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 Ht,HCT 或 packed cell volume, PCV )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 Ht,HCT 或 packed cell volume, PCV ). 离心后血液分层 layer after blood centrifugated. 血浆 plasm 血小板 platlet 白细胞 white cell 还原血红蛋白 reduced hemoglobin 含氧红细胞 oxygen red cell. Red Blood Cells. 【 检测原理 】 1 . Wintrobe 法 2. 微量法( microhematocrit ) 3 .血液分析仪法

alic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 Ht,HCT 或 packed cell volume, PCV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Ht,HCT 或packed cell volume, PCV)

  2. 离心后血液分层layer after blood centrifugated 血浆plasm 血小板platlet 白细胞white cell 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含氧红细胞oxygen red cell

  3. Red Blood Cells

  4. 【检测原理】 1.Wintrobe法 2.微量法(microhematocrit) 3.血液分析仪法 Hct = 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5.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法 手工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较多,如折射计法、粘度法、比重测定法、离心法和放射性核素法(最准确,ICSH定为参考方法)。 温氏法(Wintrobe法),已属淘汰之列。 微量离心法:WHO定为首选常规方法。 2.血液分析仪法 目前常用方法。注意:当患者为红细胞增多症或血浆渗透压异常时,仪器法常会出现误差。

  6.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避免以下因素:抗凝剂量不准确,混匀不充分,离心速度不够。 2.血液分析仪法 注意Hct是否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7. 【参考值】 Wintrobe法: 男性0.4~0.54 女性0.37~0.47 微量法: 男性0.47±0.04 女性0.42±0.05 【临床意义】 1.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 2.评估血浆容量稀释浓缩程度

  8.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 红细胞血平均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g/L)。

  9. 1.手工法 对同一抗凝血标本同时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细胞比容测定。 (1)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Hct MCV= ——————————— = ————(fl)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RBC (2)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Hb MCH= ———————————— = ————(pg)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RBC (3)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Hb MCHC= ——————————— = ————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Hct

  10. 2.血液分析仪 能直接导出MCV的值,再结合仪器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和MCHC(MCH=Hb/RBC,MCHC=Hb/RBC×MCV)。

  11. 【方法学评价】 1.MCV 血液分析仪设定的MCV值最大域值是360fl,可能包含红细胞团块,当红细胞凝集如冷凝集综合征可引起MCV假性增高;严重的高血糖症(葡萄糖高于600mg/L)可引起红细胞肿胀,使MCV假性增高。仪器法CV小于1%,手工法CV在10%左右。 2.MCH 高脂血症或白细胞增多症因血浆浊度增加而使MCH假性增高 3.MCHC 手工法MCHC的测定受到Hct(血浆残留或出现异常红细胞)和Hb(高脂蛋白血症、白细胞增多症)的影响。

  12.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必须用同一抗凝血标本,且所测定的数据必须准确。 2.血液分析仪法 必须注意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之间及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测定3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用于XB分析法或浮动均值法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MCHC是最为稳定的指标;任何一个参数如有3次>3%,或连续五次有2%~3%的变异,即表明仪器失控。用浮动均值法进行质控,每天标本>60份。

  13. 【参考值】 手工法:MCV 80~92fl;MCH 27~31pg; MCHC:320~360g/L。 血液分析仪法:MCV 80~100fl;MCH 27~34pg;MCHC:320~360g/L

  14. 贫血分类 MCV MCH MCHC 贫血 正细胞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大细胞贫血 增高 增高 正常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贫血 单纯小细胞贫血 减低 减低 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 减低 减低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平均值必须结合血液涂片来观察红细胞形态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15. 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和准确。 【检测原理】

  16. 【方法学评价】 仪器法测定了数万个红细胞后,由直方图导出RDW,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的程度。但MCV值只反映红细胞平均体积大小,不能代表红细胞之间体积的差异。 【质量控制】 RDW结果判断应结合临床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同时分析RDW异常是否是由于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凝集或双相性红细胞引起。 【参考值】 成人:11.6%~14.6%

  17. 【临床意义】 1.进行贫血形态学新的分类 1983年Bessman提出用MCV和RDW 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的新指标,如果配合红细胞直方图,则更有助于判断贫血的病情和疗效。 2.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 RDW增大:对缺铁性贫血诊断的灵敏度达95%以上,但特异性不强。 3.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RDW一般增高,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一般正常。

  18. 七、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RET)计数 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非变性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ibomucleic acid,RNA),经煌焦油蓝(brilliant cresyl blue)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黑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而得名。体积通常一般为7~9μm。 Heilmyer根据其发育阶段把它分为5型,ICSH分为4型(无Heilmyer 0型)。

  19.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用活体染色(煌焦油蓝等染液)方法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 2.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用荧光染料(如吖啶橙、派若宁-Y、噻唑橙)使含RNA的网织红细胞着色,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计数并计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 3.血液分析仪法 原理与网织细胞计数仪法相似。

  20. 【方法学评价】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试管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为手工参考方法;玻片法取血量少,染色时间偏短,结果偏低,适宜于床边采血操作。 显微镜法受主观因素影响多,耗时费力。

  21.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22. Miller窥盘

  23. 2.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流式细胞术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客观地将网织红细胞分成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igh fluorescent ratio,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iddle fluorescent ration,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ow fluorescent ratio,LFR),荧光强度越高,网织红细胞越幼稚。 对于化疗、放疗及移植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测、骨髓造血功能的分型有临床价值。

  24. 3.血液分析仪法 最新血液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法也可对Ret作分类计数,并提供与网织红细胞相关的多个参数: • 红细胞绝对值(Rct) •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ct%) • 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reticulocyte volume, MCVr) •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reticulocyte hemoglobin distribution width , HDWr) •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HCR) • 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 MCHCr) • LFR、MFR、HFR •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 RMI)RMI=(MFR+HFR)/LFR×100

