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电镀工艺学

电镀工艺学. 第五章 电镀锌. Plating technology Chapter Ⅴ Zinc Plating. 第五章 电镀 锌. 概述 锌是一种灰白色金属, 100-150℃ 塑性好,可压延, 密度: 7.14 g/cm 3 ; 熔点: 419 ℃; 原子量: 65.38 电极电位为 : —0.76 V ,电化当量: 1.22 g/(A·h) 锌是典型的 两性金属 ,易溶于酸,也溶于碱 Zn + 2HCl == ZnCl 2 + H 2 ↑

ann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电镀工艺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电镀工艺学 第五章 电镀锌 Plating technologyChapter Ⅴ Zinc Plating 电镀工艺学05-74

  2. 第五章电镀 锌 • 概述锌是一种灰白色金属,100-150℃塑性好,可压延, 密度:7.14 g/cm3; 熔点:419 ℃; 原子量:65.38 电极电位为: —0.76 V,电化当量:1.22 g/(A·h) 锌是典型的两性金属,易溶于酸,也溶于碱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2NaOH == Na2ZnO2+ H2↑ 在锌上,氢的析出过电位较高,因此,较纯的锌锌溶解反应不易发生。当锌中含有电位比较正的金属杂质时,电化学溶解进行得很快。可利用锌的这种特性,组成牺牲阳极型镀层,保护基体金属免遭腐蚀。 电镀工艺学05-74

  3. 纯净的镀锌层,在常温、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在潮湿条件下容易生成一层(3Zn(OH)2·ZnCO3)(白色膜,俗称长白毛)纯净的镀锌层,在常温、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在潮湿条件下容易生成一层(3Zn(OH)2·ZnCO3)(白色膜,俗称长白毛) • 在含氯离子介质中,锌不耐腐蚀,在海水中不稳定,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或在有机酸气氛里,容易长“白毛”而失去金属光泽,丧失或降低防护作用。 电镀工艺学05-74

  4. 镀锌层对钢铁基体来说(Fe2-/Fe = -0.44V)是典型的阳极镀层,它对基体金属起电化学保护作用。 • 由于它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而且成本较低,目前广泛的应用大气条件下黑色金属的防护层,在机械、电子、仪表和轻工等方面也得到。 • 镀锌层的防护能力与镀层的厚度有关,镀层厚,防护性强。 通常在良好环境下,需: 7~10 μm 中等环境下,需:15~25 μm 恶劣环境下则需: > 25 μm • 锌的硬度较低,不适于易磨损零件 电镀工艺学05-74

  5. 镀锌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镀种,占总电镀量的60%以上。镀锌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镀种,占总电镀量的60%以上。 镀锌层经钝化处理后,其防护性能大大提高。一般说来,对于相同厚度的镀层,其防蚀能力可提高5~8倍,而且还能使表面美观。 镀锌电解液按络合剂类型:氰化物镀锌和无氰镀锌。 按酸碱性: 碱性镀锌和弱酸性镀锌 1 氰化物镀锌:由于氰化物是一种良好的络合剂,氰化物镀锌电解液具有阴极极化大,分散能力好,镀层致密,镀层质量好。但是氰化物电解液剧毒,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大多数厂家已不使用。 2 无氰镀锌可分为(弱)酸性和碱性等若干类型。 电镀工艺学05-74

  6. 主要有:酸性:氯化钾型弱酸性电解液;氯化氨型弱酸性电解主要有:酸性:氯化钾型弱酸性电解液;氯化氨型弱酸性电解 液;硫酸盐、氟硼酸盐电解液等 碱性: 碱性锌酸盐电解液、焦磷酸盐电解液、三乙醇 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电解液等 电镀工艺学05-74

  7. 本章介绍常用的电解液类型: 1 氯化钾型弱酸性电解液(重点内容) 2 氰化物电解液 3 碱性锌酸盐电解液 电镀工艺学05-74

  8. 氯化钾型弱酸性镀锌 • 1 概述:氯化钾型弱酸性镀锌电解液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氰镀锌工艺,简称钾盐镀锌。 • 电解液成分简单,电解液稳定,镀层细致、光亮,电流效率高,可使操作温度范围宽(5-60 ℃) • 废水处理简单 • 阳极在电极槽中发生化学自溶解,导致电解液中主盐离子浓度升高 电镀工艺学05-74

