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913 Views
2005 年的台灣經濟戰略. 謝金河先生 ( 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 ). 壹、弱勢美元的戰略. 一、全球貨幣皆對美元升值 歐元→ 1.3461 英鎊→ 1.9439 澳幣→ 0.7817 日圓→ 102.08 台幣→ 31.959 韓元→ 1041.3 新加坡幣→ 1.6331. 歐元 2000 年以來. 台幣 2004 年以來. 韓元 2004 年以來. 日圓 2004 年以來. 二、弱勢美元的幾個癥結 1. 貿易赤字能不能下降 2.FED 要不要一再升息 3. 布希政府必須減少開支,鼓勵儲蓄 4. 美國必須降低通膨壓力. 三、人民幣抵抗升值
E N D
2005年的台灣經濟戰略 謝金河先生 (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
壹、弱勢美元的戰略 • 一、全球貨幣皆對美元升值 • 歐元→1.3461 • 英鎊→1.9439 • 澳幣→0.7817 • 日圓→102.08 • 台幣→31.959 • 韓元→1041.3 • 新加坡幣→1.6331
二、弱勢美元的幾個癥結 • 1.貿易赤字能不能下降 • 2.FED要不要一再升息 • 3.布希政府必須減少開支,鼓勵儲蓄 • 4.美國必須降低通膨壓力
三、人民幣抵抗升值 • 1.中國佔盡全世界的便宜 • 2.亞洲週邊國家受到重大壓力 • 3.台灣可能是最大受害者
四、人民幣不升,台幣單獨升的後遺症 • 1.台灣游資開始賭人民幣升值,資金外移,有的到香港炒股,有的到上海買樓 • 2.台商賺到人民幣,不再把錢匯回台灣,留存人民幣資產 • 3.到大陸投資的上市櫃公司,準備在香港或新加坡掛牌,帳作在外面
4.經營品德欠佳者如洪氏英,把台灣資產掏空,重心移轉中國,將來會有很多上市公司出現「黑字倒閉」現象,企業有獲利,但是來自營運部門頻頻出現現金流出4.經營品德欠佳者如洪氏英,把台灣資產掏空,重心移轉中國,將來會有很多上市公司出現「黑字倒閉」現象,企業有獲利,但是來自營運部門頻頻出現現金流出 • 5.台股漲幅落後,成交量萎縮 • →今年以來台股上漲0.04%] • 南韓漲8.86% • 新加坡16.84% • 香港13.01% • 日本3.72%
貳、中國的崛起:廿一世紀的大事 • 一、人民幣低估的爆發力 1994年人民幣貶值到8.277兌一美元, 開創中國經濟「黃金十年」 • (1)中國GDP成長所向無敵 2004年1Q 9.8% 2Q 9.6% 3Q 9.1% 2004前3Q 9.5% • (2)中國進出口貿易略升全球第三 1994年中國進出口:2,366億美元 2003年:8,512億美元 →日本:8,529億美元(世界第四) 2004年可達1.1兆美元(趕日趕德)
(3)中國擠身為世界工廠,全球生產基地 全球資訊硬體產值 A.美國:2000年→856億美元 2004年→686億美元 -19.7% B.中國:2000年→205億美元 2004年→605億美元 +173% C.日本:2000年→521億美元 2004年→205億美元 -60.6% D.台灣: 2000年→203.08億美元2004年→107億美元 -53.8% E.南韓: 2000年→118.6億美元2004年→106.3億美元 -9.8% F.新加坡:2000年→163.5億美元2004年→102.6億美元 -29.6%
二、中國需求:21世紀經濟成長原動力 • (1)中國13億人口的衣食住行新商機 中國成為世界生產基地,“世界工廠” →原物料價格大漲 →油價大漲 →貴金屬價格暴漲 • (2)以中國為生產基地 大量生產,削價競爭 → 新的殺戮戰場
三、人民幣升值是未來10年的大事 • (一)過去廿十年來全球貨幣兌美元升多貶少 日圓:277兌一美元 → 79.73 英鎊:2.446兌一美元 → 1.83 台幣:48.6兌一美元 → 24.51 2005年人民幣浮動的關鍵年
四、全球金融大戰 無形的戰爭比有形的戰爭更可怕 • (1)1980年代,日圓大升值 1985年廣場協議 • (2)台幣升值的玄機 • (3)1980年美蘇軍備競賽 • (4)2000年起歐元大幅升值 • (5)人民幣升值的戰略
貳、投資大循環VS景氣大循環 • 一、二○○五年是關鍵轉捩點 • 景氣循環的谷底,投資循環的起點 • (一)亞洲貨幣再升值,美元弱勢已成人民幣升值壓力重重,台幣又將再升值
(二)熱錢再聚亞洲,外資今年買超台股2547億 • 外資買超亞洲股市排行榜: • 1.日本 656億美元 • 2.南韓118億美元 • 3.台灣81.33億美元(去年135. 59)億美元 • 4.印度67.6億美元 • 5.印尼14.6億美元
(二)人民幣不升值,通膨壓力大 • A.今年油價大漲,每桶一度漲到55美元以上,CRB指數頻創新高 • 八月CPI 2.53%,躉售物價上揚10.34%,1970年5月以來最高,台灣今年CPI 1.49% • 全球通膨壓力浮現 • 中國7、8月 CPI →5.3% 9月→5.2% 10月約4.8% • 美國1~9月 CPI 上揚2.4% • 南韓+3.5% • 中國有強大升息壓力 • 未來兩條路(1)升息 (2)升值 人民幣升值是大事
