。」 用線條和色彩來主宰。 1933 回到瑞士後,被病魔擊倒終而失去生命,以至於後來的畫作常以黑色條紋來表現死亡與戰爭。 . KLEE, Paul 克利 1879 ~ 1940 AD Swiss.
E N D
KLEE, Paul 克利
KLEE, Paul(1879-1940)瑞士畫家,其幽默的作品是充滿著夢想、音樂、詩意的,自然畫法、超現實主義、立體派、孩童畫,似乎皆孕育如內,可說無法分類的。1914去過突尼西亞(Tunisia)後,給予他很大的改變,嘗謂「藝術不是用來觀賞的,而是創造觀賞。」用線條和色彩來主宰。1933回到瑞士後,被病魔擊倒終而失去生命,以至於後來的畫作常以黑色條紋來表現死亡與戰爭。 KLEE, Paul克利1879 ~ 1940 ADSwiss
1879年12月18日生於伯恩, 父親是一位音樂教師, 母親學過聲樂, 克利也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分, 小提琴拉得極好一度成為市立交響樂的成員, 受到父親的支持, 19歲那年便決定前往慕尼黑學習造形藝術.
「青騎士」團體成立於1911年。 最重要的人物為康丁斯基( Kandinsky, 1866-1944) 耶倫斯基(Jawlensky ) 馬爾克( Marc,1880-1916 ) 克利( Klee,1879-1940)也加入了。
Station L 112, watercolor and India ink on paper mounted on cardboard,1918, Kunstmuseum, Bern
南方突尼西亞人花園Southern ( Tunisian ) Gardens 年 份:1919 AD畫 作:油彩.紙 Oil on paper 尺 寸:24.1 x 18.8 cm藏 處:美國紐約 大都會美術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920-1930年任教於威碼的包浩斯學院, 認識了康丁斯基, 費寧格等人, 對他的藝術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夢之城Dream City 年 份:1921 AD畫 作:水彩.紙 Watercolor on paper 尺 寸:48 x 31 cm藏 處: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Mural from the Temple of Longing, 1922, watercolor, printer's ink and plastered canvas mounted on cardboard,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931年反對因公用主義將繪畫視為多餘以及學校落入政治的騷動中, 便離開了包浩斯學院進入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擔任教職也從事他最後的創作階段 – 讓手自由運轉, 產生錯綜的線條, 面面相疊的輪廓, 進行本能似的創作方式, 減少智性的參與, 也逐漸加入非理性的和形而上的東西.
巴納山 Ad Parnassum 年 份:1932 AD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尺 寸:100 x 126 cm藏 處:瑞士伯恩藝術博物館 Kunstmuseum Bern
南方花園 Southern Gardens 年 份:1936 AD畫 作:油彩.紙 Oil on paper 尺 寸:26.5 x 31 cm藏 處:德國漢諾威史匹倫基爾博物館 Sprengel Museum, Hannover
1940年便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總括克利一生的作品油畫、 版畫、 水彩都表現得富有韻律性, 畫面佈滿各種象徵與符號,看似兒童畫,著力於使記憶抽象化, 與線條攜手同遊。 有人說, 畫家克利與音樂家克利是兩位一體。
除了康丁斯基外, 另一個表現主義的大師克利,繪畫中也充滿音樂性,當然也走向徹底的抽象。 他的「風琴之聲」,就是純粹的線性抽象,作品中樂器的聲浪由繁複的線條圖案 呈現出來。 克利對古典音樂中的規律與平衡印象深刻,尤其是賦格,因此他的畫中充滿 韻律,他對宇宙的韻律和表象後面的意念很有興趣。
結論: 德國, 瑞士畫家, 水彩畫家及蝕刻畫家。在那個時代中, 他受到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立體主義(Cubism), 超現實主義, 以及專注於夢境,和潛意識探討的後佛洛依德學說的影響。他的藝術理想之一, 如他所說, O「使記憶抽象化」; 而他的許多畫作看來有如夢境。他曾界定自我的風格形式為「與線條攜手同遊」,這正反映出他的藝術中令人困惑的單純性, 兼具了慧黠與童稚的氣息。他創造了一種象形的語言, 而其所包含的魅力,意義及其間不可分割的關聯, 都蘊含於視覺表象之中。
尚‧米羅 陳育佳 設計
尚‧米羅 ( Joan Miro)1893年4月20日誕生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父親是一位金銀細工師父,祖父據說是鍛冶匠。可能因此多少有家學淵源的米羅從小就喜歡畫畫,七歲的時候就學過素描。 生平家世
1912年,米羅回到巴塞隆納,並進入加里藝術學院,接受它全人、自由派的藝術教育。在這段期間,他認識了梵谷、賽尚的作品,也深受野獸主義及立體主義的影響。他努力把梵谷的表現色彩及塞尚的堅實構造組合起來,並把馬蒂斯的華麗色彩和立體主義的幾何學型態加以融合。同時,他讀詩,也學會了將描繪對象做觸覺式的、雕塑式的掌握。
Still-Life with a Rose, 1916, oil on cardboard, private collection, Switzerland
Still-Life with Coffee Mill, 1918, oil on canvas, Aimé Maeght Collection, Paris
1919年米羅來到了大藝術家群集的巴黎。 在他對野獸主義及立體主義的探求大致結束之後,又投入了當時最先進的藝術風潮--也就是試圖反抗既有的傳統價值和理性至上主義的達達主義。但面對徹底的反抗運動的達達,米羅並不視其為應走的方向。
Self Portrait 1919, 75 x 60 cm. Musee Picasso, Paris
1924年後,他正式與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有所接觸,並參加畫展。與超現實主義的邂逅對於米羅而言是畢生重要的大事。 超現實主義中心人物安德魯‧布赫東(Andre Breton)所指,米羅「在完全達到自發性表現的最後障礙中一躍而過」。
Person Throwing a Stone at a Bird 1926 73 x 92 cm.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性格 Character1934 pastel on velour paper
Personages in the Presence of a Metamorphosis, 1936, egg tempera on masonite, New Orleans Museum of Modern Art
在30年代中後期,由於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二次大戰的影響,米羅除了遠避他鄉之外,也躲進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後,他的作畫泉源來自於音樂與自然。黑夜、音樂與星星在他作品的構想上都佔有重要的使命。在30年代中後期,由於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二次大戰的影響,米羅除了遠避他鄉之外,也躲進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後,他的作畫泉源來自於音樂與自然。黑夜、音樂與星星在他作品的構想上都佔有重要的使命。
Personages in the Night Guided by the Phosphorescent Tracks of Snails, 1940, gouache & turpentine paint on paper, private collection, U.S.A.
The Poetess, 1940, gouache & turpentine paint on paper, Colin Collection, New York
Ciphers & Constellations in Love with a Woman, 1941, gouache & turpentine paint on paper,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碧藍的黃金 The Gold of the Azure. 1967. oil on canvas. 205 x 173.5 cm. Fundació Joan Miró, Barcelona, Spain.
以音樂為題的畫作 米羅 (1893-1983) - 曼哈噸組曲(二)
米羅美術館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加泰隆尼亞,是米羅基金會現代美術館,係由友人建築家約瑟普.魯伊斯塞爾特設計,1975年完成,收藏的米羅作品,包括繪畫、雕塑、紡織設計、舞台藝術、版畫、海報、五千件設計圖、素描、筆記、總計近一萬件。 還有1985-87年39件由各藝術家「獻給米羅」的收藏,包括馬蒂斯、卡達、艾倫斯特、阿爾辛斯基、達比埃等人的油畫、雕刻、照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