  9. 2 电解液组成 电镀工艺学05-74

  10. 3.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 (1) 氯化锌 • 主盐,提供锌离子 • 氯化锌含量高,可以提高阴极电流密度和阴极电流效率 • 降低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 • 含量过高易使镀层粗糙 • 氯化锌含量低,能适当提高分散能力 • 过低时引起浓差极化增大 • 电流密度上限降低,高电流密度区出现烧焦现象,光亮区范围变窄 电镀工艺学05-74

  11. (2) 氯化钾 • 导电盐 • 含量高:导电性好,电阻小,分散能力好,阳极不易钝化 • 过高:冬天会有结晶;对镀液导电性改进不大 • 含量低:氯化钾浓度过低,不仅导电性差,且分散能力降低,镀层光亮度差,还会影响阴极电流密度范围 • 氯化钾对锌虽有微弱的络合作用 电镀工艺学05-74

  12. (3) 硼酸 • 含量过高:因硼酸溶解度较小,冬天易结晶,一般控制在30g/L左右。 • 硼酸含量过低:pH值升高,主盐容易水解,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或碱式盐夹杂在镀层内,导致镀层粗 糙 稳定镀液的pH值,防止pH值升高 电镀工艺学05-74

  13. (4)光亮剂 光亮剂在镀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含光亮剂的镀液,所得镀层呈灰白色,粗糙,且阴极电流密度范围也很小 • 加入适量的光亮剂后,能使镀层细致、光亮,电流密度范围也扩大了,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也 获得了改善 • 光亮剂过高会使镀层产生脆 性,钝化膜易脱落和变色 一般光亮剂应控制在15—20 mL/L范围内。 电镀工艺学05-74

  14. 主光亮剂 能产生显著的光亮和整平作用 • 一般为芳香酮、醛,杂环醛,不饱和芳香醛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苄叉丙酮 • 用量为0.3g/L~0.4g/L • 苄义丙酮不溶于水,必须靠载体光亮剂增溶 • 邻氯苯甲醛作为光亮剂使用,效果显著,出光速度快,镀层光亮度高,其缺点是易氧化成邻氯苯甲酸,使镀液变得不稳定。而且邻氯苯甲醛低毒,易燃,也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建议将邻氯苯甲醛和苄叉丙酮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电镀工艺学05-74

  15. 2)载体光亮剂 • 增溶主光亮剂 • 辅助光亮作用 • 降低镀液的表面张力, 对阴极表面起润湿作用 • 镀液中含量为6g/L—8g/L, • 含量过高,镀层夹杂多,导致镀层脆性增大,还影响钝化膜质量 • 含量过低,光亮效果不佳 电镀工艺学05-74

  16. 载体光亮剂系平平加O和氨基磺酸磺化反应产物;载体光亮剂系平平加O和氨基磺酸磺化反应产物; 或平平加O和顺丁烯二酸酐、焦亚 硫酸钠 或是平平加O和硫酸、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等 • 宜采用浊点为60 ℃左右的载体光亮剂。 配制光亮剂时,除选用高质量的载体光亮剂外,还应加入平平加O,OP-21乳化剂等,这样一方面可减少载体光亮剂的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改善光亮剂在低温时的使用效果。 电镀工艺学05-74

  17. 辅助光亮剂 • 辅助光亮剂能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改善低电流区的镀层状况。常用的辅助光亮剂是苯甲酸钠和扩散剂NNO(即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此外,烟酸也对镀层质量有显著的改进作用,但价格较贵。 电镀工艺学05-74

  18. 宽温氯化物镀锌光亮剂配方如下 按此配方,每升光亮剂约重1.5kg。 电镀工艺学05-74

  19. 4.镀液的配制 • 在用PVC制成的镀槽中,先将槽内清洗干净,然后加水至所需体积的1/2; • 将计算好的氯化锌及氯化钾缓缓加入镀槽内,搅拌使其溶解; • 将汁算好的硼酸用热水溶解后,加入镀槽内,搅拌均匀;并加水至接近所需体积; • 将计算好的光亮剂用2-4倍水稀释后,缓缓加入镀槽中,并不断搅拌,使光亮剂均匀分散到镀液中; • 调整镀液pH值后,即可试镀。若一切正常,即可投入生产。 电镀工艺学05-74