  25. 4.网织红细胞参数 (1)网织红细胞百分率:是评价红系造血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 (2)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显微镜法: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红细胞数/L。 仪器法:直接测定网织红细胞数。 使用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更能准确反映骨髓造血的实际情况。

  26. (3)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 RPI) 表示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 一般而言,网织红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期为2d左右。 为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计算偏差,用网织红细胞指数来反映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的相对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被测Hct 1 RPI= Ret% × —————— × —— 正常人Hct 2 (正常成人Hct:男性45%,女性40%)

  27. 【质量控制】 1.显微镜法 目视计数误差较大。 Miller窥盘法可减低误差。 2.仪器法 虽可数计数红细胞10 000~50 000个,但如存在Howell-Jolly小体、有核红细胞、巨血小板,则可见假阳性。 【参考值】 1.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0.008~0.02或(25~75)×109/L。 新生儿:0.02~0.06。 2.仪器法

  28.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正常周围血Ⅲ型网织红细胞约为0.2~0.3,IV型约0.7~0.8,但骨髓红系明显增生时,可出现I型和II型网织红细胞。

  29.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造血恢复时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红系无效造血时,骨髓检查表现红系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2)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

  30. 2.观察贫血疗效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过程中,如Ret增高,表明治疗有效,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31. 八、点彩红细胞计数 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的RNA在染色时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此种红细胞称为点彩红细胞。

  32. 【检测原理】 点彩红细胞计数(basiphilic stippling count),用碱性亚甲基蓝液作血涂片染色,红细胞呈淡蓝绿色,颗粒显深蓝色;用瑞氏染色,颗粒呈蓝黑色。通常用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的点彩红细胞数,换算成百分率。

  33. 【方法学评价】 目前仍用显微镜血涂片染色法 50个视野内点彩红细胞数 点彩红细胞(%)= ————————————— 5个视野内红细胞总数×10 【质量控制】 计数时必须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计数。 【参考值】 <3×10-4

  34.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 1.中毒患者 如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硝基苯、苯胺等中毒时 2. 各类贫血 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恶性肿瘤等,此时网织红细胞增加常表示造血旺盛。

  35. 九、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手工法: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血沉过程一般分为3期: 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一般要经过数分钟至10min 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以等速下降,约40min 细胞堆积期:又称缓慢沉积期或挤紧期,此时红细胞堆积在试管底部。

  36. 【检测原理】 1.魏氏法(Westergren法) 将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内,垂直立于室温中,1h准红细胞层下沉的距离,用毫米(mm)数值报告。用枸橼酸钠抗凝。

  37. 2.血沉仪法 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linical Committee of Laboratory Standardization, NCCLS)(2000年)综合专家建议,参考方法用EDTA-K2抗凝。 (1)一般透光度法:血液经抗凝静置后,红细胞下降,红细胞与血浆分离,其界面随时间而下移,血沉仪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管检测此界面的透光度改变,得到血沉值并显示红细胞沉降高度H与对应时间t相关的H-t曲线。 (2)激光法:激光源对毛细血管微量血进行扫描,动态检测光密度变化,20秒扫描1000次。

  38.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法 魏氏法、潘氏法(Ланченков法)等,检测原理相似;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规格、观察时间的不同,故各种方法的参考值不同。用这些方法测定的血沉值结果,均需要按贫血的程度予以校正。 魏氏法:用枸橼酸盐抗凝,简便实用。ICSH推荐魏氏法为血沉测定的参考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提出了严格的规定。 潘氏法:用血量少,适用于儿童。由于手指采血,易组织液混入,目前已很少使用。

  39. 2.血沉仪法 目前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降的曲线,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新的手段。

  40. 【质量控制】 影响离体血液红细胞沉降的理化因素较为复杂。 红细胞:数量、表面积、厚度、直径和血红蛋白量有关。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主要因素有: 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 与总蛋白浓度无关。白蛋白带负电荷,细胞相互排斥,不利于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使红细胞沉降速度减缓;而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巨球蛋白等以及胆固醇、甘油三酯,能促进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加快红细胞的沉降。

  41. 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 3.血沉管与血沉架 4.抽血:持续时间、抗凝浓度等,避免溶血、脂肪血 5.温度

  42. 【参考值】 魏氏法: <50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m/h。>85岁:男性0~30mm/h,女性0~42mm/h。儿童:0~10mm/h

  43. 【临床意义】 常用但缺乏特异性试验,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血沉增快 (1)生理性:女性高于男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老年人。 (2)病理性 1)各种炎症:感染炎症物质,2~3d即可出现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 2)组织损伤及坏死

  44. 3)恶性肿瘤: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试验。3)恶性肿瘤: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试验。 4)高球蛋白血症 5)贫血 6)高胆固醇血症 2.血沉减慢 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45.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 WBC ;leukocyte,LEU) 粒细胞(granulocyte,GRAN):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单核细胞(monocyte,M)

  46. 一、白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白细胞计数稀释液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计数法 简便易行,影响因素较多,重复性差。 2.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重复性好。

  47. 【质量控制】 显微镜计数法,至今尚无公认而且成熟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规范熟练操作,掌握误差规律。 1. 经验控制 (1)红细胞数/白细胞数:500∶1。 (2)判断白细胞计数与显微镜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表):

  48. 表 血涂片上WBC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血涂片上WBC数/HP WBC(×109/L) 2~4 (4~7) 4~6 (7~9) 6~10 (10~12) 10~12 ( 13~l8 )

  49. 2.常规考核标准(routine checking standard ,RCS) 3. 变异百分率评价法 V为变异百分数 Xi为被考核者测定值 Xm为靶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