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92 Views
新课程领导角色的转变 海南省教研培训院 蒋敦杰 2004、3. “ 屁股指挥脑袋 ” 位置不同角色意识与行为不同 “ 老食堂 ” —— “ 新餐馆 ” 单一 多样 规定 选择 固化 组合. 从唯一到多样的课程—— 课程性质: 打好三个基础 课程目标: 三位一体 课程结构: 三个层次 课程管理: 三级管理体制 学习组织: 三种学习组织形式 学习方式: 倡导三种学习方式 ……. 课程领导 角色期待 角色反差 角色转变.
E N D
新课程领导角色的转变 海南省教研培训院 蒋敦杰 2004、3
“屁股指挥脑袋” 位置不同角色意识与行为不同 “老食堂”——“新餐馆” 单一 多样 规定 选择 固化 组合
从唯一到多样的课程—— 课程性质: 打好三个基础 课程目标:三位一体 课程结构:三个层次 课程管理:三级管理体制 学习组织:三种学习组织形式 学习方式:倡导三种学习方式 ……
课程领导 角色期待 角色反差 角色转变
领导要懂新课程 了解教师对领导的期待 一、新课程的领导角色期待 领导是什么? “决定做正确的事, 并动员下属做好这件事” (德鲁克)
教师对新课程领导的期待: · 理解新课程; · 尊重教学自主权; ·正确评价教学; ·克服制度障碍; ·重视新课程对教师的意义; ·了解需求、创设条件、排扰解难; · 认可教师改革的精力时间付出; ·提出令人鼓舞的改革目标愿景; ·提出课改推进的正确策略; ……
二、课程领导的角色反差 1、心态、视界的反差 局部——全局 顺从——认同 2、目标、评价的反差。 数量——质量 执行——领导 功利——素质 评价数量形式——评价内涵发展 考试成绩唯一——全面、差异、发展评价 3、职能、方式的反差 无限职能——有限职能 职责不明——职责明确 统制——服务
三、课程领导的角色转变 • 吃透两头、预见变革、优化设计, 当好课程改革的预见者和设计者。 • 整合力量、引领队伍,选择策略, 当好课程改革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 跟进指导、突出服务、加强激励, 当好课程改革的服务者和激励者。 • 设计学习、参与学习、推动学习, 当好课程改革的学习者和探索者。
1、吃透两头、预见变革,优化设计, 当好课程改革的预见者和设计者。 • 吃透两头:新课程要求——课程现实 • 做好分析:任务分析、条件分析、障碍分析; 确定任务、选择策略、预测前景; • 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政策设计、工作设计。
角色素质: 理解课程 全局意识 调研能力 洞察能力 规划能力
2、整合力量、引领队伍,选择策略, 当好课程改革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 整合力量,实现组织领导的统一高效; • 引领队伍,缩短从顺从到创新新课程的过程; • 选择正确的改革策略; • 建立求真务实的执行文化。
整合力量,实现组织领导的统一高效。 建立决策、执行和咨询指导机构。 权责下移,实现自我领导。 平行影响,形成高效团队。
引领队伍:缩短从顺从到创新新课程的过程。 顺从 认同 内化 创新…… (视而不见) (知而不行)(行而不达) 相信 成功 领悟 解决 解决 解决
变革过程是克服三个观念障碍的过程。 ·明明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却对变革的必要性视而不见; · 明明知道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却知而不行; · 虽然行动起来了,但总是瞻前顾后,慢慢吞吞,行而不达。 三个观念障碍一个比一个难克服。
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视而不见 障碍分析(认识盲点) ·看不到过去正确或先进的现在不正确或落后了 ·看不到正确的事情及其价值。 领导行为: (领悟) ·强化反差:课程反差、行为与价值的反差; ·领会新课程; ·从纷繁复杂的改革中抓住核心反差。
课程功能:单纯传授学科知识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结构: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课程结构均衡、综合和选择; 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关注经验、联系生活、终身必备; 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考试评价:甄别、选拔 ——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课程管理:国家集中管理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核心反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和机会 为学生学习服务 让每个学生成功
明明知道课改是必要的,却知而不行。 障碍分析: ·思维定势和迷恋成功经验; ·不愿从高水平应试进入低水平的新课程实施。 ·教学方式转变的困惑和新课程实施结果的担心。 领导行为:强化变革的行为动机 (相信) ·改革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条件到位; ·加大行政力度,政府行为到位。 ·重视价值激励,强化正确教学行为。
虽然行动了,但瞻前顾后,慢慢吞吞, 行而不达。 障碍分析: ·疲劳和埋怨 ·困惑和迷茫 领导行为(成功) ·尊重教师探索,爱惜教师时间,不劳民; ·成效及时宣传,服务积极跟进; ·对教师的困惑,迷茫提供专业支持; ·关注课改的精力时间成本。
·为解决困惑和迷茫提供专业支持 校本研修 教学问题解决团队 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新的职业习惯和教研文化