  20. 5.氯化钾镀锌的电极反应 镀液中,氯化钾除起导电作用外,还与Zn2+有微弱的络合作用,形成如[ZnCl3]-、[ZnCl4]2-等络离子,但由于络合 作用较弱,因此,氯化钾镀锌仍属于一般的单盐电镀。在阴极上, 电镀工艺学05-74

  21. 阴极主要反应为Zn2+还原为金属锌: Zn 2+ + 2e = Zn 副反应为H+还原成氢气: 2H+ + 2e =H2↑ 阳极主反应为锌板的电化学溶解: Zn - 2e = Zn 2+ 当电流密度过高时,阳极进入钝化状态: 2H2O -4e = O2↑+4H+ 另外,阳极还有化学溶解: Zn + 2H+ = Zn2++H2↑ 电镀工艺学05-74

  22. 6.镀液中杂质的影响和去除 (1)铁杂质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铁零件掉人镀液后未及时捞起等原因,使铁杂质进入镀液。当铁含量大于5g/L时,镀层发暗,镀液分散能力下降,钝化膜颜色发暗。 去除办法:充分搅拌镀液的条件下,加入适量3%的双氧水,将镀液中的铁离子氧化成Fe3+,然后调pH值至6,在60℃下,形成Fe(OH)3沉淀,过滤,再调pH值至正常值。 电镀工艺学05-74

  23. (2)铜杂质 铜离子常通过导电杠上腐蚀产物或阳极铜挂钩等渠道进入镀液。当镀液中Cu 2+浓度超过10mg/L以上时,镀层呈灰黑色,钝化膜发暗。 去除办法:1)向镀液中加入1g/L—2g/L锌粉,搅拌,将铜置换出来后,过滤。2)小电流电解,控制阴极电流 在0.1A/dm2~0.2A/dm2,使Cu 2+在阴极(最好用瓦楞钢板)上还原除去 (3)铅杂质 铅杂质往往由于药品或阳极不纯而带人镀液。当铅含量超过5mg/L时,钝化膜光泽性变差,在10mg/L以上时,镀液覆盖能力下降,严重时无镀层。去除办法与除铜杂质相同。 ℃ 电镀工艺学05-74

  24. (4)有机杂质 加入镀液的添加剂在电镀过程中有部分将发生分解,这些分解产物积累到一定量后,将使镀层变暗或产生条纹,脆性增大。处理方法是将镀液加温至45℃左右,加入1g/L~3g/L活性炭,搅拌30min后,静置过滤。经活性炭处理后,有机添加剂也将损失一部分,必须适当补加。 电镀工艺学05-74

  25. 5.1 . 3 碱性氰化物镀锌 1 概述 碱性氰化物镀锌工艺所得镀层结晶细致延展性好,且镀液分散能力优良,操作范围宽,操作方法容易掌握,长期以来,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的镀锌溶液。它的最大缺点是氰化物极毒,危害工人健康,排出物污染水质,因而,逐渐被无氰镀锌所取代。据统计,1970年左右,世界范围采用氰化镀锌约占全部镀锌的93%;到1990年,已降为为20%。 电镀工艺学05-74

  26. 2 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碱性氰化物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如表5-1所列 电镀工艺学05-74

  27. 3 镀液各成分的作用 (1)氧化锌是镀液中锌离子的来源。它和氰化钠、氢氧化钠反应后,以络离子Zn(CN)42-、Zn(OH)42-等形式存在于镀液中。氧化锌含量高低对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含量过高时,阴极极化降低,镀液分散能力下降,镀层粗糙;含量过低时,阴极析氢增加,电流效率下降,沉积速度减慢。 (2)氰化钠是镀液中的主络合剂。它的一部分与Zn2+形成锌氰络离子,另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于镀液中,使锌氰络离子更趋稳定,造成较大的阴极极化,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并使镀层结晶细致;同时还能防止阳极钝化,使阳极正常溶解。氰化钠含量过高,阴极电流效率和沉积速度下降;含量过低,镀液分散能力变差,镀层粗糙。 电镀工艺学05-74

  28. (3) 氢氧化钠是镀液中的另一络合剂。与Zn2+形成锌酸盐络离子,使镀液更趋稳定,且能提高镀液的电导率,因而提高了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和分散能力。氢氧化钠含量偏高时,阳极溶解加快,使镀液中锌含量升高,镀层粗糙;若氢氧化钠过低,镀液导电性差,电流效率下降,镀层也会粗糙。 电镀工艺学05-74

