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876 Views
5.5 半导体材料的电导. 5.5.1 半导体中的缺陷能级 实际晶体的缺陷: 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材料含有杂质 存在点缺陷 极微量的杂质和缺陷,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杂质和缺陷的存在禁带中引入允许电子存在单位的状态。. 1. 硅晶体中杂质能级. ( 1 ) 施主杂质 施主能级. 替位式杂质 间隙式杂质 多余价电子 正电中心磷离子. -. P+.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E N D
5.5 半导体材料的电导 5.5.1 半导体中的缺陷能级 实际晶体的缺陷: 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材料含有杂质 存在点缺陷 极微量的杂质和缺陷,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杂质和缺陷的存在禁带中引入允许电子存在单位的状态。
1. 硅晶体中杂质能级 (1) 施主杂质 施主能级 替位式杂质 间隙式杂质 多余价电子 正电中心磷离子 - P+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P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P+
杂质电离:正电中心磷离子对多余价电子的束缚比共价键作用弱得多,这种电子仅需很少的能量成为导电电子,在晶格中自由运动,这一过程称为杂质电离。杂质电离:正电中心磷离子对多余价电子的束缚比共价键作用弱得多,这种电子仅需很少的能量成为导电电子,在晶格中自由运动,这一过程称为杂质电离。 杂质电离能:弱束缚电子成为导电电子所需的能量。 杂质电离能举例: 硅中的磷: 0.044; 硅中的砷: 0.049 用能带图表示施主杂质的电离: Ec ED ED — — — — — — — — Eg + + + Ev
(2) 受主杂质 受主能级 Si Si B- + Si - - - Ec Eg EA — — — — — — — — EA Ev
2. 氧化物中缺陷能级 杂质缺陷 不同于被取代离子价态的杂质 组分缺陷 引起非计量配比的化合物: 还原气氛引起氧空位; 阳离子空位; 间隙离子。
(1) 价控半导体陶瓷杂质能级的形成 1)价控半导体陶瓷: 用不同于晶格离子价态的杂质取代晶格离子,形成局部能级,使绝缘体实现半导化而成为导电陶瓷。 2)杂质离子需满足的条件 杂质离子应具有和被取代离子几乎相同的尺寸;杂质离子本身有固定的价态。 例如: BaTiO3的半导化通过添加微量的稀土元素,在其禁带间形成杂质能级,实现半导化。添加 La的BaTiO3原料在空气中烧成,
反应式如下: Ba2+Ti 4+O2-3+xLa3+=Ba2+1-xLa3+x(Ti 4+1-xTi3+x)O2-3+xBa2+ 缺陷反应: La2O3 =LaBa ·+2e´ +2Oo× +O21/2(g) 添加 Nb实现BaTiO3的半导化,反应式如下: Ba2+Ti 4+O2-3+yNb5+=Ba2+[Nb5+y(Ti4+1-2yTi3+y)]O2-3+yBa2+ 缺陷反应: Nb2O5 =2LaTi·+2e´ +4Oo× +O21/2(g) 氧化镍中加入氧化锂,空气中烧结, 反应式如下: X/2Li2O+(1-x)NiO+x/4O2=(Li+xNi2+1-2xNi2+x)O2- 缺陷反应: Li2O +O21/2(g)=2LiNi´+2h·+2Oo×
3)杂质能带 Ec ED LaBa · 弱束缚电子和自由电子 ED — — — — — — — — + Eg + + + Ev - - - 价电子 2LiNi´ 2h· Ec Eg - EA — — — — — — — — EA Ev
(2) 组分缺陷 1)阳离子空位及缺陷能级 化学计量配比的化合物分子式: MO 有阳离子空位的氧化物分子式: M 1-xO 形成非化学计量配比的化合物的原因:由温度和气氛引起。 平衡状态,缺陷反应如下: O21/2(g)=VM×+2Oo× VM×= VM´+h· VM´= VM´´+h· 出现此类缺陷的阳离子往往具有正二价和正三价。