B.全球從降息→升息 • 五大銀行存款利率1.4%,台灣進入負實質利率時代─央行升息一碼,1.375 →1.625% • →央行升息在即(美國已升息四碼1% →2%,仍有升息壓力) • 英國已升息四碼以上→4.75% • 紐西蘭升息→6.5% • 全球低利率時代已告一段落 • 未來升息易,降息難 • 負利率時代→從現金是王→積極理財的時代
二、投資週期的大循環 • (一)每10年一次投資週期,1980、1990、2000年都是完成點 • 1970~1980年代,美國打越戰,中東兩次石油危機 • 原物料行情大漲 • 石油 2.58 →16.8 →8.5 →41.6美元 • 黃金 34 →68 →873美元 • 1980年黃金、石油大漲20倍,終結原物料大漲的年代
(二)1980~1990年,日圓升值,台幣升值效應→錢潮淹腳目的年代(二)1980~1990年,日圓升值,台幣升值效應→錢潮淹腳目的年代 • 日圓277:1美元→79.5 • 台幣40.6:1美元→24.52 • 錢潮帶動房地產與股市暴漲 • 1990年日經指數38957,台股12682,資產泡沫,股市暴跌,經濟陷入嚴厲調整
(三)1990年,IT創造一○倍速膨脹的年代 • 1990年美國NASDAQ 332點 • 費城半導體 109點 • 2000年NASDAQ狂飆到5132 • 費城半導體 1362 • 高科技泡沫,網通股暴跌
(四)2000~2010年的投資主張,是什麼? • 1.從1970年以來所有狂飆過的標的,只有 • 2004年石油再創1980年新高價→ • A.油價大漲的不尋常意義,中國實施戰備石油,美國主控油源,高油價時代來臨
B.原物料大漲的意義: • 煤、銅、鉛、鎳等相繼大漲 • 鉛、錫、白金再創1980年天價 • 通膨又有死灰復燃的態勢 • C.人民幣升值是未來的投資大事 • 人民幣資產看漲→中國人壽、人民財產保險、平安保險
三、景氣循環的大週轉:逢4必旺,逢5必衰 • 2004年景氣判斷分數到39分(5月),6月→36分,7月→35分,逐月下降,2005年進入谷底? • 1970年代:1974年→55分,1975年→15分(油價大漲,蔣介石逝世) • 1980年代:1984年→42分,1985年→ 12分(蔡辰洲引發十信風暴)
1990年代:1994年→39分,1995年→13分(李前總統訪美,中國打飛彈,1995潤八月)1990年代:1994年→39分,1995年→13分(李前總統訪美,中國打飛彈,1995潤八月) • 2000年代:2004年→39分,2005年→? • 景氣判斷分數從2004年5月39分→36、35、33、32 →10月29分,已連降五個月 • 四、2005年的新投資變數 • 1.美元貶值,亞洲貨幣升值的威脅與機會 • 2.人民幣升值,錢潮再聚亞洲 • 3.非量產化的時代
參、長線投資的變數 • 一、中國從政治大國變成經濟大國 • 全球第三大貿易國 • 2003年 • (1)美國進口 1.259兆美元 • 出口 7240.3億美元 • 進出口 1.983兆美元 • (2)德國出口 7467億美元 • 進口 6004.2億美元 • 進出口 1.347兆美元
(3)日本 出口 4706.5億美元 • 進口 3823.2億美元 • 進出口 8529.7億美元 • 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進出口值206.4億美元 • 1988 →跨過千億門檻→1027.7億美元 • 1994 →人民幣狂貶→2366.2億美元 • 1997 →香港回歸→4743億美元
2003年→8512.1億美元 • 2004年→1.1兆美元,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三大 • 從206億美元→1.1兆美元 • 中國默默改變世界經貿版圖
二、中國成生產基地→原物料行情 →宏觀調控 • 1.中國高檔購買原物料→加工生產→低價銷售工業產品 • 中國首季貿易逆差106.7億美元 • 上半年逆差68.2億美元,前三季順差39.3億美元,1~10月順差109.6億美元 • 原油進口上半年成長37.4%,前三季進口9,013萬噸,中國拉高進口部位
2.原物料行情多空交戰 • 10/14銅鎳價大跌:銅價大跌334美元 鎳價跌2,615美元 • 10/28中國升息,二因宏觀調控 →石油首次跌破50美元關卡 • 油價回落→32.67 →55.63 →45.87 →50.5 →42.54,油價跌破上升趨勢線,有轉空之虞
3.中國需求決定原物料行情 • 煤居高不下 • 中國1997年煤產量13.97億公噸,2000年8.8億公噸 • 出口退稅獎勵出口,2002年→11.12億噸 • 2003年→13.18億噸 • 2004年→15.38億噸 • 2005年→17.7億噸 • 出口退稅從15% →5% →取消 •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煤產國,全球市佔率11%,如今自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