  29. 现代电化学测量技术已能测定,当镀液中各种络离子同时存在时,究竟是何种形式直接参加电极反应。结果表明,在氰化镀锌体系中,虽然存在着的络离子主要形式Zn(CN)42–,但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却是Zn(OH)2,即实际上阴极反应为: Zn(OH)2+ 2e= Zn+2OH– 一般称Zn(OH)2为表面络合物。这些实验结果,给后来的研究者发展低氰镀锌及无氰锌酸盐镀锌带来了莫大的启示。 电镀工艺学05-74

  30. (4)添加剂 • 氰化物镀液中镀得的锌层是不光亮的 • 使用硫化钠添加剂所得镀层最多只能是半光亮,且使镀层脆性增大 • 不加光亮剂的低氰镀液中所得锌镀层为暗灰色,如加入硫化钠,反而使镀层变黑 电镀工艺学05-74

  31. 氰化物镀液超过40℃会加速络合剂(氰化钠)的分解氰化物镀液超过40℃会加速络合剂(氰化钠)的分解 • 温度低时,阴极电流密度低处镀层粗糙,一般应维持在15℃以上 • 使用优质光亮剂的氰化镀液,可在很宽的电流密度范围的操作,得到光亮细致的锌镀层。 • 4.镀液的配制 • 氰化物镀糟可用钢板、玻璃钢、PVC等材料制成。按所需体积计算好各种药品用量,配制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药品中毒。配制方法为: • (1)用水溶解氢氧化钠和氰化钠,水量应控制在需配体积的一半左右; • (2)将氧化锌用少量水先调成糊状,缓缓加入50℃~60℃的上述溶液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电镀工艺学05-74

  32. (3)加水至所需体积,搅拌均匀,取样分析,调整浓度;(3)加水至所需体积,搅拌均匀,取样分析,调整浓度; (4)以低电流密度(0.1~0.2A/dm2)连续电解12h以上(用瓦楞形大面积阴极或用面积大的铁板作 阴极); (5)加入光亮剂后,搅拌均匀,即可试镀。 5 氰化镀锌的电极反应 如前述,氰化镀锌镀液中络离子的主要形式虽然Zn(CN)4 2-、Zn(OH)42–,但在放电时,它们均转化成表面络合物Zn(OH)2,因此在阴极上: 主反应为: Zn(OH)2+2e=Zn+2OH— 副反应为: 2H2O+2e=H2↑+2OH— 在阳极上: Zn–2e=Zn2+ 当阳极钝化时 4OH—–4e=O2↑十2H2O 电镀工艺学05-74

  33. 6.镀液中杂质的影响及去 (1) 铜、铅等重金属杂质 一般由试剂或阳极纯度不高而带入,这些金属进入镀层后,出光过程中发黑,或钝化后钝化膜颜色变暗,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除去: 1) 低电流密度(0.1~0.2A/dm2)电解 2) 适当地加入Na2S,使铜、铅等离子以硫化物形成沉淀析出,但过量的硫化物必须在开始电镀之前完全除净,否则得不到正常锌镀层。 电镀工艺学05-74

  34. (2) 有机杂质 主要来源于添加剂的分解产物,有时造成镀层粗糙、条纹等缺陷,可以用活性炭消除有机杂质的影响。 (3) 碳酸钠镀液中碳酸钠是由氰化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当碳酸钠积累到50g/L时,会严重影响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镀层也会发暗、发花。常用加人石灰乳或冷冻的办法除去。 电镀工艺学05-74

  35. 5.1.4 锌酸盐镀锌 1 概述 锌酸盐镀锌的特点是镀液成分简单,只要有优质的光亮剂,镀层细致光亮,镀液分散能力也很好。镀层易进行铬酸盐钝化,钝化膜不变颜色。加上镀液中不含任何络合剂,废水处理容易,因而应用面不断扩大。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锌酸盐镀锌的份额从1970年占4%上升到1990年的30%。 2 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锌酸盐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列于表5-4。 电镀工艺学05-74

