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55 Views
2010 年贝加莱学界联盟竞赛. Airball Demo建模——流体分析法. 队名:太工 队员:李浩 刘刚 贾耀荣. 目录. 模型假设 模型分析 模型建立 建模结果 模型评价 参考文献. 模型假设. 假设风扇工作时无外界自然风干扰 假设空气不可压缩(密度不变) 假设管道中的流体为恒定流 ( 无真空 ) 假设乒乓球沿管道的中心位置上下运动(不考虑水平受力) 假设管道与风扇连接良好,风扇工作时接合处无空气泄漏. 模型分析.
E N D
2010年贝加莱学界联盟竞赛 Airball Demo建模——流体分析法 队名:太工 队员:李浩 刘刚 贾耀荣
目录 • 模型假设 • 模型分析 • 模型建立 • 建模结果 • 模型评价 • 参考文献
模型假设 • 假设风扇工作时无外界自然风干扰 • 假设空气不可压缩(密度不变) • 假设管道中的流体为恒定流(无真空) • 假设乒乓球沿管道的中心位置上下运动(不考虑水平受力) • 假设管道与风扇连接良好,风扇工作时接合处无空气泄漏
模型分析 • 数据分析法:从大量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 机理分析法: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型 • 模型版本: old demo 风扇: Y.S. TECH FD246025EB(无刷直流电机) 距离传感器: SHARP GP2D12 (非线性红外传感器) 风机——空气——乒乓球 思路:对空气做文章
模型分析 • 乒乓球的高度只与自身重力、空气作用力有关 • 空气作用力与管道风速有关 • 管道风速与管道形状、管道流量有关 • 管道流量与风机转速有关(难解决) • 风机转速与风机端电压有关 以流体流动、流体能量、流体受力为主要分析对象,故名流体分析法。
模型分析 P3(大气压) 3 3’ 风机流动损失 风 机 端 电 压 - 输入 + 风机转速 风机全压 风机流量Q - Q0 管路流动损失 V0 Q Qh Qh 乒 乓 球 高 度 Vz 输出 + Vu + P2 绕流阻力F 管道风速V0 2 2‘ - - P1 1 1‘ Vz 乒乓球重力 Vh 风机泄露流 量损失Qh P0(大气压)
模型分析 风机出口处空 气的水平速度 风机出口处空气 的轴向速度Vz 风叶形状 风机流动损失 - 叶 片 面 积 + 感应电势 风机转速 风机全压 风机流量Q - 管路流动损失 风 机 端 电 压 输入 管路 局部 压头 损失 管路 沿程 压头 损失 + 管道形状 - + 管道风速V0 + - - 电机内阻压降 叶 片 间 隙 面 积 乒乓球与管道空 气的相对速度 摩 擦 转 矩 风机泄露流 量损失Qh 风机电流 负载转矩 绕流阻力F 乒 乓 球 重 力 + 泄露速度Vh - 风机进出 口压强差 (P2-P1) 磁阻转矩 加速度 速度 乒乓球高度 输出
模型建立 本次建模共分为6个部分,以管路的能量方程和管道中的空气速度为贯穿对象,将各个模型衔接起来,建立了乒乓球高度与风机端电压的数学关系,它们包括: • 乒乓球与空气流相互作用力模型(吹力与管道风速) • 管路计算模型(管道风速与风机全压) • 轴流风机模型(风机全压与风机转速) • PWM控制电机模型(风机转速与风机电压) • 乒乓球运动方程模型(风机电压与吹力) • 红外传感器模型(传感器输出信号与乒乓球高度)
模型建立 • 乒乓球与空气流相互作用力模型 式中:U0——空气流速 Vt——乒乓球速度 • 管路计算模型 式中:PT——风机全压
模型建立 • 轴流风机 式中:F——乒乓球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吹力(N) n——风扇的转速(r/min) k——风叶的滑移系数,取0.78—0.85 ——风机的流动损失总阻力系数,取1.1—1.5
模型建立 • PWM控制电机模型 式中: --占空比 n—风机转速 Ke—电动势常数 直流电机:占空比与转速成正比 磁阻转矩:电压占空比低时,造成非线性
模型建立 电机电压占空比与转速拟合曲线
模型建立 • 乒乓球运动方程模型 牛顿定律直接推导 乒乓球速度方程 乒乓球高度方程
模型建立 • 红外传感器模型 h=108824/(Vout+745)-16.5 式中:h——乒乓球实际高度(cm) Vout——红外传感器输出电压(0~32767) 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实际高度拟合曲线
建模结果 0.3占空比时阶跃响应——仿真曲线 0.3占空比时阶跃响应——实际曲线
模型评价 • 优点:以流体力学三大基本方程为理论依据,以管道 中的风速为贯穿对象,各模型层层递进,最 终得到模型所要求的结果,同时对结果进行 了分析。 • 缺点:1)在模型假设的条件下建立的模型; 2)为了简化模型,在处理数据时忽略了部分 微小量,这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3)流体力学知识至今发展不完全成熟,很多 公式结合实验得出,理论上不能完全证明。
参考文献 [1] 白扩社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安连锁主编.泵与风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 马贵阳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4] 叶增明,朱婷婷等.轴流风机叶片切割性能的计算方法.流体机械,2009. [5] 郭金基,张应元,谢耀康等.低速风洞和浆叶气流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1995. [6] Y.S.TECH. FD6025-2.Datasheet. [7] Sharp. GP2D12/GP2D15.Datasheet. [8] 蔺小林,蒋耀林编著.现代数值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9] 汤蕴谬,史乃编著.电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 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 李海涛,邓樱.MATLAB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 田宏基著.滑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