阳离子空位形成的缺陷能级 VM´´ — — — VM´ 受主能级 — — — VM×
2)阴离子空位及缺陷能级 化学计量配比的化合物分子式: MO2 有氧空位的氧化物的分子式: MO2-x 形成非化学计量配比的化合物的原因:由温度和气氛引起。 平衡状态,反应如下: Ti4+O2 = x/ 2 O2 (g)+ Ti4+1-2 xTi3+2xO2-2-xx 缺陷反应: 2Oo =Vo··+2e´+O1/2(g) 出现此类缺陷的阳离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化学价。
氧离子空位形成的缺陷能级 — — — Vo× 施主能级 — — — Vo · __ __ __ Vo · ·
3)间隙离子缺陷 化学计量配比的化合物分子式: MO 有间隙离子的分子式: M1+xO 形成非化学计量配比的化合物的原因:由气氛引起。 平衡状态,缺陷反应: ZnO = Zni× + / 2 O2 (g) Zni×= Zni· + e´ Zni ·= Zni·· + e´ 出现此类缺陷的阳离子往往具有较低的化学价。
形成氧离子空位的缺陷能级 — — — Mi× 施主能级 — — — Mi · __ __ __ Mi · ·
5.5.2 p-n 结 1. p-n结的形成和杂质分布 在一块n型半导体单晶上用适当方法(合金法、扩散法、生长法、离子注入法等)把p型杂质掺入其中。 1)合金法 AI p 液体 n Si n Si n Si 液体为铝硅熔融体 ,p型半导体为高浓度铝的硅薄层
单边突变结( P+-n结): 由两边杂质浓度相差很大的p、n型半导体形成的p-n结为单边突变结。 p区的施主杂质浓度为1016cm-3 ,而n区的杂质浓度为1019cm-3 。 合金结的杂质分布: N(x) NA ND x p n 2)扩散法 通过氧化、光刻、扩散等工艺形成p-n结 。 SiO2 P n Si n Si n Si
N(x) NA (x) 缓变结: 杂质浓度从p 区到n区是逐渐变化的p-n结为缓变结。 ND x p n 2. 空间电荷区(势垒区)、空间电荷层 p n • - - - - - -- - -- +++++++++
多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多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 少数载流子:p型半导体中的电子和n型半导体中的空穴. 空间电荷区:电离施主和电离受主所带电荷存在的区域。 表面空间电荷层:表面与内层产生电子授受关系,在表面附近形成表面空间电荷层。 电子耗尽层:空间电荷层中多数载流子浓度比内部少。 电子积累层:空间电荷层少数载流子浓度比内部少。 反型层:空间电荷层中少数载流子成为多数载流子。
3. p-n结能带图及载流子的分布 EC Ef p EV EC Efn EV (1) p-n结能带图 - - - - - - 空间电荷区 x qVD EF - - - - - - - - - - qVD
qV(x) -xp xn x V(x) 0 qVD VD - - - - - - - - -xp x xn x - - qVD 空间电荷区内电势由 np区不断下降, 空间电荷区内电势能由np区不断升高, p区能带相对向上移, n区能带向下移,至费米能级相等, n-p结达平衡状态,没有净电流通过。 势垒高度:qVD = EFn—EFp
(2) p-n结载流子的分布 空间电荷区内某一点x处的电子的电势能:-qV(x) 电子的浓度分布服从波尔兹曼分布: n(x)=nnoexp[qV(x)-qVD]/k0T 同理空穴的浓度分布: p(x)=pnoexp[qVD -qV(x)]/k0T ppo nno P(x) 平衡p-n结中载流子的分布 n(x) npo Pno P n x
4. 非平衡状态下的p-n结能带图 平衡载流子: 在一定温度下,半导体中由于热激发产生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 非平衡载流子:由于施加外界条件(外加电压、光照),人为地增加载流子数目,比热平衡载流子数目多的载流子。 n p