  36. 电镀工艺学05-74

  37. 3 镀液各成分的作用 (1)氧化锌 是镀液中锌离子的来源。它与氢氧化钠作用后,生成Zn(OH)42—络离子,其含量对镀液层性能影响很大。若氧化锌含量过高,镀液分散能力下降镀层粗糙;若含量过低,则高电流密度区易烧焦,锌的沉积速度降低。 (2)氢氧化钠 是络合剂,也是导电盐。稍过量一些的氢氧化钠能使Zn(OH) 42—更加稳定,导电性更好,有利于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并使阳极正常溶解。锌酸盐镀液中ZnO与NaOH的质量比,以保持1:10左好。当氢氧化钠含量过高时,阳极溶解过快,镀液中Zn 2+浓度过高,镀层结晶粗糙;若含量过低,镀液导电降低,且易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影响镀层质量。 (3)添加剂 目前,锌酸盐镀液添加剂已从胺类的缩聚物演变成杂环化合物的缩聚物,如利用氨基吡啶与环氧氯丙烷的 电镀工艺学05-74

  38. 合成物,可在很大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光亮镀层。咪唑、环氧氯丙烷和3–氯–2羟丙基胺一起合成的添加剂,可作为锌酸盐镀锌和低氰镀锌的通用光亮剂。由于氮杂环的加入使添加剂的性能了很大的改善。合成物,可在很大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光亮镀层。咪唑、环氧氯丙烷和3–氯–2羟丙基胺一起合成的添加剂,可作为锌酸盐镀锌和低氰镀锌的通用光亮剂。由于氮杂环的加入使添加剂的性能了很大的改善。 锌酸盐镀液的操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0℃~40℃(最佳15℃~32℃),温度过高,阳极溶解快,Zn 2+升高快,镀液分散能力下降,镀层光亮度也下降;温度过低,则使用的电流密度范围变窄。电流密度与使用的添加剂性能有关,一般生产中维持在1A/dm2~3A/dm2左右为好。 4.镀液的配制 锌酸盐镀液的配制与氰化物镀液相似。槽体可用钢板、PVC材料等制作。药品按需量计算好后,按下法进行。 (1)槽中注入所需体积1/4的水,加入氢氧化钠,搅拌使其溶解,这时溶液温度较高; 电镀工艺学05-74

  39. (2)用水将氧化锌调成糊状,趁上述溶液温度较高时,慢慢加入,不断搅拌,使其溶解;(2)用水将氧化锌调成糊状,趁上述溶液温度较高时,慢慢加入,不断搅拌,使其溶解; (3)加水至所需体积,用低电流密度(0.1~0.2 A/dm2)连续电解12h以上; (4)搅拌下加入光亮剂即可试镀。 锌酸盐镀液成分简单,抗杂质能力差。由于杂质及水质(硬水)等原因,新配镀液中,虽已加入光亮剂,却只能得到灰暗色镀层。在这种情况下,新配镀液中,只需加入少量调整剂或净化剂,即能消除此现象。 电镀工艺学05-74

  40. 5.锌酸盐镀锌的电极反应 • 阴极 锌酸盐镀液中的Zn(OH)4 2—络离子虽然在镀液中是主要存在的形式,但在电极上放电时,先转化成Zn(OH)2表面络合物,然后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Zn(OH)2 + 2e = Zn + 2OH— • 除此以外,阴极上还存在着H2O还原为H2↑的副反应: • 2H2O + 2e = H2↑ + 2OH— • 阳极 在阳极上,则有阳极电化学溶解: Zn – 2e = Zn2+ 及析出氧的副反应: 4OH-— 4e = O2 十 2H2O 电镀工艺学05-74

  41. 6.锌酸盐镀液的维护与杂质的去除 • 控制好镀液中ZnO的含量在10g/L左右 • ZnO和NaOH的含量比为1:10左右 • 采用部份镀镍铁板代替锌阳极 • 采用锌阳极面积和镀锌铁板阳极面积为1:1时比较适宜 • 定期分析镀液,避免Zn 2+的升高及上述比例失调。 电镀工艺学05-74

  42. 锌酸盐镀锌液中杂质的来源和去除方法与 氰化镀锌液类似,可按相同方法去除。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却除重金属杂质时,所用硫化钠量应尽量控制,过量硫化物必须在准备电镀之前完全去除干净,因为,硫化物是锌酸盐镀锌液的杂质。 电镀工艺学05-74

  43. 5.1.5 镀后处理 锌镀层的镀后处理,包括除氢、出光和钝化等工序。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电镀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缺陷,改善锌镀层的理化性能及基材的机械性能,提高镀层的抗蚀能力、延长寿命。 1) 除氢 在酸洗、阴极除油以及电镀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氢。氢渗入镀层和基体金属内部致使材料的韧性大大降低而变脆的现象叫做氢脆。电镀和酸洗过程中产生的氢,并非全部渗入金属中去,有相当一部分化合成氢分子,变成氢气,逸人大气中,只有少部分原子态氢能向金属中扩散,并潜入金属晶格 电镀工艺学05-74

