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38 Views
指導老師 :胡凱傑 博士 報告 學生: 99353032 蘇哲民. When Choosing Makes a Good Thing Better: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Valuation of Hedonic Consumption. 前言. 消費者通常為了未來的消費購買產品或 服務 , 例如:今天就購買下個禮拜的演唱會門票
E N D
指導老師:胡凱傑 博士 報告學生:99353032 蘇哲民 When Choosing Makes a Good Thing Better: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Valuation of Hedonic Consumption
前言 • 消費者通常為了未來的消費購買產品或服務,例如:今天就購買下個禮拜的演唱會門票 • 有研究顯示人們會自願地等待、延遲(delay)他們的消費(Frederick, Loewenstein, and O’Donoghue 2002; Loewenstein 1987; Loewenstein and Prelec 1993). • 延遲(delay)可能增加或減少對於消費的評價。
從選擇與消費之間的時間分割,其正向效用稱之為「預期」(anticipation)從選擇與消費之間的時間分割,其正向效用稱之為「預期」(anticipation) • 問題:在什麼條件之下,選擇與消費之間時間分割( delay )會導致預期(增加價值),且何時不會有這樣的情形。 • 本研究探討驅動預期的過程與消費後的效果。 • 研究發現:享樂型產品的消費延遲,其消費前評價會上升。
當延遲長度增加,評價就變得沒有那麼正向,因此評價與延遲呈現一個倒U型的關係。當延遲長度增加,評價就變得沒有那麼正向,因此評價與延遲呈現一個倒U型的關係。 • 延遲時間的效果會被消費者的內在動機所影響。(調節變項)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Valuation of Delayed Consumption • 選擇與消費之間的時間差(延遲),對於消費的評價可能上升或下降 • Nowlis, Mandel, a-nd McCabe (2004):延遲會導致預期(anticipation),比起立即消費,參與者更能夠享受(enjoy)延遲的消費。 • 本研究延伸先前的研究,提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的影響,並延伸至真實情境。 • 內在動機:自主性(autonomy)、知覺控制(perceived control)
Autonomy: The Provision of Choice • Nowlis, Mandel, and McCabe (2004):選擇的提供與否會增加或減少對於消費的評價。 • (Burger 1989; Deci and Ryan 1985; Langer 1975):選擇的提供會增加自主性且增加動機 • (Deci and Ryan 1985;Kivetz 2003):選擇的提供會增加內在動機。 • (Bargh et al. 2001; Chartrand et al.2008):如果消費的目標沒有被滿足,則會產生強度(intensity),接著導致預期(anticipation)
研究假設 • H1: When consumers choose a particular hedonic consumption activity for themselve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increases, given a time interval between choice • H1:當消費者自行選擇一項特定享樂型消費活動時,選擇之間有時間間隔之下,對於消費經驗的評價會上升。
Perceived Control: Length of Delay • 先前的研究只有研究延遲30分鐘到一個禮拜之間的長度,但是其他的不同時間長度,會產生如何的影響則還需要再研究。 • Frederick, Loewenstein, and O’Donoghue(2002):知覺控制會隨著延遲時間的增加而減少,內在動機也減少。
H2: When consumers make their own choices, the valuation of delayed consumption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s the length of time between choice and consumption increases. • H2當消費者自行做決策時,隨著延遲時間長度的增加,對於延遲消費的評價會先先上接著下降。