E (1) 光照 P区电子 p _ n p n + n区空穴
光生伏特效应: 1)用能量等于或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照射p-n结; 2)p、n区都产生电子—空穴对,产生非平衡载流子; 3)非平衡载流子破坏原来的热平衡; 4)非平衡载流子在内建电场作用下,n区空穴向p区扩散,p区电子向n区扩散; 5)若p-n结开路,在结的两边积累电子—空穴对,产生开路电压。
(2) 外加电压 + E — — E + — E + p p p 隧道效应 n n n 内电场 内电场 内电场 正偏压 负偏压 高负偏压
1)加入正偏压V,n区的电势比p区的电势高VD – V,势垒下降,空间电荷区变薄,载流子扩散增强,载流子产生的净电流。 2)加入负偏压V,n区的电势比p区的电势高VD +V,势垒上高,空间电荷区变厚,载流子扩散减弱,少数载流子产生的净电流,电流极小。 3)负压过大,势垒很大,能带弯曲变大,空间电荷区变薄,p-n结产生隧道效应,即n区的导带和p区的价带具有相同的能量量子态。
5. 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 (1) 金属和半导体的功函数 Eo表示真空中静止电子能量。 金属功函数定义: Wm = Eo- (EF)m 该式表示一个起始能量等于费米能级的电子,由金属内部逸出到真空中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其大小表示电子在金属中束缚的强弱,并与表面状态有关。 Eo Wm (EF)m 金属中的电子势井 铯的功函数最低,1.93eV,铂的最高5.36eV.
Eo s Ws Ec En (EF)s Ev 半导体的功函数:为电子的亲和能,它表示要使半导体导带底部的电子逸出体外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半导体的功函数: Ws = Eo- (EF)s = s + En 式中 En= Ec- (EF)s 表示导带底部和费米能级的能量差。
(2) 整流接触 Wm >Ws Eo S WS Wm EF EF m n
耗尽层 Wm -WS=eV D Wm - S En = EF - - - - 金属 n半导体 形成正的空间电荷区,,其电场的方向由体内指向表面,形成表面势垒,其内的电子浓度比体内小的多,称为高阻层。
Wm <Ws Ef WS - Wm S - Wm En = n 反阻挡层或积累层
(3) 欧姆接触 也称为非整流接触。 定义:它不产生明显的附加阻抗,而且不会使半导体内部的平衡载流子浓度发生显著的改变。从电学上讲,理想欧姆接触的接触电阻与半导体样品或器件相比应当很小,当有电流通过时,欧姆接触上的电压降应当远小于样品或器件本身的压降,这种接触不影响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 重要性:在超高频和大功率器件中,欧姆接触时设计和制造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实现的办法:对于Si、Ge、GaAs等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一般表面态密度很高。势垒的形成与金属的功函数关系不大,不能通用选择金属材料的办法来获得欧姆接触。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主要利用隧道效应的原理来实现。
重掺杂的p-n结可以产生显著的隧道电流。 金属与半导体接触时,如果半导体掺杂浓度很高,则势垒区宽度变薄。隧道电流甚至超过了热电子发射电流。使接触电阻很小。
5.5.3 半导体陶瓷的物理效应 1. 晶界效应 2. 表面效应 3. 西贝克效应 表面能级
表面能级及表面能带结构 表面能级:由于晶格的不完整性使势场周期性破坏,在禁带中产生附加能级,同理:晶体自由表面的存在使其周期场在表面处发生中断,在表面引起附加能级,因其在表面产生,称为表面能级。 引起表面能级的因素:断键 吸附其他分子或原子 晶格缺陷(如添加的杂质以固溶的形式出现在距晶界面约20埃的地方,即偏析)。例如Bi固溶在ZnO的颗粒表面。