·成效及时宣传,服务积极跟进。 人都需要理解,改变现状,调整权力和 利益关系的改革最不容易得到理解,因此, 需要重视课程改革的宣传,营造好的改革氛 围,及时肯定改革的成效,为改革的最初成 果喝彩,善意地分析改革问题,对实验教师、 提供积极跟进的服务。
课程改革加大教师精力时间付出: • 学习理解课程 • 掌握教学新内容 • 准备课程资源 • 全面关心学生 •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变换 • 改革探索的能量付出和精神压力 • 要将教师增加的精力时间列入课改成本
选择正确的改革策略: 高理念引领,低起点切入; 高情感投入,低风险推进; 高效果培训,低重心研究。
值得做的事情即使不那么完美也要做 ? 要做就做 得完美 高起点引领 :用新理念指导行为,用战略眼 光诠释执行,追求改革方向的正确。 低起点切入:“三个比较”和“三个进步” 1、学生是不是更喜欢新课程 2、教师的教学是不是有新的变化 3、学校育人环境是不是有新的改善
高情感投入,低风险推进。 课程改革要将高昂的改革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其现实有效的选择是,依据不同的条件,分段要求,分类推进,创造条件,简化目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高效果培训,低重心研究。 • 课改需要教师,教师需要课改。 • 老课程使教师素质固化甚至退化不可避免, • 新课程为教师素质提高提供动力和条件。 • 培训追求高效,教研重心下移的有效实现: •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促使教师多角度反思教学行为,是教师成长必由之路。
建立求真务实的执行文化。 • 中国人缺什么—— • 聪明才智还是精细执着? • 决策——执行 • 松控——紧控 •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 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
3、跟进指导、突出服务、加强激励, 当好课程改革的服务者和激励者。 ·赋予领导行为以服务品质 ·提供任务必需的条件服务 ·跟进课改过程的即时服务 ·善用满足不同需求的激励
角色素质: 分析创设改革条件的能力; 鼓动激励能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4、设计学习、参与学习、推动学习, 当好课程改革的学习者和探索者。 高中课改是工作,更是学习和研究。设计学习、参与学习、推动学习是课程领导的重要工作。 高中课改需要也必然造就善于学习和思考的领导,造就熟悉课程善于管理课程的领导,而摈弃大部分时间用于控制下属或忙于事务的领导,摈弃对学校课程不重视、不关注、不清楚、不落实的领导。
校本研修—— 中国特色的大众化、个性化研训; 课程改革的第二推动力; 教师专门化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教学、学习的自主权益的保障; 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共同成长的必由之路; 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手段;
校本研修的特点 • 实践性 • 整合性 • 自主性 • 差异性 • 全员性
实践性 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训起点, 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训内容, 以改善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 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整合性 教师工作、学习、研究过程的整合; 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合作; 区域研训活动都应该以学校为基点,服从、服务、引领和提高校本研训。
自主性 教师具有内在需要的对教学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发展。
差异性 研训的时空安排、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和效果评价校校不同。
全员性 全员参与、合作研究、全体受益。 校本研修: 大众教研 全员培训 合作高于竞争 教师团体成长
多视角反思 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下的反思 (引领 互助) 同伴 专家 反思 学生 自传 行为
经验+反思==成长。 · 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 人在总结反思中成长。 · 反思使经验性教学成为研究性教学。
通过校本研训,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互动统一。一方面把教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教师集体财富,并形成学校特色和传统,实现由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另一方面把形成的教研文化和机制,感染和培育教师,实现由学校发展推动教师发展。
角色素质: · 懂课程、懂老师 懂课程: 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 课程的历史,课程的与时俱进和生成创新。 懂教师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和管理对待; 教师的素质要求和专业成长规律。 · 善于设计、参与和推动学习。
“有效学校的最主要特征是它们拥有一个强烈的课程——教学领导角色的校长”“有效学校的最主要特征是它们拥有一个强烈的课程——教学领导角色的校长” 约瑟夫·墨菲