當自己決定,較短的延遲條件下,會有更多正向評價(相較於no delay或long delay) • 當別人決定,no delay 有更多正向評價相較於(有delay)
實驗一 • 檢驗H1 1.操弄選擇的對象(自己或他人) 2.操弄消費的delay(是否有delay) 實驗過程: 前測:148位大學生,先對11部戲劇評分,選出一部吸引人的戲劇、兩部不吸引人 119位大學生 2 (choosing agent) × 2 (delay)實驗設計
過程:119個大學生受訪者閱讀劇院小冊子 ,從三戲劇描述中挑選想要看的一部(免費) 1.自己決定哪一部 VS 朋友決定看哪一部 2.戲劇當天演出 VS 一個禮拜之後演出(想像)使用9點量表(1-非常不喜歡、9-非常喜歡)
自行做選擇時,對於delay的消費,受訪者有較多正向的意圖。自行做選擇時,對於delay的消費,受訪者有較多正向的意圖。 • 其他人做選擇時,對於delay的消費,受訪者有較少正向的意圖。 (相較於no-delay) • 這個結果顯示:參與者在其他人選擇的並沒有預期(anticipate)未來的活動,因此提供了對於H1的支持。
實驗二 • 檢驗H2 1.使用不同的產品類別與真實的delay情境。 2.操弄消費活動的 內在興趣(interest) 過程:兩個音樂演奏會選一部(免費) 1.當天演出 VS 一個禮拜(短) VS 兩個禮拜(長)(受訪者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回到實驗室) 2.高內在興趣(流行音樂 ) vs低內在興趣(古典樂) 使用9點量表(1-非常不喜歡、9-非常喜歡)
調節變項:內在動機 時間與評價的倒U型關係,只有出現在受訪者是高內在興趣的情境。
研究結果 • Delay有顯著的主效果(F(2, 234) =3.42, p < .05). • Interest有明顯的效果。(F(1,234) = 75.13, p < .001), • 實驗二結合了真實的時間情境 • Delay「一個禮拜」有較高的評價,兩個禮拜或沒有delay評價皆低,呈倒U型 • 低內在興趣的組別,評價沒有明顯的差異 • 結果與H2一致。
實驗三 • 研究目標 1.增加一個產品類別(單一因素、四個水準) 2.增加消費前評價與消費後評價的衡量 過程:請受訪者挑選兩種巧克力,並記下他們的偏好與選擇哪一種,接著收回巧克力,隔一段時間請受訪者回實驗室再品嚐前和品嚐後對巧克力評價。 1.當天、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一個月後品嚐 2.回實驗室後,消費前與消費後都對選擇的巧克力進行評價。 使用9點量表(1-非常不喜歡、9-非常喜歡)
研究結果 • 時間的delay有主效果(F(3, 100) = 2.79, p < .05). 與H2一致。 • 一個禮拜的評價有明顯差異外,no-delay、兩個禮拜、一個月都沒有顯著差異。 • 消費前預期(anticipation)會增加期望(expectations),期望較高則,則滿意度較低。 • 圖三說明了消費前與消費後評價的分歧。 • 費前anticipation與消費後的評價的負向關係 與Nowlis, Mandel, and McCabe的研究結果不同。
消費前anticipation越高,消費後evaluations越低。 anticipation Satisfactoion
GENERAL DISCUSSION • 短期時,選擇的提供會對選擇與消費之間的delay造成調節效果。 • 實驗一:對於delay的消費,選擇的提供會增加其評價。 • 實驗二:真實情境的時間,時間長度與評價呈現U型的相關、加入了內在動機調節變項。. • 實驗三:真實情境的選擇,消費前預期與消費後評價的關係。
理論的貢獻 • 先前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的研究結果:隨著時間的經過(delay),對消費的評價會上升或下降,本研究結合以往的文獻研究 並提出預期(anticipation)與遞減(discounting)的命名(nomenclature)。 • 本研究提出選擇的提供(provision of choice)與內在動機的調節變項,為本篇文章的主要貢獻。 • 本研究發現預期(anticipation)只發生在短期,且解釋了Loewenstein(1987)提出的評價與時間U型圖。
管理意涵 • 以往總是會去簡化複雜的選擇且提供評價與建議以極小化選擇的厭惡取向(aversive aspect of choosing ),這樣的方式並不一定都能因此得利,例如享樂型消費常常安排到未來(複雜性)。 • 如果選擇是別人決定的則隨著時間的延遲,其評價與意圖也會較低。現在許多進階銷售(advance selling)可運用此技巧。 • 實驗三的結果顯示過高的消費前預期會導致較低的評價與滿意度,某些行銷策略可能因此不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