表面空间电荷层及表面电势 • 陶瓷材料晶粒由表面断键形成的表面能带结构 • (b) p型半导体陶瓷的表面势 • (c) n型半导体陶瓷的表面势 Mn+ p On- n
表面空间电荷层: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密度很高,表面电荷基本上分布在一个原子层厚度范围内,与金属相比,由于半导体载流子密度要低的多,电荷必须分布在一定厚度的表面层内,这个带电的表面层为表面空间电荷层。表面空间电荷层: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密度很高,表面电荷基本上分布在一个原子层厚度范围内,与金属相比,由于半导体载流子密度要低的多,电荷必须分布在一定厚度的表面层内,这个带电的表面层为表面空间电荷层。 表面电势:表面空间电荷层两端的电势差。 表面电势的正负规定:表面电势比内部高时,其值取正,反之取负。
表面空间电荷层 的三种状态(主要讨论p型半导体) 1)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 表面势为负值时,表面处能带向上弯曲,,在热平衡状态下,半导体内费米能级为一定值,随着向表面接近,价带顶将逐渐移近甚至超过费米能级,同时,价带中的空穴浓度也随之增加,结果表面层内出现空穴的堆积而带正电。 EF - - - - - - - p
2)多数载流子耗尽状态 当表面势为正值时,表面处能带向下弯曲,越接近表面,费米能级离价带顶越远,价带顶空穴浓度随之降低,在靠近表面的一定区域内,价带顶比费米能级低的多,根据波尔兹曼分布,表面处空穴浓度将比体内浓度低的多。 - - - - - - - p
3)少数载流子反型状态 在2)的基础上,表面处能带进一步向下弯曲,越接近表面,表面处费米能级可能高于禁带中央能量,即,费米能级离导带底比离价带顶更近一些,表面电子浓度超过空穴浓度,形成了与原来半导体导电类型相反的一层。 - - - - - - - - - - - -
1. 晶界效应 (1) 压敏陶瓷 压敏效应:对电压变化敏感的非线性电阻效应。即在某一临界电压以下,电阻值非常高,可以认为是绝缘体,当超过临界电压(敏感电压),电阻迅速降低,让电流通过。 电压与电流是非线性关系。 热激发 隧道效应 双肖特基势垒图
(2) PTC效应 PTC效应:电阻率随温度升上发生突变,增大了3—4个数量级。是价控型钛酸钡半导体特有。电阻率突变温度在相变(四方相与立方相转变)温度或居里点。 PTC机理(Heywang晶界模型): 1)n型半导体陶瓷晶界具有表面能级; 2)表面能级 可以捕获载流子,产生电子耗损层,形成肖特基势垒。在烧结时,需采用氧化气氛,缓慢冷却,使晶界充分氧化,因此所得烧结体表面覆盖着高阻氧化层,在被电极前将氧化层去除。 3)肖特基势垒高度与介电常数有关,介电常数越大,势垒越低;4)温度超过居里点,材料的介电常数急剧减小,势垒增高,电阻率急剧增加。
2 表面效应(吸附其他分子或原子) 表面效应:半导体表面吸附气体时电导率发生变化。 吸附气体的种类:H2、O2、CO、CH4、H2O等。 半导体表面吸附气体对电导率的影响: 如果吸附气体的电子亲和力大于半导体的功函数,吸附分子从半导体中捕获电子而带负电;相反吸附分子带正电。 n型半导体负电吸附,p型半导体正电吸附时,表面均形成耗尽层,表面电导率减小。 p型半导体负电吸附,n型半导体正电吸附时,表面均形成积累层,表面电导率增加。
例如: 一般具有氧化性的分子(如:氧分子)从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中捕获电子而带负电,引起半导体表面的负电吸附。还原型气体引起半导体表面的正电吸附。 1/2O2(g)+ne Oad n- Oad : 吸附分子 温度对吸附离子形态的影响: 低温高温 O2 1/2O4- O2- 2 O- 2O2- O::O ·O:O:O:O: ·O:O· ·O: :O:
气敏理论模型 SnO2是n型半导体 在空气中吸附氧,氧的电子亲和力比半导体材料大,从半导体表面夺取电子,产生空间电荷层,使能带向上弯曲,电导率下降,电阻上升。 吸附还原型气体,还原型气体与氧结合,氧放出电子并回至导带,使势垒下降,元件电导率上升,电阻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