  44. 为了消除氢脆的危害,一般采用加热处理的办法为了消除氢脆的危害,一般采用加热处理的办法 • 按照GB9799,对那些基体经过表面淬火处理的钢件,应在190℃2~220℃下进行处理,时间不少于2h。 • 其他钢件必须在电镀后4h之内按表5-3中规定进行除氢。 • 弹簧零件、薄壁零件(壁厚在0.5mm以下),高强钢零件,必须进行除氢。 • 铜和铜合金零件可以不除氢。 • 对不能加温太高的零件(如锡焊件等),可采用较低温度(140℃~160℃),延长除氢时间 电镀工艺学05-74

  45. 电镀工艺学05-74

  46. 2.出光 在下列溶液中,可使锌镀层达到光亮目的。 硝酸(65%) 30g/L—50g/L 温度 室温 时间 3 s~15s 为了使出光零件具有较好的防锈能力并保持白色,出光后最好在下列溶液中进行白色钝化:铬酐150g/L–200g/L;碳酸钡8g/L~15g/L;温度为室温;时间为5s~10s。 电镀工艺学05-74

  47. 3.钝化 锌镀层对钢铁制品来说,在大多数介质条件下是阳极镀层,能对基体起电化学保护作用。但是,锌在使用环境(例如大气) ,中的化学稳定性不高。为了保护锌镀层本身免受介质腐蚀大都采用钝化处理方法,使锌镀层表面形成化学稳定性高的钝化膜层。生产上采用的钝化溶液有多种,如:重铬酸盐钝化液;三酸钝化液;五酸钝化液等。为了降低Cr6+对水质的污染,可采用低铬酸钝化液。 电镀工艺学05-74

  48. (1)钝化膜形成机理及钝化液组成、工艺条件对成膜的影响。(1)钝化膜形成机理及钝化液组成、工艺条件对成膜的影响。 钝化膜形成机理,下面以三酸钝化液为例,简述如下。三酸钝化液,其组成为: 铬酸 200g/L~220Sg/L 温度 室温 硝酸 25g/L~30g/L 时间 溶液中5s~15s 硫酸 15g/L~25g/L 电镀工艺学05-74

  49. 钝化膜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铬酸在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关系:钝化膜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铬酸在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关系: 2CrO42- +2H+ =Cr2O72-+H2O 当锌件浸入钝化液中时,在锌层和溶液界面上发生下列氧化反应: 3Zn + Cr2O7 2-+ 14H+=3Zn2++ 2Cr3+ + 7H2O 3Zn + 2CrO42-+ 16H+ = 3Zn2+ + 2Cr3+ + 8H2O 3Zn + 2NO3-+ 8H+ = 3Zn2++ 2NO↑+4H2O Zn + 2H+ = Zn2+十H2↑ 电镀工艺学05-74

  50. 由于锌的溶解,使锌层表面附近溶液的pH值上升,OH-离子浓度相应增加,Cr6+主要呈CrO42-状态;与此同时,还聚积了反应产物Zn2+、Cr3+等,这就有可能形成难溶的碱式铬酸铬Cr(OH)CrO4、铬酸锌ZnCrO4等沉淀物,牢固吸附在锌表面构成了钝化膜。由于锌的溶解,使锌层表面附近溶液的pH值上升,OH-离子浓度相应增加,Cr6+主要呈CrO42-状态;与此同时,还聚积了反应产物Zn2+、Cr3+等,这就有可能形成难溶的碱式铬酸铬Cr(OH)CrO4、铬酸锌ZnCrO4等沉淀物,牢固吸附在锌表面构成了钝化膜。 • 膜的组成,大致可以说是由Cr3+铬化合物和Cr6+化合物组成的无定形膜层。Cr3+化合物是膜的不溶部份,也是膜具有足够强度和密度以防止潮湿气体侵入的主要部份。Cr6+是膜的可溶部份,也是膜具有防蚀作用的部份。 • 当膜受到机械损伤时,侵入锌表面的水把Cr6+化合物溶解,于是发生再次钝化而使锌重新得到保护。 电镀工艺学05-7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